如何發現孩子的天賦優勢?聰明家長都知道這樣做!

2021-01-08 miniapplSQJcErYv14O1

「中國式」家長的焦慮:為什麼我的孩子每次考試都沒有隔壁小毛好?為什麼我的孩子每次考試都沒有拿到100分?在大多數家長眼裡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相比總是有差距啊,網上經常出現的標題黨就是「讓女人們發瘋的不是婚外情而是教育孩子」。

媽媽們每天用百分之八十的精力去糾正孩子身上可能存在的那百分之二十的缺點,媽媽們經常覺得很委屈,為了孩子付出所有,為啥還養不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呢?

我們總聽到「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孩子被畫成什麼樣,關鍵在於父母」,於是初為父母的我們在教育孩子時都是照著書來養育,孩子該吃什麼輔食,該教孩子什麼技能,在幾歲該達到什麼標準等等,家長生怕哪一筆沒畫好就毀了孩子。家長也會因為孩子沒有按自己預期的路線成長成而焦慮不安。

把孩子比喻成一張白紙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因為每個孩子本就有天生的獨特性,如果不了解孩子的特點所在,只是任由父母按自己的意願去教育孩子,這種錯位的育兒觀念可能正在引發悲劇!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其天生氣質!上個世紀60年代,心理學家亞歷山大·託馬(Alexander Thomas)和史黛拉·切斯(Stella Chess)發現人們在分析孩子行為時,遺漏了一個關鍵維度——就是孩子的「天生氣質」。他們發現,從嬰兒出生不久就可以觀察到特定的性格氣質表現,而且會隨著孩子的成長,一直穩定存在。正是這一研究成果,讓父母開始關注並接受孩子的獨特氣質,也為後來的基因研究打下了基石。

過去幾十年裡,科學家們在行為遺傳學上的研究取得了不少實質性的進展,也讓我們更直觀地看到基因的力量。比如目前市場上家長用戶好評如潮的金螺旋兒童成長基因檢測,參考了全球9萬篇關於成長基因研究的科學文獻(涵蓋遺傳學、教育學、行為學),讓每個家長能科學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天生氣質正是源於基因的不同,像舞蹈記憶力基因和舞蹈表現力基因都卓越的孩子會在舞蹈方面表現突出,跟舞蹈基因偏低的孩子相比,基因卓越的孩子更易獲得舞蹈帶給她的樂趣、自信及成功。

反應速度基因偏低的孩子接受新事物會慢一些,相比基因卓越的孩子,這些孩子剛上幼兒園時可能會出現不能快速融入學校生活的現象,但是反應速度基因一般的孩子通常沉著冷靜基因都是卓越的,這樣的孩子關鍵時候掉鏈子比如考試發揮異常的概率就很小。

正是這些基因的不同會給孩子帶來一些天生的傾向,也就是每個孩子有自己的天生氣質,而且隨著年齡越大,基因對他的影響就會越大。孩子的天生氣質需要家長去了解,繼而去理解和幫助他們!

孩子壓根就不是什麼白紙,孩子更像是一粒種子。如果你們的這顆種子是水生植物,你就該把它種水裡,而不是種在田裡,給它施最貴的肥, 然後告訴它「這都是為你好」!

父母要做的,是先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比如很多家長選擇給孩子做金螺旋兒童成長基因檢測,從智商、情商、運動天賦、藝術天賦和營養吸收五大方面對孩子有了個全方位的客觀了解,對孩子身上的優勢和弱項做到心中有數,了解孩子的天生氣質。

理解孩子的天生氣質,從真正了解你的孩子開始吧!教養孩子的重點在於你是否真的懂孩子,在適宜的時候幫助孩子,給孩子提供一個更適合他天性成長的優質環境。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孩子都是天才,是家長的錯誤教育抹殺了孩子的天賦
    電影《跳出我天地》中比利是個熱愛舞蹈的男孩,可迫於父親的壓力,他每周都要練習拳擊,即使他並不熱愛也做不好。 生活中,很多家長也是如此,他們不尊重孩子的想法,認為孩子的選擇是荒謬的。
  • 幼升小邏輯題成分水嶺,邏輯思維培養很重要,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所以不要再忙著給孩子刷題、練計算、認字、背古詩了!不如先停下腳步看看這些在出題思路已經悄然發生變化的幼升小試題。每個學校都希望通過這樣一個初步篩選,選出有潛力、聰明、學習能力強的孩子。這也迎合了去年教育改革大會的宣布政策:從幼升小,到高考,全面實行教育改革。其中關於綜合能力培養,越小越好!
  • 「快樂教育」是個偽命題,家長如何幫孩子找到天賦?成為前5%呢?
    而要成為前5%,除了真正熱愛,天賦也很重要。現在的問題是,很多家長不肯承認天賦上的差別,比如有些家長經常會說:「我們家娃很聰明就是有點粗心……」事實呢?差遠了!所謂粗心,本身就是沒學好,人家孩子聽完課不做作業都不會粗心,你們家做了那麼多題還「粗心」,這是天賦的差別。
  • 抓住孩子說話黃金期,讓孩子「能言善辯」,聰明家長都這樣做
    如果孩子和這些目標差異過大,也並不意味著家長需要擔心。家長們要抓住孩子語言發育的黃金期,幫助孩子一點點提升說話興趣,促進孩子的說話能力。孩子遲遲不開口講話,家長應該要怎麼辦? 1、多和孩子說話 想讓寶寶成為小「話癆」,家長首先變成「話癆」。
  • 孩子的這五種行為,會讓家長很頭疼,但別制止,這是他聰明的表現
    可以看到,孩子無意中表現出來的一些舉動,恰恰說明了他的智商較高。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有一個聰明的孩子,其實很多孩子在幼兒時期就已經表現出一些特徵來,只是家長沒有發現而已。 下面就來談談,什麼樣的表現說明了孩子的智商不凡?家長又該怎麼做才能好好利用這種天賦呢?
  • 孩子經常做噩夢怎麼辦?不要不當回事,聰明的家長都是這樣做的
    但如果孩子經常做噩夢,那麼家長們就要注意了。眾所周知,孩子還每個發展階段都尋在一定的敏感期,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因為某些方面得不到滿足,情緒就會出現細微的變化,多數都會以噩夢的方式表達出來。許多家長認為,做噩夢沒什麼大不了,有一篇來自英國的論文,是關於孩子噩夢的內容,他們經過多年的調查研究,最終得出的結論發現,經常被噩夢驚醒的孩子,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
  • 孩子最怕「輸不起」?聰明家長這樣做!
    孩子好勝心太強怎麼辦 有的家長說「孩子做什麼事都爭強好勝,就怕自己輸,要是學習上爭強好勝還好,但是孩子經常不光是在學習上爭強好勝,在一些小事上也特別爭強好勝,連吵個架都會分出個輸贏來,特別想做說最後那句話的人,為了一個小比賽、小活動的輸贏,孩子動不動就回家哭或者不吃飯了,好長時間還耿耿於懷,孩子爭強好勝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 孩子的天賦難發掘怎麼辦?MBTI性格測試告訴你,天賦具有多元性
    可是家長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每個孩子天生就帶有不同方面的優勢,由於先天基因以及後天思考方式的不同,每個孩子的天賦都有著不同方式的體現,如果家長發掘了孩子自身的優勢,並利用生活的時間以及課外興趣班加以輔導的話,將最大化地發揮孩子天賦,不至於將孩子的先天優勢埋沒。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在成長中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家長要抓住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人類的未來,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聰明,變得更加優秀,因此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大家都為了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而「拼命」地努力教育孩子。在育兒方面,哈佛大學曾經就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過研究,結果發現多數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共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如果家長能夠抓住孩子這3個變聰明的機會著重培養,那麼孩子在長大成人後,絕對也差不了。
  • 科學調查發現:他們在這4方面更有天賦
    ,但不能定義誰就更聰明。要知道人類的大腦,左右半球有不同的分工,右腦負責的是音樂、想像、繪畫等藝術方面,所以左撇子的人更具有右腦的優勢。主要體現在邏輯思維的能力更強,由此可見,無論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他們都有各自更加擅長的領域,沒有更聰明之分。
  • 科學調查發現:他們在這4方面更有天賦
    只能說使用左手和使用右手,都有各自的潛能,但不能定義誰就更聰明。要知道人類的大腦,左右半球有不同的分工,右腦負責的是音樂、想像、繪畫等藝術方面,所以左撇子的人更具有右腦的優勢。有研究發現,左撇子的人在一些具有創造性崗位上,具有更大的優勢與潛力。與之同理,右撇子的左腦更佔優勢。右撇子的優勢主要體現在邏輯思維的能力更強,由此可見,無論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他們都有各自更加擅長的領域,沒有更聰明之分。
  •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幫你理清孩子青春期,聰明家長這樣做
    木蓮媽媽歡迎評論分享,抄襲必究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家長們很頭,可青春期也是孩子走向成熟的必經階段,身為家長,如何才能夠更好的陪伴孩子度過青春期,如何科學的和孩子相處?在出現問題時,如何才能理智的解決問題?我們經常說處於叛逆期的孩子根本聽不進去大人的勸導,我行我素,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向我們展示了這一原因。
  • 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可靠嗎?為什麼父母都給孩子做天賦基因檢測?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什麼是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兒童天賦基因檢測」檢測是近幾年興起的,通過口腔拭子來獲取孩子的基因,並分析出有哪方面的「特長」。一套兒童基因檢測套餐涉及到60餘個小項目,其中包括天賦潛能、過敏原、腫瘤等等大項的檢測,而天賦潛能又劃分為音樂天賦、數學天賦、交際能力、長跑能力、抗壓能力等10餘個小項目。現在有不少家長紛紛為孩子做了這種檢測。想更全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天賦,據媒體報導,前不久,就連拳王鄒市明的兒子也做了天賦基因檢測,檢測結果顯示,他兒子在做主持人方面竟比做拳王更有天賦。
  •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聰明父母都會這樣做
    輔導孩子功課讓家長們精疲力竭,除了老師的要求外,還有不少家長要為孩子報各種興趣班、每天督促孩子學習......家長們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勞心勞力,但是很多精力都用錯了方向,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家長們感到勞累,孩子卻將學習當成是完成老師和家長布置的任務,有的孩子甚至對學習感到厭惡。其實相比於為孩子輔導功課、批改作業、報興趣班等,家長更應該注重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技能的培養。只有這樣,家長們才能為孩子的長期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 開發寶寶大腦潛能,建議家長每天這麼做,讓孩子越來越聰明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能有個可愛、聰明的孩子,而取決孩子聰不聰明的因素其實就是大腦。好的大腦發育往往讓孩子變得更聰明。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不少家長都會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早教班,想希望藉此能夠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 「他們說我是傻子」,當孩子被語言攻擊時,聰明的家長都會這樣做
    朋友有個可愛的女兒,長得粉嫩,長輩們都很喜歡,因為她乖巧,而且從來不會懟別人,所以很多長輩都喜歡她,但是很多「熊」孩子就喜歡欺負這樣的了。一天,女兒從幼兒園放學回家,回來之後有點悶悶不樂,朋友看出了女兒的心思,於是決定問問女兒,再三追問之下,女兒才說:「媽媽,他們說我是傻子」。
  • 李玫瑾: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都很聰明
    在這當中有一些家長為了輕鬆一些,就會控制孩子愛玩的心把孩子管得老老實實的,但是家長這樣做法其實是不正確的,如果強行讓孩子乖一點,不光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還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智商。,都是貼近孩子的生活習慣,因此深得家長的信任。
  • 孩子這個年齡段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家長做好三件事,娃更聰明!
    雖然挺貴的,但是暢暢媽媽說:「為了讓孩子聰明,再多錢也是值得的。孩子大腦發育高峰期,也就是這短暫的一兩年,千萬不能錯過。」孩子一生僅有的大腦發育關鍵期,家長要抓住,別讓娃贏在起跑線了每一個媽媽,都希望寶寶健康聰明。0~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剛出生的小寶寶,大腦只有成年人的四分之一左右。
  • 孩子做作業拖拉,家長束手無策,寫作業需陪伴?家長該如何教育
    由於正在輔導孩子的我每天接觸不同的孩子和家長,確實有遇到過這個情況。當我們的父母輔導孩子寫作業的過程當中,孩子覺得家長講的是錯誤的,就想按著自己的方式來。但是我們的父母一看就知道他的方式是錯誤的,雙方就出現了僵局。孩子寫作業家長到底該不該陪呢?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優勢和弊端又是什麼?孩子寫作業,家長到底該不該陪?
  • 北大教授魏坤琳分享育兒乾貨:家長如何用科學方法培養聰明孩子
    家長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夠聰明一些,可是,家長應該並不了解孩子聰不聰明到底是什麼決定的吧。對於這個問題,北大教授魏坤琳在一次慶典中說出了他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