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作業分分鐘讓人抓狂,家長別急著抱怨,多半是視知覺能力太差

2020-12-02 可可媽媽日記

每次給小學生輔導作業,真的會讓父母抓狂,因為孩子真的記不住,很多題講了無數遍,拼音背得滾瓜爛熟還是不會做。

有時候輔導作業能讓你懷疑人生。我家孩子是不是太笨了?總是分不清6和9,就連2和5都能認全。「人」和「入」長得有那麼像?如果孩子一直出現這種情況,別急著抱怨孩子,有可能是孩子視知覺能力不足的表現。

視知覺能力,是指將眼睛看到的信息傳遞給大腦的加工能力,而不是指人的視力。這是很多孩子(尤其是3-10歲孩子)學習中的「攔路虎」。這項能力跟不上,孩子學習吃力,家長輔導作業更吃力。

一、視知覺能力跟寫作業的關係?

1、視覺聯想能力

有些孩子看到一個圖形可以立刻聯想到另外的圖形,或者圖形背後的含義,圖形延伸的意義。而另外一部分同學,看到這個圖形,想不到其它的意思,視覺聯想能力弱,也不具備遷移知識的能力,看到題目就會手足無措。

2、視覺記憶能力

視覺記憶能力體現一個孩子對圖形和文字的感知能力,有些孩子對數字、圖形、文字很敏感,看到後可以快速記憶下來。而這項能力對孩子閱讀和理解都非常有幫助。

3、視覺辨別能力

體現一個人的反應速度和觀察能力。短時間可以辨別物體間的差異,找到不同之處,視覺搜索能力較高。

4、手眼協調能力

手眼協調能力其實是孩子最重要的能力。比如看到什麼就可以寫下來,行動可以跟得上眼睛和思考。很多孩子腦袋能想出來,卻寫不出來,可以理解出來,卻表達不出來。聽講的時候都會了,下課卻又不會了。

視知覺能力差不僅影響孩子的成績,這類孩子或許很努力,上課也認真,但是做題反應速度和寫字速度明顯很慢,會磨蹭,錯誤也非常多。

其次,對其身心健康也是不利的。身體協調性差的孩子,彈跳性、運動能力較弱。長時間會影響孩子的自信,產生牴觸心理。

再者,會有溝通障礙。內心所想表達不出來,或者不能準確表達出來,影響孩子溝通表達和人際關係。

二、如何改善和提高孩子視知覺能力?

視知覺能力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有些孩子「笨」,並不是真正的「笨」,而是這項能力弱。孩子學習成績上不去,學習吃力,家長也擔心。下面介紹幾種鍛鍊孩子這項能力的方法,在家就可以訓練一下。

1、「走迷宮」遊戲

可以用走迷宮的遊戲,讓孩子自己動手製作迷宮,走出迷宮,訓練他的觀察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

2、找不同

非常相似的兩幅圖,讓孩子通過觀察、比較、思考,找到不同之處。比如兩個橘子,看看橘子有什麼共同點和不同點,從顏色、大小、輕重,味道、形狀多個方面比較。

3、找漢字和數字

給出比較長的容易混淆的幾組數字,讓孩子快速找出其中的不同或者漢字。鍛鍊觀察能力、視覺追捕能力。

4、塗顏色

找兩幅畫,一幅有顏色,一幅沒有顏色,讓孩子對照去塗色,看看能不能完全匹配。

5、盯視

仔細盯著一個固定的點看1-2分鐘,經常這樣訓練,孩子注意力和觀察能力快速提高。

6、追視能力

讓孩子觀看或者去打桌球、羽毛球。或者拿一個運動物體分別做水平移動、垂直移動、曲線移動,但是頭部不能動,只能眼睛追蹤物體的移動軌跡可以很好鍛鍊觀察能力、視覺追蹤能力、反應速度。

7、看物記憶

在書桌上放一些常用物體,不同規格型號的文具,讓孩子仔細觀察,10-20秒後閉著眼睛報出每種物體的數量和結果。可以適當增加和減少物體,增加難度,讓孩子再記憶,鍛鍊記憶力和聯想能力。

8、視覺想像

給孩子一個圖形,讓他發揮想像,說出圖像像什麼,不要在乎對錯,說得越多越好。

9、拼圖或者積木

拼各種圖形,鍛鍊孩子思考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多跟孩子玩這種遊戲,對大腦開發很有好處。

10、舒爾特方格

讓孩子從1數到25,用手指指著數字找完25個數,孩子練習熟練後,再製作新的表格15歲以上孩子一分鐘要看完。

孩子每一個令人費解的行為背後,都是在向父母傾訴,但很多父母讀不懂。因此產生了很多父母發怒的情況。願我們看清孩子無助的眼神,真正幫助他們。

視知覺能力對孩子成長發育有重大影響,父母平時一定要多注重培養,孩子出現問題我們可以找到原因,對症下藥。

我是可可媽媽,一個專注於兒童心理學及早教領域的全職寶媽,每天分享育兒知識,歡迎留言,說出你的育兒故事。如果你有自媒體困惑,可關注我,私信領取自媒體乾貨知識。

相關焦點

  • 孩子寫作業馬虎粗心?並非孩子不用心,是「視知覺能力」欠缺
    最近,許多家長抱怨說他們會因為做家庭作業而失去耐心導致煩躁不安。都說父母陪孩子一起寫作業是他們作為父母來說最難的修行。甚至他們的朋友圈和微博上也有關於輔導孩子做家庭作業的配圖,並且加上了"誰來救救我"等類似的話語。和孩子們一起做作業真的這麼難嗎?
  • 孩子容易迷路,方向感太差?不是孩子笨,而是「空間知覺」能力差
    這位母親非常的著急,她也說孩子就是一個路痴,平時去哪裡都總是不認得路,日常中也總是分不清方向,搞不清東南西北。日常中像這樣的現象也有很多,總是有一些孩子搞不清方向,給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帶來阻礙。那究竟為什麼孩子的方向感如此差呢?是因為孩子笨嗎,錯,是孩子的空間知覺能力差。
  • 大學畢業輔導不了小學娃?家長吐槽數學作業太刁鑽,網友:很正常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曾經我天真的以為:大學都畢業了,輔導個小學作業不是分分鐘的事!但現在的我成熟了,我已經清醒的認識到大學畢業也未必能輔導小學生的數學作業!而且不光是我,不少網友都吐槽過小學數學題水太深,大學畢業輔導不了小學娃輔導不了很正常。
  • 做事「3分鐘熱度」,孩子專注能力差,這些原因家長要了解
    最近,很多的父母經常抱怨自己的孩子專注力差,玩玩具不到3分鐘就做別的事情,總是「3分鐘熱度」,而且每次都將自己的玩具弄得到處都是,特別是每天晚上寫作業的時候,總是東張西望、一會玩手指頭、一會上廁所,出現這種情況,家長們表示很無奈。
  • 家長發帖抱怨小學一年級作業腦殘 校長也做不出
    這是小學一年級的寒假作業嗎?》的帖子引來眾多家長的關注,一位家長發帖「聲討」小學一年級的寒假作業部分題目不僅超綱,而且實在太「雷人」,連家長都越做越怒!  網友的抱怨引發家長共鳴  這位來自黃浦區的家長發帖說,陪著孩子做了幾天寒假作業,越做越怒。「5-2=3是____運算。這種題目有必要做嗎?更何況一年級的孩子還不會寫『減』這個字。」
  • 視空間感知能力
    🔺由於融合功能和立體視覺功能不足,可以導致距離感差,容易視疲勞,和注意力不集中的認知上的影響。視覺與學習能力的關係密切相關️視空間感知能力是視知覺的另一項重要功能。它使我們能夠熟練地操作器械和通過不同角度的像透視一樣感知物體的空間信息。
  • 小學生近反義詞分不清,老師教給家長輔導技巧,提高詞語學習能力
    理解詞語的詞性後,我們還要進行書寫應用類的輔導,低年級的語文考試中,會涉及非常多的近反義詞的考察,家長該如何輔導孩子學好這些詞語呢?如果小學生分不清近反義詞,有哪些輔導技巧是可以幫助孩子提高語文學習的能力呢?小島老師分享3個輔導方法,讓家長輕鬆輔導孩子練習好近反義詞。
  • 陪娃寫作業崩潰不分國界,優學派教你如何避免災難式作業輔導
    近日,「美國老爸陪寫作業氣到飆中文」的話題登上熱搜榜,視頻中,一名美國老爸輔導7歲的女兒寫作業時,急得拍桌,並用中文大喊:「克洗呀!」消息一出,引發眾多網友的討論和共鳴。網友紛紛感嘆,原來,「輔導娃寫作業的崩潰不分國界」。
  • 美國老爸怒飈中文,嶽雲鵬輔導英語崩潰……學習真的這麼難?
    據說,輔導作業已成為親子關係的一大「殺手」而且是——不分國界的!也有網友恍然大悟:原來美國家長也要輔導孩子寫作業啊,好像和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視頻中暴跳如雷的美國老爸,像極了輔導孩子寫作業時候的中國爸爸媽媽——就算平時脾氣再好,也能被娃整崩潰,化身「咆哮帝」!小編突然想起前陣子,#嶽雲鵬想僱人輔導女兒寫作業# 上熱搜。
  • 體驗大力智能家教燈T5│護眼燈還能輔導作業
    來源:新浪眾測作者:科技光影輔導孩子寫作業是困擾很多家長的難題,雞飛狗跳是陪孩子學習的常態,令家長抓狂,再有耐心的家長也不能保證每天在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一直保持良好的情緒,據統計,中國78%中國家長每天都會陪伴孩子輔導孩子寫作業,有75.79%的家長因為輔導作業發生過親子矛盾,想要真正的解決孩子的作業問題是很多家長都關心的
  • 一輔導作業就「雞飛狗跳」,這四種家長,還不知道自己哪裡沒做好
    現在的家長對寶寶的學習是非常重視的,他們也知道讓寶寶接受高級教育的重要性,但以往家長都是能想到卻做不到,上班沒辦法輔導寶寶,下班了只想休息喘喘氣。有些實在沒辦法了,就會選擇把寶寶放在託管或者是找一個家教負責寶寶作業輔導。但這學期因為疫情的原因,家長們只能親自輔導寶寶的作業。
  • 【原創】孩子底子薄,基礎差,家長怎麼輔導提升?
    能力強的孩子,學習起來肯定要容易得多,但如果咱們的孩子能力不強,那就要努力尋找適合自己孩子的學習方法,做好更加努力和辛苦的準備。俗話說,笨鳥先分。如果孩子能力不強,那就多下點兒功夫,別人學一遍咱們學兩遍,課前預習課後複習。扎紮實實一步步走,時光不會虧待努力的人。
  • 輔導作業只能緊盯?腦科心理學教授做一個實驗,透露最佳陪寫方法
    輔導作業誘發心梗,拍斷手掌,鑽冰箱如今已經是小菜一碟,最近黑龍江有一「獅吼功」媽媽更是讓全小區的人見識了家有小學生要輔導作業,現場是有多慘烈。 時代變遷,誰都沒想到曾經我們家長都沒空瞧一眼的作業,如今會成了新晉家長的致命點。 現在哪個家長要是在群中說一句「我輔導孩子時沒拍過桌子」,那絕對是所有其他家長眼中「耶穌」般的存在,而且是頭頂光環亮瞎眼的那種,取經一定是接下來少不了的標準流程。
  • 孩子寫作業總是磨磨蹭蹭,是輔導方法用錯了,還是學習習慣差勁?
    在孩子成長的各種坎坷裡,父母操心的不僅僅是孩子的衣食健康,還有未來的前程似錦,在如今優勝劣汰的生存大環境裡,很多父母將愛孩子的方式轉接到能力和才藝的培養方面,看著各種才藝班的一觸即發,也看出了家長勢必培養孩子多才多藝的決意。
  • 他發明家庭作業!有位爸爸氣到心梗!哪些是長假最讓...
    上周,劉先生照常輔導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寫作業,結果一道題講了無數遍,孩子還是一臉懵圈。被逼無奈,暴怒中的劉先生一邊抓狂「獅吼」一邊輔導作業,突然覺得胸口有點痛而且喘不上氣,於是叫來老婆接力,但依舊雞同鴨講,對牛彈琴。看這情況,坐一旁休息的劉先生「蹭」地一下站起來,正想再次加入「戰場」時胸口一陣絞痛,突然眼前一黑,暈過去了。
  • 家長感嘆幼兒園作業折騰人 做功課是「拼娘」
    」「兒子呼啦呼啦睡了,老爸老媽加班做老師布置的作業!」「現在找工作拼爹,做功課拼娘。」近來,不少家長在微博上吐槽,幼兒園、小學三天兩頭布置出小報、做燈籠、廢舊材料創意設計等各種雷人回家作業,遠遠超出孩子的能力,令家長疲勞應付。記者採訪了多所幼兒園、小學的家長,收集各種挑戰家長底線的另類作業,對這些作業,有的家長表示相當折騰人,有的則表示盡力而為不必過於計較。
  • 黃小瑞:讓學生身心合一——教師應該布置什麼類型的作業?
    文/黃小瑞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教授作業是檢驗、鞏固及診斷學生是否掌握課上教學內容的有效方法。在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促使網上教學如火如荼的進行著。網上也有不少的段子來調侃家長輔導孩子作業的抓狂情況,如,「不輔導作業母慈子孝,一輔導作業雞飛狗跳」。最理想的情況來說,我們希望學生既能做好作業,又愛做作業。
  • 家長這樣對待老師,孩子成績不會好,最終吃虧的是自己
    文/小魚小胡是初二學生,數學成績比較差,只能考六七十分。家長把他送到社會上的輔導機構去補了兩個月課,在機構參加測試考了130多分。家長很滿意,覺得孩子成績提高了,於是不再補課了。半個月後學校段考,小胡數學只考了65分。
  • 輔導作業到深夜,爸爸一怒家長群裡質問老師,群裡頓時沸騰了
    輔導作業到深夜,爸爸一怒家長群裡質問老師,群裡頓時沸騰了家裡有上學的孩子,家長們大都有一種體會,那就是現在孩子們的家庭作業,仿佛不是留給孩子的,而是給家長留的。家長們每天都要看著孩子完成當日學過作業不說,還經常會碰到孩子根本沒有學過或很難的題目,這才讓有些家長們不淡定了。
  • 家長不批改作業需手寫說明,孩子的家庭作業是如何壓垮成年人的?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孩子的家庭作業成了家長的作業,家長群、輔導作業、批改作業已經成了壓在家長身上的「三座大山」。就像前兩天傳遍全網的文章「壓垮年輕人,只需要一個家長群」。學校和家長之間的矛盾也是愈演愈烈。很多老師打著「重視教育」的旗號,要求家長做這個做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