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怎樣才能更好地成為自己的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陪伴者?

2020-12-06 四海興家教

毋庸置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在求學階段陪伴他時間最長的人。因此,哪怕父母對孩子的一個小小的耳濡目染,都可決定性地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當然,每一位家長都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力求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最出色、最優秀的作品。而在現實生活中,在不同的方法之下,往往有不同的結果。

因此,如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用更好的方法、做一個更好的陪伴者,也是家長朋友們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內容

希望下面的一些建議,能夠為家長朋友們提供一些更好的思路,來讓自己的孩子在成長路上更加快樂、茁壯地成長

建議1:不要只做「分數家長」

不容否認,多少家長只盯著自己孩子的成績和名次看,絲毫不考慮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

多少年來,各地中小學都在提倡中小學生要「各方面全面均衡發展」。要知道,「文化課成績」只是學生發展的一個方面,等學生長大成人後終將步入社會,等到那個階段,社會以及用人單位對人的要求則是「多方面整齊、均衡發展」,而學歷、受教育程度只是其中的一個小方面。

所以,若家長在孩子求學階段只是一味地「追求高分數、高名次」,而其他方面均不考慮,那麼孩子從「綜合發展」的角度來說則只能實現「單一化發展」,其他方面則只能落後,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和許多同時代人脫節。

而家長若想避免此類現象的發生,讓孩子實現「全方位綜合發展」,一方面不能只憑著孩子的「分數和排名」而直接對孩子進行判斷,更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在「成績和名次」上達到他所無法達到的水平高度;另一方面,要適當培養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也可抽出一些時間,來帶孩子去一些例如商場、公園、書店等社會場所(必須是中小學生適宜的場所)去開拓視野,不要把這些一併歸為「浪費時間」。

建議2:不做「攀比式家長」

凡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人,大部分都曾有過同樣的感受:有一類人,稱為「別人家的孩子」,這類人永遠活在家長的口中,永遠都那麼「優秀」,也令人「永遠都無法企及」。

要知道,當家長一味地「吹捧」他們心中優秀的「別人家的孩子」時,自己只是覺得「這樣能夠變相地激勵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可在不知不覺中卻非常容易忽略了孩子的真實感受——孩子只能在「攀比之中」更深刻地感受到「被父母冷落了的感覺」,仿佛自己不論多麼努力都無法得到應有的認可。這種現象則非常容易導致孩子變得更加自卑、孤僻,甚至能夠嚴重影響到孩子將來的人生觀、自我價值觀。

上文中已說到,人的發展不僅僅只有「智力水平」這一方面,還有其他各個方面。因此,單憑某一方面就判斷出「別人家的某某某一定比自己的孩子強」,顯然以偏概全,太過片面。

作為家長,此時應該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孩子也有屬於他自己的閃光點,也是非常需要得到肯定和鼓勵的。而多鼓勵、多誇讚孩子,也能讓孩子多一些榮耀感、多一些自信,從而在以後的人生路上眺望得更遠、飛得更高。

因此,當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真的在某方面不如其他同齡人時,不妨這樣說:「你的某某方面比他強,但如果你在另一方面再努力、再加強一下,是不是就能夠在那個方面也比他強了呢?」這樣一來,不僅孩子更容易接受,也在「鼓勵式的」激勵言語中,迸發出一種更要強、更加積極向上的心。

同時,這裡既然說到「攀比」,那麼還要給家長朋友們引入這樣一個概念——要適當懂得滿足

每個學生的水平和能力都很有限,有時候,他可能平時很努力,但他只能達到這個高度。作為家長,則不要一味地認為「怎麼沒達到我所預期的高度」,更不要老拿自己當年的「輝煌」來「強加性」要求自己的孩子也怎樣怎樣。此時,家長應看到自己的孩子所作出的努力並對其予以肯定,而至於結果,則建議家長適當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在一種被肯定、被尊重的良好環境之中更加健康向上,從而在今後獲得更大的進步空間,永遠不會因「攀比」而出現任何性質的「厭學情緒」。

建議3:適當理智引導,避免「一味地命令」

比如,關於「學生為什麼要用功讀書」這一話題,則建議家長這樣對孩子講述:「你讀書並不是在給爸爸媽媽讀書,而是在為你將來的前途鋪路。如果你掌握了更多的文化知識,你將來至少會在知識這一方面超越好多同齡人,而到了選擇自己職業的時候,也會因此比很多同齡人多一些選擇機會,能夠真正把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作為自己的事業來做,而不是被迫謀生。」

這種說法,則非常容易令孩子在心悅誠服之餘,更加欣然地接受並從此迸發出更加積極的讀書熱情來;而在相比之下,一些「命令式家長」經常掛在嘴邊的「你又該複習了」「你怎麼這麼懶」等語句,則非常容易讓孩子因青春期的「逆反心理」而產生出更大的厭學情緒。

說到這,相信你一定明白了,不論對任何人(包括對待自己的孩子在內),永遠都遵循「有理不在聲高」「有理有據才能服人」這兩個亙古不變的道理。

結語

不論任何一位家長,誰不盼望著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一鳴驚人,但陪伴自己孩子成長的過程,則一樣需要每一位家長做到精心呵護,要像呵護小樹苗長高一樣,而不是一味地「過度澆水」「過度施肥」,否則只能造成「適得其反」的結局。

不論用怎樣的方法來陪伴孩子的成長,至少要設身處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在溫暖的港灣中吸收更多的陽光雨露,才能夠讓孩子從內向外迸發出可貴的自信力和爆發力,從而在此基礎上,擁有一個更加朝氣蓬勃、更加精彩燦爛的人生!

相關焦點

  • 提升孩子抗挫力,家長同樣可以從中學習,讓自己和孩子變得更好
    如何提升抗挫能力,有效培養孩子逆商?對於孩子來說他們需要在生活中不斷豐富自己的經驗,才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適應社會的人。在這個過程中來自學校的教育必不可少,但同時也離不開父母和家庭的教育,孩子不僅需要有智商,還要有情商,而情商中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逆商」。
  • 孩子總是表現不好?家長運用「鏡中我效應」,讓孩子更好成長
    文/阿布媽媽聊育兒有些人經常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的。」其實這句話一點都不現實,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往往是通過別人的評價和反饋才了解到的,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鏡中我效應。特別是一些年齡較小的孩子,家長給孩子灌輸怎樣的思想,那麼孩子就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 PTA模式:讓家長與孩子共成長(圖)
    「全國大約有近6萬名瑞思的孩子,也就是說,大概有近12萬名的瑞思家長不再是教育的『旁觀者』,已經真正地參與到教育中來。一般來講,瑞思孩子的家長都有著良好的教育背景,並在社會上有著廣泛而深厚的資源,PTA在學校、家庭、社會間搭建起了一座堅固的溝通橋梁,讓大家能資源共享,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問題,共同探討,協商解決,努力將孩子培養成為社會精英。」
  • 金龜子:父母要用真心真意真情陪伴孩子成長
    在這件事情上,要考慮孩子的想法和家長自己的心態,不能盲目隨從。「如果你一味地隨大流出國遊學,可能以後會發現這種方式並不符合你孩子的發展規律,實際上反而是把孩子給耽誤了。」家長要找對方式方法,了解掌握綜合分析市場上的信息之後,在經濟條件允許的範圍內選擇最適合自己孩子的出國渠道。不僅僅是出國前的抉擇上,孩子出國後的「後續跟進」工作更加需要家長「盡職盡責」。
  • 七點早課堂-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且行且珍惜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早上好,歡迎您收聽知會教育早課堂。 我是主播莎娜。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且行且珍惜。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在一起,只有父母的愛是為了分離,孩子終有一天會離開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
  • 父母們,不要再給孩子們「無意義的陪伴」!
    近來有家長抱怨:「由於受流感的影響,自己在家陪孩子將近兩個月,卻發現自己與孩子之間的矛盾反而變得越來越嚴重,親子關係也越來越差,這是為什麼?」事實上,遇到這樣問題的家長並不多,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意識到與孩子在一起的陪伴是多麼重要,但是現實生活中呢?
  • 孩子需要陪伴,但是更需要「自由」,自由能讓孩子獨立翱翔
    凡事超過一定限度,就會和做得不夠一樣,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但父母的過度陪伴將會起到反作用,引起孩子的反感。家長們都知道陪伴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但很多人並不知道有一種陪伴叫做「過度陪伴」,家長過多幹涉孩子的自由,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下面請你和小編一起看看過度陪伴會對孩子產生哪些不利影響,如何給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間。
  • 衡南八中「為愛啟航,陪伴成長」家校共育講座
    為了幫助家長朋友們有效地進行親子溝通,給孩子營造溫暖的家庭和良好的成長氛圍。2020年11月25日上午,我校邀請縣婦聯家校共育專家周詩晏老師進行了以《愛孩子,從懂孩子開始》為主題的家庭教育公益講座,與家長們共同探討如何成為專業型的父母並且擁有經營幸福家庭的智慧。
  • 新學期、新起點、新成長——雨山實驗新生家長學校開課啦
    一年級做合格的文明家長主講人:夏正芳政教處主任夏正芳對一年級家長入校注意事項及相關法律條文進行解讀。家長們了解到自身的文明素養決定了孩子成長的高度,同時認識到法律是保護孩子的有力武器。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主講人:肖菲肖菲老師則建議家長要多花時間陪伴孩子,耐心與之溝通,了解孩子成長中的困惑,分享其成長的喜悅、學會賞識孩子,用「愛」陪伴孩子成長的每一天。
  • 家長這樣做讓孩子看電視時也在健康成長!
    家長這樣做讓孩子看電視時也在健康成長!有的家長說:我家孩子今年上小學一年級了,原來上幼兒園的時候特別喜歡看動畫片,一看就停不下來,現在都上一年級了,是不是應該節省時間多學習少看電視;孩子經常喜歡看成人的電視劇,家長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既享受電視的樂趣,又不傷害他的眼睛和心靈。
  •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怎樣處理師生關係?教師應該做到教學相長
    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與老師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家長負責家庭教育,老師負責學生得知識教育,這兩者彼此不能缺失,需要共同的合作,才能促進學生的共同成長。
  • 思南童書快閃店持續至六月,閱讀陪伴孩子成長
    「思南之心·童書快閃店」保留了思南書局快閃店特邀嘉賓每日到店擔任駐店店長的傳統,在活動期間(2019年4月23日至6月2日)期間每周一至周六,中午12:30-13:30,上少社資深編輯團隊將在思南快閃店為小讀者和家長帶來豐富多彩的專題講座、親子共讀、閱讀指導、科普體驗、早教諮詢等活動,面對面地與父母和孩子一同分享愉快的閱讀經驗,讓孩子終生受益,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濃濃親情
  • 家長這樣做 孩子成績好(來源於《中國教育報》)
    家長這樣做 孩子成績好胡敏 最近,很多學校都放假了,家長們也得直面孩子的成績單了。當孩子的成績不太理想時,很多家長會因此而苦惱,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學會學習呢?學習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在孩子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家長適度參與,發現孩子的興趣,並想辦法把這種興趣轉化為學習內在驅動力,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實現了英語能力的飛躍。
  • 「新型鴉片」正慢慢侵蝕孩子健康,家長再不幹預,孩子一生就毀了
    在新聞中,我們也經常看到很多孩子,因為父母搶下來手機而做出很多極端的事情,比如離家出走,自殘、自殺等等案例,這些也讓很多父母感到很恐慌,生怕自己管深了孩子接受不了,又擔心不管影響了孩子的將來,現在手機也變成了很多人手裡的「精神鴉片」,正在一步步侵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果家長再視而不見,恐怕孩子就要被毀掉了。
  • 三歲看到老,家長了解「吸收性心智」,才能抓住小孩成長黃金期
    孩子在嬰兒時期的這種吸收是完全無意識無選擇的"全盤吸收",而且他們就是在這個吸收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心理個性。孩子的"吸收性心智"與其生活的環境有著非常大的關係,如果家長能夠讓孩子在小的時候能夠有一個非常好的環境,孩子吸收到的也就會更好,這對於孩子的性格與能力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家長該怎樣陪孩子寫作業?
    近日隨著一位父親退出家長群的視頻的爆火,把老師與家長的關係又一次推向了大眾的視線中,同時,大家也普遍發現了家長對於孩子家庭作業的頭疼程度已經不亞於工作壓力了。但即使迫於社會壓力很多老師已經不敢明目張胆地給家長布置各種類似於給孩子「批改作業」的任務了,可家長又真的覺得輕鬆了嗎?
  • 家園攜手共育共促幼兒成長:駐馬店實驗幼兒園召開家長委員會會議
    骨幹教師張秀平老師以《讓陪伴成為最好的教育》為題,就幼兒園實施家園共育幼教三六五親子互動平臺取得的成績,和大家進行了交流;並通過一個個親子互動小視頻使家長朋友進一步了解親子活動的意義魏陽老師在《如何解讀孩子的心理世界》的分享中,以豐富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深入淺出的講解怎樣讓家長通過了解幼兒心理而進行高品質的陪伴,受到家長們的一致好評。隨後,保健醫董莉為家長分享《加強疫情防控做好冬季幼兒疾病預防》,她從科學安排幼兒的一日生活、幼兒膳食均衡搭配、晨檢、以及疾病的預防和幼兒日常消毒等工作做了全面細緻的講解,讓家長們對幼兒園保健工作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 浙二眼科專家倪海龍:預防孩子近視 陪伴與信任缺一不可
    孩子才上小學,眼睛都已經近視200多度了,而且聽孩子說班裡已經有一半的同學戴上眼鏡了!真不明白為什麼現在小學生近視率這麼高?相信這是不少家長的困惑,如今,身邊戴眼鏡的孩子明顯越來越多了,而且也越來越呈現出「低齡化、重度化」發展趨勢。近視防控,家長除了監督,還有什麼可以做?
  • 孩子做作業拖拉,家長束手無策,寫作業需陪伴?家長該如何教育
    由於正在輔導孩子的我每天接觸不同的孩子和家長,確實有遇到過這個情況。當我們的父母輔導孩子寫作業的過程當中,孩子覺得家長講的是錯誤的,就想按著自己的方式來。但是我們的父母一看就知道他的方式是錯誤的,雙方就出現了僵局。孩子寫作業家長到底該不該陪呢?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優勢和弊端又是什麼?孩子寫作業,家長到底該不該陪?
  • 孩子最怕「輸不起」?聰明家長這樣做!
    ,所以競爭也並不是壞事,而且通過競爭,孩子還能對自己有清楚的了解,比如自己在哪些方面更強,在哪些方面還有一些差距,哪些方面還需要提高,通過競爭都能夠看出來,但競爭也是需要掌握一定的度,如果過於喜歡競爭,喜歡鑽牛角尖,就成了孩子的壓力或者是心結,這樣就更不利於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