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周末帶孩子去公園玩,看到幾個孩子的不同的行為,讓我感覺很有趣的。事情是這樣的:在公園裡有一些家長帶著孩子聚在一起玩,本來玩的好好的,其中,一個孩子突然就去搶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後來,幾位孩子就吵架起來了,開始了爭奪玩具的爭吵。其中一個小朋友沒有參與這場爭奪,後來,他把最先搶玩具的那個小孩"教訓"了一頓,也就是對著那個孩子說教了一通,還說的很有道理,後來幾個小朋友就沒有爭吵了,又開開心心一起玩耍了。
這幾個孩子差不多是6歲左右,解決了這次爭吵的那個小朋友也並沒有比其他小朋友大,但是處理問題的能力竟然如此強大。後來我與這個孩子的媽媽交流了一會,才知道這個孩子從小就在比較好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父母對他都比較嚴格,平時比較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如今才6歲的他已經表現出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的氣質與能力了。這就是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的表現。
說到這裡,我想到一本書《吸收性心智》,這本是由蒙臺梭利所著,其中提到的一個名詞"吸收性心智"讓我覺得很符合這位小朋友目前的情況。蒙臺梭利在《吸收性心智》中寫道"兒童有一種天生的能量,促使他通過吸收性心智適應當下的時代與文化。這就是人類漫長童年存在的意義。"
這個小朋友從小吸收到的周圍的各種因素,才讓他有了對眼前情況的鎮定與表現出非凡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不經意的模仿,其實是源自他們具有"吸收性心智"。孩子在嬰兒時期的這種吸收是完全無意識無選擇的"全盤吸收",而且他們就是在這個吸收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心理個性。
孩子的"吸收性心智"與其生活的環境有著非常大的關係,如果家長能夠讓孩子在小的時候能夠有一個非常好的環境,孩子吸收到的也就會更好,這對於孩子的性格與能力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擁有特殊發展機制——"吸收性心智"
1、 "吸收性心智"
兒童能從事一種轉化過程。外界印象並不只是進入他的頭腦,而且形成了他的心智,在他的內部實體化。他利用在周圍環境中發現的一切未來創造自己的[心理肌肉]。我們把這種心智能力稱為吸收性心智。
在《蒙臺梭利兒童心理學》一書中寫到:"吸收性心智是兒童特有的無意識的記憶力,是吸收環境並加以適應以形成人格的能力。"
蒙臺梭利用海綿和照相機來比作兒童的"吸收性心智"。面對周圍的環境,成人會對環境中的因素進行判斷,而兒童不會,兒童會將周圍的一切像照相機一樣全部照下來,像海綿一樣全部吸收進去,這就是兒童的吸收性心智的特點。
也就是說,兒童對於環境中的好的因素和壞的因素都會全盤吸收,是屬於一種無意識的記憶,只要接觸到就會印入自己的腦海中。因此,家長要了解到兒童的這一特點,才能夠為孩子創造更優質的環境,讓孩子吸收到更好的因素。
2、 "吸收性心智"的兩個階段
(1)0-3歲無意識吸收階段
兒童在0到3歲時,照相機和海綿的性質就很明顯,他們對於周圍的一切都感覺到新奇,並且會將其全部印入自己的腦海中。孩子周圍的物品、人、人的語言、行為動作等,這些都會被孩子吸收。而大人無法理解孩子在這一階段表現出來的一些行為。
這一階段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人們都說"三歲看大,七歲知老"就是因為三歲之前孩子對世界的認識或許決定了孩子將來的性格和做事的能力。孩子在0到3歲的階段會初步形成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對周圍的一切因素的認識,包括情感、精神等形成。
(2)3-6歲有意識吸收階段
兒童到了3到6歲的時候,就不僅僅對周圍的一切全盤吸收,而是會對周圍的事物有自己的判斷和研究,孩子開始以自己的思想來判斷遇到的東西。在這個時候,兒童會通過自己的行為來表示對環境的理解,也會以自己的雙手來認知外在的事物,有意識地發展自己。
"吸收性心智"可以為孩子帶來什麼
1、 "吸收性心智"促成了孩子的成長
前面我們說到了孩子的"吸收性心智"兩個階段的特徵與發展,在這兩個階段中,孩子會根據自己的心理特點逐步去了解周圍的環境,了解這個世界,從而形成自己的見解與獨特意識。
孩子在進行吸收與建設的過程中,會慢慢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形成自己對於周圍事物的判斷,這個過程就促成了孩子的成長。
2、 "吸收性心智"或許可以決定孩子的未來
孩子的"吸收性心智"會讓孩子對自己的性格、精神、觀念等有了自己獨特的一面。"三歲看大,七歲知老",也就是說,孩子在三歲到六歲的時間處於"吸收性心智"的階段,他們會在這個階段形成自己的人格,這種人格將會伴隨著孩子一生。
父母在這個階段注重孩子的這種吸收的特點,則可以為孩子的性格塑造起到良好的作用,讓孩子從小就能夠吸收更加優質的因素。
家長怎樣利用孩子"吸收性心智"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童年
1、 給予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從"吸收性心智"的特點以及階段發展來看,環境對於兒童大性格塑造以及人格發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長要十分注重孩子的成長環境。
當孩子在幼兒時期的時候,家長更加要注重家庭環境的創造,不要以為孩子小,對周圍的環境沒有意識,所以不注重,相反,這個階段更加要為孩子打造優質的環境。
家長要讓孩子接觸更多有益的事物,為孩子呈現更多美好的事物。在家庭布置上,可以裝飾一些賞心悅目的東西,父母之間相處要和諧,不要讓家庭充滿大人的爭吵的聲音。父母傳遞給孩子的觀念,也要有所判斷,要將正確的、良好的情感和觀念傳遞給孩子。
2、 父母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
孩子從出生開始最先接觸的就是父母,待在父母身邊的時間也相當長,這個時候父母的榜樣作用就顯得非常重要。父母要十分注重自己的行為舉止,因為這不僅僅是自己的行為,更是能夠被孩子模仿的行為,如果自己的言行都不能做到稱職,那孩子模仿到的也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父母作為孩子的榜樣,要通過自己的言行來為孩子樹立更好的標杆,讓孩子成為更加優秀的人。
3、 幫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孩子在小的時候會表現出很多與成人不一樣的言行與其它,這個時候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想法和行動,大人不要過分去幹預孩子的行為。
比如,我們看起來極其普通的桌子、凳子、沙發等物品,在孩子眼裡可能是更多神奇的東西,他們會對這些生活中的物品感覺到神奇,因而也會表現出感興趣的意思,會去玩生活中的平常物品。這個時候,家長不要過分幹預孩子的行為,在保證孩子不會受到傷害的情況下,幫助孩子去探索這些他們認為神奇的東西。
我是袁紹明聊育兒,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