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看到老,家長了解「吸收性心智」,才能抓住小孩成長黃金期

2020-12-04 袁紹明聊育兒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周末帶孩子去公園玩,看到幾個孩子的不同的行為,讓我感覺很有趣的。事情是這樣的:在公園裡有一些家長帶著孩子聚在一起玩,本來玩的好好的,其中,一個孩子突然就去搶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後來,幾位孩子就吵架起來了,開始了爭奪玩具的爭吵。其中一個小朋友沒有參與這場爭奪,後來,他把最先搶玩具的那個小孩"教訓"了一頓,也就是對著那個孩子說教了一通,還說的很有道理,後來幾個小朋友就沒有爭吵了,又開開心心一起玩耍了。

這幾個孩子差不多是6歲左右,解決了這次爭吵的那個小朋友也並沒有比其他小朋友大,但是處理問題的能力竟然如此強大。後來我與這個孩子的媽媽交流了一會,才知道這個孩子從小就在比較好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父母對他都比較嚴格,平時比較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如今才6歲的他已經表現出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的氣質與能力了。這就是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的表現。

說到這裡,我想到一本書《吸收性心智》,這本是由蒙臺梭利所著,其中提到的一個名詞"吸收性心智"讓我覺得很符合這位小朋友目前的情況。蒙臺梭利在《吸收性心智》中寫道"兒童有一種天生的能量,促使他通過吸收性心智適應當下的時代與文化。這就是人類漫長童年存在的意義。"

這個小朋友從小吸收到的周圍的各種因素,才讓他有了對眼前情況的鎮定與表現出非凡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不經意的模仿,其實是源自他們具有"吸收性心智"。孩子在嬰兒時期的這種吸收是完全無意識無選擇的"全盤吸收",而且他們就是在這個吸收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心理個性。

孩子的"吸收性心智"與其生活的環境有著非常大的關係,如果家長能夠讓孩子在小的時候能夠有一個非常好的環境,孩子吸收到的也就會更好,這對於孩子的性格與能力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擁有特殊發展機制——"吸收性心智"

1、 "吸收性心智"

兒童能從事一種轉化過程。外界印象並不只是進入他的頭腦,而且形成了他的心智,在他的內部實體化。他利用在周圍環境中發現的一切未來創造自己的[心理肌肉]。我們把這種心智能力稱為吸收性心智。

在《蒙臺梭利兒童心理學》一書中寫到:"吸收性心智是兒童特有的無意識的記憶力,是吸收環境並加以適應以形成人格的能力。"

蒙臺梭利用海綿和照相機來比作兒童的"吸收性心智"。面對周圍的環境,成人會對環境中的因素進行判斷,而兒童不會,兒童會將周圍的一切像照相機一樣全部照下來,像海綿一樣全部吸收進去,這就是兒童的吸收性心智的特點。

也就是說,兒童對於環境中的好的因素和壞的因素都會全盤吸收,是屬於一種無意識的記憶,只要接觸到就會印入自己的腦海中。因此,家長要了解到兒童的這一特點,才能夠為孩子創造更優質的環境,讓孩子吸收到更好的因素。

2、 "吸收性心智"的兩個階段

(1)0-3歲無意識吸收階段

兒童在0到3歲時,照相機和海綿的性質就很明顯,他們對於周圍的一切都感覺到新奇,並且會將其全部印入自己的腦海中。孩子周圍的物品、人、人的語言、行為動作等,這些都會被孩子吸收。而大人無法理解孩子在這一階段表現出來的一些行為。

這一階段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人們都說"三歲看大,七歲知老"就是因為三歲之前孩子對世界的認識或許決定了孩子將來的性格和做事的能力。孩子在0到3歲的階段會初步形成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對周圍的一切因素的認識,包括情感、精神等形成。

(2)3-6歲有意識吸收階段

兒童到了3到6歲的時候,就不僅僅對周圍的一切全盤吸收,而是會對周圍的事物有自己的判斷和研究,孩子開始以自己的思想來判斷遇到的東西。在這個時候,兒童會通過自己的行為來表示對環境的理解,也會以自己的雙手來認知外在的事物,有意識地發展自己。

"吸收性心智"可以為孩子帶來什麼

1、 "吸收性心智"促成了孩子的成長

前面我們說到了孩子的"吸收性心智"兩個階段的特徵與發展,在這兩個階段中,孩子會根據自己的心理特點逐步去了解周圍的環境,了解這個世界,從而形成自己的見解與獨特意識。

孩子在進行吸收與建設的過程中,會慢慢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形成自己對於周圍事物的判斷,這個過程就促成了孩子的成長。

2、 "吸收性心智"或許可以決定孩子的未來

孩子的"吸收性心智"會讓孩子對自己的性格、精神、觀念等有了自己獨特的一面。"三歲看大,七歲知老",也就是說,孩子在三歲到六歲的時間處於"吸收性心智"的階段,他們會在這個階段形成自己的人格,這種人格將會伴隨著孩子一生。

父母在這個階段注重孩子的這種吸收的特點,則可以為孩子的性格塑造起到良好的作用,讓孩子從小就能夠吸收更加優質的因素。

家長怎樣利用孩子"吸收性心智"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童年

1、 給予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從"吸收性心智"的特點以及階段發展來看,環境對於兒童大性格塑造以及人格發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長要十分注重孩子的成長環境。

當孩子在幼兒時期的時候,家長更加要注重家庭環境的創造,不要以為孩子小,對周圍的環境沒有意識,所以不注重,相反,這個階段更加要為孩子打造優質的環境。

家長要讓孩子接觸更多有益的事物,為孩子呈現更多美好的事物。在家庭布置上,可以裝飾一些賞心悅目的東西,父母之間相處要和諧,不要讓家庭充滿大人的爭吵的聲音。父母傳遞給孩子的觀念,也要有所判斷,要將正確的、良好的情感和觀念傳遞給孩子。

2、 父母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

孩子從出生開始最先接觸的就是父母,待在父母身邊的時間也相當長,這個時候父母的榜樣作用就顯得非常重要。父母要十分注重自己的行為舉止,因為這不僅僅是自己的行為,更是能夠被孩子模仿的行為,如果自己的言行都不能做到稱職,那孩子模仿到的也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父母作為孩子的榜樣,要通過自己的言行來為孩子樹立更好的標杆,讓孩子成為更加優秀的人。

3、 幫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孩子在小的時候會表現出很多與成人不一樣的言行與其它,這個時候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想法和行動,大人不要過分去幹預孩子的行為。

比如,我們看起來極其普通的桌子、凳子、沙發等物品,在孩子眼裡可能是更多神奇的東西,他們會對這些生活中的物品感覺到神奇,因而也會表現出感興趣的意思,會去玩生活中的平常物品。這個時候,家長不要過分幹預孩子的行為,在保證孩子不會受到傷害的情況下,幫助孩子去探索這些他們認為神奇的東西。

我是袁紹明聊育兒,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美國神經生物學家:0-5歲是大腦發育黃金期,家長務必幫寶寶抓住
    用更通俗的話來說就是0-5歲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期,而且是有且僅有一次的高峰期。只要家長抓住,寶寶的感覺、運動技能、社交、情緒、語言、記憶、智力等功能都會在這段時間內得到高度發展。韋尼克區負責理解語言,2歲時所有皮層都有髓鞘;布洛卡區負責把大腦中想表述的信息轉換成說話、書寫、打字或手勢等動作,在4歲時才能形成成熟的細胞層。
  • 抓住孩子說話黃金期,讓孩子「能言善辯」,聰明家長都這樣做
    關於寶寶說話早晚的問題,經常有些家長還在被「貴人語遲」所安慰,那麼「貴人語遲」等老話真的有道理嗎? 其實,根據《中國兒童保健雜誌》上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在我國3~6歲兒童語言障礙的發病率至少在4%-6%之間。
  • 李玫瑾:3-6歲是右腦發育黃金期,父母要抓住機會,錯過難彌補
    老一輩人常說:「3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將來聰不聰明,從小時候就能看出徵兆,這句話簡單地概括了幼兒發展規律:3歲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特徵,你就能看到孩子青少年時期形象的雛形;而孩子7歲的時候,你就能看出他中年後的事業和成就。
  • 左撇子不代表更聰明,想要科學開發左右腦,你得抓住黃金期!
    哈佛大學的理察教授經過長期研究得出結論:孩子的大腦在成長過程中,有三次高峰期,而在高峰期內開發孩子的大腦,也是最有效的,所以這三段高峰期,也被稱為黃金期。6個月到3歲左右的孩子,處於開發大腦的第一個黃金期。這個時期的孩子逐漸產生自主意識,對我們身處的世界有著無數的好奇。
  • 蒙臺梭利《吸收性心智》讀書筆記
    《吸收性心智》是蒙臺梭利思想的大成之作。其實孩子具有吸收性的心靈這個理論並不是在這本書中,首先提出來的。吸收性心智理論其實是貫穿於蒙臺梭利所有的著作的。但是我覺得這一本書聚集了蒙臺梭利所有的理論精華。如果想要了解蒙臺梭利理論。這本書應該是最好的選擇。第一章 兒童在世界重建中的作用作者認為教育是重建世界的最好方法。教育要發展兒童的潛能。
  • 李玫瑾教授:孩子一生中大腦發育有3次高峰期,家長務必抓住一次
    但家長們不知道的是,孩子的大腦發育也是有高峰期的,抓住智力發育的高峰期,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李玫瑾:孩子大腦發育有三次高峰期,家長務必要抓住一次大家對於李玫瑾教授應該是十分熟悉的,她在育兒方面有很多獨到的見解。李玫瑾教授在談到寶寶的大腦發育「高峰期」的話題中,肯定了後天培養對於寶寶智力提升的重要性。
  • 10歲前有3次智力增長「黃金期」,父母別錯過,7歲前最好抓住一次
    這樣的差距讓我的兄弟難以接受,畢竟哪個家長都想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但是孩子這個樣子,顯然已經落了人家一大截。不過其實家長如果注意到的話,為時不晚,孩子在10歲前有3次智力增長"黃金期",父母別錯過,7歲前最好抓住一次。孩子十歲前有哪三次智力增長黃金期?
  • 孩子6歲前,父母抓住「大腦最佳開發期」,娃會變得更聰明
    孩子轉眼間就從襁褓中的嬰兒,長成了健壯的幼兒,父母們不由得感嘆,孩子的成長速度真是太快了。正是因為孩子在眨眼間長大,所以父母們更是要抓住他們大腦開發的最佳時期。01兒童時期是大腦發育黃金期趙女士發現自己兩歲的寶寶尤其好動,只要一把他放下來,他就會往其他地方爬去。
  • 0-6歲是右腦發育黃金期,3個方法,幫助娃養成「超強大腦」
    那麼想要開發孩子的右腦,0-6歲就是一個黃金期。日本研究右腦開發的著名教育專家七田真教授通過大量教學實際經驗表明,人腦在 3 歲前發育完成 60 %,在 6 歲前發育完成 90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發育的不僅僅是大腦的重量,更是有大腦的思維。
  • 孩子「超強記憶力」並不難,抓住6歲前的記憶黃金期,提升有方法
    從古至今都是家長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聰明!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來的路上走的順暢,有所成就!很多家長也相信,超強的記憶力是孩子成就路上的有力武器。研究表明,孩子的記憶力的提升最好從6歲前抓起,更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超強記憶力!
  • 寶寶大腦發育黃金期分為3階段,抓住關鍵期,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其實,想要寶寶成績好,未來的生活順遂,贏在起跑線上,除了家長的努力孩子的奮鬥,還要抓住孩子大腦發育黃金期。一般來說,寶寶大腦發育黃金期共有三個階段,把握好這三個階段,孩子未來的成長道路可能會更加輕鬆。孩子六個月到三歲其實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腦子就已經開始發育了,一般來說新生兒的腦子只有300克左右的重量。但是到了三歲左右的時候,孩子腦子的重量就差不多跟成年人很接近了。意思就是說,這個階段的孩子大腦跟成人相差無幾,這個階段是孩子大腦發育最迅速的時候。也就是孩子腦子發育的第一個黃金期。
  • 注重孩子0-6歲的智力激發
    0-6歲孩子具備「吸收性心智」,吸收內化周邊環境以此構建完整人格,「狼孩」由於在動物中長大,環境的差異化使得智力水平遠遠比不上同齡的正常兒童。聰明孩子養成記:導向性培養0-6歲「吸收性心智」天賦三歲看大,七歲知老——孩子在6歲以前所建立起來的各種能力會伴隨終生,並形成性格的永久特徵。如何讓孩子變聰明?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在成長中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家長要抓住
    然而並非家長努力就能養出聰明娃,培養孩子也需要方法和時機,如果在正確的時間段裡培養孩子,那麼就會事半功倍,反之,在錯誤的時間段對孩子進行培養,那麼孩子成長的速度和效率就會大大降低,甚至還會適得其反。在育兒方面,哈佛大學曾經就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過研究,結果發現多數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共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如果家長能夠抓住孩子這3個變聰明的機會著重培養,那麼孩子在長大成人後,絕對也差不了。
  • 如何激活自我的潛能:學會看見你的內在小孩,修復成長的創傷
    當我們了解到生命的本質是一場探索,成熟的人生敢於支持自己內在去探索,而受阻的人生是限制了自我探索的能力,把自己保護在殼裡,失去了真正生存的能力,所以這份探索能力沒有很好鍛鍊,自然未來面對生活的挑戰,就顯得不足。我們需要明白,人生的本質是自我成長,自我心智成熟完善的過程。
  • 3-6歲是孩子大腦開發的黃金期,父母做好這兩點,有助激發潛力!
    每個孩子都有大腦開發黃金期,尤其是3-6歲的寶寶,在這個年齡段家長只要做好教育開發,就算有基因牽絆,也會對孩子的智商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對於那些活潑好動的孩子來說,想要教育開發好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有些家長會發現,孩子光想著玩,前腳教的東西後腳就玩忘了,等於什麼都沒學會。
  • 小孩的身高達不到標準,家長要想增加小孩的身高,只需做到這四點
    說起小孩的身高,這幾乎是大多數家長最為關注的事情,小孩身高標準與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會直接影響到小孩的顏值、氣質、自信心等等,因此,面對小孩身高不達標,家長也會非常焦急。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帖子內容是這樣的:我國一半的小孩身高都達不到遺傳的標準!
  • 科學家認為:0~6歲是孩子大腦發育黃金期,腦力開發讓寶寶更聰明
    科學家發現,0~6歲這個階段是兒童腦部細胞、腦部結構、腦部功能發展的黃金期,也深刻影響著未來智力潛能的發展。獲諾貝爾生理學獎的生理學家、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一旦錯過了生長發育期,腦組織結構就會趨於定型,潛能發展也將受到限制,即使擁有非凡的天賦,也無法獲得良好的發展。因此,父母要抓住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充分開發大腦,打造聰明寶寶。
  • 小孩大腦發育最關鍵的時期為0-6歲,建議大腦開發儘量在6歲之前
    嬰幼兒營養專家:小孩大腦發育最關鍵的時期為0-6歲,建議大腦開發儘量在6歲之前首先來提一個問題,為什麼是在6歲前?0-6歲是大腦發育的最佳時期,大腦發育最快速也是最需要營養的黃金期,一生只有一次,那就是先來說腦重,孩子剛出生時一般只有340克左右,但到了4歲就能達到成人腦重的90%,到了6歲以後,孩子大腦的成長非常有限。所以6歲之前就是黃金周期。
  • 不想以後追著餵飯,這個 獨立吃飯「黃金期」媽媽必須抓住!
    其實每個寶寶都有自主吃飯的黃金期,媽媽們抓住了,娃自然會愛上吃飯,但錯過又該怎麼辦? 寶寶自主進食黃金期有3個信號 一般寶寶在8~12月齡的時候,會進入自主進食的黃金期,觀察寶寶是否可以開始自己吃飯,可以通過3個信號判斷: 盯著大人手裡的食物
  • 預防孩子近視,兩個「黃金期很」重要
    眼睛發育也有黃金期,眼睛有兩個重要的快速發展階段,第1個階段是3~4歲左右,第2個階段是青春期,大約在12~15歲這兩個黃金期,千萬忽視不得。視力好壞與黃金期密切相關視力的好壞與眼睛發育的這兩個黃金期有密切的關係,眼睛在發育中,年齡越小,發育速度越快,孩子能否健康發育與所受到的刺激成正比,刺激越小發育越好,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