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孩故事警示:如何培養優秀孩子?注重孩子0-6歲的智力激發

2021-01-12 騰訊網

1920年,印度叢林裡發現狼哺育長大的2個女孩,被領進孤兒院時,她們的一切生活習慣都同野獸一樣,不會用雙腳站立,只能用四肢走路,完全不懂語言,也不發出人類的音節。

2歲的阿瑪拉的發展比8歲女孩卡瑪拉(Kamala)快得多,阿瑪拉進院2個月開始會單字表達,較早對別的孩子的活動表現興趣,遺憾的是,阿瑪拉進院不到一年,便死了。

卡瑪拉用了25個月才開始說第一個詞「ma」,4年後一共只學會了6個字,7年後增加到45個字;進院後16個多月卡瑪拉才會用膝蓋走路,2年8個月才會用兩腳站起來,5年多才會用兩腳走路,但快跑時又會用四肢爬行。

狼孩卡瑪拉直到16歲死亡之時,還沒真正學會說話,智力只相當於三四歲的孩子。

「狼孩」的事例證明了人類的才能並非天賦,而是社會實踐的產物,同時說明了兒童時期在智力發育上的重要性。

僅從大腦的重量而言,新生兒平均約390克,9個月的嬰兒腦重560克,2.5歲到3歲的兒童腦重增至900~1011克,7歲兒童約為1280克,而成年人的腦重平均約1400克,這說明人類的腦部快速發展集中在0-6歲的兒童時期。

「狼孩」的故事同樣印證了「敏感期」,錯過了一些學習吸收的重要時期,重新學習收效甚微。0-6歲孩子具備「吸收性心智」,吸收內化周邊環境以此構建完整人格,「狼孩」由於在動物中長大,環境的差異化使得智力水平遠遠比不上同齡的正常兒童。

聰明孩子養成記:導向性培養0-6歲「吸收性心智」天賦

三歲看大,七歲知老——孩子在6歲以前所建立起來的各種能力會伴隨終生,並形成性格的永久特徵。

如何讓孩子變聰明?兒童時期有意識的培養和引導,創設適合孩子發展的完備環境極為重要。孩子在0-6歲逐步學會了直立和說話,學會用腦思考,為以後智力和才能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0-6歲的孩子並非通過「被動教育」習得才能,換言之,父母或身邊的成人不能直接用言語或者教材約束或規範孩子,嬰幼兒階段的學習基本都是孩子主動吸收內化形成的。

0-3歲,兒童無意識的成長與吸收。在這個階段,成年人難以了解兒童的心理,也就是說,我們無法直接對兒童施加任何影響,但是孩子會不加分辨、無是非無偏見地吸收周邊環境的一切。

任何高等教育都無法抹掉嬰兒在0~3歲時期形成的東西,孩子小小年紀愛說髒話、性格孤僻或陰暗、情緒易怒……這些常聽家長掛在嘴邊的偏離問題,往往是成人言行舉止的折射。

3-6歲,兒童有意識吸收環境開始真正的創造和建設。兒童在前一階段創造的潛在能力,已經開始漸漸地展現出來,開始用那雙受智慧支配的雙手從事人類特有的活動。

當孩子3-6歲處於語言、動作、感官探索、社會交往、秩序等多個敏感期同時存在的年齡段,我們就應該設置有秩序有規則有邏輯,允許孩子自主選擇和用各種感官去操作環境來輔助成長。

如果兒童在3歲之前遇到的一些障礙,導致了人格的偏離,那麼在3~6歲這一時期還可以進行補救,因為這一時期是兒童心理建設的收尾時期。

聰明孩子養成記: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聰明孩子的養成大計應從小抓起,家長必須把控0-6歲的成長黃金時期,學會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並及時做出正確引導,尤其需要注意自身的行為、語言、動作、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真正樹立榜樣。

孩子生下來就如同一張白紙,最後變成塗鴉草稿還是完美畫卷,來自於孩子所接觸的環境、事物和人,而0-6歲階段照護者的言傳身教決定了這張紙的底色。

在美國長大的孩子,會說流利的英語,在中國長大的孩子,會說流利的中文。

在書香世家長大的孩子,會腹有詩書氣自發,比如當紅央視主持人董卿。

同理:從小在智慧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就會更加睿智聰明且個性純良。

後天作用對於智力的激發佔絕對優勢,0-6歲是智力發展的關鍵期,狼孩的故事警示我們一旦錯過這個發展關鍵期,後續的學習補救無濟於事。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聰明伶俐,但每個孩子都獨一無二,不可能都培養成高材生,聰明孩子的養成,給家長們幾點提示:

1)把握0-6歲成長關鍵期,創設有益於智力發展的環境;

2)了解孩子的發展特徵,注重培養孩子敏感期的學習興趣;

3)切記樹立行為典範,有方向性地讓孩子吸收正面的言行舉止;

4)保護幼兒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切忌站在成人角度否定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是否能成長為所期待的模樣,更多在於嬰幼兒階段家庭環境對於孩子的影響,教育是越早開始越好,當下行動就是最好的時機!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好你的孩子,激發智力潛能?別人家優秀的孩子不是偶然!
    培養你的孩子孩子是家長心中的一塊寶,家長盼著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無論孩子多大,在家長的心裡,孩子永遠是孩子,是心底那塊最柔軟的地方,也是家長心中的底線。但是培養孩子不是一度的溺愛就能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溺愛的後果可能會讓你措手不及,孩子可能會很叛逆,總是提出一些無理的要求,沒有按照你原本期望的路線上發展。優秀的孩子不是偶然(童年經歷)你看到別人家優秀的孩子做很多事情都井井有條,能做的非常棒,但是這些孩子的家長付出了很多,不過大多數家長只看到別人孩子的優秀,而沒有看到自身在對孩子的培養上做的不足。
  • 「狼孩故事」,再證「三歲為何會決定孩子的一生」
    3歲決定孩子一生,不僅僅是「三歲看小」老話,英國政府也發表了教育白皮書:從4-5歲才開始的兒童教育已經遲了,如果不重視3歲前的教育,就無法保證孩子未來的健康成長。一、「狼孩故事」,再證「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狼人傳說不可盡信,但「狼孩故事」確實屢屢發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20年在印度被發現的兩名狼女孩。
  • 3-6歲是大腦開發的「黃金時期」,做好這4件事,孩子越來越聰明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都希望自己家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更聰明伶俐,那麼作為父母既然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不在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對孩子進行潛能的培養訓練呢?德國學者卡爾·維特在19世紀提出:年齡越小的孩子,學習能力就越強,尤其是3-6歲這個年齡段。
  • 6歲玩數獨,12歲獲數獨世界第一,從小玩數獨的孩子有多優秀?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個少年與數獨的故事。這個男孩叫胡宇軒,他從6歲就開始玩數獨了,而且要比大多數的孩子都玩得好,在歲就曾參加中國數獨錦標賽獲得了初賽的冠軍。12歲上高一,15歲上北大,正是足夠優秀才被名校看中。看過他的事跡足以展現,從小玩數獨的孩子有多優秀。
  • 4歲男孩被央視點名表揚!在孩子7歲前,語言興趣要儘早培養
    言言媽媽有句話說得特別好「你樹立起來的榜樣,孩子是能看見的」。10歲之前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很多媽媽會疑惑:2歲的孩子,中文都說不利索,學英語幹什麼?其實,華盛頓大學大腦認知研究所指出:0~3歲是孩子腦智力發展的黃金期,也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黃金期。6-8個月的嬰兒就能分辨世界上各種語言的所有聲音了。
  • 「狼孩」的故事給父母的教育啟示
    「兜兜幫媽媽端一下碗筷」 「兜兜把你的小襪子洗一下」 「兜兜你的玩具還沒收拾呢」每當我要求孩子做這些事情的時候,緊接著肯定是我婆婆的下一句,「孩子還小呢,我來吧。」都說隔輩親,這還真不假。你們家裡是不是也會經常出現這樣的畫面呢?
  • 一個聰明的孩子必然心智成熟,心智如何培養父母這樣做
    高智商的孩子,不一定有高情商,如果兩者兼得,這樣的孩子應該被稱為「心智」成熟。那麼心智從何而來,如何培養?語言幫助孩子完成人際關係,人際關係才能產生心智誇一個孩子,我們可以說聰明、機靈、活潑、懂事、成熟等等,這些都是「心智」的表現,孩子的「心智」是怎樣煉成的?
  • 2歲兒童不可錯過的早教童書,激發潛能拓展認知,培養出聰明孩子
    有很多適合2歲孩子的認知遊戲書,讓孩子快樂的玩耍的過程中,刺激大腦發育,同時培養孩子對書本、對知識的好奇心和學習的興趣。現在根據我家孩子平時的喜好來推薦5套適合2歲孩子讀的書。《日本腦發育訓練雙語遊戲書》(第一階)0——3歲,正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
  • 3-6歲是孩子大腦開發的黃金期,父母做好這兩點,有助激發潛力!
    每個孩子都有大腦開發黃金期,尤其是3-6歲的寶寶,在這個年齡段家長只要做好教育開發,就算有基因牽絆,也會對孩子的智商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對於那些活潑好動的孩子來說,想要教育開發好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有些家長會發現,孩子光想著玩,前腳教的東西後腳就玩忘了,等於什麼都沒學會。
  • 每天睡前做這3件事,幫助孩子開發右腦,孩子每天聰明一點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大腦分左右腦,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右腦發達,那麼這個人在今後的生活中就越有可能取得較大的成就,人們的智力水平也多取決於右腦的開發。在0~7歲時的孩童,多以右腦活動為主,而7歲之後我們就開始以左腦活動為主了。因此,右腦活躍的時間就是在0~7歲之間,如果可以把右腦的潛能開發出來,那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是有很多好處的。
  • 民間故事:村裡來一「狼孩」,咬傷老太后,揭開孩子失蹤之謎
    在李林三十歲的那年,他娶了一個同村的女子為妻,女子叫小微。小微是李林的母親指定的兒媳婦,婚後,一家三口住在一起,母慈子孝,一家人幸福極了,而李林和小微倆人也非常的恩愛。婚後不久,妻子小微便有了身孕,這可把一家人給樂壞了!李林和母親更是什麼活都捨不得讓小微做,小微每天只管吃好喝好,養好肚子裡的孩子就行了。在李林也他母親的期盼下,幾個月後,總算是到了小微臨產的時候。
  • 李玟瑾: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太重要!和孩子的成長息息相關
    問孩子「為什麼」,不僅是為了激發孩子的思維能力,也是為了快速判斷孩子的思維能力。思維能力強的孩子思維嚴謹全面,不碎片化,善於用充分的理由和證據支持自己的觀點,善於利用前因後果在表達過程中呈現清晰的思路。
  • 想要開發孩子智力?這3種良性刺激,有助於智力的系統開發
    而這些連接的建立都得益於早年的感知、運動的鍛鍊,比如:對孩子微笑、撫摸擁抱孩子、孩子的翻滾爬,再或者是為孩子布置了一個色彩鮮明的小房間等等。所以家長要想開發好智力就要從嬰兒開始注意和孩子的交流。科學家提倡從0歲開始就給孩子各種良性刺激,幫助大腦儘快盡好地建立智力系統。
  • 激發孩子求知慾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習興趣要注重方法!
    學習興趣需要家引導和培養。學習是一件苦事累事難過的事,如何把它變成一件感興趣的事,不是那麼簡單的。培養興趣之前,先讓學生感到有興趣,那就從直觀認知到理性認識開始。第一,用好潛移默化的環境。環境可以影響人,好的環境可以培養人。家庭的學習環境在培養孩子學習興趣上顯得尤為重要,如果父母都積極工作、學習,那對孩子就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 想養出高智商的孩子,在6歲之前,要勤鍛鍊大腦的這2個部位
    每個家長都期待自己能夠培養出「小愛因斯坦」,但又常常苦惱於無從下手。既不知道該從孩子的哪個階段開始培養,也不清楚該如何培養。在這樣的糾結中,不知不覺就錯過了開發孩子智力的最佳時期。但隨著人類對大腦探索的逐漸深入,依靠後天的努力培養出高智商的孩子,不再是天方夜譚。看似高深的「高智商孩子養成法」也逐漸揭開了神秘面紗。
  • 3~6歲是發展右腦的黃金期,4個方法,給孩子一個「超強大腦」
    由此可見,右腦的發展是為一系列的智力發展做基礎,孩子的成才之路離不開發展右腦的無限潛能。2、超強大腦的形成右腦還被稱作為「創造腦」、「藝術腦」,掌控著藝術、情感、想像、創意等多個因素。孩子小的時候如果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家長一定不能忽視,這正是孩子在發掘他的右腦創造力,處於萌芽階段,加以培養,說不定會有不一樣的驚喜。
  • 幼兒識字有方法 適合5-6歲孩子的兒童讀物推薦
    原標題:幼兒識字有方法 適合5-6歲孩子的兒童讀物推薦 幼兒識字通常指幼兒在智力發展時期的一種發展過程,給這個時期的孩子識字必須掌握方法,這個時期的孩子還是圖像記憶的思維方式。成人式的學習方式不合適幼兒。其實相關專家認為學齡前兒童不宜過早地學習識字。
  • 如何開發孩子的智力?音樂早教有效地開發左右腦
    如何開發孩子的智力?幼兒期是人生智力發展的關鍵期,抓緊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學習效果。  家庭教育對早期教育有重大影響,所以家長們注重孩子的培養意識,是至關重要的。  小小音樂,大大影響:  音樂本身即是一項才能的教育,它並不屬於專業者,而是一種人人觸手可及的學習與涵養。
  • 想要提高孩子智力,家長可以從這3個方面入手,刺激右腦發育
    孩子的智力成為很多家長擔憂的問題,尤其是智力上的各種培養。畢竟未來孩子要面臨學校教育。智力能夠早點開發,可以讓自己家的孩子變得更聰明,學習上也會遊刃有餘。特別是在3-6歲,是孩子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想提高孩子的智力,使其趕超在同齡人之前, 家長要從多方面進行培養。孩子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智力培養?啟發性和感官刺激環境作為入手點。
  • 兒童發展心理學:0到2歲孩子的智力發展,爸媽早知寶寶早受益
    兒童發展心理學:0到2歲孩子的智力發展,爸媽早知寶寶早受益昨天在和閨蜜聊天的時候,她就在不停的感嘆說她兒子的一些事,說從更出生的什麼都不知道到現在已經兩歲了,會認識簡單的顏色、畫畫、聽到歌曲也會不由自主的哼哼唧唧,有時候還跟著舞起來。她自己還生怕有什麼教的不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