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這裡是教育熟知,關注我,每天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資訊,感謝您的收看!
近來有家長抱怨:「由於受流感的影響,自己在家陪孩子將近兩個月,卻發現自己與孩子之間的矛盾反而變得越來越嚴重,親子關係也越來越差,這是為什麼?」
事實上,遇到這樣問題的家長並不多,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意識到與孩子在一起的陪伴是多麼重要,但是現實生活中呢?我們發現,能做到正確而有效的陪伴是不多的,即使是微乎其微的也是如此。
人生,許多家長會誤以為,陪伴孩子在家裡就是在家陪孩子,或者就是帶孩子去看電影,吃晚餐…
而且小生君一直認為,陪伴孩子的關鍵,不只是在孩子身邊,而是父母是否認真地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讓孩子在父母的影響下,變得更積極、更自信。
下面分享幾點給大家,都是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經常犯錯的地方,希望以後看後能夠引起重視。
不用心
第一,針對孩子的有效陪伴,第一個要說的錯誤,也是父母最容易犯的,就是對孩子的陪伴缺乏用心。
曾經看過一條新聞,說的是一個年輕的母親帶著她的孩子上街,而自己在路上只看著自己的手機,直到孩子丟了自己也不知道;
幸運的是,被當地巡警發現後,才通過朋友圈聯繫到了他的父母,當天晚上6點才將孩子帶回家。
可以說這個父母還是幸運的,想想如果不幸被人販子帶走呢?悔恨當初有何用處?
這類新聞案件發生在我們身邊,時過境遷,即使已有許多這樣的前車之鑑,但仍有一些父母粗心大意,犯下同樣的錯誤。
真正有效地為兒童提供陪伴並不能讓父母在身邊,對孩子來說,他們更需要被父母重視,更需要父母用心去做,讓他們感受到愛和關注,即使陪伴的時間有限,那些無效的陪伴也要強許多倍。
身為父母,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要努力放下,用心打入孩子的世界。
仔細聆聽孩子的想法和感覺,與孩子保持平常心的溝通和交流,做到全身心的投入,這種陪伴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親子關係也會更加和諧。
過分幹預
真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一種現象,一些孩子非常渴望有父母陪伴,而另一些孩子則相反,他們甚至非常排斥父母的陪伴,只要父母在身邊,就好像給了他們無形的壓力,讓他們想要逃離,這是為什麼?
事實上,這裡要說的是第二點,也是父母在陪伴孩子時最容易犯的錯誤——過多幹預。
許多家長在對孩子的問題上,從來沒有從孩子的角度考慮過這個問題,總是一意孤行,過多幹預和控制孩子,導致孩子的身心受到嚴重壓抑。
例如:陪孩子寫作業時,總喜歡在一旁指手畫腳,一直死死地盯著孩子,一旦發現什麼地方出了差錯就恨不得立即指出來要求孩子改正,讓孩子完全處於監視狀態。
結果,只會使孩子變得越來越緊張、焦慮,甚至喪失思考的能力。
兒童一旦感到父母的不滿,他們的自信心就會受到嚴重的打擊,而且兒童的精力也會全部集中在擔心和害怕被父母指責上,做任何事都會變得謹慎,很難釋放出他們本應擁有的能量。
儘管,父母想要有效地陪伴孩子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只要能夠認真對待他們對孩子的焦慮和控制欲以及過度幹預。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正確地面對這個真正的孩子,而不是憑自己的幻想去美化對孩子的期望,過分地想辦法改造孩子。
多給孩子獨立的空間,給孩子探索的勇氣,讓孩子親身經歷,不要違背孩子成長的規律,學會恰當地接納孩子,懂得欣賞孩子的優點,而不要死守自己的缺點。
了解孩子的性格,愛好,興趣是家長們更應該做的!
分散注意力
注意,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仍有許多家長不夠重視,在陪伴孩子時經常犯錯,總喜歡去打擾或打斷孩子,導致孩子注意力被破壞。
例如:當孩子在認真寫作業或者讀書學習時,一些父母總喜歡在孩子最不該受到打擾時,因為關心孩子而幹擾孩子。不時詢問孩子是否想吃些什麼?疲倦嗎?
小孩子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脆弱,如果他們真的需要主動去找你,不需要整天噓寒問暖,尤其是孩子認真地關注著一件事,更不需要別人在一旁打擾!相反,這會影響孩子們。
與人相處時,父母應多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不要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是要把孩子當作一個孩子,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興趣,長大後也會遇到各種問題。
父母更應該把重點放在與孩子共同面對問題,共同解決問題,共同陪伴孩子經歷風雨,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今天的教育熟知就到這裡了,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嗎?關注我,每天給大家帶來新鮮的資訊,您的點讚分享,收藏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謝謝大家~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