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們,不要再給孩子們「無意義的陪伴」!

2020-12-05 教育新知地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教育熟知,關注我,每天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資訊,感謝您的收看!

近來有家長抱怨:「由於受流感的影響,自己在家陪孩子將近兩個月,卻發現自己與孩子之間的矛盾反而變得越來越嚴重,親子關係也越來越差,這是為什麼?」

事實上,遇到這樣問題的家長並不多,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意識到與孩子在一起的陪伴是多麼重要,但是現實生活中呢?我們發現,能做到正確而有效的陪伴是不多的,即使是微乎其微的也是如此。

人生,許多家長會誤以為,陪伴孩子在家裡就是在家陪孩子,或者就是帶孩子去看電影,吃晚餐…

而且小生君一直認為,陪伴孩子的關鍵,不只是在孩子身邊,而是父母是否認真地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讓孩子在父母的影響下,變得更積極、更自信。

下面分享幾點給大家,都是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經常犯錯的地方,希望以後看後能夠引起重視。

不用心

第一,針對孩子的有效陪伴,第一個要說的錯誤,也是父母最容易犯的,就是對孩子的陪伴缺乏用心。

曾經看過一條新聞,說的是一個年輕的母親帶著她的孩子上街,而自己在路上只看著自己的手機,直到孩子丟了自己也不知道;

幸運的是,被當地巡警發現後,才通過朋友圈聯繫到了他的父母,當天晚上6點才將孩子帶回家。

可以說這個父母還是幸運的,想想如果不幸被人販子帶走呢?悔恨當初有何用處?

這類新聞案件發生在我們身邊,時過境遷,即使已有許多這樣的前車之鑑,但仍有一些父母粗心大意,犯下同樣的錯誤。

真正有效地為兒童提供陪伴並不能讓父母在身邊,對孩子來說,他們更需要被父母重視,更需要父母用心去做,讓他們感受到愛和關注,即使陪伴的時間有限,那些無效的陪伴也要強許多倍。

身為父母,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要努力放下,用心打入孩子的世界。

仔細聆聽孩子的想法和感覺,與孩子保持平常心的溝通和交流,做到全身心的投入,這種陪伴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親子關係也會更加和諧。

過分幹預

真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一種現象,一些孩子非常渴望有父母陪伴,而另一些孩子則相反,他們甚至非常排斥父母的陪伴,只要父母在身邊,就好像給了他們無形的壓力,讓他們想要逃離,這是為什麼?

事實上,這裡要說的是第二點,也是父母在陪伴孩子時最容易犯的錯誤——過多幹預。

許多家長在對孩子的問題上,從來沒有從孩子的角度考慮過這個問題,總是一意孤行,過多幹預和控制孩子,導致孩子的身心受到嚴重壓抑。

例如:陪孩子寫作業時,總喜歡在一旁指手畫腳,一直死死地盯著孩子,一旦發現什麼地方出了差錯就恨不得立即指出來要求孩子改正,讓孩子完全處於監視狀態。

結果,只會使孩子變得越來越緊張、焦慮,甚至喪失思考的能力。

兒童一旦感到父母的不滿,他們的自信心就會受到嚴重的打擊,而且兒童的精力也會全部集中在擔心和害怕被父母指責上,做任何事都會變得謹慎,很難釋放出他們本應擁有的能量。

儘管,父母想要有效地陪伴孩子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只要能夠認真對待他們對孩子的焦慮和控制欲以及過度幹預。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正確地面對這個真正的孩子,而不是憑自己的幻想去美化對孩子的期望,過分地想辦法改造孩子。

多給孩子獨立的空間,給孩子探索的勇氣,讓孩子親身經歷,不要違背孩子成長的規律,學會恰當地接納孩子,懂得欣賞孩子的優點,而不要死守自己的缺點。

了解孩子的性格,愛好,興趣是家長們更應該做的!

分散注意力

注意,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仍有許多家長不夠重視,在陪伴孩子時經常犯錯,總喜歡去打擾或打斷孩子,導致孩子注意力被破壞。

例如:當孩子在認真寫作業或者讀書學習時,一些父母總喜歡在孩子最不該受到打擾時,因為關心孩子而幹擾孩子。不時詢問孩子是否想吃些什麼?疲倦嗎?

小孩子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脆弱,如果他們真的需要主動去找你,不需要整天噓寒問暖,尤其是孩子認真地關注著一件事,更不需要別人在一旁打擾!相反,這會影響孩子們。

與人相處時,父母應多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不要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是要把孩子當作一個孩子,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興趣,長大後也會遇到各種問題。

父母更應該把重點放在與孩子共同面對問題,共同解決問題,共同陪伴孩子經歷風雨,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今天的教育熟知就到這裡了,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嗎?關注我,每天給大家帶來新鮮的資訊,您的點讚分享,收藏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謝謝大家~我們明天見!

相關焦點

  • 有效的陪伴:陪伴的重在質量,不要因為沒有時間陪孩子而抱怨
    對孩子這樣說,她感到很委屈,自己寧可犧牲工作去給孩子多一些陪伴。兒童需要陪伴是正確的,但許多父母並沒有做到有效的陪伴。僅僅看到時間陪伴,對孩子來說是「打擾」。本來孩子自己可以安心做家庭作業的,父母卻一直盯著他們,他們會感覺不自然。因此說,陪伴不是質量的問題,父母不要抱怨沒有時間陪孩子。
  • 陪伴是最好禮物 《未來機器城》送孩子們溫暖旅程
    陪伴是最好禮物 《未來機器城》送孩子們溫暖旅程  溫馨海報深藏細節 陪伴是最好的禮物《未來機器城》今日發的新海報畫風異常歡樂溫暖,電影中的一人、一機器人、一狗置身於滿是禮物盒的房間中,姿態放鬆而愉快,甚至連窗外的雲彩和車子都構成了一副溫暖的笑臉。
  • 【暖新聞】我不要沙灘城堡只要父母陪伴……留守女孩唱《驕傲》讓...
    暑假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光在江蘇盱眙縣,有一個12歲的女孩陳慧嫻,其實在她幾個月大的時候,父母就離開她外出打工。當思念如瘋草一樣,小小的心靈何處安放?小女孩選擇用了歌聲。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與江蘇省婦聯、江蘇省兒童基金會聯合推出2018「和你在一起·助學圓夢」系列報導,和你一起傾聽孩子的夢想之聲。
  • 家有自閉症兒童:父母們最大的心願,是比孩子活得更長
    毫無疑問,他成了這群孩子家長們心目中的一個標杆,自閉症的孩子並不一定比別人差,他們也渴望擁有普通人能擁有的生活,甚至在某些方面還能做得更好。沉浸在黑白鍵上鋪展開的音樂中,「鋼琴王子」已經在「彩虹雨中心」陪伴下度過了八個年頭。
  • 疫情當下,孩子們了解生命的意義了嗎?
    看著這麼多因感染失去生命的無辜公民,看著那些為救治患者犧牲的醫務工作者,在這特殊時期,家長該如何利用這樣一個時機讓孩子們了解生命的意義呢?認知生命,打破未知,消除恐懼。病毒來勢洶洶,威脅著無數人的生命安全,孩子們心中有太多的無知,並產生恐懼。
  • 168份問卷調查:父母回家過年 是孩子們最大的心願
    我們採取問卷調查的形式,向孩子們發放了168份問卷調查。父母回家過年,是絕大多數孩子這個春節最大的心願。4歲的小成意便在姑姑們的指導下,開始學做家務,六七歲時已經可以燒火做飯。­  「我不在家時,她媽媽就全靠她了。」任大清對於女兒滿是愧疚。他說,有時孩子天不亮就起床,來不及洗臉就忙著生火燒水端到媽媽的床邊,幫媽媽洗臉,擦手。幫媽媽洗臉後,又得跑回院子裡,從門前再抱起一捆柴火,煮麵送到媽媽床前,「孩子擔心面燙著她媽,用嘴吹了吹才餵到她媽媽口中。」
  • 「B&U陪伴計劃」走進貴州省從江縣
    據悉,此次參與捐贈的企業數量和捐贈的產品價值,是「B&U陪伴計劃」活動開展以來最多的一次。記者了解到,「TJPA Care Project ·B&U陪伴計劃」啟動於2016年10月19日,旨在倡導父母學會教育、保護、陪伴孩子,與孩子進行思想、心靈交流,讓孩子在理解父母的同時更能感受到來自父母和社會的關愛,為其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環境的公益項目。
  • 孩子們「四點半」放學後去哪裡?「雨滴兒」有學有愛有陪伴
    在城市,孩子們「四點半」放學後去哪裡,困擾著很多家長和孩子。30組家庭的父母和孩子一起動手,製作、烘焙麵包。長郡雨花外國語學校小學部四年級學生小妮(化名),也和大家一樣,在父母的陪伴下,參與甜蜜配對,開心極了。 小妮是「雨滴兒」周末一對一家教的受益者。小妮家裡離學校遠,父母都在上班。以前放學後,她常常沒地方去。2016年3月「雨滴兒」成立,小妮成為第一批學生。每天放學就到這裡來做作業,接受老師輔導。
  • 父母使用3招,幫孩子克制緊張感
    因此父母在面對那些一緊張就停止思考的孩子時,需要重視起來,多花點時間幫助孩子們克服這方面的缺陷,幫助孩子們更好地成長。想要解決孩子們的緊張問題,"對症下藥"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此之前,父母需要了解促使孩子們變得緊張的原因,找到了準確原因才能夠採取準確的措施。
  • 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我們需要接受、理解、陪伴
    本書同時也提出了解決問題的一些建議:面對這6種父母,兒女們可以這樣去做:1、依賴型父母:對父母的要求設定界限,為自己爭取喘息的機會;2、潑冷水型父母:同理父母的處境,面對什麼都不滿意的父母,先別急著動怒;3、自戀型父母:降低對自我中心父母的期待,不必逃跑,也無須放棄;4、控制型父母:讓自己脫離受害者的角色,若父母有自省能力,不妨試著跟他們講道理;5、自毀型父母:善用醫療資源
  • 父母可以用這3招,幫助孩子學習更高效
    比如孩子們在做作業的時候聽到父母在看電視發出的聲音,或者父母在跟別人打電話的聲音,這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要是孩子的專注力不夠的話,那麼孩子們就會變得越來越難堅持下去。
  • 林志穎、沙溢和樊登告訴你,父親對於孩子的陪伴,到底有多重要?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最不能缺失的就是父母的陪伴,尤其是父親的陪伴。可是,在現代社會裡,媽媽們更多地承擔了陪伴孩子的責任,爸爸們則成了那個只會掙錢養家的人。在他的微博裡,滿滿當當都是他和孩子們的互動,帶著全家人一起做杯子蛋糕,陪孩子彈鋼琴、教孩子認字,以及朗讀詩歌等等。老大kimi成了爸爸媽媽的生活小幫手,幫忙組裝簡易家具,給弟弟讀睡前故事,陪伴弟弟們。
  • 時間對於我們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其實最終的意義就是陪伴
    昨天看完《在時間盡頭等你》,整個觀影過程我都在思考一個問題,時間對於我們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其實最終的意義就是陪伴。說實話,這一點非常打動我。電影裡男女主從小城市到美國、從美國又回到上海,每一次的陪伴時間不長,但都充滿了歡樂和無盡的回憶。但最終他們還是被殘忍的時間分開。
  • 《我是山姆》:陪伴孩子成長,再聰明的父母都比不上7歲智商的他
    父母對孩子的愛我們不會質疑,極少部分父母的暴力行為無法改變父母愛孩子的事實。而且這種愛是超越一切的,他們可以為孩子放棄所有,不僅僅是自己的時間,自己的金錢,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但是如此偉大的父愛母愛,卻往往夾雜著很多附加條件。他們希望孩子能夠聰明,能夠優秀,甚至會因此決定自己是否願意繼續愛他們。
  • 我們每一個要做父母的人,都應該了解孩子們的「補償心理」
    家長們通常在教育上都是為了孩子好,比如通過報學習班來提高孩子的成績,或者通過一些才藝的學習來提高孩子的整體競爭力。 這樣孩子可以考上一個好的小學、好的中學、好的大學,將來可以有一個更好的前途。
  • 33名農村小學生的新年願望:不要禮物,希望爸媽多陪陪我
    快過年了,很多父母都回到了孩子身邊。為此,學校組織了一次特別的家長會,讓每個孩子面對父母說出心中藏了很久的話。班裡33名孩子聲情並茂,眼含熱淚,為父母朗誦了自己心中的話:不要禮物,希望爸媽多陪陪我。很多父母,當場流下了眼淚。
  • ...親子悅讀,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最適合父母們閱讀的繪本書單(二)
    原標題:【麥田書單】親子悅讀,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最適合父母們閱讀的繪本書單(二) 提示:點擊上方" 麥田說:這是個美妙的兒童故事繪本,書中每一頁米莉的帽子都有不同的變幻等待孩子們的發現。作為父母看到孩子發現後的喜悅,你是否又有所觸動?父母應該多鼓勵孩子勇於想像,什麼事情都可能變成現實,讓孩子擺脫束縛激發無窮的想像力。同時雖然我們每個人都不太完美,但頭頂上都有自己神奇的帽子,總有自己擅長的一方面,不妨通過帽子和自己的聯繫動手畫一畫彼此的帽子吧!
  • 樂高學校彩燈賀卡製作 小記者們動手動腦樂在其中
    大眾網東營1月5日訊(記者 盧建宏)1月3日,大眾網組織小記者們來到新華大廈六樓的樂高機器人培訓學校,參加了一場有意義的DIY彩燈賀卡製作活動。活動現場,小記者們動手、動腦,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製作了一張閃閃發光的賀卡,送給陪伴自己的父母。  活動之前,老師們給孩子展示了各種各樣的樂高玩具和機器人,提高了小朋友們的興趣。活動之中,樂高學校的老師使用課件和投影,清晰、認真地為孩子們講解賀卡的製作原理和過程。
  • 是在傳遞這3個信號,父母知道嗎?
    是在傳遞這3個信號,父母知道嗎?動畫片可以說是孩子們成長中的好夥伴,它們伴隨著孩子們成長,帶來了無限的歡樂,也填補了孩子們生活中不少的空餘時間。不過在孩子觀看動畫片的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也要對這件事有所了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們成長。
  • 致家長: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再忙也要讀一讀)
    然而再優秀、再負責的老師,也總有力所不能及的時候。 老師沒有三頭六臂,很多事情老師教不了,需要家長們來配合。 教育好孩子,單靠老師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