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牆上亂塗鴉,你會怎麼做?這位外國媽媽的處理方式讓人稱讚

2021-01-15 好爸說育兒

家裡有一個喜歡到處塗鴉的孩子是種什麼體驗?

江西一位媽媽說:沒關係,畫!隨便畫。只要牆能修復,都沒關係。

網友們聽到這話,本來還嗤之以鼻,畢竟說的時候是一套,等到孩子真的在牆上亂塗鴉時,作為家長不火冒三丈才怪。

可是,當看到這位媽媽的孩子在牆上留下的「傑作」時,大家都驚呆了。

這哪裡是亂塗亂畫?畫得也太好了吧,果然是孩子有天賦,說話就比較亮響。如果這孩子真是亂畫,估計就是另一種結局了。

不少家長表示,瞧瞧我們家的孩子,那才叫亂畫,跟「鬼畫符」似的。

也有人吐槽,我倒是想讓孩子畫,可惜房東不同意啊。

對此,這位江西媽媽的回答十分的豪橫,她說以前他們就是租的房子,大兒子經常在牆上亂塗亂畫,她寧願花幾千塊錢賠給房東,也不想去阻止孩子。

許多家長不知道,其實孩子喜歡塗鴉有三大好處。

1.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喜歡塗鴉的孩子,往往都有自己的想法,並且渴望通過自己的雙手把想法創造出來。

由這一點來看,愛塗鴉的孩子,如果培養好了,長大後都是有主見的人。

2.塗鴉可以鍛鍊孩子的「感統」能力。

何為感統?

學術上的定義如下:

「感統」是指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指機體在環境內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覺通路 (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從環境中獲得信息輸入大腦,大腦再對其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包括:解釋、比較、增強、抑制、聯繫、統一),並作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簡稱「感統」。

所以,感統能力高的人大腦都會比較聰明。而孩子在塗鴉的過程中,就有助於他們不斷地提高感統能力,從而達到鍛鍊大腦的效果。

3.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為什麼現如今「做作業」會成為一個家庭的世紀難題?原因是孩子太愛磨蹭,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要上廁所的,遲遲不能進入狀態。

而這究其根本,是因為孩子的專注力不夠。

塗鴉則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孩子可以養成做事認真,不分神的良好習慣,那麼做作業的難題自然也就迎刃而解。既然塗鴉有這麼多好處,作為家長應該支持才對。可是有一點卻不禁讓人感到疑問:有大把紙張不畫,卻偏偏要畫在牆上,這種行為該支持還是應該阻止?畢竟不是每一個媽媽都能像這位江西媽媽這樣豪橫的。

對於這一點,外國的媽媽可能處理起來就比較合理了。

下面這位外國媽媽因為平時忙,沒時間照顧孩子,所以請了兩個中國阿姨來幫忙照顧孩子。

這一天,孩子在自家牆上亂塗畫時被兩個中國阿姨看到了,阿姨馬上就制止了孩子,並訓斥孩子不能在牆上塗畫。

可是孩子說什麼也不聽,就是要畫。兩個阿姨就開始著急了,她們擔心孩子媽媽回來後,看到這樣的場景,會責怪她們倆沒看好孩子,甚至擔心僱主會炒了她們。

但是萬萬沒想到,孩子的媽媽回來後,看到這樣的情況,不僅沒有責怪她們,也沒有教訓孩子。而是蹲下來笑著問孩子:寶貝,你在幹嘛呢?

孩子回答道:我在畫畫,但是這兩個阿姨不給我畫。

媽媽繼續說道:畫得很好呀,可是你為什麼不把它們畫在紙上呢?

孩子說:我這是藝術行為。說完,孩子遲疑了一下,帶著疑惑的眼神看著媽媽,繼續問道:媽媽,你認為我是天才嗎?

毫無疑問,在孩子的心裡,對自己的畫畫水平是相當自信的,只是他需要別人來鼓勵和肯定他。

這時媽媽摸了摸孩子的腦袋,笑著說:當然,你是個畫畫天才,但是你畫在牆上,就不能取下來了,如果你畫在紙上,我們可以把它們裱起來,帶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這時,孩子眼前一亮,似乎明白媽媽的意思了,於是大呼說道:好的,那我以後不畫在牆上了。

一旁的中國阿姨看到外國媽媽沒有責備孩子,就好奇地問了一句:太太,難道孩子做錯了事,也不能責備麼?

這位外國媽媽說:牆弄髒了可以洗,洗不掉可以重新刷,可是孩子的創造力非常需要被保護,因為人的一生中這個很重要。

一句話,道出了教育的本質,不管我們平時做什麼事,初衷不就是為了把孩子教好嗎?

孩子塗在牆上,這種行為固然不值得推崇,可是家長也不應該用強硬的手段進行幹擾。

那麼說到這裡,家長應該如何來解決孩子愛塗鴉這個問題呢?

1.用「目標轉移」法

上面講到的這位外國媽媽,就是用的這種方法,對孩子進行引導。

同樣是塗鴉,換一種意義,就可以讓孩子把目標從牆上轉移到紙張上面來。

2.需「未雨綢繆」

如果家裡有個愛塗鴉的孩子,家長就應該「未雨綢繆」。

可以用一塊黑板來代替牆壁,可以讓孩子盡情在黑板上塗鴉,既保留孩子的愛好,又容易收拾,一舉兩得。

另外,有一些學畫畫的投影儀,可以把圖案投在紙張上面,這種也可以給孩子安排上,既能學好畫畫,又方便省心。如果你不這麼做,到時候你就會知道,孩子遲早會盯上你家的牆。

我一直都相信,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孩子的父母。孩子並不是不講道理的,如果引導得當,不僅能改掉孩子不好的行為,還能讓孩子的能力得到更好的鍛鍊。

然而諷刺是,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孩子一有什麼不對的地方,父母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後罵再警告。

這樣的教育方法,只會教出自卑的孩子。在家長在的時候,孩子是不敢做同樣的事情了,但是家長不在的時候,就難說了。

所以說,教育孩子還得以引導為主,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你家孩子喜歡塗鴉嗎?如果孩子把牆塗花了,你會怎麼做?

相關焦點

  • 孩子誤把502膠水當眼藥水用,媽媽的緊急處理方式,讓醫生都稱讚
    聊天時經常會聽到她抱怨,工作太辛苦了,不如在家帶娃。可是,最近一件事情,讓她驚了一身冷汗,也明白帶娃的不易。好在她平時經常關注一些生活百科、小常識,才沒有釀成悲劇。孩子誤把502膠水當眼藥水用因為小夏經常用眼過度,所以身邊常備眼藥水。
  • 孩子誤把「502膠」當眼藥水,媽媽的機智處理,讓醫生稱讚不已
    502膠水如果誤入人體,帶來的傷害是很大的,若處理不及時,後果不堪設想。如果真有這樣的突發情況,尤其是發生在小孩子身上時,家長又該如何應對呢?不妨看看下面這位媽媽的機智處理。媽媽的緊急處理讓醫生稱讚不已醫生檢查後,開始清理眼睛裡殘留的膠水凝塊,所幸媽媽的處理及時,生理鹽水稀釋掉了大部分膠水,所以只是在角膜上形成了一層薄薄的膜,如今沒什麼大礙了。如果當時處理不及時,送醫又晚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 孩子亂發脾氣,家長遠離這三種處理方式,正向引導孩子把控情緒
    執筆:曉陽定稿:西西小孩子的心思總是讓人難以把控,這一秒還嬉笑玩樂,下一秒就大發雷霆,變臉之快,讓人咋舌。最讓家長頭疼的就是孩子亂發脾氣,場面堪稱一部大片。面對孩子亂發脾氣,很多的父母都會面露難色,唯有懂得孩子亂發情緒背後的真實目的,才能夠讓孩子恢復平靜。小明5歲了,家裡就只有他一個孩子。
  • 孩子將溫度計咬碎,誤吞水銀,這位媽媽的做法,醫生連連稱讚
    文|福林媽咪前幾天陪父親去醫院體檢,體檢完出去時需要路過急診,一位寶媽抱著一個兩三歲的女孩兒,神情緊張,在急診室門口就大叫醫生,說自己孩子吞進肚子裡水銀了。只見醫護人員趕快找來一位醫生,這位寶媽說是用溫度計給孩子量口腔體溫,孩子打了個噴嚏,一不小心把溫度計給咬破了,寶媽急得都快哭了。
  • 塗鴉牆完美替代品,畫不完,可水洗,還能永久保存!
    塗鴉,是孩子腦、眼、手緊密配合的活動,通過眼睛的觀察、經過大腦的分析和想像,再運用手描繪出來。塗鴉可以有效地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想像力和記憶力等。 鼓勵孩子塗鴉,益處多多。但是,自從有了孩子,家裡的床上、牆上無處不在又難以清除的痕跡卻愁壞了爸爸媽媽。
  • 孩子塗鴉裡的愛
    媽媽問。"Wait and see, Mum, " we say.「等等看吧,媽媽,」我們說。"It's for you, Mum!"「這是給你的,媽媽!」這是《麗聲北極星分級繪本第一級上》 的一本故事類讀物,講述了主人公哥哥和妹妹在自家院子裡為媽媽作畫的故事。
  • 發現孩子「偷錢」,家長要謹慎處理,別亂貼「標籤」害苦孩子
    這件事給這位母親的打擊還是很大的,俗話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一旦孩子的品質出了問題,對孩子今後的人生都會有影響。而自己的武力解決問題也不知妥不妥當,於是向我請教「發現孩子偷錢,要怎麼辦」?我讀完這位家長的來信深有同感,畢竟希望能改正孩子的壞習慣,自己也不想武力解決,但是面對這樣的情況,相信沒有幾個家長能忍得住脾氣。有的家長發現孩子偷東西,還會用語言刺激孩子「你就是個小偷」,這樣亂給孩子貼標籤,給孩子心理留下陰影,甚至會推孩子誤入歧途。
  • 孩子總喜歡在牆上「作畫」?家長可以用「阿倫森效應」來引導
    塗鴉其實是促進寶寶思維和大腦發育,促進寶寶表達邏輯,釋放情感體驗的一種重要途徑。除此之外,還能夠很好的去培養寶寶的象形思維,這種思維可以讓寶寶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有更多的可能性,他們的想像力會更加豐富,不容易出現局限性思維的情況。寶寶的塗鴉其實並不是毫無意義的,相反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鍛鍊到孩子的動手能力,同時,還會學會通過自我思考通過畫去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
  • 孩子的叛逆與衝突,源於兒時自由情緒表達受阻
    不同的年齡段會有不同的煩惱: 三歲的小朋友,自己穿不上鞋就會著急就會哭; 五歲的小朋友,爸爸媽媽因為忙沒有時間陪他們玩,他們會傷心難過; 八歲的孩子會因為沒寫完作業而緊張焦慮; 一個中學生不會因為穿不上鞋、沒有父母陪著玩
  • 悅聽丨「孩子,你為什麼不能浪費糧食」,這位媽媽的回答太贊了
    今天,與您分享的文章是《「孩子,你為什麼不能浪費糧食」,這位媽媽的回答太贊了》。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朗讀音頻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家長們會盡全力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但正是因為得到滿足太過簡單,有些孩子不懂得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無法領會到勤儉節約的重要性,這也讓不少家長朋友感到頭疼。
  • 孩子畫了會飛的狗,老師卻說狗不會飛,媽媽教科書式的回答受誇讚
    媽媽接過孩子的畫,看著畫中的小狗多了一雙翅膀,狗確實不能飛,但是媽媽自知不能這麼破壞掉孩子獨有的想像力,於是想起來了孩子的一個玩具「天馬行空」。媽媽問孩子:「你說馬兒會飛嗎?」孩子回答:「不能」,媽媽接著說:「那你看這個玩具上面是不是有一雙翅膀?有了翅膀那它是不是就能飛起來呢?」
  • 悅聽丨第二十期:「孩子,你為什麼不能浪費糧食」,這位媽媽的回答太...
    今天,與您分享的文章是《「孩子,你為什麼不能浪費糧食」,這位媽媽的回答太贊了》。  但正是因為得到滿足太過簡單,有些孩子不懂得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無法領會到勤儉節約的重要性,這也讓不少家長朋友感到頭疼。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煩惱,不妨看看這位媽媽與孩子關於糧食的談話:  有天中午,孩子把不喜歡吃的菜偷偷倒掉了。  媽媽發現後告訴他:「即使不喜歡吃也不能倒掉,節約是美德,很多孩子還吃不上飯呢。」
  • 孩子高燒42度,媽媽請假被拒,有種辛酸叫媽媽
    昨天,Mommy在網上看到一個新聞:大連的一位職場媽媽,因為9個月大的孩子發燒42度,向單位主管請假。讓人沒想到的是,主管卻對她說年底太忙沒法批事假,只能按曠工處理。孩子發燒請假被拒引爭議這件事在網上曝光之後,引起了廣大網友的討論。
  • 幼兒時期需要給孩子報繪畫興趣班嗎?先看看婷婷的畫
    把畫發到朋友圈,引來很多朋友的圍觀,甚至很多人問我:「婷婷上了美術興趣班嗎?」我說沒有呢,孩子隨便畫的。朋友很驚奇的告訴我:「啊,沒有上興趣班啊?畫的很好啊!!」你是不是也覺得很有意思呢?之前經常聽到很多媽媽們問,到底要不要給幼兒園的孩子報美術興趣班?學畫畫就一定要從小報興趣班嗎?其實我們可以從兒童的認知發展來分析一下。所謂認知發展是指個體自出生後在適應環境的活動中,對事物的認識以及面對問題情境時的思維方式與能力表現,隨年齡增長而改變的歷程。
  • 一個古羅馬人評論了你的微博
    早在古羅馬時期,西塞羅和其他古羅馬政治家就通過莎草紙信來交換信息,派人捎話來傳遞信息。但口授和互送信件、分享書面新聞、讀到最新發表的書籍,這些都是精英階層才能享有的。古羅馬的平民百姓所能參與的是另一種形式的媒體——牆上塗鴉。選舉、求愛、說閒話、打廣告……牆向所有人開放,所有人也都可以在別人的塗鴉後面「跟帖」——這與今日的臉書、微博何其相似。其實許多寫在牆上的東西都沒有太多意義。
  • 孩子的畫不能感動人?耳朵人這樣的回覆來了!
    如果你是這位爸爸,會無動於衷嗎!  在耳朵人看來,只要把畫畫的自由還給孩子,孩子一定給你無窮無盡的驚喜!並非是孩子的畫沒有思想、沒有美感、不能感動人,只是很多人拒絕近距離接觸孩子的作品,更不用說去引導與培養孩子用繪畫進行表達。最後說孩子的畫是沒有內涵的,是亂畫的。
  • 4歲寶寶的自由繪畫作品,能當藝術品掛牆上,繪畫啟蒙有什麼好處
    1)幫助寶寶探索和認知世界孩子在一歲半左右已經開始無意識的塗鴉了,這個時候的寶寶正在通過自己的眼睛和手認知世界。對大腦剛開始發育的寶寶來說,一切都是新鮮的,1歲左右的寶寶好奇心正是旺盛的時候。因為寶寶的語言存貯還不足以支撐他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所以寶寶才通過簡單的塗鴉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
  • 兒子誤食了乾燥劑,媽媽的處理方式很專業,醫生:值得表揚
    年紀小的孩子對危險的東西的認識不夠全面,一些東西表面上看起來是沒有危險,但是卻有很大的隱患,如果家長不注意的話,他們很有可能對危險的事物產生興趣,讓自己陷入危險之中。3歲兒子誤食了乾燥劑,媽媽專業的處理方式,醫生點讚:做得好!鍾女士的孩子才剛三歲,非常喜歡吃東西。有一次,他吃東西的時候發現有一小包幹燥劑,以為這也是食物,於是就打開吃了起來。
  • 8歲的孩子說:「我戀愛了!」如果你是媽媽,會如何回答?
    託管老師都說我比其他孩子懂得多,也更會思考,更有主見。」  「嗯,幽默、博學、會思考、有見地,都是非常好的優點哦,媽媽覺得很驕傲,我也要愛上你了呢!」媽媽兩眼放光,作崇拜狀。  「哈哈哈,你演得太誇張了。你一直都愛我啊,又不是因為我的優點。」  「對啊!原來你一直都知道。是啊!
  • 孩子誤將「風油精」當眼藥水滴眼,媽媽的處理方法,連醫生都誇讚
    到達醫院後,醫生便開始給孩子檢查。等到檢查完後,醫生大力稱讚鄰居,說她很稱職。因為鄰居處理得當,所以沒有給孩子的眼睛帶來很大的傷害。孩子誤滴風油精的處理方法1、用清水或生理鹽水清洗由於風油精具有較大的刺激性。因此,風油精滴入眼的第一舉措應是用大量的清水衝洗眼睛,以減少風油精中所含的化學成分對眼睛的刺激。假若,身邊有生理鹽水,用生理鹽水清洗會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