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最會畫畫的科學家,畫出了中華之美,畫出了地球之最!

2021-01-09 十點她言V

在剛剛播出的《朗讀者第二季》中,

有這樣一位紙上的造夢師,

他走過毒蟲橫行的原始叢林,

到過人跡罕至的喜馬拉雅,

數次大難不死,45年如一日,

和同事一起編纂了世界植物工具第一書

——《中國植物志》!

他就是中國植物畫第一人:

曾孝濂

也許他的名字,

你不一定很熟悉,

但他的畫作絕對美哭過你!

黃鸝

長葉綠絨蒿

毛腳鷹

他畫的動植物,

不僅栩栩如生,

連最小的細節都和實物完全一樣!

很多人認為曾孝濂是著名花鳥畫家,

其實他真正的身份,

是一名植物科學家!

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位

沒有被科學耽誤的畫家吧!

NO.1

信手塗鴉一頑童

機緣巧合入畫圖

1939年6月,

曾孝濂生於雲南省威信縣。

小時候曾孝濂就十分喜歡塗鴉,

時值1948年,雲南還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下,

9歲的曾孝濂就敢比著毛主席像臨摹!

後來全國解放了,

曾孝濂憑著在繪畫上的天賦,

在學校包攬了畫黑板報的工作。

1959年,20歲的曾孝濂以半工半讀形式

進入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搞植物學。

時值《中國植物志》項目上馬,

植物所領導見曾孝濂能畫兩筆,

就讓他做植物科學畫,

誰也想不到,

他這畫筆一拿起,就是60年!

華山松,曾孝濂手繪《雲南植物志》插圖

散布在中國遼闊土地上的植物種群,

數目達3萬種之巨!

將它們一株株從96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上找出來,

描繪成畫,編纂成書,

對於參與編纂工作的312位植物學家和

164位繪圖人員來說,

簡直可以比作「用鬥來度量海水」!

為了能在有生之年完成這部巨著,

一些植物學家不得不直接從標本上取材,

儘可能快地進行編纂工作。

非科班出身的曾孝濂

在繪圖人員之中雖不算優秀,

但是他有著一股倔強

——「我想把它畫活」。

於是曾孝濂堅持從「活物」取材,

在野外一泡就是一天。

有時候他在畫植物寫真的時候,

甚至能夠聽到所畫的植物在「喃喃細語」。

不瘋魔,不成活,

曾孝濂深深鑽進了植物的世界,

作品雖然準確精細,

但是速度上比別人慢多了。

曾孝濂繪製的木棉,將木棉的各個器官放在紙面上,構圖能力十分強。

「每畫一張圖,都得打草稿,給分類學家看。

看完確認了再上鋼筆稿、墨線。

表現形式、線條的結構

這些需要一點一點積累。」

曾孝濂為《中國植物志》繪製的插圖

就是這樣慢慢積累起來的。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所長蔡希陶教授

當時的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所長蔡希陶,

看到曾孝濂的工作方式,

不但沒有催他趕進度,

反而盡他所能去幫助曾孝濂,

有時候還會親自與他一起解剖植物,

講解植物科學畫的注意事項。

這種較為寬鬆的環境讓曾孝濂

對植物繪畫的技藝有了極大提高。

大銀紅,滇山茶園藝品種,曾孝濂繪。

就這樣,曾孝濂從一個

剛進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毛頭小夥子,

通過不斷精益求精的鑽研與摸索,

在《中國植物志》的編纂前線,

逐漸成長為一代植物科學畫大師!

他的畫作既有十分嚴謹的科學性,

又完全不輸藝術作品。

是電腦時代的非凡異類,

是工筆領域的巨匠之作,

亦是人類與自然共鳴的無聲之歌。

在《朗讀者》上,

對於編纂《中國植物志》的功績,

曾孝濂十分謙虛,

他說「我個人只是其中的一丁點」,

4代植物學家312人,

164位繪圖人員,

才是編纂《中國植物志》的最大功臣。

這164人現在可能有一半以上已經不在了,

但是曾孝濂覺得,

他們共同的勞動,所流的汗水,

都化作《中國植物志》保存了下來,

沒有被大家忘記。

能夠為國家做一點實實在在的工作

這,是值得的。

NO.2

深入熱帶雨林,

在九死一生中謳歌!

上世紀60年代,

曾孝濂參加了國務院組織的「5·23」項目,

同期下達的還有「熱區野菜圖譜」和

「熱區軍馬飼料」兩項任務。

曾孝濂的工作,

就是通過準確的繪畫,

將分布於中越老緬邊界上

能治瘧疾和能吃的植物畫下來。

這不允許所畫植物出現半點兒偏差,

畫錯了,前方的部隊就會遭殃!

曾孝濂在雨林裡寫生。圖片由曾孝濂提供

在原始的熱帶雨林寫生,

相當於把命都「別在褲腰帶上」!

有一次曾孝濂採集標本時被螞蟥咬了,

早就習以為常的他並未在意,

直到第二天發現床單被大片血水粘到皮膚上,

才意識到自己受傷嚴重!

後來一數,被螞蟥咬的傷口,

竟然多達47處!

碰上螞蟥還算好的,

在人跡罕見的森林碰上毒蛇,

那才叫九死一生!

有次曾孝濂去一條小河溝洗臉,

他蹲下來,手剛碰到水,

一條眼鏡蛇就從水裡冒了出來!

蛇頭盯著曾孝濂,

距離他僅僅三十公分!

眼鏡蛇昂頭吐信做出攻擊姿態,

馬上就要一口咬住曾孝濂!

蛇快,曾孝濂更快!

只見他猛退一步,

快速拿出相機拍下了昂揚的蛇頭!

這一舉動不僅嚇退了眼鏡蛇,

還拍下了珍貴的眼鏡蛇正面攻擊的畫面!

後來曾孝濂才知道,

離他們最近的醫院也有二十公裡,

如果那時候不幸被眼鏡蛇咬了,

他很可能會喪命在原始森林裡。

兇險的熱帶雨林並沒有嚇退曾孝濂,

反而讓他認識到這才是

雨林中的動植物應該有的狀態!

是標本和溫室絕對沒有的

野性的、天然的美!

後來在熱帶雨林九死一生的努力,

終於有了回報,

他們找到一種對抗瘧疾

療效顯著的菊科植物,

不僅在當時解決了軍民患瘧疾的問題,

在2015年,

屠呦呦還憑藉這種菊科植物中的青蒿素

獲得了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曾孝濂總是強調,

這樣大的系統工程,

自己參與的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但是這樣的經歷對於他的繪畫

乃至整個人生都至關重要。

NO.3

板凳要坐十年冷

這個閒不住的老頭把鳥

畫到國際上!

曾孝濂經常告訴自己的學生,

做這行要坐得住冷板凳。

除去在西雙版納野外工作的幾年,

曾孝濂大部分時間都泡在標本館。

上世紀七十年代,

在為昆明植物園畫《茶花圖譜》時,

他幾乎天一亮起來,

到植物園去摘一朵山茶花,

那個花從植物園摘下那一刻,

就會慢慢開,要是畫慢了,

就會錯過它的性狀,

所以曾孝濂總是非常緊張!

因為這些畫不能構好圖再畫,

必須一個花瓣一個花瓣地畫,

從最靠近你的那瓣開始。

所以每次曾孝濂從早上7點半開始作畫,

都會不間斷地一次畫上5個小時!

喝水、上廁所,這些「無關緊要」的事情,

他從來都不做!

直到最後他畫到身體都開始

不負重荷地顫抖,

畫到拿不穩畫筆的時候,

才會去吃午飯,補充能量。

吃完飯,連花都撐不住蔫了下去,

他卻像是打了一針強心劑一般,

繼續活力無限地工作!

就這樣,他每天超負荷工作長達幾個月!

身體雖然受到了嚴峻的考驗,

但是每天近乎瘋狂的作畫,

反而讓他的彩色畫能力提高了一大截。

九十年代初,

曾孝濂在香港工作了一年,

非常偶然的機會,

他買到了一本英國人畫的鳥的科普著作,

當時他就暗自決定,

退休後的第一件事

就是要出一本鳥的畫冊。

曾孝濂是一個想到就一定努力做到的人。

為了這本鳥的畫冊,他做了很多準備。

每天到鳥園觀察鳥的

姿態、畫速寫、拍照片,

為畫鳥積累了很多資料。

退休後,曾孝濂為了完成《雲南百鳥圖》

經常跑去昆明動物所標本館,

斤斤計較地摳細節,

畫的時候,他又為不同鳥類配以棲息地,

「搭配相應的植物,那是我的優勢。」

也正是因為這種錙銖必較的精神,

1998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

「百鳥圖」個人展的時候,

曾孝濂的作品「雉雞」

被中國美術館永久收藏!

後來曾孝濂又把鳥類

搬到了郵票上,

一經雕刻印製,

立即受到集郵愛好者瘋狂追捧!

在「中國鳥」的郵票裡,

他將臺灣藍鵲、藏鵐、黃腹角雉等

9種鳥全部濃縮到了一個空間上!

曾孝濂設計的「中國鳥」郵票。

後來他設計的《中國鳥》郵票,

在2010年獲得第十三屆

政府間郵票印製者大會最佳連票獎,

這是中國第一次也是迄今為止唯一

一次獲得該國際獎項。

NO.4

生命如繁花

盡情綻放

自言這輩子沒休息過的曾孝濂,

把節餘出的時間全部用在了繪畫上。

「《中國植物志》完成後,

還能繼續畫的不多。

很多人覺得做完該做的事情了,

也該休息一下享清福了。

但是我覺得新的挑戰和機遇才剛剛開始。」

曾孝濂為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畫展畫的新畫作

2017年,有百年歷史的

世界植物學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辦,

曾孝濂負責組織

其中植物科學畫展覽的事務,

已經78歲的曾孝濂為這次大會辛勞奔波,

許久不畫植物科學畫的他,

甚至又拿起畫筆,畫了十餘幅。

到這個年齡,

畫如此需要摳細節的植物科學畫,

不僅要眼力好、手不抖,還得精力好。

如果不忙這些事,

他這個時節可能會在新疆畫上半年,

還想跑更多地方。

事實上,退休後,

他兩次穿越美國自然保護區,畫紅杉。

跑寺廟畫古樹,

到壺口畫瀑布,

去長城畫景……

這一幅幅畫作,

就像是熱愛生活到極致的曾孝濂一樣,

盡全力告訴世人生命綻放的魅力!

結語

在2017年曾孝濂生日之前,

這個忙碌的老畫匠病倒了,

在醫院裡不能畫畫,

曾孝濂作了一首小詩來總結自己的人生:

信手塗鴉一頑童,機緣巧合入畫圖

既要坐得冷板凳,也要蹬得大山頭

澄懷味象 感悟生命之真諦

以勤補拙 練就不法之法

隨遇而安 盡力而為

平平淡淡 自得其樂

曾孝濂的一生,

用他自己的話說,

就是「平淡無奇,始終如一」。

小學6年從未轉學,

中學6年從未轉學,

拿起畫筆60年,從未放下……

如果說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

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那麼12萬小時,60年的錘鍊,

就是獨屬於曾孝濂

獨一無二的宗師之路。

今年6月,

曾孝濂就會迎來人生的第79個年頭,

對於很多人來說,

79應該是英雄遲暮的年頭,

可曾孝濂還要跑遍世界各地,

將所有美好都化作一幅幅張力無限的畫作。

曾孝濂正如他所畫的繁花,

生如夏花,

盡情綻放!

—THE END—

來源:北洋之家

相關焦點

  • 世界牛畫出中華 ——記著名大寫意牛畫家賀虎成
    在世界書畫藝術的歷史長河裡,儘管畫畫畫的可繞地球一圈,但是,當代牛畫稱絕者卻廖如燦星。隨著賀虎成先生牛畫在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126幅作品被國外館藏,他自成一體的牛畫作品已成為海內外書畫界的廣泛認識。
  • 小夥在圓形木板上畫畫,乍看畫技很一般,最後畫完讓人為之驚豔
    小夥在圓形木板上畫畫,乍看畫技很一般,最後畫完讓人為之驚豔很多人喜歡通過畫畫來記錄自己覺得美好的場景,特別是那些專業學習過畫畫的人,如果說不會畫畫的人畫畫是方式是素手塗鴉的話,那那些專業學習過畫畫的人就是在炫技,因為他們畫畫的方式看起來就很輕鬆
  • 在爸爸的背上畫出孩子的夢幻海洋
    提起愛畫畫的表弟,表哥說:「他在家老愛畫畫了,但都特別抽象。」  莫非這孩子是下一個達利抑或畢卡索?  「我畫的是食人魚之王!」真是魚王呀,比八爪章魚還大。  現場,因為爸爸工作繁忙無法到場,為爸爸們代勞的親朋好友們還真不少:媽媽,叔叔,哥哥……真是家有小畫郎,全家總動員!
  • 畫畫的Baby?Baby一副塗鴉畫竟拍出18萬,其寓意十分美好
    最近,有一首歌在網絡上爆紅,相信很多網友都有刷到過,這首歌就是《畫畫的Baby》。其歡快的旋律不禁讓人想跟它的節奏一起律動,這也是這首歌爆火的原因之一。看到這歌名,大家不禁就會聯想起Baby,剛好Baby在眾多綜藝節目中,有展現過她的畫畫功底,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 同樣是畫蜜蜂,他畫出了書法的感覺,她卻畫成了胖嘟嘟的蜘蛛俠
    一隻胖嘟嘟的蜜蜂在草叢中爬行,這是英國藝術家Terry拍攝到的畫面,他很喜歡這些小可愛,喜歡在戶外欣賞它們,也喜歡用水彩去描繪它們。他畫的蜜蜂風格很獨特,先是一隻一隻畫出來,然後把作品組合在一起,非常有新意。
  • 2000多幅手繪,畫出人類進化之美,這本書適合大人小孩一起看
    延斯·哈德「漫畫宇宙史」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萬物文明:從人類誕生到古羅馬》,看了一下午,很多隱藏的梗很好玩,從6500萬年前的第三紀講到羅馬帝國開國,作者好厲害,2000多幅手繪,畫出人類400萬年進化之美。書裡面還有很多中國元素,非常贊。
  • 畫出心靈的感動
    他走遍了巴黎的花房,觀察色彩的差異,提高辨別色彩的敏感性。無論是在靜物畫,還是在風景畫中,他都突出用色彩描繪事物的特點,展現創作時的內心感受。梵谷不囿於學院派和大師的傳統技法,求索符合自己內心的表達方式。有時,他在一張畫布上隨心運用各種材料;有時,又同時在12張畫布上作畫。他相信,通過意象激發情感,超越於自然之上的畫作,才是藝術的最高境界。
  • 劉化雨:當畫出老虎的每一根毛和鬍鬚時,我仿佛能聽到它的呼吸
    畫虎名家劉化雨中華五千年燦爛的文化,其中包括虎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虎文化是屬於民俗文化一個種類。我畫虎是因為它的美麗,那是一種自然的、瀟灑的美,沒有什麼能替代的美。只覺得只有畫老虎時,我的人生裡就變得充實,富有激情,富有靈感。那是一種無法形容的投入,創作中我有一種與老虎對話的感覺,當我畫出老虎的每一根毛和鬍鬚時,那種投入,我仿佛能聽到它的呼吸。「虎」豐富了我的生活,它不僅給予我許多的激情與感動,而且給予我許多的思考空間,畫畫時的充實,讓我更加平靜,這就是虎文化帶給我的實惠與富有。
  • 四十始作畫的小說家勞倫斯:畫出活生生的肉色肉質
    勞倫斯畫了很多屁股、乳房、大腿、脊背,他認為最根本的任務是畫出人體的肉質肉感,而且他儘可能地避免畫出因肉而體現出來的欲望,他只是想畫出肉的本質來,那就是生命的蓬勃。買了一套勞倫斯的書籍,一個個拆封時,發現了一本《勞倫斯文集——繪畫與畫論集》,於是撿拾起來閱讀。原來那個寫《查太萊夫人的情人》的英國小說家居然會畫畫和論畫。
  • 視動數學之畫出數學味,看見數學美
    為了弘揚數學文化,營造數學學習氛圍,激發小東坡們感受數學之趣,欣賞數學之美,體會數學之用,提升綜合素養,眉山東坡區東坡小學在2020年12月開展了一至五年級的數學創意畫主題活動——「數學創意畫,想像無限大」。一年級的「數字創意畫」,讓孩子們對數字的豐富情感可視化。
  • 國內唯一古生物化石形象重建師:畫出千幅恐龍(圖)
    他是中國國內唯一從事這一職業的人。不是在氛圍嚴肅的科研機構,也不待在燈光幽暗的博物館,趙闖和他的夥伴們創造了一個關於恐龍的烏託邦,進行著最科學嚴謹的化石復原,做著最不切實際的夢。  趙闖不是繪畫科班出身,但是從小喜歡畫畫,而且特別喜歡畫大型陸生動物。當他從科普書上第一次知道恐龍是生活在六千五百萬年前的真實動物時,一下就驚呆了。因為他一直以為恐龍是和牛魔王一樣捏造出來的。從此,趙闖瘋狂愛上了畫恐龍。  進入大學後,趙闖對古生物知識有了基礎性的掌握。但是幫科學家們做形象復原,還是困難重重。
  • 畫出海洋
    畫出海洋是一個以畫畫為主題的休閒益智類遊戲,玩家在這裡擁有一支神奇的畫筆,可以繪畫出各種各樣事物,玩家的任務就是繪製一片海洋,海洋裡的所有動植物,都要背繪畫進去,玩家需要按照所有動植物的形狀去描繪它們,只有形象特別接近,相似度特別高才可以讓這些生物活過來變成真實的動植物,讓你的海洋充滿活力,快來給自己繪製一片海洋吧。
  • 中國植物科學畫第一人
    「主流派畫家批評誰畫得不好,會說你畫得跟標本似的;可對植物科學畫來說,畫標本卻是最基本的要求。」 曾孝濂不喜歡「畫家」或「植物學家」的稱呼,他說自己只是中國科學院的一名老職工,一輩子只會從一而終——中學畢業後只進了一家單位,一直幹到退休;多年來堅持幹一件事,為植物畫畫。
  • 憑記憶畫世界地圖,為什麼老師們都那麼會畫畫?
    「你們是我教過的最差的一屆學生!」除了金句,當然還有老師們的特殊技。其實我們今天要說的,是那些擁有神奇技能的老師,看看老師們的畫工,為什麼都這麼牛?被教師職業耽誤的靈魂畫手如果要說數學老師們有什麼特殊技能?徒手畫圓應該只是小兒科了。畫一個圓還不夠,這裡還有更牛的!畫多個圓身為一名數學老師,畫圓是不可能用圓規的。
  • 最浪漫的表白,是你在沐浴,他在畫你
    伊東的版畫上,有西方藝術的痕跡,畫中美人體態更為自然,畫面卻仍留存著濃鬱的浮世繪傳統,這些美人,始終流淌著東方的血液。西班牙Fundació Joan Miró工作人員為展覽「伊東深水:傳統與現代」整理一幅幅美人畫。他被認為是最後的歌川派美人畫大師。過去的歌川派浮世繪大師筆下,美人在梳妝瞬間的清雅之美,20世紀的伊東深水依然懂得。
  • 10年,他畫了130位科學家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網際網路還未普及,科普作品配圖作者需要從內容中尋找靈感,原子、核能,這些概念如何從抽象變為具象,對繪畫者提出了要求。因為出版社的書籍涵蓋範圍較廣,杜愛軍還會組織熟悉某個領域的繪畫者進行創作,例如航空航天等。因為他具有多年科學和科普繪畫的經驗,科幻作品的作者和編輯也會找到他進行創作。
  • 最文藝貧困戶:40年畫了數萬幅作品,畫畫是他一生的堅持
    每天,李祖金的大部分時間都呆在這個房間裡,「你看,這幅畫初步已經勾勒完了,就差上色。」當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為這幅別人訂製的山水畫上色。 然而,上色並非想像中那麼容易,每上一層顏料都需要等顏料幹掉,才好上第二層、第三層……「最簡單的是上三層,複雜的畫需要上九層,這種手工製作出來的質感是印刷不出來的。」
  • 想念張國榮,就來重看他的畫,和他喜歡的畫吧
    有沒有像上一期微信裡,那位詩蘊小朋友一樣,用畫來跟家人和外界溝通?這一找,我才知道,哥哥被黃霑稱為「才華多到爆棚」的原因。他真的畫畫,雖然能找到的實在很少。他還很懂欣賞畫,10年前,考據帝「的灰」還專門整理了一條長長的科普貼。(後臺重發舊文,請早就看過的榮迷們輕拍哈)所以今天,如果想念哥哥,除了聽他的歌,還可以重新來看他的畫,和他喜歡的畫。
  • 東方之美——中日韓畫作的文人情懷
    明代文人畫開山之人王紱的代表作—《北京八景圖》,是卷作於畫家第二次跟隨明成祖朱棣北巡之後,是以所見之景為基礎進行創作的實景山水。明代中期,「吳門派」崛起,佔據畫壇主流。展覽中有「吳門派」文徵明和唐寅的兩幅雪景山水。文徵明的《雪景山水圖》作於76歲,屬於晚年水墨粗筆一類,也是文氏雪景山水的常用之法。
  • 兩歲就拿毛筆的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畫了50年仍被罵「不會畫畫」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之職,除了給楊曉陽先生帶來現實意義的榮耀光環和價值之外,還同時被藝術界及輿論狠批「不會畫畫」「是一個書畫界的混世魔王」「國家畫院在宏觀上根本沒有國家的文化戰略,既無力建構當代中國書畫的話語體系,更無力為中國文化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