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張國榮,就來重看他的畫,和他喜歡的畫吧

2020-11-22 網易

前天深夜,畫童儷歌的媽媽突然發了幾條語音微信給後臺,聊起張國榮。她以前還做版的年代,寫過一篇關於哥哥的文章,關於他和他的母親,關於他生命巔峰的驕傲,關於另一種苟活人生的韌性訓練。

那番感慨過後,我突然想知道,張國榮有沒有畫過畫?有沒有像上一期微信裡,那位詩蘊小朋友一樣,用畫來跟家人和外界溝通?這一找,我才知道,哥哥被黃霑稱為「才華多到爆棚」的原因。他真的畫畫,雖然能找到的實在很少。他還很懂欣賞畫,10年前,考據帝「的灰」還專門整理了一條長長的科普貼。(後臺重發舊文,請早就看過的榮迷們輕拍哈)

所以今天,如果想念哥哥,除了聽他的歌,還可以重新來看他的畫,和他喜歡的畫。


Part.1 先來小小追溯一下

張國榮是世家子弟,父親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就在香港中環開洋服店,售賣的款式都是當時好萊塢最新的時尚款,所以特別受到影劇界藝人歡迎,著名導演希區柯克、演員加裡·格蘭特、馬龍·白蘭度、威廉·霍爾登等也曾專程光顧。


原本準備子承父業的他,1971年前往英國留學,從中四開始插班,然後升讀利茲大學,攻讀紡織及時裝,那時的他,在課業之外,就喜歡畫畫,看小說。可由於父親病重,他休學回港,參加由「亞洲歌唱大賽」,自此,一位原本的設計師,轉入了另一條人生軌道。

少年時的哥哥,很有點羞澀:




Part.2 再來看看他的畫

可能是他在演藝界的巨星光芒太過耀眼,畫畫這件事,真是低調到塵埃裡。

這是在巴黎拍《左右情緣》的間隙,他即興畫的素描。(下文會再次提到這部音樂電影裡的一位畫家)





另一幅廣為流傳的畫,就是下面這幅啦!這是2001年聖誕節他接受雜誌採訪時隨手畫的一張賀卡,實在太簡單,太簡單了,很難看出水平所在。據說,他閒時喜歡畫一些素描和速寫的,可惜一向不肯公諸於眾。


張國榮說:「如果我不做藝人的話,可能去做設計師或美術評論家。」

看了以下這條長貼就會明白,他是有資格說這話的。

Part.3 來看他喜歡過的畫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文/的灰

其實生活中的張國榮,對美術設計和創作非常鍾愛並且具有相當的鑑賞能力。他談過自己對美術的一些偏好,也收藏了一些作品,他喜愛的美術作品來自五湖四海,卻有著一脈相承的藝術風格:自然,簡約,純樸,淡雅。


1995年Channel V電視採訪中,記者問及最喜愛的藝術家,張國榮提到朱銘。

朱銘其人,在大陸名氣並不十分響亮,而在臺灣,他是殿堂級的藝術大師,受尊重程度幾乎不亞於齊白石和徐悲鴻。朱銘的個人美術館是臺灣最著名的美術館之一,位於臺北金山鄉,臺灣其他著名美術館裡也大都陳列著他的作品。他的藝術風格非常突出,以豐富的傳統文化傳承和自然、鄉土的氣息見長,在美術界享有盛譽。


張國榮欣賞朱銘這位藝術家,並不是隨口說說就算。1999年出品的寫真集《Leslie的所有》中,他正在觀賞的,赫然就是朱銘作品。這座是朱銘《人間》系列中的彩繪木雕,是表達對現代人世風貌認識的創作,充滿生活氣息。


《人間》系列不僅有親切而豔麗的彩木,還有活潑粗獷的海綿翻銅,冷峻典雅的不鏽鋼等多種工藝和多種材質。彩木系列更加粗拙純樸,不作刻意修飾,外表既袒露出巧奪天工的刀法,也蘊藏著質樸淳厚的生命本真,抒發出生活中情致動人的一面。朱銘說:「《人間》雕刻之語言及其精神,是在描寫大面的人間,局外人不一定知道他們在幹什麼,在忙什麼,我沒有去問他們,也沒有必要去了解他們,他們也未曾告訴過我,但他們還是繼續他們的人生,問題仍然存在,問題繼續發生,也不斷地結束。」


圖中作品為《人間》系列之《僧侶》與《母女》

這個也是朱銘作品,應該是《太極》系列,同樣出自《Leslie的所有》寫真集。相信張國榮是有意以這樣的方式向自己欣賞的藝術家致敬。


《太極》系列是採用鑄銅或石雕手法表現太極拳的招數,美術評論指其代表著對形而上世界的體悟和訴求:「其作品主體造型採用略為抽象的方形構築,凝重而富動感,充分表達了太極拳寓動與靜,以靜制動的運動特徵。作品將一種東方傳統的自然觀,生命觀以一種現代方式表現出來,這恐怕也是作者的作品能夠獲得廣泛的國際聲譽的原因。」


這兩幅是《太極》系列之《物我兩忘》和《太極對勢》

這是張國榮的家,玄關門口陳設的就是朱銘作品,看來也是《太極》系列。張國榮將自己欣賞的作品陳設在家裡當然不算特別,特別的是,能夠把這座雕塑的風格、色調、質地、樣式,與整個家居配合得如此協調,渾然一體,完全不著痕跡。


著名設計師、造型師、美術指導張叔平對張國榮的藝術品位讚嘆不已:「你進入他的家,你便馬上知道他是個怎樣的人。他有art sense,每件家具每件擺設都配合很好,看起來全都是沒有錯的。很厲害,很少人可以做到這樣,好good taste。他很乾淨整潔,家具一塵不染,衣服不會放得太迫,依據顏色類型好好分類。很乾淨很靚,很厲害。」

1995年這次採訪中,關於自己欣賞的藝術家,張國榮提到的另一個名字是亨利·摩爾。亨利·摩爾是西方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雕塑大師,他把原始藝術對人的生命的熱烈追求和表現形式的率真質樸,與現代藝術反對模仿、摒棄再現以及追求形式本身的獨立價值的觀念結合起來,走出了一條既保持西方傳統藝術精神,又具有現代審美品格的藝術之路。對生命與溫情的關注是他的作品始終堅持的主題。

這一幅是亨利·摩爾的名作《家庭》。

亨利·摩爾在藝術上的一個重要拓展體現在空間的連貫性方面。他從空洞、薄殼、套疊、穿插等等手法中把人物的因素大膽而自由地異化為有韻律、有節奏的空間形態。


這一幅是亨利·摩爾的名作《斜倚人物》,受印地安託爾特克文化中雨神雕像影響而創作。作品中引人注目的「洞」是摩爾獨特的藝術創作手法,一方面擴大了雕塑的內在張力,使觀眾真切地感受到人體的自然構成,另一方面強調了雕塑中不同部分的聯繫,提示出雕像與空間的關係,增加了三度空間感。


張國榮將亨利·摩爾與朱銘的名字相提並論並不是偶然,其實這兩位藝術家的作品風格頗有相通之處,曾經舉行過聯展,作品亦曾印製在同一張郵票上,臺灣朱銘美術館裡也收藏有亨利·摩爾的作品。還有一篇文章曾將亨利·摩爾與王家衛聯繫在一起,說《東邪西毒》的人物關係構架使他想起亨利·摩爾的線塑,錯綜複雜的銅線在幾個獨立主體之間所構成的奇異張力,動一發而動全身——「看兩種不同形式的藝術殊途同歸,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提到殊途同歸,還要說說張國榮喜歡的西班牙畫家胡安·米羅。著名填詞人林夕在回憶中說:「第一次見到張國榮是在淺水灣他的家裡,那時我還是個剛剛開始寫了兩年歌詞的後生仔,突然就來到一個大明星的而且是三層樓的Legend的家裡。他請我吃飯,一進門我就看到客廳裡掛著非常好看的畫,是我喜愛的畫家——上面寫的是M、I、R、O。居然是真跡啊!實在讓我驚訝不已。」


張國榮的淺水灣家居並未有照片流出,無從得知客廳裡掛的米羅作品到底是哪個,下圖是米羅作品《耕地》。


1995年張國榮遷居,家中新添了幾幅中國書畫。門廊裡這一幅是著名畫家丁衍庸先生作品《霸王別姬》,出現在張國榮家裡真是妙筆。


丁衍庸與關良、林風眠並稱「廣東三傑」,在中國畫壇各踞一席之地。

張國榮還說過自己喜歡奚淞的白描觀音。奚淞是著名的臺灣畫家,精擅白描觀音,他說:「我是以畫觀音來解決心情上的問題。當時母親去世,她的死除了帶給我悲痛,同時引發了所謂人世間痛苦的事實,面對這種痛苦跟不安,我並未很正規地依佛教方式去禪坐或聽經,而是畫觀音。佛陀本身就是面對苦產生的一種追求和覺悟,如果一個人連痛苦、老死都不認識的話,很難真正進入學佛的狀態,這也是我事後才懂得。」

以下幾幅白描觀音均來自奚淞先生的散文畫集《三十三堂札記》。「三」代表多,「三十三」代表很多很多,奚淞在三十三個月的時間裡每月寫一篇札記,繪一幅白描觀音,結為此書,記錄他的一段人生歷程。圖畫工筆端雅,流麗秀勁,呈顯觀音菩薩自在、慈祥、清淨、喜悅的神韻。奚淞在《三十三堂札記》的序言中說:「紙上線條固然構成可見的觀音畫像,而虛空不可見之處,更藏有天地間生命的理則和慈愛。這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觀音聖容。」


張國榮喜歡參觀藝術館和畫廊,最愛羅浮宮,也經常到巴黎等地選購美術作品,除了自己收藏之外,有時也送給朋友。某年梅豔芳過生日,張國榮送給她的就是購自巴黎的油畫,可惜不知道這幅油畫的出處。

現在我們所知道的張國榮欣賞的油畫家之一是臺灣畫家黃銘昌,黃先生自述說:「我試著用畫筆去傳達自然與心靈合一的光線、色彩與形體,並期望把這份美好又平靜的感覺,藉繪畫傳達到人們的心眼中。」


黃銘昌與前文提到的奚淞是好友,經常一起出外採風,藝術風格頗有相通之處。

上面這一幅是黃銘昌創作的奚淞像,出自黃銘昌作品之《遠眺》系列。

香港本土有一家著名畫廊叫做「藝倡畫廊」,張國榮是那裡的常客。藝倡畫廊的主人董建平女士提起張國榮時說:「他最愛中國現代水墨畫,特別是黑白色的,前衛藝術則不大喜歡。雖然他也在拍賣會上買過齊白石,但不刻意追求名家,品味十分好,本港水墨畫家呂壽琨的作品他尤其欣賞,亦買過李華生、趙春翔的畫。」

張國榮正在凝視的這一幅作品是中國當代畫家曾梵志的《面具》系列,不過這並不是張國榮本人的收藏,照片出自張國榮的個人寫真集《Leslie的所有》,拍攝地點是香港的中國會俱樂部。


曾梵志是一位表現主義畫家,其油畫作品《面具》系列以眾多假面具的符號,在寫實的外框下,採用隱喻和象徵的表現主義手法,演繹著當今社會中人們的精神狀態:煩躁、不安。儘管帶有卡通的色彩和調侃的味道,仍給人以沉重感和壓抑感。他的作品橫看豎看,都不像是張國榮特別欣賞的那種風格,選擇他的作品作為寫真集照片背景,或許只是偶然吧。


在演藝界人緣甚好的張國榮,還交了許多文化界的朋友,費明傑是其中之一。張國榮十分欣賞費明傑作品,2002年1月,費明傑在香港舉辦作品展,張國榮當時正在忙於籌拍新片,但是仍然趕去道賀支持。張國榮生前從藝倡畫廊購買的最後作品就是費明傑的《桂花》系列,可惜找不到圖片,現在這幅是費明傑的裝置藝術作品,也出自藝倡畫廊。


費明傑是海內外知名的畫家和裝置藝術家,作品充滿吸取東西方文化哲學精華後所產生的對人類與大自然之間關係的隱喻。他喜歡將實物和藝術品結合,認為藝術創作沒有所謂的真假虛實,藝術家就是在真假之間尋求自己的創作空間。

張國榮與旅法畫家陳建中也有深厚的交情,1999年張國榮自編自導音樂電影《左右情緣》,邀請陳建中在片中客串,扮演陳建中自己。左圖是陳建中生活照,右邊兩幅是《左右情緣》截圖。


《左右情緣》的劇本是張國榮親自創作的,講述畫廊女主人慾收購陳建中油畫,自己又脫不開身,委託丈夫去巴黎代取,結果引發了一系列情緣故事。片中陳建中只露面片刻,但是整個故事圍繞著他的作品展開,還借女主角張栢芝之口調侃道:「哪,先講明白!陳老師人呢,就是很有藝術家脾氣的!喜歡你就很喜歡你!不喜歡你的話,多少錢都不會賣畫給你!你明白了吧?」

陳建中旅居巴黎多年,但是作品表現得最多的並不是巴黎的繁華、熱情、浪漫以及刺激,而是在繁華巴黎被人遺忘的角落的孤獨和恬靜。他畫了很多巴黎街巷的破門、殘窗、敗壁、生鏽的扶梯和水管、路邊的小草、欄杆裡的綠蔭……從這個角度而言,陳建中的畫作致力表現的不是一種超驗的玄思,而是一種現世關懷;不是一種表面的東方情結,而是一種深沉的人類情懷。他採用「超自然主義」的寫實手法,卻十分奇妙地表現出一種神秘,一種誘惑,一種靈性。陳建中說,他從這些景物裡的確看到了一種神秘的東西,這些無生命的、工業化的東西裡,含有一種美,沉默、安詳、寂寞。


《左右情緣》中陳建中出場的片段是在陳建中的家裡拍攝,這裡是巴黎著名的藝術家聚居區,也是著名畫家畢卡索和莫迪裡阿尼的故居,「洗衣船」遺址所在地。以下是《左右情緣》的截圖,張國榮扮演的男主角Sam和張栢芝扮演的女主角Jane來到蒙馬特山上,在陳建中的家門口徘徊。


「洗衣船」不是一艘船,而是一幢形狀奇特的木板樓,建在古杜廣場南邊的一個斜坡上。「洗衣船」不僅是蒙馬特傳奇歷史的一部分,也是整個西方藝術史的一部分,20世紀現代藝術從這裡起航。畢卡索就是在這裡度過了鬱悶的「藍色時期」,進入明朗的「粉紅時期」,並最終創立了影響西方藝術史進程的立體派,開創了現代藝術的先河。「洗衣船」的露面,使《左右情緣》這部電影有了更加濃鬱的藝術色彩及浪漫氣息。


尾聲:有能力欣賞是一種幸福,欣賞一個值得欣賞的人是更大的幸福,通過欣賞他而欣賞整個世界,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至大幸福。感謝張國榮先生打開的這扇窗口,很高興有這樣的機會與大家共同分享。我珍惜自己得到的一切,也祝福各位欣賞張國榮或是欣賞其它人的朋友,願你的世界因他而變得更深更廣,讓星光真正照亮你生命。

(來源:童畫童話)

延展閱讀:這些明星畫畫也不賴

相關焦點

  • 彩鉛步驟|「畫個敖丙」他是龍族脫離深海煉獄的希望,他獨一無二
    導讀:彩鉛步驟|「畫個敖丙」他是龍族脫離深海煉獄的希望,他獨一無二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時尚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張國榮逝世17周年,唐先生準時發文,字裡行間都是對哥哥的想念
    張國榮逝世17周年,唐先生準時發文,字裡行間都是對哥哥的想念同性也會有很多美好的故事,也過聽過很多方式流傳著,儘管大多世人不能理解,但是在我心裡有的還是很美好的。當然最動人的還是張國榮與唐先生的愛情。17年前,他從24層露臺跳出,縱生一躍與世人告別。
  • 八大山人的畫為什麼好?來看看他的這些花鳥作品吧
    八大山人的畫為什麼好?來看看他的這些花鳥作品吧!大清初畫壇「四僧」之一,八大長於水墨寫意,這是宋元以來興起的一種畫法。發展到明清時代,出現了許多文人水墨畫寫意大師,八大為其劃時代的人物。八大花鳥畫最突出特點是「少」,用他的話說是「廉」。
  • 他是百年前的俄羅斯冷軍,一生都在畫風景,被譽為大自然的歌者!
    今天我們要說這樣一位畫家,他堪稱是俄羅斯的冷軍,走的都是超寫實畫風。他的名字叫做希斯金,注意不是普希金,普希金是俄國著名的詩人。今天要說的普斯金是一位著名的畫家,他以畫風景畫見長。說到這,大家可能有些印象了,對我們昨天說的也是這位大師,今天接著來說吧!
  • 看了他的畫,你也可以試試啦!
    看了他的畫,你也可以試試啦!他叫Christoph Niemann,是一位來自德國柏林的著名畫家和作家,除了平時一本正經的插畫作品之外,他也會經常創作一些腦洞大開的有趣插畫,看了這些有趣的插畫,你會發現,插畫原來還可以這麼玩!
  • 看他的畫,你只需靜靜地看,慢慢地想,舒舒服服地享受
    看宋雨桂的畫,可以一下子忘卻當今畫壇喋喋不休的爭論,可以忘卻「窮途末路」論的呻吟、中西結合派的吶喊、實驗水墨者的紛擾。你只需靜靜地看,慢慢地想,舒舒服服地享受,便能領略中國畫令人神往的精妙,便能理解諸大家為什麼捨得用登峰造極的話語來評價宋雨桂,便能感受為什麼宋雨桂的畫不管在新加坡、在日本、在北京、在廣州,每到一處總能引起轟動的機杼了。展開在你面前的是「晶熒龍宮獻,錯落鬼斧鐫」(吳萊《大食瓶》)的世界,更是雄秀奇拙共冶一爐的天地。
  • 同樣是畫蜜蜂,他畫出了書法的感覺,她卻畫成了胖嘟嘟的蜘蛛俠
    一隻胖嘟嘟的蜜蜂在草叢中爬行,這是英國藝術家Terry拍攝到的畫面,他很喜歡這些小可愛,喜歡在戶外欣賞它們,也喜歡用水彩去描繪它們。他畫的蜜蜂風格很獨特,先是一隻一隻畫出來,然後把作品組合在一起,非常有新意。
  • 中秋夜,他畫的九個月亮,曬朋友圈卻燃爆了,為何大家這麼喜歡?
    陳洪標|文【全文字數2184,圖片14張】 中秋夜,他畫的九個月亮,曬朋友圈卻燃爆了,為何大家這麼喜歡? 而能曬曬詩的就比較少,儘管寫中秋節的唐詩宋詞有不少,但你總不能來一首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吧,換蘇軾的《中秋月》也不行。那還不如不曬,你不曬,人家還不知道你不會寫律詩,一曬就什麼都告訴人家了。
  • 藝術界「霍金」克勞斯:他的畫近看像鬼遠看很美
    那麼,重點來了,我們今天要講的不是他而是另外一位藝術界的「霍金」——查克·克勞斯,美國歷史上最受推崇和最具創新性的當代畫家和攝影師之一。為什麼說他是「霍金」呢?父親在他11歲時去世,母親患有癌症,祖母也身染重病,他本人從小有學習障礙以及身體上的病痛。
  • 他迫於生活壓力,畫了一個骷髏,沒想到火了
    Jerameel Lu自言:「我要努力賺錢,等賺夠錢了,我要離開這裡,我要追求我喜歡的生活。」在這種信念的支撐下,Jerameel Lu白天工作,晚上加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可是,Jerameel Lu似乎還是看不到自己的未來。因為工作壓力的緣故,Jerameel Lu很喜歡搗鼓一些小物件來打發時間,放鬆心情。
  • 齊白石複製自己的畫,一幅賣4億,他複製自己的畫,一幅賣7億
    譬如繪畫,有一位姓範的大家最拿手的就是《老子出關》,就靠這麼一幅畫,畫來畫去都看上去一模一樣,一幅還能賣出百千萬之價,結果被人罵得不行。但有2個畫家也複製自己的畫,一個畫了2幅一樣的畫,一幅值4億,另外一個更強,畫了4幅一樣的畫,卻值7億。
  • 名畫看不懂?他畫都不知咋回事!
    埃舍爾繪畫的特徵在於利用空間扭曲與正負形轉化來造成視錯覺。埃舍爾的好友恩斯特說 自己曾連續好幾年 觀察石版畫《高與低》 越是投入 就越感覺怪異 而且有一種說不上的魔力 會把觀看這幅畫的人深深吸引住 甚至需要強迫自己不去看這幅畫
  • 他畫一隻鳥賣出82萬,小學生:我也會畫,專家:你認真看它的眼睛
    比如說趙少昂便曾被徐悲鴻譽為「中國花鳥第一人」,趙少昂的作品,筆墨奇肆、布局通靈,是「嶺南畫派」的第二代傳人,他筆下的鳥自然傳神,充滿了意趣,以其特有的風格享譽中外。除此之外,還有王雪濤所畫的飛鳥。王雪濤是著名寫意花鳥畫大師,他的畫構思精妙,在動態中充分體現鳥的神俏,處處變化但又處處統一。但是到了當代,受到西方藝術的影響。
  • 他畫人體骨骼和解剖圖,畫出一群可愛小骷髏
    他畫人體骨骼和解剖圖,畫出一群可愛小骷髏他把人體骨骼和解剖圖畫成畫,畫出一群可愛小骷髏,網友:真萌!,後來畫著畫著,他的畫風就開始轉變,他畫了很多人體骨骼和解剖圖,也畫出了一群可愛小骷髏,看了他的作品之後,網友們紛紛表示:這些小骷髏真萌!
  • 呂進II淡墨寫作無聲詩——郭克教授和他的畫
    淡墨寫作無聲詩—郭克教授和他的畫文/呂進詩與畫有許多相通處,詩論與畫論也有許多相通處,這似乎是古今中外的不移之論。古希臘西蒙尼底斯說:「畫為不語詩,詩是能言畫」。北宋張舜民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
  • 冷軍畫了把鋸子賣50萬,網友不懂,專家:放大十倍,看他刻了啥
    原因也在於此,因為他的畫雖然很逼真,但是卻毫無美感。許多專家對冷軍的畫作更是嗤之以鼻,認為他的創作背離了畫家最基本的審美觀。不過,冷軍早期的作品卻很喜歡創作一些別人看不懂的作品,比如經過加工的鐵皮、高溫燒過的剪刀、破舊的發動機等匪夷所思的畫作。這幅鋸子就是這個階段的代表作之一。
  • 看了他畫的蜻蜓荷花,連翅膀破洞都畫了出來
    齊白石到底有沒有寫實功底這一直存在著爭議,他是以大寫意的風格聞名,這讓很多人只記住了他的大寫意繪畫而忽略了他在工筆寫實畫上的造詣,如果看過齊白石早年的繪畫,那麼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用齊白石草蟲畫來證明他的寫實功底再恰當不過,因為齊白石筆下的草蟲不僅形神兼備而且具有一種童趣,在寫實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藝術的樂趣,這也是齊白石藝術的特點之一。荷花與蜻蜓相搭配這是齊白石一輩子都在用的題材,如果說齊白石沒有顯示功底,他又怎麼會畫出這樣精細的蜻蜓呢?
  • 最浪漫的表白,是你在沐浴,他在畫你
    1858年,日本美人畫大師歌川國貞的版畫作品,應慶私塾大學圖書館藏。1891年,看過巴黎的浮世繪展覽,深受影響的畫家瑪麗·卡薩特也創作了一系列銅版蝕版畫。日本浮世繪畫師們仔細描繪美人洗漱梳妝的姿態。在這種平淡自在的時刻,女子之美自然流露,千萬裡外的西洋藏家與畫家也曾深受觸動。
  • 他一輩子專注畫「鬼圖」,大人看後毛骨悚然,小孩卻看的津津有味
    而清朝那會,就曾有一個怪畫家,他一輩子只專注畫「鬼圖」。不僅豐富了大眾腦海裡鬼的形象,還顛覆了人們對鬼的印象。這位畫家到底是誰?他的「鬼畫」又如何?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 他畫昆蟲栩栩如生,公雞看到都想吃,放大一看真服了
    ,但當我們把他筆下的昆蟲放大一看,你就真的服了。在齊白石所有的作品中,最具個性的就是他的昆蟲作品了,齊白石創作的各類草蟲作品不計其數,但他的作品和歷代著名花鳥畫家都有一個明顯的區別,其他畫家的草蟲作品,要麼全都採用工筆畫法,要麼全部採用寫意畫法,但齊白石獨樹一幟,他巧妙地把工筆和寫意兩種畫法相結合,創造出了獨特的「工蟲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