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出心靈的感動

2020-12-04 人民網

「作我所感,感我所作。」是荷蘭畫家文森特·梵谷一生一以貫之的創作理念。梵谷雖已離世130年,但人們依舊可以通過欣賞他的畫作,感知曾經觸動畫家心靈的瞬間。

生活,是創造的力量

1853年,梵谷生於荷蘭津德爾特。從少時起,家庭生活與自然萬物為他提供了廣闊視野,荒野上的生命流轉觸動他的心靈,給他的孩提時代增添了無窮樂趣。昆蟲出生、鳥兒築巢、遊魚戲水……他一看就是幾個小時;他觀察野花,記錄它們的生長;他研究畫眉、八哥、雀類巢穴的區別;他製作各式小盒子,收藏甲蟲標本,在每個小盒子上整齊地貼上拉丁語名稱……

長大後,梵谷也常常起早貪黑觀察自然。在海牙,他凌晨4點就坐在閣樓的窗戶前;在紐南,伴著日出日落,與農民一起待在田野;在地中海邊的漁村聖瑪麗,他每天早晨都會來到海邊,把思緒傾瀉在畫布上。在給弟弟的信中,他這樣寫道:「更偉大的東西,就是我的生活,是創造的力量。」

他研究不同畫筆的繪畫效果,琢磨不同油彩、墨汁呈現的多種可能性。他用墨魚汁、印度油墨、氯化鉛黑土、瀝青和香脂做試驗,發現香脂與顏料混合可以防止顏料中的油滲透進畫布,影響色彩呈現效果,還能使畫布持久柔軟。梵谷堅持探索色彩和諧的奧秘,在畫作中充分運用補色對比。他走遍了巴黎的花房,觀察色彩的差異,提高辨別色彩的敏感性。無論是在靜物畫,還是在風景畫中,他都突出用色彩描繪事物的特點,展現創作時的內心感受。

梵谷不囿於學院派和大師的傳統技法,求索符合自己內心的表達方式。有時,他在一張畫布上隨心運用各種材料;有時,又同時在12張畫布上作畫。他相信,通過意象激發情感,超越於自然之上的畫作,才是藝術的最高境界。在畫作《巖石區》(見圖,資料圖片)中,梵谷用純色的油彩捕捉風的存在,展現肅殺環境中的疾風勁草,將瞬間的感受傳遞給觀者。通過與眾不同的視角與構圖,捲曲流動揮灑的筆觸,誇張大膽的色彩表達,畫家內心洶湧的情感躍然畫上。

不斷地畫,直到心手合一

只要與繪畫相關,梵谷都很上心,不懈的努力使他走向藝術創作頂峰。兒時的梵谷便能專心致志臨摹母親的畫作;在古比爾畫廊工作時,他憑藉驚人的記憶力,在心中梳理畫廊海量存畫,熟記百餘位藝術家的作品清單。

從海牙去埃滕勒爾的火車上,梵谷被路上的風景吸引,便中途在多德雷赫特下車,頂著狂風暴雨前往取景地,揮筆畫下雨中的風車。在斯赫維寧根,他也曾直接坐在地上畫沙丘和漁船,罩衫完全被浸溼,緊緊地貼在身上。在暴風雨中作畫,風揚起水霧,幾乎什麼也看不見,但梵谷依然執意為之。他曾對弟弟說:「你快要收到的4幅畫,我可能趕走了上百隻蒼蠅,才保證它一塵不染,更不用說灰塵和沙子什麼的了。」

短短一個月內,他至少創作了24幅以海灘、森林、田野和花園為題材的畫,幾乎連吃飯喝水的時間都沒有。在救濟院、車站候車室、醫院和當鋪的人群中,梵谷以每天12幅的速度創作了大量人物素描。為了畫《吃土豆的人》,梵谷常去農戶家觀察生活,一整個冬天都在練習頭像和手部繪畫。本來他已經精心畫好了頭部,為了讓畫面顏色更接近帶著泥土的土豆色,便狠下心來重畫。

當時,有人質疑他「畫得太快了」,梵谷反駁道:「我畫的時候根本不覺得自己是在畫畫,有時就是一筆接一筆流淌而出的。」為了不錯過任何一次靈感的迸發,他想盡一切辦法創作。隨手拿起什麼就在上面畫,有時甚至覆蓋在自己曾經的畫作上。造訪多比尼花園時,畫布剛好用完,他便把一塊廚用擦碗布綁到畫架上,擦碗布的紅色條紋在畫作上清晰可見。

正是源於對繪畫的熱愛與堅持,在梵谷37年人生中,創作了1000多幅作品,留下了大量經典名作。1890年,在他人生的最後階段,他的靈感依然如泉水般奔湧,飽蘸油彩的畫筆依舊如行雲流水。他對弟弟說:「我會一直不斷地畫,直到心手合一。」

梵谷曾說:「只有畫畫能表達我心中之所念。」他數次以絲柏樹為主題創作油畫。在《麥田裡的絲柏樹》等作品裡,從絲柏樹鶴立雞群,傲然向上的姿態中,可以窺見梵谷特立獨行、頑強堅守的影子。畫出心靈的感動,自會引起共鳴。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02日 07 版)

相關焦點

  • 藝術源於生命的感動
    首先作為老師,外出寫生是我的教學職責;此外,寫生時可能會遇到使人震撼並終生不忘的事物,使畫家心靈得到淨化,並用心感悟自然,觸動生活中的情愫,得到創作的靈感。例如有次去貢嘎山的海螺溝,就看到了震撼人心的杜鵑。在冰川腳下山谷谷底的杜鵑花,為能爭取更多陽光而頑強向上生長;處於底部的葉子也比別處的杜鵑葉大許多,拼命向外伸展來尋找陽光,非常壯觀。
  • 孩子的畫不能感動人?耳朵人這樣的回覆來了!
    近日,在耳朵人藝術的一場直播中 ,討論到兒童畫畫作品這個話題時,有人說耳朵人的學員畫畫只是無意識的亂畫,畫不出來畫家有思想、有美感、能感動人的作品。那耳朵人的孩子畫畫究竟是不是在亂畫呢?  01 沒思想?沒美感?不能感動人?
  • 畢淑敏「給孩子的心靈成長書」:喚起心靈的感動
    「給孩子的心靈成長書」畢淑敏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畢淑敏專為青少年創作的「給孩子的心靈成長書」系列叢書,用充滿母性光輝的文字、豐富真切的人生經驗、透徹心扉的成長期盼,為孩子們開設了一堂堂有趣而真摯的心靈成長課,妥善解決成長過程中的心靈謎題。  「成長不僅是青春期的拔節,還是人生都在進行的過程,你能夠看到自己身心的變化,甚至人生休止符的到來。成長,無法拒絕。」這是畢淑敏對成長所做的注釋。
  • 心靈意象畫:人體的生命之花
    被譽為中國繪畫「靈性派的開拓者」的47歲畫家兼作家韓金英,從8月到10月,在北京宋莊原創藝術博覽中心舉辦「生命本元——韓金英的心靈意象油畫展」。這已經是她第二次在宋莊舉辦油畫展了,去年7月,韓金英就舉辦了名為「體驗內丹」的畫展,提出「心靈意象」概念。
  • 感動心靈的老照片
    這個世界上每天都在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情,有些事情總是讓人難忘,有些瞬間總會讓人無比感動。小編今天為大家奉獻了18張感動心靈的老照片,希望這個世界少一些痛苦,多一些愛。好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直擊心靈的自然幽野氣象——黃文麗大景花鳥畫之美
    直擊心靈的自由幽野氣象2014年5月,黃文麗在雪梨舉辦了一場主題為「丹青世界行」的畫展,畫展吸引了許多中澳兩國的人民前往參觀,期間有一位常居澳洲的華裔女士對黃文麗說道:「看了您的中國畫太美了,有種身臨其境的自然美,令人心情愉快
  • 尋回心靈深處的感動
    於是,我重新翻開《三毛經典作品》,看到裡面我曾經的所畫的橫線,所寫的點點滴滴的感悟。突然之間,我才知道原來自己對生活有這樣細緻的體會。其中的《塵緣》、《沙漠觀浴記》、《荒山之夜》等散文,摯情的描述,對生活的一種好奇,瀟灑的行為,細緻的情感。無不再次打動我。
  • 《一個人仰望》不孤單 尋找自我心靈深處的感動
    如果說《謊言》是一種寬容的愛,那《一個人仰望》就是尋找自我心靈深處的感動。馮聰用《一個人仰望》講述著: 每個人都渴望在生活中,工作中;感情中是能是一個完整的載體。一起成長,相親相愛;相輔相承,擁抱彼此;為愛奔跑。一切顯得固然很美好,也是我們所憧憬的。然而;人生有兩筆,一筆寫經歷,一筆寫成長。沒有經歷的人生是不完美的,只有經歷過懂得人情世故, 才會學會如何成長。
  • 《斷舍離》:感動自己是心靈的升華,徵服自己是人生的成熟
    如果你不想被煩惱禁錮心靈、囚禁靈魂,首先摒棄雜念,做到心無旁騖。《逆商》書中的年輕人就是自己捆綁自己,從而煩惱不能消除,幸而得到山洞老人的開導,才恍然大悟。如果沒人開導我們,這時我們就要自我審視一番,與其徒增傷悲,為何不從容一些呢?正如《菜根譚》書中而言:『疾風怒雨,禽鳥戚戚;霽日光風,草木欣欣。
  • 迪士尼動畫《心靈奇旅》,憑什麼抓住觀眾的心|睡前分享
    由迪士尼皮克斯出品的動畫電影《心靈奇旅》近日上映,該片講述的是夢想成為爵士鋼琴家的男主角喬伊與厭世的靈魂22相遇,它們攜手返回現實世界尋找生命意義的故事。儘管排片不高,上映以來卻以高口碑引發大家關注,成為2020年評分最高的電影。《心靈奇旅》靠什麼抓住觀眾的心?
  • 70後畫家洪浩昌,當代最具影響力藝術家,他的畫仿佛能淨化心靈
    初看他的畫,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這種驚豔感來源於他那明豔而豐富的色彩,大塊乾淨透亮的顏色讓人見了心情明媚,有一種純粹的藝術欣賞美。洪浩昌是以畫園林而出名的,他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在具有悠久傳統的中國美術學院學習的十餘年間,洪浩昌受到了中國傳統藝術的薰陶。蘇州是中國園林的發祥地,園林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獨樹一幟的存在,強調天人合一、師法自然。
  • 那不勒斯女孩的這幅畫,讓人感動又心疼
    這張圖最初是由 一名義大利網友貼在推特上的 這名網友提到 那不勒斯一名18歲女孩創作了這幅圖 她的名字叫奧羅拉(Aurora) 她富有愛心以及才華 她創作這幅畫的初衷是
  • 從一場公益走進自閉兒童的純美心靈
    四月也是自閉症兒童關愛月,活動現場主要是自閉症兒童公益畫展,展示了33幅由自閉症兒童創作的畫作,說實話,這些作品雖然比我水平要高,但是也並不是什麼表面意義上的優秀作品,但是它們給我帶來的心靈衝擊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說洗禮了我步入社會後日益浮躁的內心。
  • 前沿探索:心靈感應
    人類長久以來時常觀察到所謂「奇異交流」類似「特異功能」的現象,這種能將某些訊息透過普通感官之外的途徑傳達給另一個人的能力稱為「心靈感應」。通常認為,相似的人或感情很深的人之間會存在心靈感應。比如,雙胞胎或熱戀中的情侶。
  • 室內掛什麼畫 花鳥畫典雅有檔次
    現代家庭掛畫以花鳥畫居多、因為花鳥畫寓意吉祥富貴、以大自然為題材、是通過視覺感官起作用而發生心靈感動的審美、這就是花鳥畫美妙之處、首先帶給人們的是一個感官的美、這種美從外到內、慢慢地沁入心脾,讓人心生愉悅。
  • 為什麼說納什是很厲害的人,他的妻子和朋友擁有《美麗心靈》?
    男主當然應該是納什,但電影的名字《美麗心靈》 真正映射的主角是納什身邊不離不棄的家人和朋友。中意那句臺詞「有深度的人才會喜歡我」。《美麗心靈》,萬物理論,漢娜阿倫特,這些傳記類電影特好看。沒有偉光正的外衣,不吝於闡釋理論,不懼於讓觀眾自感無知,電影結束後還能讓人有研讀天書專著的衝動。
  • 健玲:NLP課程心靈重塑,願你活出生命本來的樣子
    而人,應當是生活中綻放自己的天賦特質,生命中活出生命的喜悅和自由,旅途中享受生命的每時每刻。現實卻不是這樣,壓抑、痛苦、煩惱、矛盾、疲憊、悲傷……充斥著整個生活和生命,在生命和生活中沒有享受,反倒是一種折磨。限制我們、影響我們不能活出自己,不能活出生命本來的樣子的有四個因素:「信念、關係、語言、能量」。
  • 優秀作文:以感動為話題的作文
    深秋的霧水打溼了鼻尖,浸染了心靈,在心頭留下一片溼漉漉的感動。霧很大,父親載著我很小心地開著電瓶車,遠處的燈光被吞噬在濃霧裡,只有近處的幾輛車閃出一點微弱的光。當他試圖站起的時候,我忽然發現他的胳膊破了皮,傷口沁出了血。「你流血了!」我喊道。「哦,沒事沒事,一點小傷。」父親憨憨地說,「只要你沒事就好。」父親的那句「只要你沒事就好」,直直地擊入我內心最柔軟的角落,讓我為之一怔。父親就是這樣時時刻刻想著我,以我為中心,以他的愛為半徑畫著圓,將我包圍其中。他怎麼會「沒事」?
  • 用愛聆聽花開的聲音——讀《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有感
    李鎮西老師是我們老師的楷模,更是我們老師的驕傲,他崇尚「民主、學科、個性」的教育思想,他說:「做一個有激情、有思想的教育者,是我最大的追求;走進學生的心靈,成為他們真誠的朋友,是我最高的榮耀」。手捧著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我的心靈一次又一次被敲動。伴隨著李老師的心路歷程,我的心靈也一同經歷一次升華的洗禮。
  • 畫出海洋
    畫出海洋是一個以畫畫為主題的休閒益智類遊戲,玩家在這裡擁有一支神奇的畫筆,可以繪畫出各種各樣事物,玩家的任務就是繪製一片海洋,海洋裡的所有動植物,都要背繪畫進去,玩家需要按照所有動植物的形狀去描繪它們,只有形象特別接近,相似度特別高才可以讓這些生物活過來變成真實的動植物,讓你的海洋充滿活力,快來給自己繪製一片海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