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源於生命的感動

2021-01-09 齊魯晚報網

    沈光偉先生生於文化底蘊深厚、藝術氛圍濃鬱的山東省濰坊市。幾十年來,以悉心察物為筆,人文情懷為墨,倡導畫作反映人與自然的關係。身心與自然萬物融和,醉心於花鳥世界,創作出了一系列個性鮮明、富於生命張力的作品。

    此次沈光偉先生向我們展示的是他的寫生冊頁《春到枝頭已十分》的部分作品。讓我們走近沈光偉,聽他將春的感觸娓娓道來。

    記:沈教授,大家經常見到一些您在外地寫生的作品,譬如《春到海螺溝》、《春到枝頭已十分》等。那麼寫生對您創作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沈:每年我都要去寫生。首先作為老師,外出寫生是我的教學職責;此外,寫生時可能會遇到使人震撼並終生不忘的事物,使畫家心靈得到淨化,並用心感悟自然,觸動生活中的情愫,得到創作的靈感。例如有次去貢嘎山的海螺溝,就看到了震撼人心的杜鵑。在冰川腳下山谷谷底的杜鵑花,為能爭取更多陽光而頑強向上生長;處於底部的葉子也比別處的杜鵑葉大許多,拼命向外伸展來尋找陽光,非常壯觀。這種特殊生命形態與平時所見完全不同,你在敬畏生命的同時會產生記錄下此刻感動的欲望。而藝術創作所表達的正是體悟自然、關愛自然、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也就是人文關懷。基於這種創作理念,出去寫生也就成了我藝術追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記:這麼多年的寫生,您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沈:寫生並不是簡單描繪所見的事物,而是要畫出由眼前聯想到的其他事物與感受,是自己內心情感的真實表露。記得去年,我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去了青州偶園三次。偶園雖不大,但那裡的太湖石非常美,其中福、壽、康、寧四尊大型奇石可謂北方太湖石之最,幾百年的丁香、牡丹也正含苞待放。那一刻你會突然萌生出一種感動,你看到的並非事物本身,而是幾百年歲月所呈現出的歷史滄桑。這是藝術創作中的「情」,所謂「觸景生情」、「有感而發」就是這個道理。就像前面提到遇見海螺溝杜鵑的那次,杜鵑未開時,枝葉平展、青翠茂盛,展現出生命的蓬勃與堅韌。但花開的時候,葉子因保證供應花朵開放和種子成熟所需的水分、養分而很快垂蔫下來。這是一種心靈的震撼,這種犧牲精神會立刻讓人感受到母親的情懷和母愛的偉大。你在創作它時也會把此種情感融入到畫中,讓欣賞者共同分享這分感動。所以,繪畫不單是事物相貌的刻畫,內心情感的表達才會讓作品更具感染力。

    記:您經常提起您的舅父於希寧先生,他對您藝術創作的影響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沈:我想最大的影響是藝術理念和藝術道路的確立。他曾在我的寫生冊上題過這樣的卷首詩:凌雲志啟動心功,筆退硯穿意理充。物化心靈靈化物,惟期雨後看升虹。

    其中,「物化心靈靈化物」一句是非常重要的藝術道理,是對「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補充,所體現的就是人文精神。這句詩也成為他對我的指導、勉勵和教誨。同時,於老將畢生精力傾注於藝術,在臨去世那段時間,雖認不出身邊的親人,但卻還能畫畫,已然將自己鑄成了筆下的梅花。這讓我在感動之餘也深刻領悟到:藝術之道,源於生命的感動,源於藝術家的情懷,源於一生中永不忘卻的惦記。

    記:現在是年初,今年您有什麼樣的安排?有什麼特別想畫的題材?

    沈:畫家一旦找準自己的道路就要堅持走下去。花鳥畫是一個成熟期很晚的畫種,六十歲對於一個花鳥畫家來講應該還不到或者剛邁入創作的旺盛期,真正的好作品產生於未來。今年我打算集中精力畫一點東西。春天出去走一走,去雲南或四川看看,但沒想過要創作的具體內容。還是那句話,不同的時間、地點、角度,所思考的東西也不同。作畫就是把感受到的東西表現出來的一種創作欲望,或大或小、或繁或簡,但非事先安排、刻意而為的。  

    (東野升珍)

相關焦點

  • 生命與藝術
    往時,生命用石壁,紙筆,瓷瓦,金屬,布泥,帶有功利性,目的性的存留傳揚的物品藝術,承載的精神藝術;隨著生命的發展,到其利用設備拍攝的對象,影視裡反映的現象,對自然生命的感悟,或以精緻設計的結構或以自然主義的描繪形式承載著。種種現象,種種形式,亦揭示了生命存在的軌跡。隨著現代藝術的不斷發展,生命對藝術的承載的本質不曾變化,承載的空間越發寬泛跳脫。
  • 夏邦:分享對生命的愛與感動
    夏邦:分享對生命的愛與感動 2016-04-13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胡彬夏邦的夢想就是讓更多的人懂得葡萄酒,分享葡萄酒,分享對生命的愛與感動。 因為熱愛而結緣 夏邦國際的葡萄酒故事源於董事長黃世澤的法國之旅。 2002年黃世澤第一次去法國,初識勃艮第葡萄酒便喜歡上了它,又經過7年深入接觸,深深愛上了它,甚至著了迷。
  • 《流浪地球》經典20字臺詞,是段「血淚史」,藝術源於生活是真的
    導語:《流浪地球》經典20字臺詞,是段「血淚史」,藝術源於生活是真的!藝術和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影視圈中很多作品中的橋段都是源自於生活,取自於生活的,比如由黃渤和趙薇一起主演的「打拐題材」電影《親愛的》,以及2007年上映的《盲山》都是由真實事件改編而成。
  • 魅力中國 感動世界|中國藝術名家陳錦祥
    為此,為了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增強民族凝聚力,山水丹青國際藝術中心攜手國內外知名文化機構,特舉辦「魅力中國 感動世界——中國藝術名家線上巡展」活動。用藝術精品展現魅力中國,讓中國精神感動世界,也讓藝術再次點亮人們的美好生活。
  • 有一種感動,源於生命
    有時候,我得承認自己的確是很容易氣餒的,所以,當那個和我一樣瘦弱,甚至都比我矮一頭的小姑娘,拖著我的行李往前的時候,我甚至都忘了要追上她,等我反應過來,對上她撲閃閃明亮的眼睛,和那羞澀的笑臉,真是頭腦一熱,心裡便如翻江倒海了一樣,自小到大,寵著慣著讓著我的人都太多,雖然我記著人家的好,但並沒覺得有多珍貴,早已框式化了,而此時此刻,那種純粹地動容,像從生命裡長出來的種子,溫潤了我的眼睛。
  • 心靈海蓋婭創辦人、生命藝術家:王婷瑩解讀生命藝術的真諦
    >記者:你好王老師,歡迎您接受採訪,請簡單介紹一下生命藝術?因為我們從製造的思維來到了創新的思維,一定要透過生命藝術。所以藝術它是一個人的最高,對於生命的愛的尊重。才會展現出來的創造力。藝術是一種人們在於人與人之間的聯結不是疏離的,它是透過聯合的一種愛的聯動,只要是一個愛的聯動的一個作品,都是藝術。藝術是一個人們不會局限於只是我個人的好,而是達到全球的共好。只有共好的世界會來到所謂的美麗世界。
  • 《街舞3》催淚之作,來自生命的感動,靈魂衝擊!
    這些作品有的是動作技術的爐火純青,有的是難度動作的輪番轟炸,還有的則是來源於生命本源的純粹感動。今天我們主要來講一講夫妻檔的藝術作品——《囍》。01細節處理舞蹈能夠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高難度動作的歡呼雀躍,還有一些情感的表達能夠直擊人心!
  • 關於生命的思考,這個青島籍女藝術家用了這種方式……
    在京都東本願寺的外牆上有這樣一句話:現在,生命伴隨著你。以前並沒有對這句話有太深的感觸但今年,似乎有了新的思考2020年讓更多人開始審視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這種思考也體現在了很多影視作品和藝術作品中比如最近熱映的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心靈奇旅》其實都在探討生命今天要介紹的這位青島籍女藝術家
  • 愛情:感動著我們的靈魂
    我們的生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也承載著真實的靈魂,才讓靈魂對情愛和性愛也魂牽夢繞。我們的生命由愛而生,也因愛而亡,所以,愛情永遠感動著生命裡的靈魂。我們的靈魂總是被別人的愛情所感動,卻不知我們也曾感動過別人,因為我們也曾有過真實的情感。
  • 生物藝術是可能改變未來生命的實驗
    藝術家倫勃朗的《尼古拉斯·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局部及其中描述的場景,恐怕是荷蘭最早的生物科學藝術合作了(原標題《荷蘭:生物藝術是可能改變未來生命的實驗》)☘聚光燈投射在杜爾博士和已被處死的罪犯上,博士一手操控著肌腱,另一手示範著手部肌肉如何運作;付費進來的觀看者們表情不一,
  • 醫者劉天香:為了生命最初的感動
    為了生命最初的感動,她用一生實踐了一位醫者的高尚。        遺像前,是90多歲的病人獻上的白玫瑰        杭州孝女路,劉天香生前居住的老房子,小小的客廳裡安放著她的遺像,一束帶著露珠的白玫瑰,在她的微笑中怒放。        一切簡潔素雅,卻令人炫目。
  • 人工生命藝術(仿生藝術)——案例分析
    人工生命是對生物進行模擬仿製的科學研究領域。它於1987年由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研究小組所創建。在隨後的年月裡,人們對這一領域越來越感興趣:國際上各種人工生命研究小組不斷出現,這一領域派生出許多相關會議;1993年論述人工生命的專門期刊出版發行。被包括在最初的研究小組內的一些科學家已經發展出小型的國際團體。
  • 柔術:生命的藝術,生生不息!
    本文「柔術:生命的藝術,生生不息!」由「小熙聊人文」原創獨家首發!關於本文話題:萬千世界中,我們可以擁有的有很多,其中最寶貴的一件是生命,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如此的不同,每一個人都在彰顯著自己小小的光芒,我們都在發著光。今天我們要聊到的一種藝術形式是人體的藝術,柔術。
  • 當道德變為一種源於自發性,本能的行為的時候,道德會變成藝術
    當道德變為一種源於自發性,本能的行為的時候,道德會變成藝術今天小編你要和大家聊一聊賀麟的禮樂教育。賀麟介紹了在道德價值與審美價值關係上的兩種主要看法。他說:「亞歷山大說,『道德和藝術一樣,都是人類的創作。這種創作完全是經驗的,其中不存在任何關於正確和錯誤的預先規定的標準。不過,正確的東西都是人們在經驗中、在群居本能的指導下,所發現的能夠滿足人的感情的東西』。他接著說道,道德是滿足這種群居本能的藝術,它把感情當作它的材料,再努力加工使它們與人的社會本性相一致。」
  • 生物藝術——一場可能改變未來生命的實驗
    疫情讓我們重新審視生命科學,生物與藝術,科學的藝術的結合再次成為關注焦點。本文以分析荷蘭科學文化藝術的重要推手——測量公社為例,帶你走進未來藝術的最前沿。藝術家倫勃朗的《尼古拉斯·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局部及其中描述的場景,恐怕是荷蘭最早的生物科學藝術合作
  • 專訪民族音樂理論家烏蘭傑:「草原音樂是生態、生命、生活的藝術」
    蒙古族音樂理論家、教育家烏蘭傑接受中國網草原頻道記者專訪「草原音樂是生態的藝術、生命的藝術、生活的藝術」烏蘭傑介紹,他的母親潔吉嘎是當地有名的民間歌手。烏蘭傑認為,草原音樂是生態的藝術、生命的藝術、生活的藝術。
  • 畫出心靈的感動
    從少時起,家庭生活與自然萬物為他提供了廣闊視野,荒野上的生命流轉觸動他的心靈,給他的孩提時代增添了無窮樂趣。昆蟲出生、鳥兒築巢、遊魚戲水……他一看就是幾個小時;他觀察野花,記錄它們的生長;他研究畫眉、八哥、雀類巢穴的區別;他製作各式小盒子,收藏甲蟲標本,在每個小盒子上整齊地貼上拉丁語名稱……長大後,梵谷也常常起早貪黑觀察自然。
  • 洋桔梗:插花是一種藝術
    洋桔梗株態典雅,色調清新淡雅用於點綴居室、陽臺或窗臺,呈現出清新高雅之感若剪下幾支紫色洋桔梗,配上白色的百合花,用於插花十分得體洋桔梗的花語是真誠不變的愛洋桔梗代表純潔、無邪 、漂亮、感動,富於感情插花藝術簡稱插花,即指將剪切下來的植物的枝
  • 生命源於物理?MIT教授的生命起源新理論迎來有力證據
    然而生命如何在這碗湯中誕生?科學家卻仍未能回答這個問題。對於這一未解之謎,人們曾提出過無數理論猜想;有人說生命誕生於海底熱泉,有人說其誕生於冰川深處,還有人說是閃電打出了第一波生命的火種。這種向平衡狀態轉變的趨勢源於熱力學第二定律,即能量總在擴散,宇宙中的熵總在上升。
  • 【感動時光】「刀尖上的舞者」馮秀嶺:每個生命都值得尊重
    勾勒世間美好,感動常伴我行。聚焦凡人善舉,致敬平民英雄。為鼓勵更多網民發現記錄生活美善之光,推薦分享身邊感動故事,「感動時光」邀您一起品讀溫暖故事,攜手向善而行。  大家好,歡迎收聽新華公益「感動時光」,我是感動推薦官鳳婷。今天,我為大家推薦的感動人物是「中國網事感動2019」第三季度獲獎者「刀尖上的舞者」馮秀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