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劉天香:為了生命最初的感動

2021-01-09 浙江大學


    到杭州整60年,工作到80歲才退休,經她的手出生的嬰兒多達5萬。
    
    她創建了杭州第一個西醫婦產科,做了浙江省第一例剖腹產手術,是省婦女保健院首任院長。
    
    而這位老人卻只用了一句「我是一輩子的值班醫生」,總結了自己百餘載的人生。
    
    作為浙江省婦產科學奠基人,「劉天香」這個名字,將註定在浙江婦產科學的歷史上定格。
    
    7月20日清晨6時15分,這位101歲高齡的老人,以一種安詳的姿態離開了人世。
    
    為了生命最初的感動,她用一生實踐了一位醫者的高尚。
    
    遺像前,是90多歲的病人獻上的白玫瑰
    
    杭州孝女路,劉天香生前居住的老房子,小小的客廳裡安放著她的遺像,一束帶著露珠的白玫瑰,在她的微笑中怒放。
    
    一切簡潔素雅,卻令人炫目。
    
    白玫瑰,是老人生前的一位病人前一天親自送來的,她今年也已經90多歲,她的5個孩子都是劉天香接生的。
    
    同樣是用那雙手,劉天香迎接了5萬個小天使的到來。這相當於,每天接生5個孩子,連續工作27年。
    
    這個數量,也許連劉天香自己在最初決定當婦產科醫生時,也沒有想到。
    
    1939年,劉天香從山東齊魯大學醫學院醫療系畢業,並獲得加拿大多倫多醫學院授予的醫學博士學位。因為從小目睹婦女分娩和疾病所承受的痛苦,她決定做一名婦產科醫生。
    
    在最初的10年時間裡,時值抗戰,劉天香經常需要在炮彈紛飛中出診,為產婦接生。許多母女的生命,都是她從死亡線上搶救回來的。而她最愛聽的聲音,就是嬰兒的第一聲啼哭。
    
    也許,正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出生的新生命,讓劉天香感動於人類生命最初時的頑強,繼而為之奮鬥了一生。
    
     她稱自己,是「一輩子的值班醫生」
    

    今年,正好是老人來杭州整60年。
    
    當年,有人已經為劉天香買好了去臺灣的飛機票,但是她卻堅持留了下來,還寫信讓遠在美國的丈夫也回國。
    
    經地下黨員介紹,劉天香輾轉來到杭州,創建了杭州第一個西醫婦產科。4年後,成立了省婦女保健醫院,擔任院長。
    
    在這60年裡,她的病人稱她「劉醫生」,同事稱她為「劉院長」。年紀大了以後,仰慕她醫術醫德的人尊稱她為「劉老」,她身邊的人則親切地稱她為「姥姥」。
    
    而她稱自己,是「一輩子的值班醫生」。
    
    剛成立婦女保健院的時候,醫院裡只有幾個醫生,所有人沒有固定的崗位,病房和門診兩頭跑。有時候護士來不及,甚至連餵飯、換藥這樣的工作也是醫生們自己動手。
    
    劉天香的老鄰居們,應該很熟悉半夜裡院子的鐵門被敲得「哐啷」作響的聲音,那是醫院有危重病人,工友來叫劉院長出診了。老人的大兒子李兆強回憶說,每次一聽到鐵門響,不需要喊話,母親二話不說就起床出門了。
    
    她說:「我是一個醫生,醫生就是看病的,能給病人看一輩子病,我很滿足。」
    
    近60年裡,老人原先住的小花園拆了,建了宿舍,80年代又改建了居民樓,老人一直就住在這裡,原因是因為這裡離醫院近,出診方便。
    
    從老人的住所到醫院,10分鐘的路程,這位身材嬌小的老人在這段路上往返了數十年,一直工作到80歲。
    
    給自己的最高榮譽是,「從來沒有出過醫療事故」
    
    劉天香到杭州時,已經是三級教授,這個級別拿的工資和當時省長一樣。
    
    之後的幾十年裡,劉天香曾任浙江省第一屆至六屆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第一屆計劃生育協會理事、浙江省第一屆計劃生育協會副會長等職,1992年開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但是最令老人引以為傲的,卻不是這些榮譽。她的兒子說:「她最看重的,是自己從來沒出過醫療事故。」
    
    心細、大膽,是劉天香診治病人的特點。從某種程度而言,劉天香一直是在用自己的實踐,實現一位醫者的高尚。
    
    77歲的汪永順醫師,年輕時跟隨劉天香看病,劉院長豐富的經驗讓她佩服至極。「現在醫生看病有儀器,用B超一看子宮就清楚了。可過去沒有這樣的儀器,全憑用手摸,就知道子宮的大小。」
    
    出生東北的劉天香,天生是個急性子,但是在看病這件事上,卻是出奇的耐心,「她會把病人的每一個病狀拿來分析,找到每個病症可能的原因,再總結所有的可能性來診斷病因,這樣的過程雖然很麻煩,但準確率卻很高。」
    
    這種負責任的態度,一直影響汪醫師後來的工作方法。「直到現在我都會把這個方法傳授給了我的學生,每次講起都會提起劉院長。」
    
    據說,當年的醫院,有一個現在已經不存在的科室,叫「轉胎位」門診。許多胎位不正的孕婦,都是靠手工的方法調整胎位,這也是劉天香拿手的一招。
    
    當時有個胎位不正的陸女士,許多醫生來轉胎位,陸女士都腹痛難忍。劉天香趕到後,「不到兩分鐘,就轉正了。一點痛都沒有。」
    
    「可惜,現在再也沒有人用這種技術了。」83歲的林澤萱醫師有些遺憾地說,「胎位不正也沒什麼關係,用剖腹產就可以解決,一些簡單自然的方法反而不採用了。」
    
    在普通人眼中,對劉天香的懷念,不僅僅是她的醫術高明
    

    劉天香去世的第二天,杭州某本地論壇出現了一條專門紀念這位老人的帖子,一天之內,這個主題的回帖就多達8頁。
    
    多數在網上紀念她的人並不是她的患者,甚至之前並不知道這個老人的生平,但是很多人都被劉天香感動了。
    
    這個帖子裡,其實主要講了一個故事,就是劉天香做的浙江歷史上第一例剖腹產手術。這位病人是個得妊娠高血壓症候群的孕婦,家人用竹床把病人抬到醫院時,病人已昏迷,不手術母子都不保了。她的丈夫跪在手術室外不停磕頭。劉教授最後拿來醫學書,照本宣科地給孕婦麻醉、切口、取胎兒……是個男孩,母子平安!
    
    此前,杭州一直只有中醫婦科,沒有B超、剖腹產之類的西醫治療手段。
    
    但出院時,這家人窮得無錢付醫藥費,劉教授想了想,決定免費,那個爸爸激動得跪在地上給她磕頭。
    
    網友回帖中反覆複製的,就是那句:「那時醫院裡每月有10個免費名額,好讓窮人也能看得起病。」
    
    醫者仁心,「好醫生」,成為現代人對這位故去的醫者最崇高的評價。
    
    劉天香常說,「我們不僅要看到病,還要看到人。她們有不同的家庭和生活習慣,不同的病史和身體狀況,不同的社會背景。搞不清這些,就不容易幫助產婦渡過難關」。
    
    她還曾經說:「當一個醫生,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責任重大,產婦、病人入院,就把她的整個生命交給了我們,要把她們當成親姐妹,從每件細微的小事上做起,體貼和關懷她們……」
    
    「產婦叫得再大聲,她也是細聲細氣地安慰,從來沒見過她不耐煩。」汪永順醫生說。據她回憶,在病房值班遇到產婦生產時,只要是劉天香守候,她總會在產婦陣痛難忍、伸出手亂抓時,把自己溫曖的手伸過去讓產婦抓握,讓產婦獲得一種安全感,更重要的是,避免讓孕婦在這時去抓床頭上的鐵欄杆,因為那樣「手關節是要受涼落下病的」。
    
    在更多的普通人眼中,對劉天香的懷念,與她精湛的醫術無關,而源於她對生命的尊重。
    
    人生就像太陽花一樣,越簡單越旺盛
    

    劉天香的大兒子說,老人喜歡花,不過君子蘭、蘭花之類嬌貴的花是不養的,她只喜歡簡單的,像茶花、仙人球還有太陽花。
    
    往年到了這個季節,老人春天播下的種子應該已經開出太陽花了。太陽越烈花開得越旺,就好像老人自己的人生哲學一樣,人活得越簡單越長壽。
    
    劉天香這一生,活得特別「純粹」,她認定自己要「做一輩子的值班醫生」,最愛聽的聲音就是「嬰兒的第一聲啼哭」,而當聽說醫院的婦產科學被批准為新的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時,病床上的姥姥微笑著只題了「誠篤」二字。
    
    退休的時候,老人本來分到了一套浙大旁邊的房子,後來看到報紙上宣傳黨員不能有兩套房子,就主動把房子上交給了省機關事務管理局,重新住回了老房子。
    
    80歲退休,是老人自己提出來的,原因是自己的手有點發抖,不再適合手術了。老人說,無官一身輕,把更多的機會讓出來,留給年輕人吧。
    
    多年之後,劉天香丈夫當年留在美國的同學回國,談論的是誰養了多少匹馬,別墅的花園有多大,劉天香卻從來沒有對當年的決定有一絲後悔。
    
    後來,她的大孫子受了她影響學醫,有機會到美國留學,老太太的意思是:「如果搞研究,就去美國;如果去了只是賺錢,呆個兩年就可以回來了。」
    
    「做女人的,把孩子生好,把心態放平,把生活過滋潤,就可以長壽的。」 劉天香對自己長壽的總結,何嘗不是在為後人總結一種淡然的人生態度。
    
    (2009-07-31)

相關焦點

  • 有一種感動叫擔當,有一種奉獻叫醫者!2020「榮耀醫者」名單揭曉
    是你們以生命護生命,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尊醫重衛,不能止於疫情。「敬佑生命·榮耀醫者」活動,也只是拉開了「尊醫重衛」大幕的一角,要在社會上呈燎原之勢,還需要我們獲獎的優秀醫生能夠帶動整個醫學界,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毫不懈怠、持續奮戰,以精湛醫術、高尚醫德、優良醫風,繼續當好人民健康的守護者、健康中國的推動者、醫者仁心的踐行者。
  • 2019榮耀醫者揭曉:5位醫學權威獲「生命之尊獎」
    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 27日,由環球時報、生命時報、夥伴醫生聯合主辦的「健康中國法治保障」暨「敬佑生命榮耀醫者」2019第四屆公益活動年度盛典在北京舉行。評選活動中,118位專家及團隊獲殊榮,其中,5位中國醫學界的學科開拓者獲得「生命之尊獎」。
  • 連線武漢:「戰場」在變 醫者初心不變
    連線武漢:「戰場」在變 醫者初心不變 2020-03-15 21:29: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張楷欣 責任編輯:張楷欣
  • 「醫」如既往 護航生命 商洛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一病區側記
    商洛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一病區有著較為完善的腦卒中救治綠色通道及多年成熟的靜脈溶栓治療經驗,這裡幾乎每天都在上演「速度與激情」,只為打開「生命之路」,讓生命重放光彩。  發展:醫海泛舟競風流  大腦是人的神經中樞,結構複雜而精細,稍有損傷,輕則功能喪失,重則危及生命,被稱為「生命禁區」。
  • 醫者仁心:科學精神如何與人文精神完美融合
    醫者仁心為了研究人腦各個區域是如何操控人體的,他們採用電擊活人大腦特殊的區域,並且觀察被測者的身體反應,來判斷大腦區域間的分工合作。德國在二戰期間進行的人體腦科學研究為人類醫學界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為什麼卻獲得了世界上具有同情心和正義感的人們的普遍譴責?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對恐懼的條件反射,是這樣進行的。
  • 溫度醫者用心護佑患者安康
    原標題:溫度醫者用心護佑患者安康   從醫三十餘年,他心懷醫者大愛,永葆
  • 醫者仁心的家國情懷——評越劇現代戲《生命之光》
    日前,由國家一級編輯夏強編劇、國家一級導演江瑤執導、杭州富陽越劇藝術傳習院(杭州越劇三團)創排的越劇現代戲《生命之光》在杭州上演。進取志向與求是精神《生命之光》為無場次越劇,全劇分為「投身醫學」「堅守臨床」「求學東瀛」「苦克難關」「毅然回國」五個段落,呈現了一位當代優秀醫生的成長史,同時也是近40年來我國科技水平不斷趕超國際先進的縮影。故事的背後,更是一位醫者的家國情懷和浙江人的求是開拓精神。
  • 藝術源於生命的感動
    身心與自然萬物融和,醉心於花鳥世界,創作出了一系列個性鮮明、富於生命張力的作品。    此次沈光偉先生向我們展示的是他的寫生冊頁《春到枝頭已十分》的部分作品。讓我們走近沈光偉,聽他將春的感觸娓娓道來。    記:沈教授,大家經常見到一些您在外地寫生的作品,譬如《春到海螺溝》、《春到枝頭已十分》等。那麼寫生對您創作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 醫者如胡方斌 患者之幸事也
    在胡方斌的眼裡,病人的生命高於一切,守護病人的生命,就是對自己最徹底的交代和對職業最崇高的致敬。  所謂醫者仁心,沒有仁德,難以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試問有誰能夠忍受這樣的一份職業:手機要24小時保持開機暢通狀態,隨時隨地可能接到緊急的工作通知,並且隨叫隨到,工作起來經常是精神高度集中地一站便是好幾個小時,甚至通宵達旦、夜以繼日,稍有一絲絲的不慎或鬆懈,別人便要與你沒完沒了地糾纏不清。
  • 武漢同濟醫院用責任與堅守書寫醫者使命
    抗擊疫情的排頭兵——同濟醫院用責任與堅守書寫醫者使命  作者:童萱 同濟醫院在院黨委的領導下,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用行動踐行著白衣的使命,用實幹演繹著醫者的擔當。   以黨旗為戰旗:關鍵時刻,黨員幹部就得衝上去  「作為共產黨員,我們一定要將入黨誓言化作保護人民安全健康的行動。
  • 「醫者初心」山東省立醫院黨員醫者李桂梅:用仁心仁術,護佑萬千...
    永遠把患者放在首位:對約不上號的患者從不限號李桂梅深知,身為一名黨員醫者,必須一切以患者的利益為重,為群眾的身體健康服好務。而她,也正在時刻這樣做著。9月16日中午,16歲的許天正在吃午飯,這時李桂梅專程來到他的病房。
  • 「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揭曉,他們感動了中國!
    17日晚,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揭曉。每當主持人念出一個名字,無數觀眾都紅了眼圈,不少網友紛紛表示「太好哭了」「感動到不行」。獲得「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的,是一群普通人,他們中有消防員、有學者、有科學家、企業家、退役軍人、盲人推拿師……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在不同的崗位默默耕耘:有人用滿頭白髮換來敦煌容顏永駐有人用生命換來一方富足、平安
  • 夏邦:分享對生命的愛與感動
    夏邦:分享對生命的愛與感動 2016-04-13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胡彬夏邦的夢想就是讓更多的人懂得葡萄酒,分享葡萄酒,分享對生命的愛與感動。 因為熱愛而結緣 夏邦國際的葡萄酒故事源於董事長黃世澤的法國之旅。 2002年黃世澤第一次去法國,初識勃艮第葡萄酒便喜歡上了它,又經過7年深入接觸,深深愛上了它,甚至著了迷。
  • 南昌大學一附院範華南:從「醫者朋友心」做起
    範華南春風滿面地接待每一位患者,他說,在這些年的臨床工作中,有很多事讓他很快樂,很感動。2008年,範華南到一附院工作才一年多時,有一位老太太左側牙痛伴頭痛,在省內幾家醫院就診,都沒有解決問題。她來一附院掛正主任號找到了蔣教授。蔣教授經過問診、檢查之後把病人帶到了範華南這裡。範華南經過仔細的檢查,發現是左上第二磨牙牙隱裂引起的牙髓炎,造成了老人家長期的困擾。
  • 人民日報金臺隨筆:感受醫者仁心的溫度
    一天24小時隨時待命,與病魔搶奪生命的河南省人民醫院國家高級卒中中心主任醫師朱良付忙到夜裡12點是常態,作為本院心腦血管疾病綠色通道的發起者,剛開始每次綠色通道急診,不管在凌晨幾點,他都要親自到場;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主任醫師王東進,每天幾臺手術連軸轉,一臺手術一站就是五六個小時,他因此患上嚴重的頸椎病和腿部靜脈曲張……即便如此,朱良付依然堅信自己的女兒長大後一定會當醫生,王東進依然把每一個周末都用於下鄉義診或科普講座
  • 聽診器最初被發明是為了 聽診器最初被發明是為了什麼
    聽診器最初被發明出來是為了不緊貼患者身體。聽診器最早由法國醫生雷奈克發明,雷奈克為了不用與肥胖貴婦的胸部直接接觸,就根據小孩子刮木頭能聽見另一端的聲音的原理髮明了早期的聽診器。
  • 大醫精誠:醫者仁心 不悔來時路
    大醫精誠:醫者仁心 不悔來時路 時間: 2020-11-02 10:44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萌
  • 致生命中缺「醫」不可的你③|張峰:竭盡全力幫助患者戰勝病魔
    他們業精於專,以生命的名義執著鑽研,傳道授業,護佑健康;他們德厚於山,以仁心仁術託舉生命,書寫榮光……在2020年中國醫師節來臨之際,大眾網·海報新聞聯合廣饒縣衛生健康局共同推出《致生命中缺「醫」不可的你》特別策劃,走進醫師,致敬醫師。助力營造尊醫重衛、共享健康的良好社會氛圍,推動廣饒縣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 今天,讓我們以這首配樂詩朗誦致敬醫者仁心!
    他們不僅僅是醫者也是保家衛國的戰士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身先士卒、主動請纓、久戰不退用自己的身軀築起一道鋼鐵長城!《杏林春暖醫者心》作者:樂秀武樹上的百靈美在音 園中的百花美在形中華兒女盡颯爽 杏林春暖醫者心大愛無疆樂奉獻 關鍵時刻勇逆行醫療隊員有數萬 奔赴一線心堅定透過厚重的防護服 我看到了你焦灼的心情猝不及防蔓延的疫情與恐慌 一雙雙渴求被治癒的眼睛 使命與責任為你披上了勇氣
  • 醫者傳承 陳軒《賞閱》精粹
    -醫者傳承陳軒醫者傳承 陳軒完整 醫者傳承 陳軒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