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溫度醫者用心護佑患者安康
從醫三十餘年,他心懷醫者大愛,永葆工作熱忱,深耕醫學專業領域,用精湛的醫術救治了眾多患者。他秉承初心、銳意進取,率先開展新技術50餘項,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著書或參加著書9部。他就是濟寧醫學院副院長、附屬醫院普外科主任、乳腺外科主任、濟寧醫學院乳腺研究所所長,主任醫師、教授、研究生導師,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訪問學者,普外科知名專家,學科帶頭人李建軍,一名願做治病、救人、佑世的醫者。
心懷初心肩負使命
願做治病、佑世合格醫者
「醫者治病,亦可佑世」,對於濟醫附院乳腺外科學科帶頭人的李建軍而言,身為醫者,在做好業務工作的同時,更應肩負起一份社會責任。
「就是想做一個好醫生,做一個對社會有價值、對他人有用的人,通過鑽研醫學專業知識,能夠為百姓的健康保駕護航。」從小他立志學醫、治病救人,願為家人及患者解除病痛。1979年,他如願以償考上濱州醫學院臨床醫學系,1983年畢業後回到所在的老家醫院。當時,他被分配到了醫院的普外科,本著幹一行愛一行的工作精神,他很快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短短幾年就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普外科醫生。
悠悠幾十載,轉眼間他通過自身常年不懈的刻苦努力,在乳腺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與手術方面嶄露頭角,成為這一方面的技術權威,他對乳腺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與手術具有豐富的經驗,尤其是對乳腺癌、乳頭內陷、肉芽腫性乳腺炎的診斷、手術等綜合治療具有特別豐富的經驗。
是接地氣的實幹派醫者
更是言傳身教的良師
「我最大的缺點就是不會拒絕,患者需要我,希望見到我,我真的不忍心拒絕。」患者與他而言,是割不斷的牽掛,每每看到被病痛折磨的患者,他總是心急如焚。為了讓更多患者得到儘早診療,忙的時候,他索性把自己的辦公室打開,隨時看病歷、手術籤字,電話、微信上為患者解疑答惑、安慰病患。都說醫生是白衣天使,肩負光榮使命,神聖而偉大,對於他來說則只是發自內心地醫生職業的熱愛,真心實意地想為乳腺疾病患者做點什麼。
看病時,李建軍對待每個乳腺疾病患者都親自檢查,問診,通過仔細詢問病史,認真查體,給患者把病情解釋明白,從而大大提高了診斷率。不僅如此,李建軍還把後續的注意事項和複診時間告知清楚,讓患者明明白白看病。每逢他坐診,他的診區總是擠得滿滿當當,經常中午12點以後下班了,診室內外還熙熙攘攘。患者多了,難免需要等待,但患者說「就是奔著李院長來的,只要能讓李院長瞧上一眼,多久都願意等,找他看病,放心!」為了節省患者的時間,他一再擠壓自己的時間,坐診時不喝水,因為他覺得患者「大老遠來一趟不容易」,半天的名醫門診出診時間要好好利用。
李建軍從醫三十多年來,很多患者大多是口口相傳而來,找他看過病的人評價他為人低調、樸素真實、接地氣,是名副其實的實幹派、行動派。自他負責醫院組建乳腺外科3年來,科室形成了兩個不成文的規矩,一是手術前主刀醫生必須親自查看腫瘤的大小、位置等情況,精確診斷,合理評估,以此制定最佳手術方案,保證手術時做到最小切口、最完美外形、最徹底根治;二是術後綜合治療要精準,要考慮患者的經濟負擔,要讓患者治好病的同時能看起病。
而身為科主任,李建軍以身作則,切實做好「傳幫帶」,在工作中言傳身教,毫不保留地把所積累的經驗教給青年醫生。乳腺外科現為國家級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並承擔濟寧醫學院等醫學院校研究生、留學生、本科生理論和實踐教學、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專科醫師培訓、全科醫師培訓等工作。科室還是多家核心期刊的編委單位,濟寧醫學院乳腺研究所掛靠在該科室。乳腺外科自成立以來,不斷加強臨床與科研創新,立足服務大眾理念,開展新技術涉及乳腺癌術後一期再造,乳腺整復等多個方面。
李建軍為患者悉心問診。
濟寧市第二人民醫院被授牌「市級癌症規範化診療病房」 一體化服務讓診療更精準
本報濟寧11月23日訊(記者孔茜通訊員康宇) 日前,濟寧市第二人民醫院被正式授牌「市級癌症規範化診療病房」。據悉,為助推「六大專業中心」建設,醫院在現有診療技術的基礎上,不斷深耕專業醫學領域,全力搭建高效率、高質量、高水平的癌症救治平臺,進一步完善癌症規範化診療網絡,提升區域癌症綜合防治水平,切實提高患者滿意度及獲得感。
「規範化診療病房的創建,可使患者得到更加精準化、一體化的診療服務。」談及癌症規範化診療病房對患者帶來的點滴變化,濟寧市第二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朱玉松感觸頗深,他表示,無論是暢通市、縣兩級腫瘤規範化診療網絡,還是醫院早期篩查、後續診療,每個環節都銜接有序、有章可循,可使患者得到正確分流、科學救治。
同時,肺癌、結直腸癌、胃癌、宮頸癌等早篩項目的開展,更是提前預防疾病,助推一體化診療實現的重要途徑。患者在完成早篩後,一旦確診便會直接轉入病房,並同步啟動多學科聯合會診(MDT),依託影像科、腫瘤科、普外科、胸外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婦產科、病理科等各科專家的共同研判,為患者提供更專業化、精準化、規範化和全流程、全方位「一站式」診療服務。
如果說癌症規範化診療病房創建對醫生而言是有章可循、有據可依,那麼對於患者及家屬而言最大的變化則是「心中更有底」。「待患者完成病理、明確病因後,醫生都會第一時間與患者家屬進行細緻溝通,讓患者家屬對病情了解更加透徹。」朱玉松說,正是這種「直觀、可視」的規範操作,不僅減少了患者及家屬對病情的誤解,同時也增加了對後續治療的信心。
據了解,為使患者得到更加優質的診療服務,切實提高生存質量,醫院在現有癌症疼痛規範病房的基礎上,其安寧療護病房亦在籌建當中,可進一步提升醫院腫瘤康復、癌痛管理、臨終關懷能力,推進腫瘤全過程管理。
□延伸閱讀
軟硬體建設重點支持多形式助推中心建設進程
醫院被現場授牌「市級癌症規範化診療病房」。
「創建『癌症規範化診療病房』是創建癌症中心的重要一環,是進一步規範腫瘤診療管理,提高癌症規範化治療水平,提高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的重要舉措。」濟寧市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劉樹民表示,癌症中心作為「六大專業中心」之一,不僅是組建區域性癌症中心的重要部分,更對於助推提升全市醫療服務能力和同質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為此,癌症規範化診療病房在創建伊始,便與醫院整體發展規劃進行了有機結合,在軟硬體建設、體制機制上給予了重點支持,全面推行多學科聯合診療模式及優化診療流程,形成了「早期識別、危險分層、正確分流、科學救治」的快速識別和分診機制。經過癌症質控中心專家現場驗收,2019年12月獲評「市級癌症規範化診療病房」,並以紅頭文件的形式予以下發,次年11月15日正式授牌。
「醫院將以此次評審為契機,進一步強化癌症規範化診療病房建設、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完善救治流程,努力提高癌症患者的救治水平和服務。」而談及「六大專業中心」建設,劉樹民則表示,下一步醫院將不斷強化「六大專業中心」建設,強力推進醫共體建設工作,提高區域醫療資源使用效率,優勢互補,完善醫共體功能,真正讓優質的醫療資源為廣大群眾的生命健康服務。
(文章來源:齊魯晚報)
(責任編輯:DF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