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仁心,偉大的尼斯醫生,她用愛敲開精神病患者的心門……

2020-12-06 靜心說電影

電影 《 尼斯·瘋狂的心》

她用愛敲開精神病患者的心門;她用執著和堅韌敲打著如同監獄一般的精神病醫院大門,影片一開頭尼斯醫生從遠處走來,走到一座貌似監獄的鐵門前,開始帶著希望輕輕的敲那所大門直至轉為憤怒而瘋狂的拍打著那扇象徵著男權與暴力的精神病院大門……這是整部電影的主題,從頭至尾,這部電影一直都在探討——精神病人是什麼樣的人?該用什麼態度對待弱勢群體?什麼才是真正的好醫生?怎麼做才能改變落後的世界?人的一生應該怎樣度過才算有意義?

在那個保守的時代, 因為醫學水平所限,在精神病院內實行的傳統治療方法是電休克療法和額葉切除療法,電療法有現場演示,感覺不是演員在演,像是真實的病人在做治療的錄像,看起來極為殘忍,使人毛髮聳然不忍目睹。切除療法,用冰錐切除大腦一部分,患者會失去感知能力,徹底成為行屍走肉,這個手術聽起來更是膽寒發豎毛骨悚然,其實就有點像把人的一支腿鋸掉,他無法再行走一樣。

我們並沒有權力去以所謂的「不正常」、「瘋子」、「傻子」、「呆子」這樣的詞彙去指控他們,去非議他們,因為誰都一樣在這人世間「含淚而活著」,誰都或多或少、此一時彼一時地要去擔負所謂的不幸,只是對於他們,是精神疾病,對於其他人,則也許是離婚、失戀、外遇、破產、戰爭……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陷入過情緒絕境,我們這個時候最最需要的是關愛,可是人真正走到絕境的時候,很少會有人真心關愛你,那怕是昔日所謂的好友,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世態炎涼,人情淡漠,人心不古的說法。

醫者仁心,了不起的電影,偉大的尼斯醫生。「垃圾是人分出來的」,精神病人是被界定出來的,他們卻可能是最單純和最接近本質的人。「我們有一萬種可能性,做些改變的事情」尼斯醫生說。診治精神病的到底是什麼?當然不是冰錐,可其實也不是藝術和精神分析,是對人性的關注與尊重,對既定規則的質疑和挑戰。尊重弱者,給他們多一點關愛,這是人類走向文明的標誌之一。影片以真實故事情改編。

相關焦點

  • 責任耀齊魯|醫者仁心 不放棄任何一位患者
    從醫42年來,樊兆民秉承醫者仁心,憑藉耐心細緻的工作態度和精湛醫術,一直保持著很高的患者診療滿意度,他在醫療技術上和科室管理上不斷進行創新和改革,攻堅克難,不放棄任何一位患者,竭盡全力為他們解除病痛。
  • 醫者仁心:科學精神如何與人文精神完美融合
    醫者仁心至於他們的腦科學為什麼發展的如此之快,究其原因是因為在二戰期間,德國人用戰俘做了大量慘無人道的實驗。為了研究人腦各個區域是如何操控人體的,他們採用電擊活人大腦特殊的區域,並且觀察被測者的身體反應,來判斷大腦區域間的分工合作。德國在二戰期間進行的人體腦科學研究為人類醫學界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為什麼卻獲得了世界上具有同情心和正義感的人們的普遍譴責?
  • 人民日報金臺隨筆:感受醫者仁心的溫度
    他們沒有鎧甲,但毅然以白衣作戰袍,負重前進、治病救人,只為成為一名無愧於心的好醫生。如果說超負荷的工作帶來的是身體上的傷痛與折磨,那直面一幕幕生死無常的瞬間,直面人性的脆弱與矛盾,可能是對醫者更大的考驗與磨礪。生或死、是與非、進和退,這些普通人不常面對的抉擇,每時每刻都在醫生面前交織。
  • 大醫精誠:醫者仁心 不悔來時路
    大醫精誠:醫者仁心 不悔來時路 時間: 2020-11-02 10:44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萌
  • 醫者仁心!乘客萬米高空突發癲癇 四川女醫生緊急救治
    這已經是陳蕾第二次在萬米高空救人,醫者仁心,在她看來,「這都是作為醫生的本能」。幸虧有你萬米高空乘客突發癲癇獲救「飛機上有醫生嗎?有位患者情況緊急!」12日,在美國華盛頓飛往北京的UA807航班上,一名男性乘客突發癲癇。正是當地時間晚上8點多,大多數乘客都還在睡覺。
  • 「寶藏醫生」於天啟:讓患者花「小錢」看大病,不讓患者花冤枉錢
    而今年,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激發了很多年輕人學醫的熱情。 「家族中的一位伯父是鄉村醫生,自己從小耳濡目染。」於天啟在接受39健康·仁心欄目組 專訪時,回憶學醫的初衷,正是因為看到伯父屢屢妙手施治,用中醫藥解除病人痛苦,在當地很受人尊敬。
  • 島內醫界涉詐騙駭人聽聞 醫者仁心失落何處?
    中國日報網消息:據中新網消息,在臺灣,醫生屬於收入和社會地位雙高的人群,但這樣的群體也經不起金錢利益誘惑。臺警方新近發現,一些醫生以傷殘病人肢體和偷換檢體作出重症假證明,協助騙取高額保險金。在一個詐騙集團的勾引驅使下,多達十多家醫院涉案,涉案金額高達10億元(新臺幣,下同)。
  • 有一種感動叫擔當,有一種奉獻叫醫者!2020「榮耀醫者」名單揭曉
    是你們以生命護生命,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尊醫重衛,不能止於疫情。「敬佑生命·榮耀醫者」活動,也只是拉開了「尊醫重衛」大幕的一角,要在社會上呈燎原之勢,還需要我們獲獎的優秀醫生能夠帶動整個醫學界,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毫不懈怠、持續奮戰,以精湛醫術、高尚醫德、優良醫風,繼續當好人民健康的守護者、健康中國的推動者、醫者仁心的踐行者。
  • 同濟大學附屬醫院系統3名醫生獲第三屆「仁心醫者·上海市仁心醫師...
    同濟大學附屬醫院系統3名醫生獲第三屆「仁心醫者·上海市仁心醫師獎」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19-08-28  瀏覽:
  • 溫度醫者用心護佑患者安康
    工作熱忱,深耕醫學專業領域,用精湛的醫術救治了眾多患者。   心懷初心肩負使命   願做治病、佑世合格醫者   「醫者治病,亦可佑世」,對於濟醫附院乳腺外科學科帶頭人的李建軍而言,身為醫者,在做好業務工作的同時,更應肩負起一份
  • ...在患者的心靈——記天津安定醫院心理門診主任、黨支部書記龍鯨
    在人們所認為的「正常」世界裡,精神病患者是偏離軌道的、奇怪的,甚至是恐怖的。但對該院心理門診主任、黨支部書記龍鯨而言,在這裡拋棄了所有的偏見與歧視,每一個病人都是活生生的,與他們在一起的每分每秒,聽他們的喜怒哀樂,陪他們從痛苦的過去走出、療愈創傷。  在安定醫院出門診,一個個患者看下來,時間很快過去,貌似波瀾不驚,但每個醫生所面臨的風險,其實就像海面下暗湧的洋流,翻滾不息。
  • 「醫者初心」山東省立醫院黨員醫者李桂梅:用仁心仁術,護佑萬千...
    仁術仁心救死扶傷,她被家長稱讚為「妙手回春」的天使醫生,溫柔和藹待患如親,她是孩子們眼中親切的李阿姨、李奶奶,在她的精湛醫術和細心關愛下,一個個危重兒科內分泌小患者有如奇蹟般恢復健康。她就是山東省立醫院兒科中醫黨總支第二黨支部書記、東院兒科主任李桂梅。
  • 醫者劉天香:為了生命最初的感動
    為了生命最初的感動,她用一生實踐了一位醫者的高尚。        遺像前,是90多歲的病人獻上的白玫瑰        杭州孝女路,劉天香生前居住的老房子,小小的客廳裡安放著她的遺像,一束帶著露珠的白玫瑰,在她的微笑中怒放。        一切簡潔素雅,卻令人炫目。
  • 醫者如胡方斌 患者之幸事也
    由於長年高強度的壓力和工作,胡方斌身體出現了不少毛病,醫生同行也善意地規勸他調換一個輕鬆的崗位,好休養生息讓身體狀況不再變壞,但他卻說:「我是醫生,在與死神的搏鬥中,不能當逃兵。」  人患疾病,是常有之事,屬於不幸之列;但患病之後,如能遇到像胡方斌一樣的好醫生,則又可算是幸運的,至少不幸的影響會因此減至最低。
  • 「青光眼樂隊」:醫學「科普小清新」播撒醫者仁心
    作為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麻醉醫師,曲音音創作這首歌的靈感源於她每天都要進行的術前談話。在對患者進行麻醉前,她總要先問上一句,「你有青光眼病史嗎?」如果對方說有,有些麻醉藥物就得慎用。但當病人面對這個問題,最常見的反應是反問一句:「什麼是青光眼?」一般患者對這個病的知曉率很低,但事實上,青光眼的發病率雖然不高,卻是世界第二大致盲性眼病。
  • 醫者仁心不辱使命 抗疫路上履職盡責——人民醫院醫務科主任賀永庭...
    賀主任在分管院長李龍鐸的直接領導下,帶領全院醫生隊伍,認真貫徹落實醫院抗擊疫情文件。為方便專家第一時間掌握髮熱病人的相關資料,他還組建了新冠肺炎診療組微信群,共享新冠肺炎的文件資料。隨著防控形勢的不斷變化,經過醫院黨政班子的研究討論,按照醫院相關指示精神,賀永庭第一時間選派3名優秀醫生進駐到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開展診療工作。
  • 門頭溝區基層醫生捐獻造血幹細胞 用愛延續生命
    2020年2月27日,門頭溝區某醫院的基層醫生小青(化名)成功捐獻了骨髓造血幹細胞,為一名8歲女孩和她的家庭帶去生命的希望,成為該區第一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也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國首個非親源捐獻者。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她的這次捐獻變得非常特殊,沒有親友陪伴,沒有媒體採訪。她安靜地躺在病床上,默默聆聽著機器採集幹細胞的聲音,認真注視著那汩汩的紅色液體緩緩移動。採集完成後的幹細胞和用心寫下的祝願卡一同被送往女孩所在醫院。回想起從報名到捐獻的八個年頭,每個細節都歷歷在目。40多歲的她是一名基層醫生。
  •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這些藝術家音樂家科學家也是精神病患者!
    之前我們也討論過,《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其實是想讓觀眾明白,精神病患者其實跟一般人沒有太大的差別,只要多一點認識、理解和接納他們,同時明白每一個人也有脆弱的一面,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 最近除了《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剛剛上映的電影《幻愛》也是以精神病患者作為故事題材,讓精神病這個話題成為了網絡熱話。
  • 《急診科醫生》就是給醫院拍的教育片吧?醫生和護士有話說
    但是話又說回來,王珞丹飾演的這個角色也有合情合理的地方,她飾演的這個哈佛博士江曉琪是海歸醫生,確實有錢,為人比較耿直,而且也不太了解國內醫療環境,基於這樣的人設,所以她可以替病人墊上醫療費,不籤字也敢手術還敢說她會負責,雖然國內大多數醫生也是有醫者仁心的好人,但他們太多時候遇到的都是不能理解他們的「壞人」,病看好了人救活了皆大歡喜,真的救不活
  • 醫者仁心的家國情懷——評越劇現代戲《生命之光》
    進取志向與求是精神《生命之光》為無場次越劇,全劇分為「投身醫學」「堅守臨床」「求學東瀛」「苦克難關」「毅然回國」五個段落,呈現了一位當代優秀醫生的成長史,同時也是近40年來我國科技水平不斷趕超國際先進的縮影。故事的背後,更是一位醫者的家國情懷和浙江人的求是開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