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科醫生》就是給醫院拍的教育片吧?醫生和護士有話說

2020-11-25 追劇者們

文/追劇者們

喜歡看醫療劇的人,2017年最有福氣,這一年有兩部國產醫療劇,一部是《外科風雲》,另一部就是這部《急診科醫生》。

《急診科醫生》是由樂視花兒影視出品,鄭曉龍執導,張嘉譯、王珞丹、江珊、柯藍、高曉菲等明星主演的都市醫療題材電視劇。

導演鄭曉龍一直對醫療題材很感興趣,他最愛看美劇《急診室故事》、日劇《白色巨塔》等。這部《急診科醫生》堪稱是鄭曉龍近年來最盡心的作品。

在北京協和醫院的專業醫生、護士團隊為該劇提供技術指導和專業支持下,《急診科醫生》把國產醫療劇中薄弱的專業環節都做紮實做細緻了。

《急診科醫生》除了展示醫生的技術和專業醫學知識科普外,同時也傳遞出醫生這個職業背後的人文關懷,讓我們普通觀眾對醫務工作者這個職業有更深更好的理解。

在《急診科醫生》這部劇中,張嘉譯飾演急診科主任醫師何建一,演技很棒。

作為老戲骨,張嘉譯演過很多與《急診科醫生》類似的醫療題材電視劇,感覺他挺適合演醫生的,比如《心術》這部醫療劇就特別好。

我蠻喜歡張嘉譯的公正嚴謹,喜歡他的氣質,一個很有人格魅力的氣質男。不過,大家有沒有覺得張嘉譯越來越駝背了,我挺敬佩他的,腰傷那麼嚴重,還堅持給我們帶來一部又一部的好劇,挺不容易的,加油。

另外,還有王珞丹,我也挺喜歡她的,有氣質,有修養,文藝範的演員。王珞丹與黃聖依、楊冪、劉亦菲曾被評為內地80後「四小花旦」。王珞丹在《急診科醫生》裡飾演急救醫學博士江曉琪,演的挺好的。

當然,說到王珞丹,就不得不提白百何,我發現又有很多人傻傻分不清王珞丹白百何了,兩人簡直就是雙胞胎姐妹,長得太像了。

我一直不理解,為什麼很多人老拿王珞丹與白百何比?我看到很多網友都吐槽說不喜歡王珞丹,表演太作了,演技尷尬。

甚至還有人說,白百何的《外科風雲》比王珞丹的《急診科醫生》好太多了。

這部《急診科醫生》與靳東白百何主演的《外科風雲》很像,《外科風雲》是男主因為某些原因從美國回來進了和女主同一家醫院,《急診科醫生》是女主因為某些原因從美國回來進了和男主同一家醫院。

但與《外科風雲》相比,《急診科醫生》的故事太飄了。作為一部電視劇,《急診科醫生》是成功的,但是作為一部醫療劇,《急診科醫生》並不接地氣,雖然很精彩,演員們演的也挺好,但是與現實差距太大,把醫生描述的太神了,這絕對不是完全的醫院真實寫照!

所以說,王珞丹飾演的這個醫生角色到底有什麼意義?是慈善家還是活雷鋒?每次有問題都是她出錢墊,要不就讓別人墊,沒家屬籤字也敢手術,責任擔的起麼?!

還有江醫生,那麼大的開顱手術,費用你墊?沒有醫藥費怎麼辦?欠著…原諒我的尷尬症犯了……這也許也只有在電視劇上才看得見吧!我真沒見過哪個醫生幾萬幾萬的拿出來為陌生人付醫療費的,而且是一次又一次。

但是話又說回來,王珞丹飾演的這個角色也有合情合理的地方,她飾演的這個哈佛博士江曉琪是海歸醫生,確實有錢,為人比較耿直,而且也不太了解國內醫療環境,基於這樣的人設,所以她可以替病人墊上醫療費,不籤字也敢手術還敢說她會負責,雖然國內大多數醫生也是有醫者仁心的好人,但他們太多時候遇到的都是不能理解他們的「壞人」,病看好了人救活了皆大歡喜,真的救不活,他們可能因此會斷送了職業生涯。

培養一個醫學人才要十幾年,醫生也是人,他們不是神,他們也有治不了的病,醫生只是他們的一份工作而已,工作的基本都是為了養家餬口混口飯吃,憑什麼要求他們偉大!他們能把本職工作做好就已經很不錯了。

就現在的國內醫療環境而言,江珊飾演的劉主任的做法就是當下的現實,我相信真正發生大型醫療事件時,劉主任她還是會在前線救人,因為那是醫務工作者的醫者仁心。

不過電視劇就是電視劇,現實就是現實!《急診科醫生》還是離現實太遙遠!過度美化醫生,就是變相的增加醫患矛盾!

現在哪有處處為病人著想的醫生,做手術沒家屬籤字,也沒交錢,然後醫生交錢,籤字,還給負責任,哪有這樣的醫生,生活中我看不到這樣的醫生和這樣的醫院!即使有也太少,可能我也碰不到!

為沒有錢的患者治病動手術,為沒有家屬籤字的病人做手術,這不光是善良和醫德能做到的,更需要魄力,更需要擔風險擔責任!現實中,醫生做這種事情的機率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還是萬分之一呢?現實生活中有哪個醫生敢這麼做?

所以說,這種個別案例為什麼要重複展現呢?是讓我們知道所有的醫生都是這麼細心,善良,醫德高尚,拿病人當親人嗎?或許,《急診科醫生》這部電視劇就是給醫生和醫院拍的教育片吧?!

現在醫院的醫生和護士的服務態度其實並沒有《急診科醫生》裡描述的這麼好,現實中有很多醫生的服務態度都是超級不耐煩的那種,字寫的還看不懂,一般問個事,對你愛搭不理的,好不容易說句話吧,還衝的很!

病人只是多問了幾個問題就煩了,這麼沒耐心,不能好好給人看病,還要你醫生幹嘛。我看他們就是想法設法的讓你怎麼多掏錢,不交錢死活不給看病!去醫院看個感冒也能要好幾百,專挑貴的藥開!

不過,對於這部《急診科醫生》,以及面對觀眾和網友們的吐槽,很多醫生和護士卻有話要說。

一般人可能不太了解,護士們忙的時候真的很忙,他們也有同情心,看見患者離去他們也會難過,他們也會為病人考慮,別一有事就說人家態度不好,急診繁忙的程度你都無法想像,急診每天都要接診多少病人,大家可能都不知道。

醫務人員真的不是神,沒那條件,也沒更多權利,只能盡心盡力的做好自己的事,儘自己所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大多數醫生護士拿著微薄的工資還要擔驚受怕,只要有一件事情做不好就會被數落得不行。

其實,《急診科醫生》這部電視劇還是把醫生這個職業寫的太簡單了,現實中的醫生很少有節假日,也很少正常休息過,每天疲於奔波,累成狗,腦子漲漲的,眼睛花花的,從來就不是瀟灑酷酷的樣子。最怕患者死去,一旦無力回天,內心的痛絕不比家屬少。

雖然說,發生醫療事故或者非法行醫,患者確實就是弱者,但是沒有哪一個醫生希望患者死去,有時候,之所以有醫患矛盾,是因為大家都不能站在對方的角度上考慮和理解一下。站在雙方各自的角度出發都沒有錯,但需要的是相互理解和支持。

醫者仁心,每個醫生就職都要宣誓的。我不是醫生我家裡也沒有醫生,但我相信天下好人多,好醫生好護士更多。每個行業都有「垃圾」,但是他們代表不了整個行業。

希望真的有影視作品能道出醫生的心酸,為醫生正名。醫生的工作真的太難了,致敬日夜守護病人的醫生,還有在痛苦轉型期的實習醫學生們。加油。

我相信《急診科醫生》這部傳播正能量的熱劇不光是給普通人看的,更是給醫護工作者,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和國家主管醫療的高層看的,相信通過不斷的醫改,會實現劇中傳播的美好的醫療環境!

希望中國的醫療環境和服務水平越來越好。也希望國產醫療題材電視劇的質量和水準越來越高,越來越棒,超越日本和韓國醫療劇!

相關焦點

  • 急診科醫生什麼病都會看,是不是比專科醫生水平高?
    感覺電視中的醫療劇最喜歡拍的就是急診科的故事,戲劇性強。急診科醫生每天能遇到各式各樣的人和事。在普通人眼裡,急診科醫生是很厲害的,什麼都要會,什麼病都能看,感覺很神。但是,你知道嗎?事實和你想的可能是完全相反的。很多醫生心中都有一條默認的鄙視鏈,越專的科室,越覺得上檔次。
  • 《急診科醫生》「神預言」而翻紅 醫療劇或將迎大爆發
    醫療劇或將迎來大爆發  羊城晚報記者 龔衛鋒  最近,三年前播出的醫療劇《急診科醫生》由於劇情「神預言」疫情而翻紅,紀錄片《中國醫生》在豆瓣獲得9.3高分,2013年的紀錄片《非典十年祭》也成為網友熱議話題……觀眾的選擇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大眾對醫療題材影視作品的「剛需」。
  • 醫生護士工資大曝光,一把辛酸淚
    英英:我是武漢的一個小三甲醫院的住院醫師,我的明暗收入大約為每月2000元左右,其實收入不高也就算了,就怕病人和我扯皮,沒錢大不了房子住小,別人開車我騎自行車,但要是有人和我扯皮那心理壓力太大了,搞的人好難受。還在學醫的學生們,趕緊考基礎的研究生吧,當醫生真的沒意思。
  • 外科醫生拍DV渴望改善醫患關係
    在上海一所三甲醫院裡,一位醫生堅持甚至是頑固地拍著一部有關醫務人員現實生存狀況的電影。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個很明確的破案的結果吧,只能以這種方式,只能做到這點。   影像:電影片名,謹以此片獻給胡一成。   主持人:剛才說話的人名叫卞正乾,上海浦東區仁濟醫院普外科的一名醫生。就是他,拍了一部DV電影來紀念他的同事。這是一部什麼樣的DV電影?老卞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來紀念死去的同事?
  • AJR:可疑肺栓塞的影像學評價:急診科和放射科醫生們怎麼說?
    We thank Lisa Morabito for administrative support and database design.Read More: http://www.ajronline.org/doi/abs/10.2214/AJR.09.2694可疑肺栓塞的影像學評價:急診科和放射科醫生們怎麼說?
  • 江珊《急診科醫生》化身醫療界高手引期待
    由鄭曉龍、劉雪松執導的都市醫療行業題材電視劇《急診科醫生》近日分別在北京和上海舉辦了開播新聞發布會,江珊此次在劇中飾演心思縝密,敢愛敢恨,醫術高超的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劉慧敏。    這也是繼《永不放棄》後江珊第二次與鄭曉龍導演合作,再次飾演醫生,她也大呼太有緣分。被問到為何要接拍這部劇時,江珊表示:「劉慧敏這個角色對於她來說很有吸引力,因為她具有這個年齡段的身份多面性,集「妻子」、「媽媽」、「醫生」、「女強人」等多個身份標籤於一體。
  • 孩子拍X光片 究竟有沒有「傷害」
    那麼,孩子接受這種X光照射,對身體有影響嗎?  寶姨特意請了河南省人民醫院放射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李永麗進行解答。  【現象】  孩子咳嗽要拍X光片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只表現出了咳嗽的症狀,為啥抽血、X光檢查一樣不少?在一些兒科醫生看來,確診肺炎必不可少的一項,就是胸片檢查。
  • 《青年醫生》有漏洞 「掛9%的生理鹽水」要脫水
    近日,《青年醫生》在眾多電視臺熱播,引發觀眾對急診科及急救的關注。不過,「9%的生理鹽水100毫升」「做氣切時,插管的氣囊用水打起來」等細節,卻引發網友吐槽「不夠專業」。無獨有偶。近來網上傳言說如果將自來水加入加溼器中,噴出來的水霧因為含有鈣離子、鎂離子等成分會引發哮喘。
  • 一醫生夜班接診26人後突發腦溢血,昏迷不醒!
    當天老鍾還隨身攜帶了很多緩解頭痛的止痛藥,這是發病當天下午5點多去醫院開的藥,說明當時他已經感覺到身體有恙,可能老鍾覺得自己還能忍受吧,就堅持著一直在看急診。 出事前,老鍾感覺有點撐不下去了,和護士說想到休息室休息一下,結果還沒走到休息室門口,就有病人來急診,沒多久,他進了搶救室就沒醒過來。
  • 商南縣舉行第一屆「最美醫生、最美護士、最美鄉村醫生」表彰大會
    此次活動由縣委宣傳部、縣委文明辦、縣衛健局聯合舉辦,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衛生行業新風,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培養和樹立優秀行業典型,通過廣泛宣傳、逐級推薦、民主評議、組織審評等程序,最終評選出最美醫生、最美護士、最美鄉村醫生獎各5名,最美醫生、最美護士、最美鄉村醫生提名獎各10名,並在活動現場為獲獎的45位醫護工作者頒獎。
  • 又一年輕醫生猝死,妻子是急診科醫生:到家時,丈夫已經死亡
    猝死的醫生叫李曉寧,河南汝陽縣中醫院外科醫生,時年41歲。基本算是80後了。80後,在很多人眼裡,還是個孩子。  妻子也是該院的醫生,還是急診科的。她搶救過很多人,也是正當年,一直很內疚:如果那天她在家就好了。  她空有一身技術,卻沒機會搶救自己的愛人:她晚上應該是值班(推測),等她回到家發現異常時,丈夫已經去世。
  • 打點滴看「片子」 纏繃帶做記錄 患者給醫生和護士點讚
    核心提示: 16日,一名穿著白大褂的醫生,邊打點滴邊為患者看CT影像的照片和一名穿著手術服的護士,右腳纏著繃帶認真做記錄的照片在社交媒體中廣為流傳。一位網友在轉發的時候評論說:「看到圖片後,真是心裡暖暖的,但也是真心疼他們,希望他們照顧好自己。」
  • 暗訪權健腫瘤醫院:不面診 醫生開近萬元抗癌秘方
    趙姓專家稱,靶向藥都要給患者做基因檢測,對上了可以用這些藥,有些檢測國內做不了還得去美國,「而且這些藥都很貴啊,30片一個月6萬塊錢,一片算下來要2000元,太貴了」。  「咱們的中藥裡面有多種抗腫瘤藥物,不像西藥分得那麼細,但是都可以治。我給你開一個基礎方和一個專業方,專業方是專門針對肺癌的。」趙姓專家一邊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一邊讓助手在電腦上開出了中藥抗癌秘方。
  • 華西口腔醫院慈善醫生,把微笑「送到」印度
    據悉,在此次15個國家組成的慈善團隊裡,他和中國的同行一道,圓滿完成了31臺手術,手術量位居全隊第一,用楊超的話說:「我們是去幫那裡的患者把微笑找回來。」&nbsp&nbsp&nbsp&nbsp從2013年起,當時只有29歲的楊超就開始當起了微笑行動的「慈善醫生」,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不取分文報酬,和國際國內同行一起前往貧困地區和國家,為貧困的唇顎裂患者實施手術。
  • 外科護士和內科護士有什麼區別?太精闢了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外科護士和內科護士到底有什麼區別? 比如,外科護士像漢子,內科護士是妹子。對這一結論,不少外科護士可能不太服氣,別不服,連教科書上也是這樣的...
  • 面對病人的隱私部位,異性醫生和護士該如何緩解和避免尷尬
    談到隱私,我想每個人都是極力去迴避的,因為既然是自己的隱私,當然就不希望有外人尤其是陌生人知道了解太多,尤其是隱私部位,但是,有時候我們有迫不得已,比如生病看醫生,相對隱私來說,病情當然是更重要的,面對異性醫生或者護士即使有千萬個不情願也只能放下面子欣然接受。
  • 醫生護士寫真照寫不出醫患和諧
    (華西都市報1月17日)  播放一些醫生和護士的工作照,播放一些醫生和護士的生活照、寫真照,就能拉近醫患關係了?如果真能如此的話,那醫患關係也不能被稱之緊張了,如此輕而易舉就能破解,還用得著人們一提再提嗎?  醫患關係緊張,是由於醫護們整天帶著口罩,不以真面目示人造成的嗎?是醫護們整天嚴肅呆板,患者不知其甜美時的樣子造成的嗎?
  • 急診科醫生皓月的骨髓是方志軍捐的嗎 方志軍扮演者是誰
    ­  方志軍先是讓何建一的前妻梅律師當輝衛製藥的律師,然後讓梅律師跟何建一談,方志軍本以為何建一會看在梅律師的面子上簽字,不料何建一就是不籤,他絕不會幫助輝衛製藥掩蓋醜陋的真相。從這件事來看方志軍是和壞人,他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  方志軍最後也不願意認皓月,直到真相被揭開。
  • 女子噁心嘔吐,拒絕醫生用藥差點丟了小命,醫生:西藥不是「鬼」
    把前因後果都跟急診科醫生說了,值班的醫生是我們大家都認識的老馬,一個在急診科摸爬滾打了十幾年的急診科老兵。老馬立即給高女士再測量了一次血糖,17mmol/L。這血糖算是蠻高了。老馬自言自語。平時吃的降糖藥有帶過來嗎?老馬問高女士和丈夫。沒有,都是些中藥藥丸。丈夫說。
  • 拍X光片受檢者"裸透" 醫院嫌麻煩防護用品成擺設-廣西新聞網
    受檢者缺乏防護意識,而醫院嫌麻煩不願主動提供 拍X光片受檢者「裸透」 防護用品成擺設 南寧市民農先生最近在體檢時發現,在醫院接受胸透等放射檢查時,檢查人員沒有給自己穿戴防護服。農先生認為,醫院忽視了被檢查者的身體健康。 根據農先生反映的情況,記者走訪了南寧市區內的多家醫院的體檢中心,發現X光放射室門口都貼有「當心電離輻射」的警示,並且還在顯要位置說明放射診療時的注意事項,然而前來檢查的市民在接受檢查時,醫生沒有主動告知並讓體檢者穿戴任何屏蔽防護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