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年醫生》在眾多電視臺熱播,引發觀眾對急診科及急救的關注。不過,「9%的生理鹽水100毫升」「做氣切時,插管的氣囊用水打起來」等細節,卻引發網友吐槽「不夠專業」。無獨有偶。近來網上傳言說如果將自來水加入加溼器中,噴出來的水霧因為含有鈣離子、鎂離子等成分會引發哮喘。對於前者,成都晚報記者請教了我市多家醫院的急診專家;對於後者,成都晚報聯合央視《是真的嗎》欄目組進行了實驗。
掛9%生理鹽水 網友戲稱醃鹹菜
「9%的生理鹽水100毫升」「再加40毫升的甲強龍(藥品名,做抗炎治療用)靜脈滴注」……劇中,在對一位患者進行急診搶救時,醫生下了這樣的醫囑。一幕簡單的場景,卻引發了網友的強力吐槽,「9%的生理鹽水?你這是要醃鹹菜啊?40ml的甲強龍?你治霸王龍啊!」
此外,劇中的心臟復甦按壓方式、聽診器的佩戴、急診科醫生暈血等細節,也讓網友直呼「略憂桑」。網友夏吉summer發微博說,「學醫的,無法忍受。」網友HHHeatherrr則說,「拍之前不應該向真正的醫生了解一下麼,至少學習一段時間再寫劇本吶。」
細節確有硬傷 專家指出欠嚴謹
中華醫學會成都分會急救專委會委員、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李和蒞介紹,9%的生理鹽水「應該是0.9%的生理鹽水。」他表示,可能會引起高鈉血症、造成電解質紊亂,出現脫水的症狀,「甲強龍靜脈滴注應該是再加40毫克。」「急救醫生開自己的車去救人,這有點譁眾取寵。私家車上沒有那麼多救助器械、藥品。」據他介紹,120救護車上至少會有一名醫生、一名護士、2名工人,「車上還會配備除顫儀、呼吸機、吸痰器、監護儀等全套的急救設備,就是一個小型的搶救室。」當接到一些大的急救任務時,醫生也應該聽從醫院的統一安排,而不是自己開車去現場救治傷員。
中國醫師協會急救復甦分會委員、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魏鳴則指出,「做氣切時,插管的氣囊是用空氣打出來的,而不是劇中所演用水打起來的,如果用水的話,氣囊破了後,氣管裡就會有水。」
結論
急救專家表示,通過青春劇的形式提升市民對急救的關注是件好事,該劇劇情主體不存在問題,但個別細節確有「硬傷」,把控時應嚴謹。 成都晚報記者 胡科 李詩敏
網絡傳言惹疑惑
加溼器配水引哮喘? 呼吸專家:沒遇過!
實驗:白色沉澱含鈣鎂離子
加溼器在運作中會有白色水霧噴出,但卻很少有人發現會存在白色粉末。實驗中,記者將加溼器的水槽中注滿自來水,並讓其在實驗間內進行不間斷地運作。48小時後,玻璃板遮罩上的確出現一層薄薄的白色物質,不過用手輕輕一擦就能清除。
隨後,記者將這些白色粉末收集起來,並送往北京公眾健康飲用水研究所進行檢驗。經過專業檢測,北京公眾健康飲用水研究所常務所長趙飛虹表示,這些白色粉末中確實含有鈣和鎂。
專家:加溼器不潔更危險
「自來水中含一些礦物質,有些人擔心它會誘發哮喘,但卻是沒有任何道理的。」武警總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張健鵬說,從現有的資料來看,沒有說因為礦物質的吸入,例如鈣、鎂等會誘發哮喘。
「即便少量吸入也不會引發哮喘,目前也沒有收到因此發病的患者。」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科專家李凱表示,加溼器配用普通潔淨的水即可,但器械本身應該做到嚴格消毒和徹底清洗,避免加溼器中的黴菌等微生物隨氣霧漫入空氣,「還應注意室內空氣流通,避免細菌和水霧結合。」此外,不建議在水裡添加香薰、香水等物,以免引發不適。
另外,當空氣溼度低於20%時,室內可吸入顆粒物增多,容易因此傳播疾病;此數值在45%~65%時,病菌的生存環境遭到破壞,不易進行傳播;但若超過80%,容易引發呼吸系統和黏膜不適。
結論
全國多家醫院的呼吸科專家均表示,少量吸入並不會引發哮喘。但加溼器使用時間不宜過長,以3小時左右為宜。
成都晚報記者 李詩敏 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