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楊丹)5月25日,華西口腔醫院唇顎裂外科主治醫生楊超完圓滿成了他為期半個月「微笑行動」印度·霍爾迪亞慈善手術。據悉,在此次15個國家組成的慈善團隊裡,他和中國的同行一道,圓滿完成了31臺手術,手術量位居全隊第一,用楊超的話說:「我們是去幫那裡的患者把微笑找回來。」
    從2013年起,當時只有29歲的楊超就開始當起了微笑行動的「慈善醫生」,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不取分文報酬,和國際國內同行一起前往貧困地區和國家,為貧困的唇顎裂患者實施手術。五年裡,他18次以慈善醫生的身份前往楚雄,寧夏,封開,都江堰,長治,黃石,盈江,深圳,文山,濟南,臨滄,大方,楚雄等地,還四次出國,前往印度、菲律賓,玻利維亞,為那裡的貧困唇顎裂患者實施手術,其中,印度就去了2次。
    
    
    5月12日,34歲楊超第19次以慈善醫生的身份,參加「微笑行動」印度·霍爾迪亞的慈善手術。這次活動有來自印度、俄羅斯、瑞典、丹麥、美國、菲律賓,摩洛哥,瓜地馬拉、美國,越南、加拿大、澳大利亞等15個國家的60餘名醫護志願者參加。團隊中一共三個中國人,除了楊超外,還有北京積水潭醫院的一名護士和浙大附屬兒童醫院的一名麻醉師,他們三人剛好組成一個手術小組,楊超主刀,半個月下來,這個手術小組完成了31臺手術,是整個活動中完成手術最多的小組。
    
    術中突然停電,頭燈照亮繼續手術
    
    中國護士打開手機電筒照亮,手術繼續
    楊超告訴記者,這次活動是在印度haldia的當地醫院進行,患者從4個月大的娃娃到37歲的成年人都有,「基本都是唇顎裂,一天要做5臺左右的手術。」當地氣溫很高,白天平均溫度達到37、38度,高溫雖然難耐,但他們住的地方有空調,在手術室一呆一天也還能過去,最麻煩的是停電,而且經常在手術的時候停電,楊超告訴記者:因為活動期間很多空調都是臨時外接的,用電量大,所以會斷電,「不過,沒有啥子影響,我們準備有頭燈,還有備用電源和應急燈。」楊超說,「原本做顎裂手術常規都要戴頭燈,所以停電也基本不會受影響,除了熱。」
    楊超告訴記者:其實,唇顎裂外科的很多醫生、護士都是微笑行動的慈善醫生,「醫院、科室都曉得我們在當慈善醫生,很放手,讓我們放心去幹。」「如果可以,我想把這慈善醫生一直當下去,直到不能走動的那一天。」
    華西口腔醫院副院長、博士導師石冰教授告訴記者:「華西口腔醫院的每一個慈善醫生,都精通華西法(華西口腔醫院獨創的唇顎裂手術方法),他們把華西法帶入每一次慈善手術中,讓那些貧困的患者少承受一次手術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