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守護——記華西醫院呂青醫生
文/劉玉偉
一、初診印像
2014年春,我在家庭住地的醫院查出了乳腺癌,並已晚期。當時心裡的驚恐可以想見。從兒子同事的同學那裡,知道了華西醫院呂青醫生的大名,便千裡迢迢,由黑龍江來到四川,奔呂醫生而來。
初診那天,我們清晨6點出發,早早地排隊掛號,還是沒能掛上。我的心情沮喪極了,但強烈的就診欲望,驅使著我還是走向了呂醫生的門診室外。從候診的病人那裡得知,看病當天掛號是不行的,呂醫生的門診號,2—3個月前就掛完了,但有時可以等到加號。
這畢竟是一線希望,我們決心等下去。很幸運,快下班的時候,我們果然等到了一個加號。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呂醫生,這位看上去四十多歲的女醫生,身材嬌小,白白的臉龐眉清目秀,神態和藹可親。她微笑著詳細詢問我的病情,柔聲細語,一面不停地做著記錄,分析我的病情,給出她的意見。對我帶去的片子和病歷,看的也很仔細。
當我走出呂醫生診室的時候,原本滿滿的候診區,已空無一人了。看一下時間,已過下班時間1個小時了,我心裡很過意不去。而我後邊還有一個加號的病人呢!
自確診為癌症晚期後,我一直處於惶恐之中,可在呂醫生為我珍病的過程中,她親人般的關懷感動著我,她端正嚴細的工作態度吸引著我,我一時竟忘記了惶恐。我突然明白了,這大概就是好醫生的人格魅力吧!我真的遇到了好醫生。
二、生命託付
在期待中,手術的日子來臨了。雖然我是慕名而來,心裡應該有底,可真要手術了,還是異常緊張。進手術室前,我反覆地出入衛生間。護士王玖勇看到我的異常表現,便趴在我的耳邊輕聲說:「婆婆,你別怕,是呂老師給你做手術啊!她的手術是華西醫院最好的!」聽到小王的提醒,聽到呂老師三個字,我緊張的心情馬上平靜下來。是啊!是呂老師給我做手術,我還害怕什麼呢?
我是下午4點進手術室,凌晨2點出來的。呂老師和她的團隊,連續緊張工作整整10個小時。我是晚期病人,手術複雜,工作量大,對醫生的醫術和體力的要求都很苛刻,作為主刀醫生的呂老師,得付出多少精力和體力啊!我每想起來既感動,又為她心疼。
10個小時,呂老師和她的團隊,以高超的醫術,以精力和體力的雙倍付出,為我驅除了機體的惡魔,成功地完成了手術。上個世紀,我們大慶油田有個王鐵人,呂老師在我的眼裡,就是今天華西醫院的鐵人啊!
在麻醉前,我躺在手術臺上,看著周圍忙碌的醫護人員,我意識到,今天我的生死,就託付給她(他)們了。醫生手中的手術刀繫著我的生命,每一點點的偏差和失誤,都可能造成災難性的影響。手術是我的風險,也是醫生的風險。醫生的職業風險和工作意義,更甚於其它行業。我親歷了手術,體會到醫療事業的崇高;體會了什麼叫生命相託;見識了呂老師這樣的病人天使。
三、術後關懷
凌晨2點結束手術,早8點,呂老師又帶著她的團隊出現在病房裡。後來我知道,無論工作到多晚,呂老師按時查房都是雷打不動的。
當呂老師來到我的床前,說不出的感激之情湧上我的心頭。她親自給我穿上病員服,用聽診器細心地檢查我的心肺情況然後下醫囑。當聽診器接觸我胸前的那一刻,一股暖流遍及全身。我重病罹身是不幸的,但能尋求到這樣的好醫生,我又是幸運的。當下醫患關係緊張,我卻由衷地感謝我的主治醫生。像呂老師這樣,用行動搭建了如此沉厚的醫患關係,哪裡會有糾紛呢?
當我術後第一次下床活動時,發現自己兩個胳臂上繫著繃帶,限制著手臂的活動幅度。鄰床的病友告知說:呂老師怕腋窩做手術的患者活動時不留意,抬手太高引起刀口疼痛,就想出了這個辦法。在乳腺科每個病室裡,一看到胳臂上繫著繃帶的患者,就知道是呂老師的病人。
這條纏繞在患者胳臂上的白色繃帶,猶如一條條聖潔的哈達,情繫著一位醫生對患者的細微關懷,呂老師真可謂是無微不至。
四、醫者仁心
來華西醫院看病後,我才知道,到這一流的大醫院求診看病的病患何其多:門診大廳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扶梯不間斷地向樓上輸送看病的人流。我第一次走進門診大廳,竟有些眩暈,以為自己到了春運的北京站。
面對如此龐大的求診人群,就能想見這個醫院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有多大,更何況呂老師從事的又是高發的乳腺病專業。當然,這也一定程度地反映了民眾健康水平的確堪憂的現實,反映了優質醫療資源的高度集中的狀況。
住院期間的一個早上,我在走廊散步。見呂老師正聚精會神地審閱病歷。我很吃驚:昨晚10點鐘她還在醫生辦公區呢,現在是早6點40分,呂老師才睡幾個小時的覺啊!我心疼地和她打招呼:「呂老師,你又在醫院住的啊!」她輕聲回答後,又繼續埋頭工作。
她是我遇到的真正醫生,我每次去看門診,都會看到她那本A4一樣大的筆記本。那也是她為患者建的檔案吧!每個病人從入院到複診,她都要作記錄。病人進來,她能快速地翻到相應的一頁,認真記錄下醫治的關鍵進程和療效,前後比照。她認真記錄的場景和自備一套病案,以方便查閱的做法,我有生以來在任何醫院都沒見過。
從呂老師的助手付正貴醫生那裡,我進一步了解到呂醫生肩上的重擔和緊張的工作節奏:排著長隊的門診病人和細緻的診病過程,常常讓她過了下班時間。而且出完門診後,她還要回到住院部落實第二天要做的手術方案。在居高不下的門診病人和手術量之外,還有繁重的教學任務。同時,她還擔負著乳腺科副主任的職務。她的時間很緊張,工作很累,每天都到很晚甚至深夜。
作家魏巍說過:「在我們的社會裡,判斷一個人的價值,並不是看他從人民那裡取得什麼,而是看她對人民輸出了什麼。」這種價值觀在任何時期都不會過時。像呂老師這樣的好醫生,無保留地燃燒著自己的生命能量,為患者排疾解痛,為社會鳴奏福音。這種價值,不言而喻。
五、紅包糾結
在華西醫院治療期間,我親眼目睹了呂老師高度的敬業精神,親身感受了呂老師的高超醫術和仁者情懷,我由衷地感謝她,由衷地崇敬她。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無價、健康無價。對於治病救命的呂老師,我怎麼感謝都不足以表達我的謝意。也曾經為呂老師準備了紅包,但在手術前後,我和家人幾多猶豫,幾多徘徊,始終沒有勇氣將紅包送給她。這是因為,對於呂老師,我們除了感謝還有崇敬。
呂老師在我的眼裡,是一朵盛開在華西醫院的雪蓮花,潔白無暇;她的形象心靈,在我心中高大而美麗。我擔心那種流行時下的紅包,那種世俗的感謝,會玷汙呂老師的職業操守,會褻瀆呂老師雪蓮般的聖潔,會貶損呂老師形象的高大,會在她美麗的靈魂中嵌入瑕疵。
那麼,我應該如何表達我的心意呢?我更想把這些寫出來,希望呂老師的精神能得到弘揚,蕩滌一些醫療行業的不良風習;希望有如呂老師般的仁者良醫,由星星之火,漸次燎原,讓更多的青年醫生,在思想和醫術上都成長起來,則患者之福,國人之福;希望一些易衝動的患者及家屬,對醫護人員多些理解,大醫院的醫護人員很不輕鬆;更希望優良的醫療資源,在醫改中,能得到有效地均衡。從而讓有如呂老師這樣優秀的醫療骨幹,工作的壓力和節奏能得到調整,在為病患服務的過程中,自身的健康也能得到保證。
後 記
文/郭秀江
好久了,就想把電腦裡的文稿整理一下,於是,又見到了這篇文章。記得是2015年春天,接到朋友劉玉偉發來的幾封微信,是用手機拍的幾張照片,上邊滿滿的手書筆跡,就是這篇記敘文的原稿。我讀著,感動著。為呂青這樣的仁者良醫所感動,為朋友知恩知報的誠心所感動。劉玉偉要我幫她整理潤色一下,因為感動,因為朋友的信任,我沒有推辭。後來沒聽朋友說她投出發表,再後來沒有了下文。
朋友的病查出來時已是晚期,是呂醫生的醫術,又給了她三年時間。那三年裡,她頑強樂觀地生活,給親人,朋友帶來了很多溫暖和慰藉,而且身體一度恢復很好,我甚至以為就這樣好下去。
我把這篇記敘文讀又了一遍,重溫了朋友的心意,也感到幾分鞭策。她是要我把這篇文章完善得更好,能夠有所影響。如果有更多的醫者能夠像呂醫生那樣,會給患者們帶來更多的福祉。儘管自己的筆力孱弱,為了完成朋友的信託,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吧!把它發給《今日作家》
二〇一九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