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坐標成都的社區全科連鎖診所呂醫生已完成A輪千萬級戰略融資,資方為通淇高投股權投資基金(通江投資集團與湖北高投產控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 據呂醫生總經理王文騁介紹,本輪融資後,未來3年會在成都布局200家直營社區全科診所;另外,還會開展健康管理服務,並著手布局醫療大數據。
呂醫生成立於2015年,據悉,它是全國首家拿到正式批文的社區連鎖診所。在診療服務上,「呂醫生」現已為社區居民提供全周期的健康服務——診前(家庭醫生、健康管理、社區體檢)、診中(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治療服務)、診後(跟蹤回訪、居家養老)。
同時,呂醫生引進了源自美國梅奧的醫學知識庫及輔助診斷系統,並引進其知識管理體系為病人建立健康管理檔案;還聯合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金域檢驗,成立呂醫生雲檢驗中心,為社區居民提供精準治療服務;還和美年大健康、愛爾眼科、保利地產、綠地集團等達成戰略合作,以開展醫學檢驗、專業體檢、醫養結合、慢病管理、門診保險、各項專科等服務,「定位不僅僅是診所,而是立體化的社區大健康平臺」。
源自呂醫生官網
在經營管理上,呂醫生參照過往門店成功發展經驗,通過標準化運營管理模式,保障單店資金、人才數量投入穩定,並以輕診問診作為業務核心;始終專注於成都市場,以自有資金在高新區,雙流區,天府新區等地布局,以形成區域專業度。
目前,其成都的直營門店已發展到26家。王文騁也透露,在成都做到200多家形成品牌知名度後,呂醫生也會逐步延伸到重慶、貴州等地輻射。
關於投資邏輯,通江醫療領域負責人施小平表示,常見病和慢性病及老人的健康管理等都需要社區醫療,但國內現有的社區醫療服務能力嚴重不足,除了體量不夠外,還涉及人才、設備等方面的短缺,難以滿足當前消費者對基層醫療的消費需求。
從政策層面上看,國家新醫改從2009年開始也在鼓勵基層醫療服務建設、加強全科醫生參與;社區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的比例也在逐步提高。 基於此,他認為,未來醫院門診或將大規模向社區醫療轉移。而在醫療信息化背景下,個體診所信息化成本太高,獨立運作的傳統診所生存會越來越困難,診所品牌化、規模化、連鎖化會是必然的趨勢。
團隊方面,創始人呂奉平1991年開始掛牌行醫,13年前離開體制投身基層醫療,並在成都開辦第一家社區全科診所,2010年創辦大型二級綜合醫院。對於大型醫院和小型社區診所都有著豐富的從醫和管理經驗。
在社區全科連鎖領域,入局較早的還有百匯吉、新康醫療、藍卡診所、強森醫療等,近兩年也出現一些從線上服務延伸至線下實體的品牌,譬如杏仁醫生、鄰家好醫。
其中,百匯吉從2012年到如今已有超過500家連鎖社區診所,2012年成立的新康醫療在2016年3月就已在昆明市社區開展運營的全資直營醫療分支機構有50家;藍卡健康集團也逐漸布局了74家藍卡診所;引進新加坡社區醫院管理模式、輔以SaaS醫助雲管家系統的強森醫療,也已在西安、成都、重慶建立了40家連鎖社區診所;杏仁醫生旗下門診已開至6家,鄰家好醫以兒科為特色的家庭診所也在去年7月首站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