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金臺隨筆:感受醫者仁心的溫度

2020-12-05 人民網

最近,一部紀錄片《中國醫生》引發了眾多人的關注與共鳴。攝製組深入全國6家大型三甲醫院,進行了長達一年的紀實拍攝,呈現了20多位醫護人員的工作日常,令觀者為之動容。尤其是在同心協力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當下,觀看這樣一部紀錄片,更讓人心生感慨。

醫生職業有多辛苦?透過紀錄片的鏡頭,我們可能會有更深體會。一天24小時隨時待命,與病魔搶奪生命的河南省人民醫院國家高級卒中中心主任醫師朱良付忙到夜裡12點是常態,作為本院心腦血管疾病綠色通道的發起者,剛開始每次綠色通道急診,不管在凌晨幾點,他都要親自到場;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主任醫師王東進,每天幾臺手術連軸轉,一臺手術一站就是五六個小時,他因此患上嚴重的頸椎病和腿部靜脈曲張……即便如此,朱良付依然堅信自己的女兒長大後一定會當醫生,王東進依然把每一個周末都用於下鄉義診或科普講座。他們沒有鎧甲,但毅然以白衣作戰袍,負重前進、治病救人,只為成為一名無愧於心的好醫生。

如果說超負荷的工作帶來的是身體上的傷痛與折磨,那直面一幕幕生死無常的瞬間,直面人性的脆弱與矛盾,可能是對醫者更大的考驗與磨礪。生或死、是與非、進和退,這些普通人不常面對的抉擇,每時每刻都在醫生面前交織。親歷自己的同學在自己負責的病床上離世時的無力,想要為患者提供最有效的救助但家屬卻選擇放棄時的沮喪,面對被親生父母遺棄的唇顎裂幼兒時的心痛……這些平時被白衣、口罩掩蓋的心緒與表情,這些「醫術上的瓶頸」與「人心的瓶頸」,是醫生在成長執業道路上,需要用更多的摯誠、信念、堅守才能邁過去的坎,也是連接鏡頭內外、激發觀眾共鳴的更深沉的情感與力量。

人們說,有陰影的地方,就會有光。28歲的女孩深受病痛折磨,但好在有盡責的醫生千方百計地為她治療奔波;被拋棄的唇顎裂幼兒,有幸被好心人收養,還遇上了善良的醫生幫他免費做手術;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也在為他拼盡一切的父母的臂膀下堅強成長……有失望,更有希望,這就是醫院,這就是人生。可能很多看過紀錄片的觀眾,都會在通過鏡頭直面生死、感悟人性後產生深深的震動,從而更能感受醫生的艱辛與崇高,也會在看到人生的殘酷與溫情後,去思考如何更好地擁抱生活、致敬生命。

有人說,醫生和患者「時刻在依賴,時常在忽視,時而在抱怨,卻常常不了解」。其實,《中國醫生》也試圖通過「了解」來增進「理解」。片子通過平視的目光,走進醫生、患者、患者家屬,讓我們試著從醫生的經歷與付出中去理解他們的努力與奉獻,從患者、家屬經歷的痛苦與煎熬中去理解他們的不易與期待。給對抗疾病的醫生更多敬重與保護,對多重壓力下的病人和家屬多一些體諒與關懷,讓他們真正結成醫患共同體,才能共同去對抗生命的無常與脆弱,並推動我們去思考,如何通過更多制度化的設計去化解人的難題。

《中國醫生》鏡頭裡的一些醫護人員奔赴戰疫一線,在那裡守護著人們的健康。醫者仁心的溫度,不只在鏡頭裡,更在現實的戰場。向這群白衣戰士致敬!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13日 05 版)

相關焦點

  • 醫者仁心:科學精神如何與人文精神完美融合
    醫者仁心為了研究人腦各個區域是如何操控人體的,他們採用電擊活人大腦特殊的區域,並且觀察被測者的身體反應,來判斷大腦區域間的分工合作。德國在二戰期間進行的人體腦科學研究為人類醫學界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為什麼卻獲得了世界上具有同情心和正義感的人們的普遍譴責?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對恐懼的條件反射,是這樣進行的。
  • 大醫精誠:醫者仁心 不悔來時路
    大醫精誠:醫者仁心 不悔來時路 時間: 2020-11-02 10:44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萌
  • 責任耀齊魯|醫者仁心 不放棄任何一位患者
    從醫42年來,樊兆民秉承醫者仁心,憑藉耐心細緻的工作態度和精湛醫術,一直保持著很高的患者診療滿意度,他在醫療技術上和科室管理上不斷進行創新和改革,攻堅克難,不放棄任何一位患者,竭盡全力為他們解除病痛。
  • 島內醫界涉詐騙駭人聽聞 醫者仁心失落何處?
    醫者仁心失落何處?    在島內,大學取分最高的院系就是醫學系,醫界精英雲集。醫生的收入和社會地位都很高,醫生是人人羨慕的職業。而且,根據臺灣媒體所作的調查,醫生也是社會上最受信賴的人群,比例最多的受訪者表示,如果有1萬元現金要託付給別人,第一選擇是家人,第二就是醫生。
  • 有一種感動叫擔當,有一種奉獻叫醫者!2020「榮耀醫者」名單揭曉
    11月25日下午,在華麗的樂章聲中,由環球時報、生命時報、夥伴醫生聯合主辦的2020「敬佑生命·榮耀醫者」第五屆公益活動盛典在人民日報社隆重舉行。「敬佑生命·榮耀醫者」活動,也只是拉開了「尊醫重衛」大幕的一角,要在社會上呈燎原之勢,還需要我們獲獎的優秀醫生能夠帶動整個醫學界,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毫不懈怠、持續奮戰,以精湛醫術、高尚醫德、優良醫風,繼續當好人民健康的守護者、健康中國的推動者、醫者仁心的踐行者。作為傳播者,人民日報、生命時報還需要繼續為健康中國建設鼓與呼,為提升醫患關係做出更大努力,讓尊重與關愛播散於社會每一個角落。
  • 同濟大學附屬醫院系統3名醫生獲第三屆「仁心醫者·上海市仁心醫師...
    同濟大學附屬醫院系統3名醫生獲第三屆「仁心醫者·上海市仁心醫師獎」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19-08-28  瀏覽:
  • 醫者仁心的家國情懷——評越劇現代戲《生命之光》
    故事的背後,更是一位醫者的家國情懷和浙江人的求是開拓精神。劇照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王陽明在龍場悟道後寫的《教條示龍場諸生》一文中指出,為學者需立志,勤學,改過,責善。列立志為第一要務,並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可見立志的重要性。
  • 【印象東方】播出預告|傳道授業醫者仁心-來輝武的快樂人生
    關心教育,資助公益,廣施善行、兼濟天下的仁心仁德,早已成為他事業的一部分。 他說,生命不息,拼搏不止,為人類做點有益的事,奮鬥永遠在路上。醫者仁心,來輝武不但以醫學之道救人,還秉承「取之於民還之於民」的理念,熱衷於慈善公益事業。他幾十年如一日地保持樸素的生活方式,吃最簡單的粗茶淡飯,穿最普通的棉麻衣服,保持著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把個人財富拿出來幫助有需要的人。 這些年來,來輝武教授捐資建立希望小學,贊助成立教學獎勵基金,科研基金總數近30筆。
  • 醫者仁心,偉大的尼斯醫生,她用愛敲開精神病患者的心門……
    醫者仁心,了不起的電影,偉大的尼斯醫生。「垃圾是人分出來的」,精神病人是被界定出來的,他們卻可能是最單純和最接近本質的人。「我們有一萬種可能性,做些改變的事情」尼斯醫生說。診治精神病的到底是什麼?當然不是冰錐,可其實也不是藝術和精神分析,是對人性的關注與尊重,對既定規則的質疑和挑戰。
  • 醫者仁心!乘客萬米高空突發癲癇 四川女醫生緊急救治
    這已經是陳蕾第二次在萬米高空救人,醫者仁心,在她看來,「這都是作為醫生的本能」。幸虧有你萬米高空乘客突發癲癇獲救「飛機上有醫生嗎?有位患者情況緊急!」12日,在美國華盛頓飛往北京的UA807航班上,一名男性乘客突發癲癇。正是當地時間晚上8點多,大多數乘客都還在睡覺。
  •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舉辦「藥者仁心——保護瀕危野生動物」研討會
    2020年11月26日,「藥者仁心——保護瀕危野生動物」研討會在廣州舉行。此次會議由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和普華永道商務諮詢(上海)有限公司主辦,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承辦。30多位醫藥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和企業負責人出席了本次研討會,就醫藥行業參與野生動物保護這一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
  • 醫者仁心不辱使命 抗疫路上履職盡責——人民醫院醫務科主任賀永庭...
    情之所系 醫者仁心1月30日,圖們市被確診一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者。一時間全市防控形勢陡然上升,異常嚴峻,得知這一情況的賀永庭與醫院黨政領導班子一起,徹夜未眠。面對不可預知的感染危險,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證治療患者和推進防控工作有效落實,賀永庭再次投入到更加殘酷的戰鬥之中。賀永庭主任與李龍鐸院長一起,反覆研究新冠病毒防控指南的新要求,不斷完善工作部署和診療流程。
  • 溫度醫者用心護佑患者安康
    原標題:溫度醫者用心護佑患者安康   從醫三十餘年,他心懷醫者大愛,永葆
  • 連線武漢:「戰場」在變 醫者初心不變
    連線武漢:「戰場」在變 醫者初心不變 2020-03-15 21:29: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張楷欣 責任編輯:張楷欣
  • 今天,讓我們以這首配樂詩朗誦致敬醫者仁心!
    他們不僅僅是醫者也是保家衛國的戰士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身先士卒、主動請纓、久戰不退用自己的身軀築起一道鋼鐵長城!《杏林春暖醫者心》作者:樂秀武樹上的百靈美在音 園中的百花美在形中華兒女盡颯爽 杏林春暖醫者心大愛無疆樂奉獻 關鍵時刻勇逆行醫療隊員有數萬 奔赴一線心堅定透過厚重的防護服 我看到了你焦灼的心情猝不及防蔓延的疫情與恐慌 一雙雙渴求被治癒的眼睛 使命與責任為你披上了勇氣
  • 醫者如胡方斌 患者之幸事也
    所謂醫者仁心,沒有仁德,難以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試問有誰能夠忍受這樣的一份職業:手機要24小時保持開機暢通狀態,隨時隨地可能接到緊急的工作通知,並且隨叫隨到,工作起來經常是精神高度集中地一站便是好幾個小時,甚至通宵達旦、夜以繼日,稍有一絲絲的不慎或鬆懈,別人便要與你沒完沒了地糾纏不清。
  • 全國政協委員王水:醫務戰線「老兵」的「醫者仁心」
    作為醫者,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責無旁貸。都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在今年的國際護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向廣大護士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慰問,特別指出「要把加強護士隊伍建設作為衛生健康事業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完善激勵機制,宣傳先進典型,支持優秀護士長期從事護理工作。」我還建議: 「護理人員在這次抗擊疫情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應該獲得更多的尊重。
  • 初心不改 仁心不變──記全國先進工作者、市胸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
    胸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趙曉贇說:「作為學生,我們時刻感受著李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就拿為患者做肺部灌注來說,李老師要求我們一定要把數值把握得特別精確,回收的液體要精確到1毫升。他告誡我們,如果不嚴格對待,患者體內蓄積較多的水分不僅會影響呼吸,還會影響心臟功能。」「患者與你素昧平生,把生命託付給你,你必須對得起這份信任,竭盡所能、全力以赴、不負所托!」李月川說。
  • 為手術刀配上一顆「仁心」——一名胸外科醫生的從醫感悟
    光陰流轉,我已在胸外科摸爬滾打近30年,逐漸產生了個人感悟:外科醫學是充滿溫度的,醫者唯有為手術刀配上一顆仁心,才能幫助患者延展生命長度,不負群眾的期盼。「齊心協力」和「不遺餘力」「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醫者和你的親人同樣希望你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