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藝術中 偷得浮生半日閒|2020年7月國內展訊

2020-12-10 中華網文化頻道

七月驕陽似火,暑期將至,你是否打算用藝術妝點下自己的生活呢?那麼,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有什麼好看的展覽?

註:由於疫情尚未結束,請去現場觀展的小夥伴們注意防護,遵守各博物館、美術館及畫廊的具體規定。

北京

FAS潮流藝術展

展期:2020年06月19日至07月19日

地點:松美術館

潮流藝術是不是藝術,這早已不是個問題。類似的展覽在上海已經辦過多次。北京如此集中地呈現當下時髦的潮流藝術,這還是頭一遭。

吉祥聖域——藏傳佛教繪畫與造像藝術展

展期:2020年04月26日至10月15日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此次展覽共分為「唐卡的繪製」「祖師與上師」「秘密佛與般若佛」「菩薩」「女尊」「護法」六個單元,集中展出了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收藏的一批十七至二十世紀唐卡精品,包括反映祖師與上師題材的班禪喇嘛源流——阿跋迦羅、達賴喇嘛源流——雲丹嘉措,本尊題材的大威德金剛,充滿圖像志含義的吉祥天母,黑唐技法的財寶天王,以及沈從文所捐的降龍文殊、那若空行母等。

故宮博物院

註:故宮部分開館,展覽待定

故宮目前僅開放前三殿、後三宮、御花園、外西路、壽康宮、慈寧花園區域的室外展區及東西六宮部分院落。珍寶館、鐘錶館等室內展廳和室內服務場所暫不開放。

十九世紀的「吟遊詩人」:館藏德拉克洛瓦版畫展

展期:2019年12月20日至2020年09月13日

地點: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校外觀眾僅限周末參觀,需提前7天預約(名額有限),實際情況以校方最終安排為準。

本次展覽將展出法國藝術家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的48幅作品,包括41幅石版畫、4幅素描、2幅蝕刻版畫和1幅水彩畫,介紹他在版畫藝術領域取得的成就。同時展出的還有博物館2019年新入藏的西方版畫,以城市景觀透視畫為主,輔以戈雅、夏加爾等人的作品。

「國色初光」甘肅彩陶藝術

展期:2019年12月25日至2021年01月03日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本次展覽將展出195件(套)彩陶,涵蓋甘肅彩陶各個歷史時期,內容涉及文化背景、彩陶製作、風格流派、自然物象、精神生活等各類主題,集中展示甘肅地區史前彩陶的藝術成就。這些藏品來自甘肅省的13家文物收藏單位,部分為首次公開亮相。

中國古代佛造像

展期:長期陳列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從文明交流史上看,在佛教東漸二千年的歷程中,佛像是文明交流的有力物證,是外來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互融合的典範。展覽力圖通過265件藏品勾勒中國古代佛造像的發展歷程,系統地呈現不同地域佛造像的精彩造型和豐富內涵,彰顯中華文化的多元一體、源遠流長、開放包容和博大精深。

緊急中的沉思

展期:2020年05月21日至8月30日

地點: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

展覽意味著觀眾將戴著口罩、彼此間隔兩米;剛剛測過體溫且溫度低於37.2攝氏度;以及通過掃描二維碼證明過去十四天沒有離京記錄——我們從未對觀眾有過這樣多的假設。此次展覽在其他計劃被放棄或擱置後脫胎成形,它源起於我們共同面對的困境,即流行病學、經濟、以及社會組織層面上的不確定性。從我們所在世界的準則出發,展覽分五個章節展開,提出對日常、生命有限性、動物性、敘事、全球化和信息的質疑。

上海

神秘參與

展期:2020年06月27日至09月06日

地點:上海明當代美術館

展覽聚集了來自英國、美國、日本、巴西、中國等世界各地的14位(組)藝術家作品,其中包括卡德爾·阿提亞(Kader Attia)曾獲杜尚獎的作品《反觀記憶》,以及田村友一郎去年展出於東京國立新美術館的《天之眼》。

海上風標——謝之光、林風眠、關良誕辰120周年作品展

展期:2020年06月12日至07月12日

地點:上海中國畫院美術館

2020年是謝之光、林風眠、關良誕辰120周年,展覽共展出上海中國畫院作品近一百件,內容涵蓋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展覽分為二層,一樓主要展現三位大師的現實題材作品;二樓展品主要展現藝術家各具風採的藝術探索。

庚子藝事展——四王二顧李季曹謝藝術聯展

展期:2020年06月27日至07月27日

地點:羅浮紫藝術(上海市天平路112號)

展期:2020年06月27日至07月10日

地點:古美藝術中心(上海市顧戴路205號)

這一展覽將在羅浮紫藝術與上海古美藝術中心同時展出,由知名報人、學者鄭重任學術顧問,藝術監事謝春彥撰文說,「庚子之歲,遽降大疫於斯世、斯民……然吾亦不甘於斯孽,不甘任新冠怪逆小兒之欺也。然吾只餘手中弱管一支,遂懇邀四海同不甘此之老少男女,無論九十老翁、九齡小學生,無論高官,無論細民,無論貧富、有名無名,一律寫心寫志,抒吾人真情實義。」主參展者包括王家春、王震坤、王國安、王造雲、顧村言、顧千一、李向陽、季崇建、曹剛、謝春彥,揮筆助陣的五十多位文化藝術界人士包括韓羽、尚長榮、計鎮華、鄭辛遙、陸灝、毛尖、金宇澄、張宗憲、張偉麟、李天揚、石建邦等。

印說海粟——劉海粟用印研究展&文字證源——劉海粟書法研究展

展期:2020年06月12日起

地點:上海劉海粟美術館

兩個展覽分別從劉海粟的用印和書法的角度做專題研究,從中可以看出劉海粟先生中西繪畫兼擅,而用印中可見其朋友交往和他近一個世紀親歷、親證的藝術人生。書法則顯示其青年時代即具有的胸懷視野和書藝天賦,進衍至晚年裹鋒如篆、散卓如草,如蒼龍拏攫,如老藤盤曲的線質丕變,而最終以自我特質的書法線性。

懷袖雅韻—2020海上書畫扇面邀請展

展期:2020年06月20日至07月19日

地點:海上印社(上海市普陀區蘭溪路138號3樓)

海上書畫藝術的創作表現形式中,扇面書畫的欣賞收藏曆來是一塊不可忽視的之域。一把摺扇往往詩文畫意相合,在小小的扇形天地中,時時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意趣和精神,令喜愛者不忍釋手,成為日常生活中一種傳統文化展示的表徵。本次展覽,既有海上名家的精品,還有海上老中青年書畫篆刻家近百人共一百六十餘件力作,以及藏家們所提供的晚清西泠八家之陳鴻壽篆刻扇面,書畫大家謝稚柳的業師、江南大儒錢振鍠的書法扇面,謝稚柳、陳佩秋伉儷的書畫作品十餘件,現代著名詩人、學者、書法家潘伯鷹先生的書扇,以及其他晚清、民國時期文人的書畫扇作品十餘件。

亞歷克斯·卡茨

展期:2020年05月29日至08月09日

地址:復星藝術中心

(夜間開放日期:6月13日、6月18日、6月20日、6月25日、6月27日(周四、周六)延長開放時間:延長開放至20:00(19:30停止入場)

展覽通過涵蓋繪畫、雕塑和剪帖裝置作品在內的30餘件代表性作品,以及影像和書籍文獻,展現現年93歲的藝術家近60年的創作脈絡和其對具象繪畫藝術的探索。

隨物生心

展期:2020年5月31日至10月11日

地址: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展覽呈現了芬蘭藝術家組合湯米·格倫德和佩特裡·尼蘇南的作品。兩位藝術家出身建築專業,並長期在當代藝術領域展開跨界創作,將圖形、雕塑、建築、運動和聲音融入數學、光學、物理學等,通過獨特的藝術方式,將日常而無形的「現象」轉譯為可視、可感之物。

2020浦江兩岸風景展

展期:2020年06月19日至09月11日

地點:上海久事美術館

展覽以84幅繪畫作品展現浦江兩岸的自然生態、歷史文脈、建設成就和城市風貌。此次展覽由上海久事集團、上海久事美術館主辦,以黃浦江45公裡濱水岸線為表現對象,通過繪畫創作的形式展示上海打造全球城市卓越水岸的新時代風貌。觀眾可以通過展出的84幅佳作中,一覽浦江兩岸的自然生態、歷史文脈、建設成就和城市風貌。

「大塊文章」鮑賢倫書法展

展期:2020年06月20日至07月19日

地點:上海中華藝術宮

展覽呈現書法家鮑賢倫半個多世紀的心緒凝結,寄託了他對父老鄉親和上海這片熱土的深情眷顧。展覽展出鮑賢倫先生書法作品260件,其中200件左右為新近專題創作。由五個部分組成,分為漢地廣大、筆寄文心、隸變探微等。

行為的痕跡

展期:2020年05月16日至08月02日

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

本次展覽甄選出40餘件中日韓藝術家創作的抽象繪畫作品,回顧20世紀下半葉抽象藝術在東亞地區的發展軌跡。

探索者——上海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師作品展

展期:2020年06月09日至07月26日

地點:程十髮藝術館

上海美院在展現當下中國美術教育的前瞻性、全球化以及新興學科與基礎學科的建設規模與藝術水準的同時,還致力於回顧和探尋20世紀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百年發展軌跡。「上海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師作品展」,是這個學術尋源的一次深研,16位上海美院國畫系教師以程十髮藝術館所在地松江有關的創作將學術理路與海派文脈進行了時空跨越性的對接與貫通。

你去哪裡了」——童年玩具尋跡展

展期:2020年06月21至08月02日(周一閉館)

地點:金橋碧雲美術館

展覽集中展示數千件從民國,到70、80年代,到千禧年前後的經典玩具,並以場景體驗的全新觀看方式呈現,其中涵蓋了「開車逛展」、「光影兵團」、「粉紅房間」、「碧雲玩具店」等展覽單元以及百件經典玩具,讓童年、故鄉、回憶與當下、美術館空間發生更多有趣的關聯,重構大眾對美好時光的記憶。

安娜蘇的藝想世界

展期:2020年06月06日至08月30日

地點:藝倉美術館

美國傳奇時裝設計師安娜蘇的回顧展,作品題材涵蓋了設計手稿、經典時裝與配飾、品牌元素圖像、時裝秀影像等,回溯了安娜蘇的創作人生及藝術風格,以及造就她標誌性美學體系的文化元素。

「無盡意——趙樸初書法藝術展」

展期:2020年05月21日至07月19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

2020年5月21日是趙樸初逝世20周年紀念日,展覽展出了趙樸初先生各個時期珍貴書法93件(組),涵蓋詩詞曲俳、書法藝術等豐富內容,以彰顯其愛黨愛國、弘法利民的博大胸懷,詠志抒懷、諷喻導揚的詞風詩意,臨池不輟、求精求變的筆墨情趣。

湖州之遠——絲筆茶瓷文化特展

展期:2020年05月22日至07月12日

地點: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展覽圍繞「絲」、「筆」、「茶」、「瓷」四大主題展開,精選展品近百件,包括明代考古出土的絲綢服飾、趙孟頫、吳昌碩書法作品、歷代珍貴茶具、原始瓷禮樂器等,揭示文物背後所承載的湖州人文底蘊和匠心精神。

不期而遇

展期:2020年05月01日至7月31日

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

展覽展出由龍美術館提供的私人收藏作品30餘件,由「生靈」、「四季」、「重奏」和「我們」四個部分組成。將不同藝術家創作的具有相同主體或形式的作品、以及具有日常經驗邏輯的作品並置。

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

展期:2020年05月26日至08月23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展覽將精選代表性藝術品一百九十餘件(組),旨在呈現江南藝術、講述江南歷史的基礎上,從文物出發,提煉出江南的文化深層特徵。

後時尚時代

展期:2020年04月11日至07月15日

地點:上海攝影藝術中心

展出近百件時尚攝影師作品,包括尼克·奈特、彼得·林德伯格、邁爾斯·奧爾德裡奇等。

河北

《練習曲》

展期:2020年05月23至08月23日

地點:阿那亞藝術中心

展覽「練習曲」並非一次單純關於音樂的展覽,而試圖於當下語境中,通過12位藝術家來源廣泛、面貌多樣的作品重新對「練習曲」所承載的豐富意涵進行回應和構造。

沉睡者的抵抗

展期:2020年04月30日至09月06日

地點:UCCA沙丘美術館

以當代社會發展與人類睡眠機制的衝突為出發點並根據UCCA沙丘美術館獨特的空間與自然環境創作了場域特定作品。

浙江

賓虹筆耕展

展期:展至2021年6月7日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

本次展覽選取與黃賓虹相關的15種報刊雜誌,包括他主編的《藝觀》、《時報·美術(文藝)周刊》、《畫學月刊》,主筆的《神州日報》專欄等,配合展出手稿逾100張,勾勒他作為一個編輯出版者、美術史研究者的形象。

挽袖作新詞·明清閨閣文化展

展期:2020年04月25日至07月26日

地點:中國扇博物館

展覽共計展出119件展品,其中包含76組挽袖,19件服飾和12件書畫等,從閨閣女子的繡品、衣物、詩詞等解讀明清閨閣的文化內涵。其中包括明末才女柳如是的白端寫經硯與清惲冰的《玉洞仙株圖軸》。

雪漠玲瓏:喜馬拉雅與蒙古珍品

展期:2020年04月15日至07月03日

地點:中國港口博物館

展覽呈現233件/套來自喜馬拉雅與蒙古地區的工藝美術品,包括銅鎏金佛像冠、鐵鋄金滿文護臂甲等,呈現蒙古和喜馬拉雅地區從17世紀至20世紀的工藝發展水準。

江蘇

融·合:從春秋到秦漢特展

展期:2020年05月18日至08月17日

地點:南京博物院

此次展覽是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特展,由南京博物院聯合8家文博單位共同策劃,選取春秋戰國到兩漢時期的文物約350件,展現了從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多元的文化面貌到秦漢一統的多民族國家發展進程。

又綠江南:南京都市圈八城文物聯展

展期:2020年05月18日至08月18日

地點:南京市博物館

展出南京都市圈8個城市博物館的館藏文物,以「又綠江南」為主題,寓意克服疫情,春回大地,展示各城市多元豐富的歷史特色和文化個性。包括西周鴛鴦形三足青銅尊、唐伎樂飛天紋金櫛、夔龍紋玉璜等。

江南佳麗:蘇州博物館藏仕女畫精品展

展期:2020年05月18日至08月16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覽匯集了館藏仕女畫精品時間跨度從清代中期至近現代其作者既有仕女畫名家如費丹旭、改琦之流,亦有一些名不見經傳而難得一見的小名家。展品風格大致以工細秀淡為主,意境則以婉約嫻靜為尚,明清以來江南閨秀之美於此可見一斑。

錫博2020藝術新空間特展

展期:2020年05月18日至10月08日

地點:無錫博物院

展出展品70餘件(套),包括無錫博物院藏品、青年藝術家創作的作品、青年學者論文、文創產品等。青年藝術家們的創作成果,是以無錫古街、山水園林、大運河為主題,以中國畫、油畫、壁畫為表現形式的藝術作品,並配合相關主題的文物,並輔以與研究成果相關的文創產品一併呈現。

陝西

彩陶中華:中國五千年前的融合與統一

展期:2020年01月21日至07月15日

地點:陝西歷史博物館

展出全國36家文博單位的245件/組彩陶,包括半坡遺址出土人面魚紋彩陶盆、華縣出土陶鷹鼎等文物,呈現5000年前中國不同區域間以彩陶為媒介開展的文化交流與互動,揭示彩陶在早期中華文化形成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瀋陽

宮中邂逅:當青花瓷遇見剪紙

展期:2020年05月18日至8月

地點:瀋陽故宮博物院

展出40件青花瓷器與30餘件剪紙作品,分為花木吉祥、人神往事、瑞獸雅萌、加彩美豔四個單元,首次嘗試將青花瓷與其紋飾對應的剪紙作品並置展出。

四川

失落的黃金國——安第斯文明特展

展期:2020年06月25日至09月15日

地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為促進中國和南美洲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聯合山西博物院、天津博物館等多家省級博物館特別策劃了安第斯文明特展中國巡展。自2019年9月以來,展覽已先後在山西和天津展出,重慶為國內巡展第三站,主題為世界文明與藝術系列展之「失落的黃金國——安第斯文明特展」。

「映世菩提」特展

展期:2020年01月14日至暑假

地點:成都博物館

展覽以南北朝佛教造像為主題,聯合四川、河北、山東、甘肅、陝西等地12家相關文博單位,共展出102件(套)展品,包括青州、鄴城造像等,以全新角度及視野重新審視南朝造像,解讀其在中國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湖北

「武漢·印象」

展期:2020年06月21日至07月26日

地點:武漢美術館

「武漢·印象」系列展誕生於2009年,至今已舉辦七屆,一城秀水半城山的楚風漢韻與黃鶴之鄉的今昔早已被藝術家繪寫在畫布上。今年,隨著武漢在疫情後「重啟」,展覽也從線上回到了展廳,共有70多幅作品參展。

然而,這次展覽中一幅紙上水彩《黃鶴樓雄姿》(2009)的繪者,知名水彩畫家、湖北美術學院教授劉壽祥卻因為感染新冠肺炎於2月13日在武漢金銀潭醫院逝世,得年62周歲,黃鶴樓前的都市晚風永遠停留在了畫紙上。

湖南

荒木經惟·花幽攝影作品展

展期:2020年04月25日至07月26日

地點:長沙謝子龍影像藝術館

這是荒木經惟迄今為止在全球最大規模以「花」為主題的攝影展。

作為國際攝影藝術界最具影響力的日本攝影師之一,荒木經惟因其強烈的表現愛、生、死的攝影作品而為大眾所知,迄今已出版超過400冊攝影專輯,在全球範圍內舉辦過多次攝影大展。其中「花」系列是其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廈門

翩翩佳公子常玉版畫展

展期:2020年04月25日至07月26日

地點:廈門寶龍藝術中心

2020年4月25日至7月26日期間,「翩翩佳公子常玉版畫展」將在廈門寶龍藝術中心重磅展出。展出的40幅作品,均來自於臺北歷史博物館館藏限量常玉作品版畫,為藏家首次公開巡展。此次展覽是繼上海寶龍美術館首展後,廈門寶龍藝術中心聯合藏家、常玉研究學者,重新策展,分列三大主題展區,將常玉的色彩風格、創作風格在展陳上進行延續,以期為大眾打造一場清新文藝、復古浪漫的普及性展覽,呈現一個真實、浪漫不羈的常玉藝術人生。

安徽

融·合——4-5世紀北魏平城文物展

展期:2020年05月15日至08月15日

地點:安徽博物院

展覽由安徽博物院與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博物館共同主辦,展出精美文物309件(套),既有銅鎏金童子葡萄紋高足杯、磨花玻璃碗等絲路珍寶,也有北魏墓壁畫、金下頜託等近幾年大同地區出土的北魏文物。

山東

六合同風——秦文化大展

展期:2020年04月28日至10月08日

地點:山東博物館

此次展覽不僅呈現了秦的發展之路,更體現了秦文化與不同文化,尤其是齊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展覽聯合國內23家文博機構,共有展品140餘件/組,其中包括杜虎符、雲夢睡虎地秦簡、銅車馬、裡耶秦簡等國家一級文物。

廣東

「設計的價值在中國」主題展

展期:2020年01月19日至12月20日

地點: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

本次展覽將展出138件/組設計作品,涵蓋服裝、日用品、建築等形式,分為設計風格、應對問題、材料成型、身份與消費、傳情達意、討價還價等6個板塊,展示近100年來我國設計、製造及社會文化的變遷,探討中國現當代設計歷史,以及設計在當代的責任與價值。

魏唐佛光:龍門石窟文物特展

展期:2020年04月28日至08月28日

地點:中山市博物館

展出洛陽龍門石窟的85件文物,重點展品是8件海外回流的國寶級文物,呈現北魏造像的秀骨清像、唐代佛像的富麗健美,講述國寶回歸的故事和古蹟的修復過程。

註:港澳臺地區的開館時間以實際情況為準,疫情未終結,建議大家「雲觀展」為上策。

香港

皮耶·蘇拉吉:黑出晦冥(Pierre Soulages: Outrenoir)

展期:2020年07月07日至09月10日

地點:厲為閣香港空間

皮耶·蘇拉吉是繼巴勃羅·畢卡索和馬克·夏加爾之後,有史以來第三位在羅浮宮方形沙龍整體空間舉辦個展的在世藝術家。「皮耶·蘇拉吉:黑出晦冥」將是藝術家授權在香港舉辦的首次展覽。除新作以外,厲為閣還將特別呈現一幅1953年逸品,該作是蘇拉吉職業生涯關鍵時刻的罕見大型畫作,已近六十年未曾公開面世。

Chewing Gum IV 群展

展期:2020年05月28日至07月02日

地點:香港佩斯畫廊

以香港這一文化交匯的獨特位置為語境,通過一系列來自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作品呈現對該語境發展的象徵性隱喻。

2020天文現象

展期:2020年01月22日至09月21日,1月25、26、29日至3月2日閉館

地點:香港太空館

本次展覽聚焦2020年即將出現的6個重要天文現象,展示其詳情、成因,並為天文愛好者們提供實用的觀賞指南。1月至6月的展期介紹「四星伴月」、「連續木衛現象」、「日偏食」,7月至9月的展期介紹「英仙座流星雨」、「雙子座流星雨」、「木星合土星」。

「失而復得」遮打藏品的守護

展期:2019年11月29日至2020年11月25日,1月29日-3月2日閉館

地點:香港藝術館

「遮打藏品」(Chater Collection)是香港藝術館最富傳奇色彩的一批館藏。這些藏品曾在二戰中遺失,在香港市民的幫助下,倖存的畫作得以保留在香港藝術館,部分將於「失而復得」中展出。展覽以藏品於戰時被匿藏、散佚及拯救的故事為脈絡,重現這段充滿人文精神的歷史。

臺灣

青銅饗宴

展期:2020年06月25日至10月25日

地點:臺北故宮

展覽同時運用創新的影音多媒體科技,打造大型沉浸式劇場,並特別設置複製文物觸摸體驗區,邀請觀眾在多元的感官體驗中,一窺古人的物質生活與精神世界。

布列松在中國1948-1949|1958

展期:2020年06月20日至11月01日

地點:北美館

本次展覽展出布列松二度造訪中國大陸所拍攝的照片,由法國攝影史研究權威米榭勒.費佐(Michel Frizot)與臺灣策展人蘇盈龍共同策劃。兩位策展人根據時序與布列松的行旅足跡,以先後造訪取鏡的城市與遭遇的歷史事件設定各系列照片主題,透過影像順序鋪陳時代的動蕩。北美館館長林平表示:「布列松的報導攝影作品,凝視並捕捉上個世紀中國的轉變與遞嬗,亞洲近代歷史的發展線索於攝影畫面中隱然可見,展覽具有綴補臺灣文化脈絡的重要意義。」

至寶廳國寶展

展期:2019年09月03日至2020年07月27日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了許多藝術史上的名品,本次展覽遴選3件院藏國寶文物在故宮南院展出,包括玉器巧雕臻品「清代肉形石」、「清代翠玉白菜」,以及中國古代橄欖核雕刻的重要作品「清雕橄欖核舟」。

博物館驚奇趣:古生物互動體驗

展期:2018年12月18日至2020年12月31日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

注意:本裝置使用VR虛擬實境,6歲以下兒童不建議體驗。

本展是在「古生物展:生命的史詩與演化共舞」現有基礎上增設的互動體驗展區,將藉助VR技術重現古生物所處的環境,開啟人們對於遠古以來居住在地球上生物的想像。

參展者可藉助擬真望遠鏡的觀景窗,讓時間倒流至白堊紀,看見距今數千萬年前黃河巨龍的身影,以及共同生活在草原上的翼龍、極度危險的特暴龍等。

「收藏,這樣做」展覽

展期:2019年12月14日至2020年12月13日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本次展覽將公開美術館的典藏作業,從作品分類、登錄檢測到保存與維護,以遊戲、動手實踐的方式,幫助參觀者認識較少為人所知的幕後典藏工作。參展藝術家包括黃九子、陳虹伃、蔡坤霖、鄭景陽、劉琬琳、達鳳·旮赫地。

皇帝的多寶格特展

展期:2019年12月25日至2021年12月26日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本次展覽將展出院藏清宮傳世的多寶格文物,重點聚焦乾隆皇帝(1736-1795),觀察他如何在前朝既有文物整理與組裝基礎上,進一步發揮創意,讓清宮文物的收納與陳設更為井然有序。

受疫情影響,閉館之後的博物館紛紛將轉戰線上展覽,全景式的虛擬展,讓人們宅在家,也能體會到「逛」展覽的樂趣,一時間「雲看展」成為熱門的詞語。接下來讓我們看看還有那些新成員加入了「雲上」的日子——

木木美術館「藝術還在」

「藝術還在:一場閉館期間的展覽」正在木木美術館多個不同的虛擬展廳逐級呈現。展覽呈現國內外藝術家通過錄像、攝影、詩歌等藝術形式,圍繞生態、自然、消亡、隔離和親緣關係主題所進行的探尋與思考。觀眾可通過美術館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進行觀展。

數字敦煌

敦煌石窟的線上展廳開放了涵蓋30座洞窟在內的展覽項目,跨越了10個朝代,分為洞窟和壁畫兩個版塊。

註:如下展館開館時間待定。

北京

賓虹筆耕

展期:2019年06月07日至2021年06月07日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黃賓虹藝術館二樓

展覽系精選與黃賓虹密切相關的15種報刊雜誌,包括其主編的《藝觀》畫刊與雜誌、《時報·美術(文藝)周刊》、《畫學月刊》、《國畫月刊》;主筆的《神州日報》專欄;應邀為撰述人的《學術世界》、《中和月刊》等,配合展出黃氏曾刊載於其上的文章手稿百餘張,以期勾勒出作為一個報人、一個編輯出版者、一個美術史研究者,投身故紙堆中30年羼抹的身影。

相關焦點

  • 在半閒館·雲染 偷得浮生半日閒
    在這風光秀麗、車水馬龍的都市裡,有一席清涼地,可喝茶、可聊天,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閒」,讓人心生小歡喜。Sherry說道:「現在都市生活節奏都比較快,很希望有『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時刻和空間。」Sherry說,訂半閒館.雲染的很多是閨蜜,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時光,三五成群,可以在這裡有一個很放鬆的空間和環境,看看電影、喝喝小酒、喝喝茶,聊聊喜怒哀樂,在他們人生中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
  • 偷得浮生半日閒,去蘇門答臘躲到山裡當神仙
    7萬多年前,這裡發生過一次超級火山爆發,導致全球人口銳減,並最終形成了今天的多巴湖。湖中還有個叫沙摩西的島,這個島的面積和新加坡一般大,島上住著巴塔族人。多巴湖周邊還有瀑布、民族村等特色景點。 從棉蘭(Medan)、雅加達或峇里島乘飛機,飛往西朗宜國際機場(Silangit International Airport),再乘計程車到多巴湖。不用為做什麼而惆悵,下面是多巴湖旅行最值得的7件小事。
  • 【省考題庫】2020廣東公務員考試備考_省考行測練習67(語句表達)
    【省考題庫】2020廣東公務員考試備考_省考行測練習67(語句表達)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行測試題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語句表達練習題,2020省考備考,廣東公務員行測試題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1.
  • 《浮生六記》:「浮生」短如斯,卻有自己的藝術美感
    在婚姻中,沈復是多情的。那天,他不在乎「回煞犯煞,不利生人」的建議,坐在臥室裡,等待妻子靈魂的歸來。村民們對沈復的仰慕,其實就是他所說的迷戀。因為迷戀,所以就忽略了。這種情況讓我想起了明代歸有光結尾寫的一句話:讀「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時,我忍不住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