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植系裝置藝術建一座美術館,獨創「類策展」的風格市集:「蘵人...

2021-01-08 CM娛新世界

「植栽」與「園藝」的綠色效應正在蔓延,植物以各種形式紮根我們的日常,不但是點綴空間的一處裝飾,安放城市當中好滋養現代人的心理層面,予以同在生活裡自在「呼吸」。

建一座屬於自己的花園並非難事,但需要付諸加倍心力與時間,倘若現階段未能成為一位稱職的園丁,倒不如先來【松煙風格職人市集 – 蘵人 Style】體驗植物、人與空間的三方互動關係,承攬多位「蘵」人以植物作為元素,並結合場域的特殊性,展現感官層面的多重體驗。

為打造獨一無二的限地裝置藝術,今年松山文創園區也首度開啟封塵已久的煙廠醫護室(藝巷空間)、男澡堂,規劃出「類策展」的觀展模式,並邀請 6 組藝術家刻畫得以近距離交流的藝術作品。

1. Tsai & Yoshikawa:《爛漫合歡》

由旅英藝術家蔡筱淇 Hsiao-Chi Tsai 與吉川公野 Kimiya Yoshikawa 攜手創作的《爛漫合歡》,是一件混合媒材的光影雕塑。在樹上綻放的合歡花,遠觀可見如煙火般燦爛釋放的光彩,近看則是花與光線交織生成的蓬勃生機,繽紛意象演繹出生生不息的意境。

2. 本質創作室:《藤花》(Flower Rattan Vine)

記憶裡的藤花也是傳統技藝的命脈,獨特的藤繞技法,加以堆疊一朵朵人造花形,攀附在松煙南向的空間廊道上,向外拓展象徵無限的生命延續;其柔軟與纏繞的特性,體現藤蔓植物歷經歲月仍毅力不搖的樣態,仿佛跨越森林與城市,同時串連建築與歷史。

3. 賴怡璋:窗臺微縮地景

無論何地何時「窗臺」似乎都成了植栽的第一處落腳,它是自然與人為的連結通關口,也是收集各種人們吐出情緒和交付秘密的所在;藝術家賴怡璋以作品「窗臺」分析日常點滴,透過觀察、分析逐一拼貼出人造城市與自然環境間,交互拉鋸後的微縮地景,值得發人深省。

4. Y2K 胡悠揚 & 周巧其:《信釋》

端看著胡悠揚和周巧其的設計「Biosignal 信釋」,起初會感到有些困惑,這項作品所要傳達的意念為何?原來是以植物的生命訊號作為源頭,試著演繹人們創作各式混合物,並透過無機技術採集環境訊息,加以進行交流、群體決策的猜想,是一個極具想像力的創意之作。

5. CIAO!Flower Design 巧偶花藝設計:《芒所至》

「芒所至,可以是荒山,亦可能是朝堂,每一雙步履走出的,即心之所向。」作品《芒所至》富含詩意,意指先行者將芒草投入木箱中,系上祈願的籤文,透過此意境的傳遞,邀請民眾參與互動一同踏出芒花夾道的行路。

6. upandcoming 花狂狂花:《花神系列》

偌大的裝置藝術是由「upandcoming 花狂狂花」設計團隊所製作,將「森林中的海洋」綺想幻化為具體花神的盔甲與戰袍,我們所處的松山文創園區就像沉入大海的百年船隻,被林蔭包覆瀰漫出靜謐的古老記憶,人來人往的廊道猶如魚群穿梭在殘骸狹縫,在命運安排下,守護於此的花神又將如何造化呢?

【松煙風格職人市集 – 蘵人 Style】以六大裝置藝術與場域規劃,營造出豐沛的意境氛圍,極具巧思的維度空間完美演藝人與植物的共生共存;不僅如此市集也進駐 22 家「自然系」主題品牌,同時籌辦多場手作體驗課程,希望前來市集的每一個人,都能享有豐富的逛展樂趣!

INFO:【松煙風格職人市集 – 蘵人 Style】日期|2020.10.16 – 2020.10.25時間|每日 10:00 – 18:00(惟 10.25 當日至 17:00 止)地點|松山文創園區藝巷空間、南向辦公廳舍、松煙男澡堂、藝思空間更多資訊|Facebook、活動頁面、體驗課程報名

相關焦點

  • First Look |「地植系」大陸植美/Planta System 新空間
    「地植系」的空間中,有組群的小風景。大陸植美新空間  「地植系」opening正如我們的空間名「地植系」一樣,是以後活得比我們都長的紅葉李,是也許過不了今年冬天的雛菊,是不知什麼時候被砍下懸掛在頂部的白龍骨,還有南瓜,乾花,凍在滴膠和蠟燭裡的花,或者是我們用奇奇怪怪的材料去追逐的植物的形態。
  • 策展團隊|客人的到來: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藏展
    策展人:策展團隊 客人的到來: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藏展A學術性:B策劃執行:C現場效果: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E國際化能力:策展理念:呈現作品在展示之外的另一種狀態「客人的到來」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藏展現場「客人的到來」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藏展現場2019年9月20日,PSA首次推出館藏大展「客人的到來」,對7年來的收藏進行梳理,此次展覽在策劃上有別於結果型的展覽
  • 原研哉聯手 Noiz Architects,為臺南美術館打造專屬藝術裝置
    參觀臺南美術館,千萬別錯過這個秘密景點!藝術裝置「律動之影」(Shadow in Motion),由日本平面設計大師原研哉和 Noiz Architects 團隊聯手打造。位在臺南美術館地下停車場入口,即是戶外地面和地下一樓停車場接連之處。
  • 蘇州寒山美術館啟動「策展實踐與地方營造」項目
    ,藝術家、策展人歐寧主持的「策展實踐與地方營造」項目開始向全國招募參與者。這是一個為期一周的演講、田野調查、研討活動,將探討如何用藝術創作和策展來增進地方感和形成地方認同。通過工作坊參與者、實習策展人和特邀藝術家的集體協作,最終為公眾呈現出一個較為完整的藝術展覽——「地方音景: 蘇州的聲音地理」(Native Soundscape: The Sonic Geography of Suzhou)。
  • 全國「 生態海洋 」主題海報設計邀請展 I 當代海美術館
    今年2020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之際,當代海美術館舉行全國「 生態海洋 」主題海報設計邀請展。國際藝術島在2020年6月5日將以公共藝術季環境保護活動為主,以生態海洋,海報展覽為主題繼續以6月5日世界環境日為起點、一直持續到2020年年底的系列環保藝術行動之一,將以拾海邊垃圾、清理海岸線作為主要活動。對海岸線環境的保護是我們守護這一片藍色的重要舉措。
  • 聖貝拉「Me Before U」孕期博物館北京站,VVIP私享專場傾情落幕
    聖貝拉母嬰護理中心以「For U, Forever」為主題的四周年之際,在北京、上海、成都三地舉辦了為期一個月名為「Me Before U」的孕期博物館藝術巡展。北京今日美術館首站和上海長寧來福士鐘樓站,已於11月23日、24日正式開館,成都太古裡站也將從12月5日起對外開放。
  • 3個你不知道的生物藝術冷知識,Y2K 的個展——《信釋》
    螢光色的兔子、奇形怪狀的南瓜,或是索性把自己的基因放進一朵花中;面對黨代最火火的生物藝術,藝術家一向在「挑戰人類與非人類、生物與非生物、自然與非自然之間的界線」,並藉由種種作品的提問企圖喚起大眾對當代社會的質疑與反思。什麼是生物藝術(Bio Art)呢?簡單來說就是以生物、細菌、活體等做為對象的藝術實踐。
  • 新鴻基地產旗下One ITC打造「超級滿月」主題裝置
    今年適值國慶與中秋節重疊,為慶祝雙重盛事的來臨,新鴻基地產旗下超重量級商業地標One ITC特別呈獻「超級滿月」主題裝置,攜手斐聲國際的影像、裝置藝術家Leonid Tishkov,以「圓月」為創作主題,巧妙融入雲梯及直徑達2.3米的月球LED大型藝術裝置於魔都One ITC首度公開展出,呈現人月兩團圓的美好寓意。
  • 我們窮盡了想像力,為你建了一座「未來城」
    這個裝置叫做「矢速列車」,穿梭其中、神出鬼沒、不知蹤影,是36氪組織的第二屆網際網路粉絲節「沒想到未來城」的一個現場裝置。 「沒想到」這個詞是不是有點熟,這個裝置是不是有點酷?沒錯,我們又回來了! 還記得去年的「沒想到遊樂園」嗎?
  • 90後設計天才龔華超獲得了「設計中國」特展的全場大獎
    而這場特展就是最近備受全球設計和藝術家關注的「2018 丹麥創意商業杯·設計中國」。本屆「設計中國」特展場地設於世界上最古老的證券交易所,是哥本哈根市最具特色的建築物在這場別開生面的特展上,從工業設計到服裝到視覺的領域「中國好設計」莊重陳列,吸引了包括丹麥王子在內的全球知名人士和頂尖設計師的關注和讚賞
  • 2020LIGHTIN·光映國際光影藝術大賽
    大賽介紹  首屆「2020LIGHTIN·光映國際光影藝術大賽」的創辦是為了挖掘並促進全球優秀的燈光裝置、沉浸光影和交互體驗技術,推動舉辦地科技和藝術的發展以及相關行業人才的交流。大賽則更致力於創造一個可推動夜間經濟、創意活動發展的良好平臺。
  • 「光盒物倉」上海西岸首展 光合機構&泛域設計
    我們光合機構的聯合創始人婁豔女士在現場介紹說:「「光盒物倉」項目已籌備多時,這次的首展,不僅是器物展,更是一個原創設計、空間藝術、陳設藝術、典藏藝術、燈光藝術和生活藝術體驗的融合性展覽。我們把各種藝術和設計樣式與當今潮流相融合,用更適合和吸引年輕人的方式來表達。」
  • 再不來你就錯過了我們 | 逾時不候-時間主題光影互動展
    策展人是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的顏子豪,展覽最大的初衷就是把藝術與商業做一個有機的結合,讓更多的觀眾可以在一個放鬆和舒服的公共空間去感受當代藝術,實現這一切又打破藝術原本給人的嚴肅、觸不可及的印象。 設計師天團是怎樣一個組合?
  • 「百植萃」PK「The Ordinary」,新手還需謹慎
    今年入手了新玩具百植萃果酸面膜,一周用一次用了一個月,還挺不錯。三四次就能夠感到皮膚變平滑了。想到之前大名鼎鼎的「The Ordinay」也是刷酸屆的當紅炸子雞,那乾脆來做個PK分析,比較下兩款產品的優劣之處。
  • 藏在北京的8座小眾美術館,到了一年最美時候
    這裡有一些常設的裝置藝術品,具有很強的互動性,孩子會非常喜歡。目前這裡的木木藝術館正在舉辦「神遊:門閥、和尚、方士與獅子——3-9世紀中國陶瓷藝術特展」,是這裡的第一個特展,值得一看哦。看完主展不要走!拿著門票繼續到隆福大廈頂層,又是一片「空中樓閣」。在高處俯瞰北京城的中心,不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別有一番風味。
  • 開眼Eyepetizer x 梅賽德斯-奔馳|「不動聲色光影季」邀您在聲色...
    結合正在展出的開眼「光影之前」電影分鏡手稿展,以全新梅賽德斯-奔馳GLE轎跑SUV的設計元素為靈感,打造了充滿科技與美感的「聲色光影實驗廳」,通過經典作品分鏡還原、車窗放映、以CLS四門轎跑車為主角的「奪目入眼,先鋒之作」作品展映、以及車身3D互動裝置,為觀眾打造一個沉浸式的觀展空間。
  • 創意陳設 光合機構旗下「光盒物倉」上海首展
    光合機構聯合創始人婁豔女士介紹說:"「光盒物倉」項目已籌備多時,這次的首展,不僅是器物展,更是一個原創設計、空間藝術、陳設藝術、典藏藝術、燈光藝術和生活藝術體驗的融合性展覽。我們把各種藝術和設計樣式與當今潮流相融合,用更適合和吸引年輕人的方式來表達。"
  • 亞洲展訊 | 韓國光州市立美術館北京創作中心第10期開放展
    我中心目前有第10期5位駐館藝術家和1位策展人(長期4名/1年, 短期2名/外來藝術家1名4個月、策展人1名6個月)進行創作及交流活動。他們是金正演、吳英花、林勇賢、趙鉉澤、之之、崔慧美(策展人)。從事當代藝術創作,涉及新媒體數字影像、觀念、行為、裝置、綜合材料繪畫等。之之所學專業是新媒體動畫,眾多作品結合中國當下現實虛擬出「之之」影像。與此同時他以兔子為載體的繪畫與裝置從不同視覺語言展開了綜合藝術的探索。之之運用不同媒介的觀念水墨、行為藝術以及戲劇實驗作品同樣引人注目。更多藝術創作可能性有待之之輸出。
  • 徜徉在藝術中 偷得浮生半日閒|2020年7月國內展訊
    「上海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師作品展」,是這個學術尋源的一次深研,16位上海美院國畫系教師以程十髮藝術館所在地松江有關的創作將學術理路與海派文脈進行了時空跨越性的對接與貫通。此次展覽是繼上海寶龍美術館首展後,廈門寶龍藝術中心聯合藏家、常玉研究學者,重新策展,分列三大主題展區,將常玉的色彩風格、創作風格在展陳上進行延續,以期為大眾打造一場清新文藝、復古浪漫的普及性展覽,呈現一個真實、浪漫不羈的常玉藝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