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寒山美術館啟動「策展實踐與地方營造」項目

2020-12-02 騰訊網

× 工作坊|WORKSHOP ×

策展實踐與地方營造

Curatorial Practices and Placemaking

× 展覽|EXHIBITION ×

地方音景: 蘇州的聲音地理

Native Soundscape: The Sonic Geography of Suzhou

由寒山美術館發起,藝術家、策展人歐寧主持的「策展實踐與地方營造」項目開始向全國招募參與者。這是一個為期一周的演講、田野調查、研討活動,將探討如何用藝術創作和策展來增進地方感和形成地方認同。通過工作坊參與者、實習策展人和特邀藝術家的集體協作,最終為公眾呈現出一個較為完整的藝術展覽——「地方音景: 蘇州的聲音地理」(Native Soundscape: The Sonic Geography of Suzhou)。

×大綱|SYLLABUS ×

策展人(curator)只等同於「展覽製作者」(ausstellungsmacher)嗎?策展人除了為美術館、畫廊、藝博會、雙年展策劃製作展覽,他們還能幹什麼?他們除了面向特定的「藝術愛好者」,是否能觸及更廣闊的人群?他們可以為我們日日生息的社區帶來什麼?他們對我們所歸屬的城市或鄉村能貢獻些什麼?

法國人類學家馬克·奧吉(Marc Augé)在他1992年出版的一本小書《非地方:超級現代性人類學概論》(Non-places: Introduction to an Anthropology of Supermodernity)中提出了「非地方」(non-places)的概念,它是指那些從人類學意義上來說相當短暫的空間,不足以構成「地方」(places);而「地方」則是指那些可以形成社會關係、歷史文脈和社區認同的空間。「非地方」是「超級現代性」(supermodernity)的象徵,它的特點是流動——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非地方」的產生主要是為了促進資本、人口和物資的快速流動。

這本書的出版社Verso在封底寫下這樣的介紹:「在我們的生活中,花在這些地方的時間比例一直在上升:在超市、機場、酒店裡,在高速公路上,在電視機、電腦和提款機前。被這種奧吉所謂的『非地方』入侵的世界,其結果是一場意識的深刻改變:我們感知到某種東西,但卻是局部和不連貫的。奧吉用『超級現代性』的概念來描述這種晚期資本主義現象背後的邏輯——過量信息和過量空間的邏輯。在他迷人和清晰的寫作裡,他試圖為 『超級現代性』的人類學建立起一個知識框架。他先是試圖把人類學從歷史中解放出來,然後繼續揭示出『地方』(覆蓋著歷史的紀念價值和社會生活的創意)和『非地方』(在那裡個體之間僅以統一制服的形式聯結,沒有任何有機的社會生活的可能)的區別。與波德萊爾式新舊交織的現代性不同,『超級現代性』是自我封閉的:從高速公路到機艙,本土或異地的特點被以二維的方式呈現成一種主題公園般的景觀。奧吉並不認為『超級現代性』是無所不包的:『地方』仍然在『非地方』外存在,並試圖從內部重建自己。但他強烈主張,我們越來越多時間被『非地方』傳送,就像身處巨大的括號內;最後他的結論是,這種新形式的孤獨應成為人類學份屬的研究課題。」

全球化浪潮中的空間生產讓「非地方」不斷湧現,而「地方」則日漸稀少並讓人懷念。正如奧吉所說:「很多由專業人士規劃的新市鎮經常被批評不適合生活,它們不像那些在老邁的歷史中緩慢形成的地方——在那裡人們的生活日程可以交叉融合,片言隻語可以交流,孤獨可以暫時被忘掉,在教堂的臺階上,在市政廳前,在咖啡館的櫃檯上,在麵包店的門前——更慵懶的節奏和談話的氣氛至今仍讓周日早上的法國外省生活保持特色。」(66-67頁)追求效率和秩序真的適合我們的生活嗎?人們開始反思,並企圖在「超級現代性」無遠弗屆的縫隙中保衛「地方」,甚至重新營造「地方」。在奧吉的思想影響下,「地方營造」(placemaking)開始衍為一小股潮流,吸引部分城市規劃者、建築師、作家、歷史保育者、社區行動者、藝術家和策展人投身其中。

在現行的藝術制度中,美術館、畫廊、藝博會、雙年展日益與流動資本融合,成為全球消費景觀和旅遊產業的一個鏈條。人們頻繁地進行跨國旅行,去觀看和收藏藝術作品,而這些藝術作品也是某種全球流動的產品。除了帶動目的地的品牌效應和旅遊收入,這些活動並沒給當地社區帶來什麼新鮮的價值。比爾包鄂古根海姆美術館讓這個城市的旅遊業起死回生,但當地人卻少有把它看成與自己相關的地標,他們對足球賽的熱愛遠勝去這個Frank Gehry設計的奇異建築裡看一次展覽。與社區生活脫節的美術館、畫廊、藝博會、雙年展在某種程度上也成了「非地方」。部分藝術家和策展人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工作,於是發端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社會參與藝術」(socially engaged art)在冷戰結束後,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也有了異彩紛呈的實踐。這些藝術家和策展人的工作植根於社區培育,以去作者化(de-authorization)和去美學化(de-aestheticization)的藝術實踐去激活普通人的創意潛能和參與熱情,嘗試去與他們共同創造一個個富有人情味、歸屬感和歷史意識,適於生活和成長的「地方」。

本工作坊為藝術家、策展人歐寧在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規劃與保護研究生學院開設的2017年秋季同題課程的濃縮版,旨在通過對奧吉作品的深讀、對社會參與藝術的案例分析、對工作坊參與者的策展和藝術創作提案的輔導與評論,來探討作為一個藝術家或策展人(假設自己作為一個「超級現代性」的懷疑者和批判者),如何轉換自己的身份,拓展自己的工作範疇,從一個只籤名售賣自己作品的「藝術家」,變成「行動者」(activist)或「藝行者」(artivist)甚至「催化者」(activator);從一個「展覽製作者」(exhibition maker)或享受權力的「策展人」(curator),變成「協調者」(facilitator)或「有機知識分子」(organic intellectual)甚至「地方營造者」(placemaker)。

與此同時,本工作坊將針對蘇州文化的地方基因和地方知識展開田野調查,並將焦點逐漸收聚於城市的聲音遺產,包括對民間有聲藝術、日常生活環境音場(特別是那些行將消失的聲響和當代新出現的音場)、方言俚語語音的田野收錄,並在參與者、實習策展人和特邀藝術家的集體協作下,將之轉化成一個將在寒山美術館展出的聲音裝置展覽「地方音景: 蘇州的聲音地理」(Native Soundscape: The Sonic Geography of Suzhou),作為本工作坊的工作成果。聲音地理學是一個把地理位置、想像和展演之間的聯繫繪製出來、從而重新解釋「地方」的過程。從穿越和記錄風景的聲音屬性到創建抽象的聲音行走路徑和地圖,聲音地理學試圖揭示重要的事物如何改變了周圍的環境,它可以應用於藝術媒介或作為一種裝置來傳播適用於理解城市空間及其發展的信息。 「地方音景」是一個試圖關閉視覺,放大聽覺,探討聲音作為城市記憶載體,在與地方居民的互動中,構建蘇州城市的地方性(locality)和本土性(nativeness)的研究和展示項目。本項目以歐寧在2006年受倫敦蛇形畫廊委託、以「聲音研究所」(Institute of Sound)的集體名義策劃製作、在倫敦歷史建築巴特西發電站展出的「喚醒巴特西」(Awakening Battersea)聲音裝置展覽為藍本。為了為本項目提供更多元化的學術工具和構建更廣闊的研究框架,本工作坊將增加對法國哲學家保羅·利科(Paul Ricoeur)的《記憶,歷史,遺忘》(Memory, History, Forgetting)一些章節的集體研讀。

「策展實踐與地方營造」結課紀念,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規劃與保護研究生院,2017年。

寒山美術館館長胡仁仁表示:「我們一直想做一個與所在城市有深度互動的項目。今年上半年疫情稍緩後,我在古城區閒逛,無意中了解到蘇州還有20多家唱片店存在,其中有一家「搖擺唱片行」已經存在超過20年了,對於喜歡音樂的城市居民而言,這些唱片店是伴隨著他們的音樂記憶的載體。雖然數位音樂時代的到來,給實體唱片店帶來很大衝擊,但蘇州還能有那麼多唱片店可以存活下來,也可見蘇州人民的音樂欣賞水準和要求不俗;蘇州還有個本土藝術家叫劉瀟,他一直在做「一分鐘錄音」,已經做了上千個一分鐘錄音了;再有就是今年6月份,在寒山美術館主辦的「黃河青山——湯南南個展」期間,邀請十幾年前就在做先鋒音樂的朱芳瓊、王集雲來美術館表演,得知他也常駐蘇州,此後便多有來往。因為這些信息,便和身邊的藝術家、策展人朋友談起想做一個有關城市聲音的項目,大家都給了很積極的反饋。便聯繫學者歐寧,因為他此前做過不少關於聲音的項目,對在地項目類很有經驗,也做過不少非常成功的案例,此外他也是為數不多見證寒山開館的圈內朋友,和他通了個電話便一拍即合。

這次項目最大的特點是「去教育化」,歐寧提出希望本次項目以研討和民主參與的方式進行,恰好我在法國研究院讀書期間,所有的課程都是研討式的,非常能理解這樣一種設置。大家可以注意到,此次項目中並未設置導師而是以「主持人」來稱呼。美術館是一個需要公眾參與共建的機構,這一設置非常貼合機構性質,對參與者也沒有那麼強的壓迫感。整個過程所有人是參與者也是協作者,在項目實踐過程中,主持人將分享案例和一些實踐過程中需要了解工具和方法論,特邀藝術家會分享他們的創作經驗,也會在錄音技術上為參與者提供必要支持和幫助。流程上的特殊性可能在於這是一個需要每個參與者付出努力才能達成結果的項目,在成果展生成之前,沒有人知道結果會如何。因此對於參與者的要求會高一些,鑑於目前的報名情況,我們也考慮增設部分觀察員身份,給那些積極地、抱有熱情相要參與項目的朋友,具體實施辦法會在12月初兩期分享講座做完之後公布。」

× 關鍵詞|KEYWORDS ×

工具|TOOLS (THEORIES)

地方與非地方Place and Non-Place (Marc Augé)

現代性Modernity (Walter Benjamin)

超現代性Supermodernity (Marc Augé)

城市漫遊者Fl neur (Walter Benjamin)

街道之眼Eye on the Street (Jane Jacobs, William H. Whyte)

路上觀察Roadway Observation (Terunobu Fujimori, etc)

素人Shirouto

節慶主義Festivalism

社會動員藝術Socially Engaged Art

社區藝術Community Art

聲音藝術Sound Art

群眾景觀Mass Spectacle

賦權Empowerment

激活Animated

去作者化De-authorization

反美學化Anti-aestheticization

主持人Facilitator

關係美學Relational Aesthetics (Nicolas Bourriaud)

參與性藝術Participatory Art (Claire Bishop)

特定場地Site-specific

藝術行動主義Artivism

文化圍堵Culture Jamming

景觀Spectacle (Guy Debord)

異軌Détournement (Guy Debord)

飄移Dérive (Guy Debord)

吸納Absorption

拱廊計劃The Arcades Project (Walter Benjamin)

大同Commonwealth (Michael Hardt and Antonio Negri)

公共治理Governing the Commons (Elinor Ostrom)

雙年展化Biennialization

雙年展主義Biennialism

個案研究|CASES (STUDIES)

雪球售賣Bliz-aard Ball Sale (David Hammons)

曾灶財Tsang Tsou-choi

赤腳藝術家Barefoot Artists

日惹塞梅提藝術屋Cemeti Art House

兒童理髮師Haircuts by Children (Mammalian Diving Reflex)

房頂起火了The Roof is on Fire (Suzanne Lacy)

在紐奧良等待戈多Waiting for Godot in New Orleans (Paul Chan)

他們射殺了馬群They Shoot Horses (Phil Collins)

瓜拉那之力Guarana Power (Superflex)

城市生活垃圾Urban Solid Waste (Basurama)

街道美術館Museo de la Calle (Cambalache Colectivo)

物盡其用Waste Not (Song Dong)

利馬Lima (Jennifer Allora and Guillermo Calzadilla)

槍變鏟Pistols into Spades (Pedro Reyes)

鴉巢The Crow's Nest (Decolonizing Architecture Art Residency)

富埃特斯德埃布羅酒店Hotel Fuentes de Ebro (Lara Almarcegui and Begona Movellan)

支持結構Support Structure (Celine Condorelli and Gavin Wade)

知識黑市The Blackmarket (The Mobile Academy)

吐槽合唱團Complaints Choir (Tellervo Kalleinen and Oliver Kochta-Kalleinen)

綺色佳時分券Ithaca Hours (Paul Glover)

時間銀行Time/Bank (Julieta Aranda and Anton Vidokle)

巴黎公社La Commune (Peter Watkins)

奧格裡夫之戰Battle of Orgeave (Jeremy Deller)

達林的低語Tatlin’s Whispers #5 (Tania Bruguera)

滲透Los Penetrados (Santiago Sierra)

攻佔冬宮The Storming of Winter Palace (Nikolai Evreinov)

工廠汽笛交響樂Symphony of Factory Sirens (Arseny Avraamov)

傾斜的弧線Tilted Arc (Richard Serra)

食物Food (Gordon Matta-Clark)

分裂Splitting (Gordon Matta-Clark)

一日之終Day’s End (Gordon Matta-Clark)

交叉的圓錐Conical Intersect (Gordon Matta-Clark)

翻轉一個地方Turning the Place Over (Richard Wilson)

快樂之樹Joyful Trees (Diller Scofidio + Renfro)

屋House (Rachel Whiteread)

廣告牌解放陣線Billboard Liberation Front

美國塗鴉藝術家Ron English

美國塗鴉藝術家Jorge Rodríguez-Gerada

加拿大反消費雜誌Adbusters Magazine

英國平面設計師Jonathan Barnbrook

美國塗鴉藝術家Shepard Fairey

班克西在伯利恆的新酒店The Walled Off Hotel, Bethlehem (Banksy)

班克西的迪士黴爛項目Dismaland(Banksy)

斯洛維尼亞藝術團休NSK在莫斯科設立大使館Embassy in Moscow (Neue Slownische Kunst, NSK)

憤怒的三明治人Angry Sandwich People or in Praise of Dialectics (Chto delat?)

當態度變成形式When Attitudes Become Form

運動中的城市(巡展)City on the Move

第4屆柏林雙年展The 4th Berlin Biennale

蛇形畫廊年度臨時展館項目Serpentine Pavilions

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Echigo-Tsumari Triennale

清邁土地計劃Land Project

箭廠空間Arrow Factory

靈魂不賣No Soul for Sale

藝術與建築街邊店Storefront for Art and Architecture

高線公園計劃High Line Project

法國南特島的機械藝術The Machines of the Isle Nantes

火人節Burning Man

歐寧,「策展實踐與地方營造」課程關鍵詞圖表,2017年。

× 教學方式|TEACHING METHODS ×

演講|Lecture - 討論會|Seminar - 田野調查|Field work - 展覽製作|Production

× 必讀書目|REQUIRED READINGS ×

Marc Augé, Non-Places: Introduction to an Anthropology of Supermodernity (New York: Verso, 1995)

馬克·歐傑,《非地方:超現代性人類學導論》(臺北:田園城市, 2017年)

× 建議|SUGGESTED READINGS ×

Paul Ric ur, Memory, History, Forgetting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4)

保羅·利科,《記憶,歷史,遺忘》(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2017年)

Claire Bishop, Artificial Hells: Participatory Art and the Politics of Spectatorship (New York: Verso, 2012)

克萊兒·畢莎普,《人造地獄:參與式藝術與觀看者政治學》(臺北:典藏藝術家庭, 2015年)

Nato Thompson, Living as Form: Socially Engaged Art from 1991-2011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2012)

暫無中文版。

Peter Weibel ed., Sound Art: Sound as a Medium of Art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2019)

暫無中文版。

*其它必讀和參考文章以及電影、藝術錄像將於本工作坊微信群公布。

× 主持人|FACILITATOR ×

歐寧在2012年墨爾本國際電影節,王久良攝。

歐寧

藝術家、策展人、作家

1969年生於廣東,1993年畢業於深圳大學。1993至2000年一直生活、工作於深圳,是獨立音樂團體「新群眾」以及獨立電影團體「緣影會」的創辦人。2000年遷至廣州,2004年與藝術家曹斐創辦了立足於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另類文化藝術工作平臺「別館」(Alternative Archive) 。2006年離開廣州遷至北京,2008年至2010年擔任現代傳播集團《周末畫報》創意顧問及邵忠基金會總監。2011年創辦《天南》文學雙月刊並任主編,同時發起致力於鄉村建設的「碧山計劃」。2016-2017年,在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規劃與保護研究生學院教授「中國城鄉研究」與「策展實踐與地方營造」兩門課程,同時主持山東省煙臺市廣仁歷史街區的活化項目「廣仁計劃」。2019年,他獲選擔任波士頓藝術、設計與社會研究中心 (CAD+SR)研究員(2019-2020年),2020年成為高級研究員(2020-2021年)。

歐寧曾受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邀請拍攝紀錄片《三元裡》(2003年),受德國聯邦文化基金會邀請拍攝紀錄片《煤市街》(2006年),在世界各地展出、放映並被收藏、研究。連續策劃三屆大聲展(2005年,2007年,2010年),並為倫敦蛇形畫廊在倫敦巴特西電站策劃了聲音藝術的展覽項目「喚醒巴特西」(2006年);曾擔任2009年深圳香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總策展人,第53屆 威尼斯雙年展Benesse大獎評委(2009年),日本橫濱國際影像節評委(2009年),2011年成都雙年展國際設計展策展人,古根海姆美術館亞洲藝術委員會成員(2011年),第22屆米蘭非洲拉丁美洲亞洲電影節評委(2012年),裡斯本建築三年展Debut大獎評委(2013年)。

歐寧為國內外各種雜誌、網站和出版物寫作,並經常應邀在世界各地演講和參加學術會議。編 有《北京新聲》(湖南文藝出版社,1999年)、《漫遊: 建築體驗與文學想像》(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9年,獲2010年「世界最美的書」獎)、《建築·城市·思想: 庫哈斯和奧布裡斯特中國訪談錄》 (商務印書館,2012年),《劉小東在和田與新疆新觀察》(中信出版社,2013年,獲2014年「世界最美的書」獎)、《南方以南: 空間、地緣、歷史與雙年展》(中國青年出版社,2014年)和 《天南: 中國新聲音》(英文版,俄克拉何馬大學出版社,2015年)等書。個人著作包括《碧山共同體:如何創建自己的烏託邦》(中文版、丹麥文版、英文版,OVO出版社和Antipyrine 出版社,2015年)、《造鄉記》(英文版,Palgrave Macmillan出版社,2020年)和《田野集》 (中文版,寫作中)等。

× 藍本|EXAMPLE ×

喚醒巴特西|AWAKENING BATTERSEA

喚醒巴特西項目標誌,魏星宇設計,2006年。

2006年,歐寧接受倫敦蛇形畫廊的委託,策劃了這一聲音藝術展覽項目。它由顏峻和李如一擔任製作人,邀請了20多名中國聲音藝術家成立「聲音研究所」(IOS),根據各自在不同省份和地區的田野錄音素材,經過集體討論和創作,最後轉化成時長約一小時的概念性聲音作品,安裝在倫敦的歷史建築巴特西發電站的渦輪大廳,以循環模式播放,試圖以巨大的聲波喚醒這座被丟空多年的工業建築。此展覽後來還巡迴到奧斯陸和盧森堡展出。

安裝在倫敦巴特西發電站渦輪大廳的聲音裝置,歐寧攝,2006年。

IOS成立的目的是致力於聲音地理學的研究、創作、展示和出版。它由聲音藝術家、田野錄音實踐者、熱衷於探索聲音和物理空間之間關係的建築師以及對聲音的社會學研究感興趣的作家組成。利用「聲音作為唯一媒介」的方法,IOS傾向於在所有非聽覺感官關閉的情況下感知和反思世界。通過收集和處理日常聲音,它試圖探索聲音敘事的可能性以及聲音現象與複雜的社會現實之間的關係。IOS鼓勵更多的人從事田野錄音,定期記錄中國的環境聲景,以建立大容量的聲音檔案。

IOS在北京歐寧工作室開會準備展覽,曹斐攝,2006年。從左至右:顏峻、歐寧、馬巖松、豐江舟、王凡、張安定、孫雷、李如一、梁井宇和孫曉曦。

× 參考連結|REFERENCE LINKS×

歐寧,「策展實踐與地方營造」

英文,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規劃與保護研究生院2017年春季課程大綱。https://www.douban.com/note/777055454/

歐寧,「論公共藝術」

中文,《造鄉記》(Palgrave Macmillan, 2020)收錄英文版。

https://www.douban.com/note/782022329/

× 日程|SCHEDULES ×

x應徵者指南|GUIDE FOR CANDIDATES x

要求|REQUIREMENTS

1.應徵者對藝術創作、策展、城市研究、歷史研究、地方營造要有興趣並有一定的知識或實踐基礎;

2.要具有英文閱讀能力,可參與英文書藉的研讀活動;

3.要具有環境意識、正念和深度傾聽的耐心,這是聲音地理學實踐的基本要求;

4.獲選成為參與者後要自備錄音器材,關於器材的挑選和田野錄音(field recording) 的技術應用,工作坊會有特邀聲音藝術家進行輔導;

5.要具有較好的寫作能力,因為每位參與者須通過參與田野調查和小組討論為展覽出版物獨立撰寫一篇2000字以上的文章,解釋聲音現象與「地方」的關聯;

6.本工作坊為免費活動,但因為持續時間較長,為了保證每位參與者全程參與活動,每位參與者須向寒山美術館繳納1000元人民幣的保證金,若全程完整參與項目此保證金在活動結束後發還;如有缺席保證金不予退還;

7.每位參與者在蘇州的食宿須自理,寒山美術館將推薦可享折扣的周邊酒店。

應徵方法|HOW TO APPLY

1.本工作坊的參與者以12名為限;

2.請將個人簡歷、作品資料在12月3日前以PDF形式發至寒山美術館的郵箱:hsam@sndcc.cc,郵件主題請標明#地方音景:蘇州的聲音地理#;

3. 寒山美術館將於12月5日公布網絡面試名單,12月6日進行應徵者線上面試,並於12月7日在寒山美術館公眾號公布入選參與者名單;

4. 寒山美術館保留名額從缺、增補之權利;

5.如有疑問可以諮詢「寒山美術館」微信或電話0512-69580830,添加「寒山美術館」。

相關焦點

  • 「萬物有靈 -- 唐寅油畫展」亮相蘇州金雞湖美術館
    蘇州2017年3月20日電 /美通社/ -- 3月18日,探索屬於中國人油畫氣質的「萬物有靈 -- 唐寅油畫展」在蘇州金雞湖美術館拉開帷幕。作為中國當代知名油畫藝術家,此次唐寅將用純熟的油畫語言和厚重的文人情懷,為蘇城呈現自然萬千景象的生生不息、表達對自然深邃力量的敬畏與探究。
  • 全國「 生態海洋 」主題海報設計邀請展 I 當代海美術館
    《探索數字海洋》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地域視覺設計文化研究團隊成員韓國祥明大學美術學視覺設計博士畢業本碩博均為視覺設計方向策展或協助策展多次國內外設計比賽及展覽尖荷系全國設計實踐教育平臺實戰導師入選文化部文化產業創意人才庫
  • 墨爾本博物館Pauline Gandel兒童美術館
    UAP與墨爾本博物館及博物館資深策展設計師Pete Wilson合作為Pauline Gandel新兒童美術館完成了一個綜合遊樂設施項目
  • 法國蓬皮杜中心特展登陸上海西岸美術館
    2020年11月10日,上海西岸美術館與法國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推出的特展「設計與奇思:裝飾之自然本源」在西岸美術館正式拉開帷幕。上海西岸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陳安達介紹道,「設計與奇思:裝飾之自然本源」首次以作品開啟中法文化對話,見證了中法之間穩固的文化交流,實踐了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展開五年展陳合作項目「讓中國看到世界,也讓世界看到中國」的文化宗旨。此外,該展覽也揭開了西岸美術館一周年館慶的序幕。
  • 策展團隊|客人的到來: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藏展
    導言:「雅昌月度策展人影響力榜單」是雅昌藝術網從媒體角度對當代藝術領域的策展與展覽呈現進行全面搜集、記錄與跟蹤,從專業角度解讀「策展人」每月所策劃的展覽在學術性、策劃執行、公眾認知及影響力、國際化推廣、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與創新。
  • 塔影園將重現虎丘,中式營造「公益反哺」蘇州園林
    致力於研究和傳承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融創古建保護專項基金,選擇自虎丘塔影園開始實踐之旅,不僅提供用於景區基礎復建的資金,還將圍繞古建園林研究性修復、數位化留存復原技術、工匠人才培養、園林文化傳承與推廣等展開工作。塔影園的復建工程已經啟動。項目設計之初借鑑文獻記載和歷史資料,對建築及景觀設計進行了優化。融合蘇州傳統建築特色的塔影園經歷了多年孤寂之後,將重現蘇州。
  • 藝術展|A4國際藝術家駐留基地&蛇形美術館A4展亭雙開幕!
    A4國藝術家駐留項目作為美術館重要的學術項目已經歷了8年時間,今年其作為麓湖公共藝術計劃的常設單元,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展現更多的活力。當日在國際藝術家駐留基地,吉野もも、Kris Salmanis、Vladimir Abikh和Pascal Brateau等4位藝術家向大家介紹了自己的作品,四川大學文新學院教授張怡老師、四川大學哲學系特聘副研究員餘玥老師同時介紹了與A4駐留項目共同合作的在地研究工作的啟動。
  • 亞洲展訊 | 韓國光州市立美術館北京創作中心第10期開放展
    我中心目前有第10期5位駐館藝術家和1位策展人(長期4名/1年, 短期2名/外來藝術家1名4個月、策展人1名6個月)進行創作及交流活動。他們是金正演、吳英花、林勇賢、趙鉉澤、之之、崔慧美(策展人)。這種現象是否真的讓人類的生活引向烏託邦,或者夢想是朝著烏託邦而到達的地方確是反烏託邦。我想知道其終點站會是什麼樣,這就是我的疑問也是質疑。
  • 「墨滴星河:林國成作品展」在廣東美術館展出
    展覽快報 — 7月7日,由廣東美術館主辦,王紹強擔任策展人的「墨滴星河:林國成作品展」在廣東美術館開幕。本次「墨滴星河:林國成作品展」是廣東美術館當代藝術研究中當代水墨序列的展覽項目之一。展覽主題源於藝術家對中國古典文化的思索,嘗試探討人對天的觀察,人與天、人與宇宙的關係。在藝術家看來,這樣的關係構成了我們整個文化的根基。本次展覽將展至7月29日。
  • 無聲的認可:策展《美國人》(下)
    本文翻譯自《looking in》一書無聲的認可:策展《美國人》作者:菲利普·布魯克曼翻譯:Isabel ZHANG點擊查看薩拉·格裡諾和我策劃該展覽並將其命名為「羅伯特·弗蘭克:走出去」(圖12),該展涵蓋了弗蘭克從1945年在蘇黎世的早期攝影到1994年剛完成的一個錄像裝置藝術作品,正是在1994年,該展在華盛頓開幕。我們決定把《美國人》設為展覽的中心作品,通過突出他早期的手工書、聯繫人名單、展覽印刷品和整本書的副本來拆解弗蘭克製作這本書的過程。
  • 2020年城鄉學校少年宮成果展12月5日在徐州美術館舉行
    本報訊(徐報融媒記者 張瑾)12月5日(周六),2020年城鄉學校少年宮成果展將在徐州美術館舉行。展出活動由徐州市文明辦、徐州市教育局主辦,徐州美術館協辦,展期至12月9日。青少年美育可以培養學生對現實的審美觀察,在審美實踐中陶冶情操,美化心靈,豐富精神生活,提升人文素養。2020年徐州市城鄉學校少年宮成果展以「全面小康 追夢成長」為主題,聚焦全市中小學生文藝、手工、科技等作品展示,搭建城市和鄉村學校學生共同交流學習的平臺。
  • 博物館日好展,籌備@武漢2020,首屆希克獎,成都考古新發現
    「@武漢·2020:傅中望」 展覽籌備會在合美術館召開5月12日上午,「@武漢·2020:傅中望」 展覽籌備會在合美術館順利召開。參加此次會議的有合美術館執行館長魯虹、湖北美術館館長冀少峰、策展助理胡鶯等人,此次展覽將由冀少峰館長擔任策展人、魯虹館長擔任學術主持。大家在合美術館中庭共同就展覽前期籌備工作進行商討。
  • 「甲午·甲午——百年強國夢」展覽於廣東美術館開幕
    「甲午·甲午——百年強國夢」是文化部「2014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的入選項目,由廣東美術館館藏作品展、百年文獻展、百部影片展映三部分組成,佔據了廣東美術館從一樓到三樓的展廳,生動、立體、全面地用藝術作品再現了百年強國之路。
  • ...學院聯合主辦的「國家榮譽──中國女排精神展」在天津美術館開展
    天津體育學院聯合主辦的「國家榮譽──中國女排精神展」在天津美術館開展「國家榮譽—中國女排精神展」,在天津美術館開展。
  • 揚青春之風 展和合之美 「和動力——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青年策...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不斷打造滿足人民日益增長審美文化需求的藝術盛宴,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濟南市人民政府主辦,山東美術館、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承辦,濟南市美術館(濟南畫院)協辦的「和動力——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青年策展項目展將於2020年12月12日—2021年3月12日在濟南市美術館展出。
  • 畫作展、大變樣!常德美術館和科技館近來值得打卡,約嗎?
    最新動向  案首語  一座城市的美術館/科技館,往往是這個城市中最美的建築,或至少是最特殊的建築。作為城市的文化名片,美術館/科技館既是重要的社會文化信息資源,也是廣大市民在城市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園。
  • 日本美術館舉辦90後國際藝術家江上越個展
    90後國際藝術家江上越個展千葉市美術館 Chiba City Museum of Art千葉市美術館千葉市美術館是1995年建立,主要以當代藝術,浮世繪,千葉相關藝術的三個方針做策展和研究,在日本當代藝術界非常有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