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織女」:從繡花到「繡宇宙」

2020-12-08 騰訊網

[摘要]陳英華說:「《蟹狀星雲》是我的第一幅作品,也是我最喜歡的,同時它也是最難繡的,我花了6個月才繡完。」為了表現天體散出的光暈,陳英華利用劈絲技術,甚至將一根絲線劈成64份。

20多幅以宇宙星空為主題的刺繡,被驚呼為「織女的作品」。

沈壽自染100色絲線繡耶穌,而陳英華則將一根絲線劈成64份,表現天體的光暈。

當「傳統刺繡精品展」融入當代視覺元素和審美觀,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出臺10周年之際,廣東省博物館將28個繡種的150件當代作品同場展示,其中除了傳統的花鳥山水,還有絲線勾勒的《清明上河圖》、《蒙娜麗莎》,以及拍場上最熱的林風眠和青少年最愛的動漫人物。

沈繡的「仿真繡」,改變了中國傳統刺繡有形有色卻少光少影的繡法。

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俄羅斯時,贈送了一件沈繡《普京總統肖像》作為國禮。普京端詳著這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品,讚不絕口。他甚至解開西服,拿出自己的領帶說:「正是它。」

這距離沈繡第一次作為國禮已過去102年了。

沈繡,不同於中國四大以地區命名的繡種(蘇繡、粵繡、湘繡、蜀繡),它是以沈壽命名的刺繡流派。沈壽的第一幅「仿真繡」作品是1910年完成的《義大利皇后像》,作品由清政府選送參加在義大利舉行的萬國博覽會,獲「至大榮譽最高級之卓越獎憑」。1911年清政府將此繡贈送給義大利皇后。

1905年,沈壽夫婦受清政府委派,赴日本考察刺繡藝術。三個月中,沈壽接觸到了西方油畫、鉛畫,大受啟發,回國後,沈壽對刺繡進行大膽創新,雖然依舊運用傳統的蘇繡針法,但同時也融入了日本美術繡的用針方法,並採用歐洲油畫的用光用色原理,創作出了「仿真繡」。這一創新改變了中國傳統刺繡有形有色卻少光少影的繡法。

1914年,美國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向中國徵集展品,沈壽選了一張明信片上印的耶穌像進行勾勒。這幅原作為文藝復興晚期義大利畫家琪特的油畫,取材於《聖經》耶穌遇難再生的故事。沈壽運用了虛實針、旋針等針法,並根據人物皮膚肌理的需要和油畫明暗層次的變化,精心地選用了自己染就的100多種不同色澤的絲線,將這幅畫作表現得既有油畫的立體深邃,同時又兼具了刺繡的細膩。

沈壽還將繡品中所用的100多種不同色彩的絲線各取一根,在繡像的上方繡成一個十字架,供觀眾審辨,以證明這幅繡像沒有一處是繡後染成的。

20多幅以宇宙星空為主題的刺繡,被驚呼為「織女的作品」。

達·文西的《蒙娜麗莎》充分發揮了「空氣透視般」的筆法,這一點蘇繡也可做到。蘇繡大師姚建萍說,十分國畫只能繡出八分效果,八分照片她有把握繡成十分效果,而油畫則是十分繡成十分效果。

繡名畫前要先在紙上製作效果圖,或者用電腦打出來,再移到畫布上。製作過程不僅考驗繡娘用刺繡線條替代原畫筆觸的能力,同時也要求繡娘對原畫情感表達的理解,繡制一幅國外知名油畫也是對畫作的再創造。

蘇繡繡制油畫的針法主要是亂針繡。第一層鋪底,按畫稿的輪廓與塊面刺滿;第二層開始在底上堆砌刺作;第三層則是精細的加工,讓整幅作品看起來立體感十足。亂針繡作品在後期製作中,常常採用劈絲(將一根花線分為若干份)工藝,在有限的面積裡多層次地將物體的色彩敏感調整到最佳狀態。

《蒙娜麗莎》中,達·文西對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做了精心處理,讓蒙娜麗莎的微笑有一種神秘莫測感。而在刺繡版《蒙娜麗莎》中,姚建萍「以針代筆,以線為彩」,利用劈絲技藝將蒙娜麗莎的肌膚、五官包括眼睫毛用亂針法繡出,將各種顏色絲線交叉搭配,分層堆疊重組並產生光澤變化,這是任何其他畫種難以比擬的。

油畫上兩種顏色混合後就會產生另一種色彩,而亂針繡上兩種色交叉重疊後不僅可以得到第三種色彩,而且原來的兩種色彩依舊存在。不同方位的交叉線條在不同方位的光照下,會產生不同的光澤變化,使人物更加立體。

當細緻的絲線遇上恢弘的宇宙,結果是刺繡的新生。在第28屆國際天文學聯合大會上,蘇州人陳英華繡制的《蟹狀星雲》、《鷹狀星雲》、《仙女星系》、《漩渦星系》、《黑洞》、《日珥》等20多幅以宇宙星空為主題的刺繡,被驚呼為「織女的作品」。

陳英華說:「《蟹狀星雲》是我的第一幅作品,也是我最喜歡的,同時它也是最難繡的,我花了6個月才繡完。」在繡制的過程中,陳英華也不斷學習宇宙知識。為了表現天體散出的光暈,陳英華利用劈絲技術,甚至將一根絲線劈成64份。

中國刺繡進入拍賣市場時間不長,上世紀90年代以前,刺繡在藝術品市場並不亮眼,價格平平,收藏刺繡的人也很少。1993年,香港、新加坡等地開始有人注意到刺繡的價值並進行收藏。

2002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明朝永樂《刺繡紅夜摩唐卡》以3087萬港元成交;2004年北京瀚海拍賣中,元代《十八尊者》刺繡冊頁以1980萬元成交;2007年,蘇繡版《蒙娜麗莎》在北京以1000萬元成交。在國際拍賣市場中,頂級蘇繡的年均升幅穩定在37%—42%之間。

相關焦點

  • 青繡:繡針下綻放的生命之花
    冶存榮告訴我們,青海刺繡最常見的繡法是平繡,但一些繡娘即便在同一件繡品上也會使用多種繡法。青海刺繡種類繁多,適用範圍廣泛,基本涵蓋了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生活用品上,過去幾乎家家戶戶枕頭的兩邊都要繡上花。一些農村婦女特別是少數民族婦女,全身上下都可以看到繡品。
  • 地衣繡的花
    雲南山多,生態環境大家也還認可,遊山玩水看石頭是很重要的旅遊資源,是如石林、土林、沙林等等,莫不以石頭而著稱
  • 莫氏家族傳承「絨線繡」 繡出小康新生活
    在一塊莫家專用的麻布上,姐妹們手中的繡針,上下穿行,一幅精美的絨繡藝術作品就繡出來了。姐妹們嫻熟的絨繡技藝,都是跟著臨沭縣玉山鎮李莊村婦女莫宗榮學來的。莫宗榮今年46歲,看起來精明幹練,幹起活來乾淨麻利。她是莫氏絨繡第五代傳承人。
  • 她用一根針繡出浩瀚宇宙,拒絕美國航天局購買,稱:只能留在中國
    在這些繡品中,前五種被稱為中國四大繡品,蘇繡作為四大繡品之一,起源於蘇州。其花紋優美,構思巧妙,繡工精巧,針法活潑,色澤清雅,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蘇繡是我國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名錄,具有很高的傳承保護價值。現在在蘇州,有許多繡娘,她們繼續傳承著她們祖先留下的文化。在這萬千繡娘中,陳英華是比較優秀的,她出生於1973年,蘇州。
  • 臺繡文化創意產業園初成規模
    「它形成於明清時期的台州海門,當地的繡娘在繼承中國民間傳統刺繡技藝的基礎上,吸取了當時海門天主教堂傳入的西方鏤空抽紗繡技藝,」陳克雖然退了休,但對臺繡一往情深,他說起臺繡的歷史如數家珍,「形成發展成既有『彩』又有『素』、針法技藝達到二百多種的新繡種『臺繡』,成為中國28個地域繡種之一,綻放著自己的獨特美麗。臺繡自從誕生起,就見證了中國傳統刺繡與西方技藝的融合,就代表著傳承與創新。
  • 絲線走千年 繡針繪乾坤
    新中國成立後,魯繡創造了新的輝煌,產生了一些藝術大師及影響深遠的魯繡作品,然而,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魯繡衰落了。 真正熱愛魯繡的人不忍看魯繡的沉淪。雖然人數不多,但仍然堅持,用繡針把魯繡——這一千年文化傳承。 戎玉蕊就是這為數不多的人中的一個。
  • 蘇繡:絕技繡出美好生活(文化脈動)
    從15歲到今天,蔡梅英的刺繡之路已經走過了40多年,儘管技藝早已十分純熟,但蔡梅英最愛的話題還是技術,一聊起蘇繡技術,就停不下來。有一次在安徽授課,她一口氣講了3個多小時,直到學員提醒,才發覺自己嚴重超時了。
  • 繡著玩唄,簡筆畫一樣的小刺繡,附10張刺繡圖案
    繡著玩兒唄,超級簡單的小刺繡,附10張刺繡圖樣。美好春日,遇見更美的你~~今天分享的這一組小刺繡,真的是超級超級簡單,像簡筆畫一樣簡單,稍微懂一點點刺繡針法,就能繡出來。上圖是三枚可愛的刺繡小書籤,只用到雛菊繡、輪廓繡、直針繡、法國結粒繡這幾種簡單的刺繡針法。圖案也是簡單的花花草草,對於新手小白來說也毫無壓力。刺繡真的不難,為什麼要望而卻步呢,就當繡著玩兒唄,繡壞了、繡醜了,那又怎麼樣?誰都有一個由生到熟的過程,不是天生就會的。
  • 刺繡:基礎教程,9種鎖鏈繡針法的詳細解說!
    鏈針繡的刺繡方向是從右到左,第一針出針後,線甩到左邊,在緊鄰出針位入針,向左穿越一定的針距後出針後收線,形成第一個鏈環;繼而在出針處旁邊入針,開始又一輪的循環。開鏈繡出針以後,從相同水平線的右邊,留一點距離的地方入針,穿到左上方(第一針出針的上方)出針,然後和鏈針繡一樣把線壓到針下。然後從線下面穿過去,從右邊入針穿到左上方出針,線依舊壓在針下,就這樣一直循環,最後結尾的時候,兩端的兩個角用線壓住就可以了。
  • 世界著名的100個海洋神話傳說之巧妹繡龍的故事
    世界著名的100個海洋神話傳說之巧妹繡龍的故事巧妹繡龍巧妹繡龍是一則關於龍的神話傳說。講述白老龍因為施雨觸犯了天條,巧妹為救白老龍而繡龍,但最終白老龍還是未能倖免大罪的故事。從前,東海漁島上有個姑娘名叫巧妹。
  • 以「三色」絲線,繡出新時代鄉村「善治圖」
    從「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到「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從「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古往今來,美麗鄉村的形象在文人墨客的筆中熠熠生輝。鄉村,不僅僅是文化生態的需求,更是人們對家的記憶和依戀。
  • 臺繡服飾:9款時尚女裝任您挑選!
    在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台州繡衣廠曾是台州出口創匯的大戶。但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隨著外貿萎縮,台州繡衣廠漸漸走向了沉寂。當時我就在想,怎樣才能讓臺繡活下來並能更好地活下去? 林霞 浙江臺繡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 臺繡第三代傳承人
  • 嶽陽汪培康:《月繡洞庭》,是美好,是光明
    「每天練7到8小時,最多的時候一天練11小時,我相信我能學會、學好。」日積月累,直到收到一則全國葫蘆絲演奏大賽的通知,他決定去試試。汪培康花了一年半時間練習同一首曲子《竹林深處》,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拿了個銀獎,加大了汪培康對葫蘆絲的研學激情,而後的兩屆比賽又分別斬獲一金一銀。這也奠定了汪培康會成為遠近聞名的一位葫蘆絲達人。
  • 24款立體繡花,只借用一根銅絲,繡出效果比平時美多了!附教程
    這些立體的繡法,可繡在你心愛的包包上,或各種生活用品上。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平面與立體同時結合,做成一幅作品。效果絕對非常漂亮哦~今天隨小愛同學一樣來學習吧。只要能繡出立體的效果,大家都可以利用身邊的材料做填充物。好了,還是先來學習立體刺繡花的繡法教程!先在繡布上畫上需要刺繡的圖案,然後用銅絲線沿著花瓣的圖案掐出來放在繡布上用針線把銅絲繡上一圈固定,然後再不斷用來回針法填滿整個花瓣即可,繡好的花瓣用剪刀剪下來,就可以組合成一朵小花。
  • 手工刺繡:60款適合繡在衣服上的圖案,簡單易學,零基礎也能看懂
    有個姑娘叫「簡單的幸福」,她說買了一件白色棉麻裙,太光了,想繡個花,問有沒有色彩圖案都比較簡單的圖樣給她推薦一下。其實以前分享的很多圖樣都可以繡在衣服上的,就看自己喜歡什麼樣的,還有,要看看裙子的款式,是休閒風格啊?還是優雅風格啊?
  • 星座小刺繡蝴蝶結絲帶髮飾製作教程,自信的「繡」出自己的星座吧
    說起來還挺讓人不好意思的,小桃在老老實實做刺繡之前呢,搗鼓過很多手工東西,像是燙花、熱縮片、滴膠、纏花等等,各種手工材料更是成堆的買,單是各種顏色的緞帶,就買了整整兩大箱(嗚嗚嗚,都是錢啊)。準備材料:黃色棉線(只要你喜歡,其他顏色也行)、5釐米寬絲帶、髮飾配件;準備工具:針、繡棚、剪刀、熱熔膠;所用針法:輪廓繡、結粒繡本篇教程比較特殊,大家的星座不盡相同(說不定還有想繡屬相的小夥伴),小桃就告訴大家如何自行找繡圖把。打開手機或電腦網頁,搜素關鍵字「星座圖片」,超多星座素材任君挑選。選好後,先描到紙上,再轉印至絲帶上。
  • 滾繡坊居民家裡抓到「四腳蛇」身份竟然不一般
    近日,兩位蘇州市陸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的工作人員來到葑門片區(雙塔街道)滾繡坊社區的吳瑞鹹阿姨家中,將她前天在家裡抓到的一條「四腳蛇」帶走放生。
  • 十字繡:如何在孩子的衣服上繡可愛的小企鵝,超簡單!值得學習
    大家好啊,之前跟大家分享過不少的在衣服上繡十字繡,昨天身邊有個朋友說起來她給孩子的一個小短袖上繡了十字繡,去學校身邊的小朋友特別羨慕,我就想著其實給孩子的衣服上繡小圖案應該也是不錯的想法,來來來,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怎麼在孩子的衣服上繡小企鵝!
  • 50款刺子繡圖樣,針法簡單,繡出的作品卻有質樸的美感!附圖解
    刺子繡是世界刺繡1587個針技排列第一的針法,屬於一種平民刺繡,針法簡單,繡出的作品有一種質樸的美感。我們先一起來看看《小荷初露》作品,這個茶席從畫稿到製作完成作者共用了3個小時的時間。這塊布是手工靛藍染布,手感、質感都很好,喜歡這深沉的藍色,剛剛好與白色線配。
  • 巧女繡花,繡出美麗小童話,刺繡圖案好漂亮!
    巧女繡花,繡出美麗小童話,刺繡圖案好漂亮!我們平時看到好看的插畫,如果感覺圖案和色彩都足夠漂亮,就可以保留下來,當作刺繡圖樣。專門建個文件夾,需要的時候就到裡面去找。這些插畫,用繡線繡出來,會有一種別樣的美感,像童話一樣美好,令人過目難忘。如果自己會畫畫,那就更棒了,可以自己設計圖案、搭配色彩,繡出獨一無二的刺繡的作品。上圖中的小兔嘰,竟然讓我想起了「冰清玉潔」四個字。淡藍色的繡布上,純白色的小花兒、純白色的小兔嘰,給人一種純淨而美好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