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一根針繡出浩瀚宇宙,拒絕美國航天局購買,稱:只能留在中國

2021-01-13 馮國祥說美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中國浩瀚了幾千年的歷史裡。出現了無數璀璨的明珠,文化、傳統工藝,其中刺繡在世界上也應該算是比較突出的一種。遠在四五千年前,中國就已經發現並使用了絲綢,隨著絲綢刺繡的應用而興起。談到這一點,中國各地的繡品也各不相同,因地區而分為蘇繡、湘繡、粵繡、蜀繡、隴繡等。

在這些繡品中,前五種被稱為中國四大繡品,蘇繡作為四大繡品之一,起源於蘇州。其花紋優美,構思巧妙,繡工精巧,針法活潑,色澤清雅,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蘇繡是我國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名錄,具有很高的傳承保護價值。現在在蘇州,有許多繡娘,她們繼續傳承著她們祖先留下的文化。

在這萬千繡娘中,陳英華是比較優秀的,她出生於1973年,蘇州。自幼喜歡刺繡在家鄉的手工藝,家裡也算得上是刺繡世家,祖上四代都是做刺繡的。她對此很感興趣,自然也繼承了刺繡這門技藝。從14歲開始跟著媽媽學習,一點一點地磨練,她可以花很多時間在刺繡上。

由刺繡前輩精心指導。本人肯努力,長久以來陳英華學到了繡花的精髓。自然,剛開始的時候還是很幼稚的,所以陳英華在十八歲時就提出要繡花黃山了。而舅舅也擔心了許久,說她繡得不好,畢竟當時才學不長,不料陳英華的作品使他大吃一驚。從那以後,她不斷地嘗試接單、創作,還多次出去交流學習。

精品也在不斷湧現,有的還被園林、文保單位作為精品永久收藏,比如新加坡博物館收藏的《新加坡前總理肖像》。還把放在大型文化裝飾工程上,也算是為刺繡工藝的發展開拓了道路,還有多加電視臺為陳英華拍攝的專訪節目。在上海世博會期間,陳英華的作品在蘇州館內特製刺繡,也拿到了三個獎項。

數十年來,她的針法如筆般柔韌,又不斷探索創新。把中西繪畫、攝影作品和刺繡作品融為一體,形成一種獨特的刺繡風格,針法生動活潑,色彩豔麗。無論是風景還是花草,或是動物、靜物、人物畫像等等,它們都是手到擒來的,它們中最引人注目的應該數《星空》系列了。這幅畫總共26幅,光是《徵服》一幅就花了八個月,雖然很長,但卻完成了。

但效果很好,美麗得讓人無法移開眼睛,這是有中國特色的星空圖。製作完成後,《宇宙星空系列》被送到世界各地展出,受到好評。美國宇航局也表示願意購買,條件自然非常優厚,但陳英華並沒有答應。製作這個系列的初衷就是想在中國有一個很棒的星空圖,靈感也來自於中國眾多的神話傳說,牛郎織女,嫦娥奔月等等。

因此,她認為,商業價值不宜放在《宇宙星空系列》中,因為它具有獨特的意義。於是陳英華拒絕了,她要把這件作品留在國內,讓更多的國人來欣賞。現在,陳英華的作品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但是她昔日的美卻依然散發著餘熱。而且她也跟當年的長者一般,開始把這一技術傳給下一代,並建立起刺繡培育基地,每周還會去特殊教育學校講授刺繡。

相關焦點

  • 莫氏家族傳承「絨線繡」 繡出小康新生活
    一根針,一條線,一雙手,技由心生,靈巧飛動。在一塊莫家專用的麻布上,姐妹們手中的繡針,上下穿行,一幅精美的絨繡藝術作品就繡出來了。姐妹們嫻熟的絨繡技藝,都是跟著臨沭縣玉山鎮李莊村婦女莫宗榮學來的。她是莫氏絨繡第五代傳承人。傳承 亮出傳家寶絨繡又叫「絨線繡」,是一種在麻布上用彩色羊毛絨線繡出各種畫面和圖案的刺繡。據文獻記載,絨繡起源於歐洲,1840年傳入我國。莫氏絨繡是由莫式家族傳承下來的絨繡手工藝。
  • 進擊的「織女」:從繡花到「繡宇宙」
    三個月中,沈壽接觸到了西方油畫、鉛畫,大受啟發,回國後,沈壽對刺繡進行大膽創新,雖然依舊運用傳統的蘇繡針法,但同時也融入了日本美術繡的用針方法,並採用歐洲油畫的用光用色原理,創作出了「仿真繡」。這一創新改變了中國傳統刺繡有形有色卻少光少影的繡法。1914年,美國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向中國徵集展品,沈壽選了一張明信片上印的耶穌像進行勾勒。
  • 「蘇州魏瓔珞」用刺繡畫出梵谷的星空,美到窒息
    她竟用針線繡出了「星辰大海」, 其逼真程度堪比 太空望遠鏡拍出的高清照片, 讓人難辨真假。 ▲《獵戶座大星雲》 ▲《蟹狀星雲》 連美國航空航天局> 繼續用手中的針, 描繪出燦若雲霞的繡品。
  • 蘇繡:絕技繡出美好生活(文化脈動)
    大型蘇繡《姑蘇繁華圖》就是蔡梅英和18位繡工用了5年時間繡成的。作品用掉了近千種顏色、總長超過5萬公裡的蠶絲線。「雖然做蘇繡要吃苦,但作品出來了,一切就是值得的。」蔡梅英說。蘇繡大師鄒英姿復原隋唐時期的刺繡作品《涼州瑞像圖》的歷程也同樣充滿艱苦的探索。
  • 中國這一技術壟斷歐美航天,美國落後十年,只能向中國購買
    正因為振動臺對於航空航天領域有著無法替代的重要性,因此,新中國航天事業剛起步時,美國對中國禁運了5噸級別以上的振動臺。沒有設備的中國只得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逼著自己研製。終於,在我國科研人員的艱苦攻關下,各種噸位級別的振動臺被研製了出來。而在不久前,由我國自行研製的70噸級電動振動臺已經投入使用。
  • 這位女大學生,拒絕千萬美金,將專利留在了中國,她是祖國的驕傲
    導語:這位女大學生,拒絕千萬美金,將專利留在了中國,她是祖國的驕傲。 西漢時的賈誼,在幼年即表現出了超越常人的天賦。在他剛剛十八歲時就已經以擅長作文而為世人稱道,在他短暫卻精彩的一生中為後人留下了《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等不朽的著作。
  • 藝術家將浩瀚宇宙畫入一幅圖中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4日報導,近日,藝術家巴勃羅•卡洛斯完成了一幅奇特的作品:他利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公開發布的資料圖片,將整個宇宙收入到一幅圖中,畫面色彩豔麗,引人遐思。藝術家巴勃羅•卡洛斯使用對數地圖和衛星圖像將浩瀚的宇宙畫成了一幅豐富多彩的圖像,圖上可見以太陽係為中心,周圍是恆星、柯伊伯帶、奧爾特雲、半人馬座阿爾法星、英仙臂、銀河系、仙女座星系和臨近星系環繞,色彩斑斕,堪稱完美。據稱,畫作設計是基於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望遠鏡和衛星圖片以及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所拍攝的對數圖結合創作出來的。巴勃羅稱,他將把該幅作品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他的家人。
  • 已有存貨、即將登月,為什麼美國航天局還要向私企購買月表資源?
    近日,美國航天局(NASA)局長布裡登斯廷發布推特稱,NASA計劃向全球私營企業購買月球表面原料。其用意,可能是以這種象徵性購買月球樣本的行動,為月球資源開採和轉讓開創先例。對美國航天局的此次收購,行星協會高級太空政策顧問德雷爾在個人社交媒體上寫道,「這一聲明的重要性不在於金錢上的激勵,而是(在美國宇航局的明確授權下)建立了私人公司可以收集和銷售天體材料的法律先例。」
  • 日照市民飛針繡出巨幅十字繡
    近日,記者了解到,有一位山東省日照市民用了6年半的時間,繡出一幅二十一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長卷。七八年前,張華看著身邊有人繡十字繡,於是開始嘗試繡著玩,沒想到繡著繡著就上癮了。2011年4月份,她決定挑戰《清明上河圖》長卷。張華購買了材料才知道工程量有多大,單單原材料就有一大箱子,線的顏色有49種,說明書有厚厚的2本,而擺在面前的只有一張空白的布。
  • 中國空間站拒絕美國加入,是為「報仇」?航天專家:美技術不達標
    國際空間站自古以來,人類就對浩瀚的宇宙充滿著好奇」的消息在社交媒體上傳開,一時間,「系統提醒,中國拒絕了您的好友請求」、「揚眉吐氣」、「當初的你愛答不理,現在的我高攀不起」等評論紛紛成為了「熱評」。然而,讓人疑惑的是,美國的航天技術位於世界前列,我國為何會拒絕他們的請求呢?真的只是為了報當年的「一箭之仇」嗎?為此,我國官方媒體做出了解答:中國之所以會拒絕美國的請求,並不是因為「報仇」,而是因為美國團隊參與申報的項目在科學價值和技術層面沒有達標,並且,此前我國被問及「選項目時有沒有排斥來自美國的項目」的時候,我國專家就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覆。
  • 青繡:繡針下綻放的生命之花
    作為西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河湟刺繡和門源補花繡的傳承人,在她從事刺繡工作近20年的時間裡,陳玉秀有一個習慣,就是收集民間不同式樣的枕頂與其它各種傳統繡品。走進陳玉秀的中國青繡文化保護傳承基地展廳,這裡展出了一萬餘件枕頂繡品和600餘雙鞋,然而這也僅僅是她所收集的所有枕頂中的一半,由於場地限制,還有一萬餘件枕頂沒有展示出來。
  • 再次拒絕美國的申請!中國航天總師正面回應:美國技術未達中國標準
    近日我一則消息顯示,對於美國提出的關於參與我國空間站的申請,我們已經拒絕,中國航天總師給出的理由是:美國的技術未達到標準,說白了就是美國人的技術我們已經看不上。當前的現狀是,世界上共有27個國家對我國提出空間站的進駐資格申請,而目前我國已經批准了18個申請國家的進駐中國空間站資格,美國在申請國家之列,但其申請再此被駁回。針對這一情況,有輿論認為,中國的這一舉動是對當年「中國申請國際空間站被美國拒絕」的報復。
  • 喜訊:輪到中國反封鎖!想購買必須滿足這五個條件,美國咬牙籤下
    中國是世界上被外界技術封鎖最多的國家。世界上400多種軍備直接相關的技術中,有350多項被封鎖,其餘的雖然沒有遭遇嚴厲封鎖,但中國根本無法得到技術支持。不過,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什麼沒見過。中國軍備不僅突破重重技術封鎖,實現彎道超車還能進行技術反封鎖。
  • 拒絕美國加入的中國空間站,最新消息曝光:總師披露具體發射日期!
    拒絕美國加入的中國空間站,最新消息曝光:總師披露具體發射日期!前段時間網絡上流傳著一則關於中國空間站的消息,稱中國空間站將美國項目拒之門外,因其技術達不到中國的標準。國人對此非常興奮,同時對於我國空間站的發射時間也充滿了期待。在2020年即將結束,2021年馬上開始的當口,中國空間站傳來了好消息。
  • 浩瀚太空有了中國「足跡」(圖)
    這一刻,中國航天員翟志剛,開始踏上浩瀚太空的徵程。  「快開,快打開!」看著翟志剛吃力地轉動艙門旋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大廳裡,大家在心裡默默地給他加油。圓圓艙門的外面,就是夢想中的太空舞臺。  一下、兩下,艙門似乎考驗著探索者的毅力,只是略微震動了幾下。
  • 拒絕美國加入的中國空間站,最新消息曝光:總師披露具體發射日期
    文\唏兮前段時間網絡上流傳著一則關於中國空間站的消息,稱中國空間站將美國項目拒之門外,因其技術達不到中國的標準。當2021年萬物復甦之際,中國空間站的關鍵技術研製以及建造階段的工作也將拉開序幕,中國空間站的核心艙也將於明年萬物都開始新生之際,啟動自己的徵程。探尋浩瀚宇宙一直以來都是中國人的夢想,古有嫦娥奔月之說,亦有萬戶試驗之舉,作為新時代的中國人,我們自然也是不能落後於古人的思想。
  • 拒絕美國申請!中國航天正面回應:美國技術未達中國標準
    目前已經有27個國家向我國提出要進駐空間站的要求,我國已經批准了18個國家,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也在這27個國家的行列之中,但是剛剛提出申請卻就被我國拒絕了。對此,有大部分不理智美國網友認為,中國這舉動意在報復當年中國被美國拒絕進駐空間站。
  • 美聯航航班延誤百餘名中國乘客被拒登機,領館稱敦促航司妥善處理
    近日,有網友發出求助信稱,原計劃乘坐美國聯合航空公司(下簡稱「美聯航」)航班經日本東京轉機回國,但因該航班出現延誤,隨後美聯航以乘客趕不上下一趟航班為由,拒絕中國乘客登上飛機,致使超120名中國乘客滯留在美國紐約紐瓦克國際機場,引發廣泛關注。
  • 繼美國航天局索要月球數據後,英國學者也提條件:希望可國際合作
    :我國航天局在文昌基地成功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把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到太空,目前該探測器已經進入預定軌道,它將肩負著首次從外太空取土樣的任務;如果成功完成任務後,將會是一項裡程碑式的跨越,也能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完成該目標的國家(前兩個是美國、蘇聯)。
  • 一根針以光速撞擊地球會造成什麼後果?
    宇宙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危險,對於地球而言,最直接的威脅就是小天體的撞擊。在太陽系中存在著大量的對地球不懷好意的小天體,稍不注意它們就可能會狠狠地向地球撞來。具體點講就是,一根針以光速撞擊地球會造成什麼後果?下面我們就來討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