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中國浩瀚了幾千年的歷史裡。出現了無數璀璨的明珠,文化、傳統工藝,其中刺繡在世界上也應該算是比較突出的一種。遠在四五千年前,中國就已經發現並使用了絲綢,隨著絲綢刺繡的應用而興起。談到這一點,中國各地的繡品也各不相同,因地區而分為蘇繡、湘繡、粵繡、蜀繡、隴繡等。
在這些繡品中,前五種被稱為中國四大繡品,蘇繡作為四大繡品之一,起源於蘇州。其花紋優美,構思巧妙,繡工精巧,針法活潑,色澤清雅,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蘇繡是我國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名錄,具有很高的傳承保護價值。現在在蘇州,有許多繡娘,她們繼續傳承著她們祖先留下的文化。
在這萬千繡娘中,陳英華是比較優秀的,她出生於1973年,蘇州。自幼喜歡刺繡在家鄉的手工藝,家裡也算得上是刺繡世家,祖上四代都是做刺繡的。她對此很感興趣,自然也繼承了刺繡這門技藝。從14歲開始跟著媽媽學習,一點一點地磨練,她可以花很多時間在刺繡上。
由刺繡前輩精心指導。本人肯努力,長久以來陳英華學到了繡花的精髓。自然,剛開始的時候還是很幼稚的,所以陳英華在十八歲時就提出要繡花黃山了。而舅舅也擔心了許久,說她繡得不好,畢竟當時才學不長,不料陳英華的作品使他大吃一驚。從那以後,她不斷地嘗試接單、創作,還多次出去交流學習。
精品也在不斷湧現,有的還被園林、文保單位作為精品永久收藏,比如新加坡博物館收藏的《新加坡前總理肖像》。還把放在大型文化裝飾工程上,也算是為刺繡工藝的發展開拓了道路,還有多加電視臺為陳英華拍攝的專訪節目。在上海世博會期間,陳英華的作品在蘇州館內特製刺繡,也拿到了三個獎項。
數十年來,她的針法如筆般柔韌,又不斷探索創新。把中西繪畫、攝影作品和刺繡作品融為一體,形成一種獨特的刺繡風格,針法生動活潑,色彩豔麗。無論是風景還是花草,或是動物、靜物、人物畫像等等,它們都是手到擒來的,它們中最引人注目的應該數《星空》系列了。這幅畫總共26幅,光是《徵服》一幅就花了八個月,雖然很長,但卻完成了。
但效果很好,美麗得讓人無法移開眼睛,這是有中國特色的星空圖。製作完成後,《宇宙星空系列》被送到世界各地展出,受到好評。美國宇航局也表示願意購買,條件自然非常優厚,但陳英華並沒有答應。製作這個系列的初衷就是想在中國有一個很棒的星空圖,靈感也來自於中國眾多的神話傳說,牛郎織女,嫦娥奔月等等。
因此,她認為,商業價值不宜放在《宇宙星空系列》中,因為它具有獨特的意義。於是陳英華拒絕了,她要把這件作品留在國內,讓更多的國人來欣賞。現在,陳英華的作品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但是她昔日的美卻依然散發著餘熱。而且她也跟當年的長者一般,開始把這一技術傳給下一代,並建立起刺繡培育基地,每周還會去特殊教育學校講授刺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