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魏瓔珞」用刺繡畫出梵谷的星空,美到窒息

2020-12-08 湖南在線

刺繡,

是一場修行。

蘇州「魏瓔珞」

這個夏天一部《延禧攻略》

讓全民陷入追劇熱潮,

懟天懟地的女主「魏瓔珞」

替我們狠狠出了口氣,

還收穫了易燃易爆炸的「繡房一霸」稱號。

當然,這不僅指她脾氣爆,

更說的是她手藝高。

在繡女選拔中脫穎而出,

連內務府吳總管都誇讚:

「這牡丹生動逼真,形神具備,

繡工非凡,當得第一呀!

而在現實中也有一位「魏瓔珞」,

不僅繡藝不輸她,

其針法心思還更勝一籌。

她竟用針線繡出了「星辰大海」,

其逼真程度堪比

太空望遠鏡拍出的高清照片,

讓人難辨真假。

▲《獵戶座大星雲》

▲《蟹狀星雲》

連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

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愛慕之情,

多次上門拜訪,

想要購買這一系列「星空」作品。

▲《日斑》

▲《馬頭星雲》

▲《獅子座星雲》

這些驚豔眾生的作品,

皆出自蘇州繡娘——陳英華之手,

她是刺繡非遺傳承人,

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蘇州民間工藝家,

因其刺繡技藝精湛高超,

被網友贊為「蘇州魏瓔珞」。

1973年,陳英華出生於蘇繡發源地蘇州鎮湖。作為蘇繡之鄉,女子學習刺繡一直是這裡代代相傳的傳統。

而陳英華從小便在各色絲線錦緞中長大,刺繡對於她來說有一種刻在骨血中的親切。

14歲時,

陳英華正式拜母為師,學習刺繡。

剛入門的學徒必須打好基本功,

每天都要在繡桌前坐十五六個小時,

學習針法與分線。

漫長的時間,

與成千上萬遍的重複,

不僅是鍛鍊出嫻熟靈巧的手指,

更是為了磨掉人身上的焦躁與雜念。

蘇繡是寂靜的,

卻也是鮮活的,

需要藝者修煉出一顆沉靜專注的心,

才能呈現蘇繡的華美。

春去秋來,晝夜更替,

越來越多的人,

耐不住枯燥與寂寞離開了,

唯有她始終一臉虔誠靜靜地守在繡桌前,

繼續用手中的針,

描繪出燦若雲霞的繡品。

▲《貴妃醉酒》 142×170cm  收藏價:33萬

對於別人來說這是痛苦的修行,

而於她卻是一種享受。

「一坐下來刺繡的時候,

我就覺得心很靜,

我很喜歡這種感覺。

以線著色,在紗布上揮毫。」

而時光也從不辜負有心人,

她的技藝在歲月濯洗下越發高超,

不論傳統山水風景,

花蟲鳥獸,還是人物肖像,

都能信手拈來,輕鬆駕馭。

▲《雄獅》

而一向謙虛好學的她,

並沒有就此止步,而是不斷探索創新,

將中西繪畫、

攝影作品等與刺繡相結合,

技法也自成一派。

甚至連故宮也找上門來,請她去修復乾隆花園倦勤齋門框中間的雙面繡夾紗(槅扇心)。

要知道倦勤齋的128幅雙面繡屏風隔斷,足足有60多種顏色,15種圖案,所用針法都是宮廷古法,大多早已失傳。

陳英華遍查大量古籍,

前往清華美院學習繪畫和色彩理論,

多番請教老前輩,

千百次的嘗試實驗。

運用了纏針、單平套針、雙平套針、

集套針、滾針、旋針等多種針法,

還有薄如蟬翼的雙面繡,

花費整整兩年時間才終於完美復原了

百年前的皇家刺繡。

緊接著,

她又接手修復龍袍的任務,

這件康熙賜給三公主的龍袍,

八條神態各異、威風稟稟的龍,

龍身綴滿40000顆微粒珍珠做龍鱗。

圖為《米珠龍袍》局部  獲2012年「儒仕儒家•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因為珍珠太小,普通針根本無法穿過,她便換成直徑約0.5毫米、長約4釐米的特殊繡針。

這種針極其費眼,極度耗神,陳英華用了1000多天,不停地刺戳運針,終於重新綻放了龍袍的威嚴華貴之姿,最終被內蒙古博物館珍藏。

▲圖為米珠龍袍上的盤金繡,以純金線盤繞、絲線橫向釘固

此後她多次為故宮修復文物,

至今多達100多個。

包括太上皇宮龍椅上的一個靠墊,

絲線由18k真金純手工搓制。

而談起此次驚豔世人的

星空·宇宙系列作品,

靈感源於她一次偶然間看到的星空照片,

宇宙的浩瀚神秘令她深深震撼,

她便想嘗試用刺繡的方式,

表現這份攝人心魄的美。

為了使繡出的星雲更生動逼真,

她還專門去學習相關的天文知識,

了解不同星體和運行原理,

然後琢磨該如何將星空復原到畫布上。

星雲朦朧縹緲,深淺不一,

星辰光芒閃耀,淡入淡出,

為了還原出立體感,

線要由粗到細不斷交替,

而想要繡出過渡顏色的和諧變幻,

則至少要用到上百種絲線。

▲《極光》

一步錯便滿盤皆輸拆掉重來,

就這樣幾次拆繡,

陳英華用獨創的針法,

將一根線劈分成普通絲線的1/16,

甚至是1/64,

幾乎如蠶剛吐出來的絲線般粗細。

700多個日日夜夜,

16幅 「星空•宇宙」系列繡品終於問世,

這也是人們第一次,

用蘇繡來展示星空圖像。

此外她又繡出了

「天文奇觀」系列的刺繡;

2012年,她帶著兩個系列24幅作品,

受邀參加第28屆「國際天文聯合會」展出。

▲《海王星》

當作品擺出來的時候,

起初並沒有人在意,

然而當得知這是刺繡時,

所有人都驚掉了下巴!

「這明明就是照片啊?

怎麼可能是刺繡?」

直到走近細看才能看到細密的針腳。

傳統手工刺繡,

與星空相結合的藝術,

讓在場的國際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們讚嘆不已,

「這簡直是織女的作品!」

前來參展的NASA人員也動心,

幾次請求購買,

但陳英華連價格都沒問,便回絕了。

「這是我最愛的一組作品,

花了那麼多的功夫。

我想讓它留在國內的科技館,

讓更多中國人看到。」

這些作品在她眼裡不是待價而沽的商品,

更像是自己的孩子,

是中國傳統手藝的結晶,

千百年文化的積澱,

既然「父母」在,怎捨得「遠遊」。

一直以來,

陳英華滿懷對傳統的赤誠之心,

她想通過自己的努力,

讓更多的人了解到蘇繡的瑰麗。

怎奈如今浮躁的社會,

鮮有能坐得住、

能忍受刺繡寂寞之苦的年輕人。

自己的工作室,

大多是四五十歲的繡娘,

已經很久沒有年輕人加入了。

她竭盡全力地宣揚,

「只要願意學,全都免費授藝」,

為的就是不讓傳統蘇繡就此沒落。

如今,享譽世界的陳英華,

依然不被外界浮華所擾,

她安安靜靜地坐在繡桌旁,

感受來自千年前的回眸。

在針線飛躍間銜接古今的對話,

始終堅守著那份匠心,

不離不棄,永懷熱忱。

相關焦點

  • 難道梵谷的《星空》畫的是被二維化的太陽系?
    程心知道她說的是梵谷的《星空》,像啊,太像了。她腦海中那幅畫的記憶,與眼前的二維太陽系幾乎完美地重疊在一起。太空中充滿了巨大的星體,這星體所佔的面積甚至大於它們之間空間的面積,但星體的巨大並沒有給它們帶來實在感,它們像是時空的漩渦。宇宙中,空間的每一處微小的部分都在驚懼和瘋狂中流動著、翻滾著、顫抖著,像燃燒的火焰,卻只散發出酷寒。
  • 當梵谷的畫遇到中國古詩詞,真的是無法更美!
    原標題:當梵谷的畫遇到中國古詩詞,真的是無法更美!梵谷,荷蘭後印象派畫家,去世後才聲名鵲起的天才,可惜他的畫作並不容易被人懂,就像當年他在世時,也並不被這個世界所理解。然而經典總是經典,有國外藝術家就通過加設景深的方式,呈現出了梵谷作品的驚豔之處。甚至,我們可以看到梵谷畫作跟中國古詩詞的完美對接。當梵谷的畫遇到中國古詩詞,真的是無法更美!《滿天星鬥下的羅納河》▼
  • 梵谷的《星空》充滿流動的神奇,而他的《星空》靜謐在手中
    浩瀚的宇宙,璀璨的星空,充滿著未知和神秘。人類從誕生以來就一直在探索這個無盡的空間,宇宙是上帝創造的,它的神奇唯有上帝知道,人類目前的科學知識不足以參透它的奧妙,唯有不盡的想像!▲大師梵谷作品《星月夜》科學家致力研究探索飛船去發現未知的空間,文人墨客用文詞讚美和感嘆它的空靈,藝術家用眼睛和色彩以及雙手去展現它的魔幻和魅力。大師梵谷就畫了一幅聞名全世界的大作《星月夜》,他用誇張的手法,生動地描繪了充滿運動和變化的星空。整個畫面被一股洶湧、動蕩的藍綠色激流所吞噬,旋轉、躁動、捲曲的星雲使夜空變得異常活躍,脫離現實的景象帶你入夢幻。
  • 《至愛梵谷(Loving Vincent)》美到哭!| 優秀歌詞譯文公布
    65000幅油畫,《至愛梵谷·星空之謎(Loving Vincent)》終於在國內上映了!  這部電影的每一幀,都是真實的油畫。The Starry Night(譯作:星月夜、星夜、星空)  無論你是否熟悉梵谷,相信你一定看過這幅畫作。這是梵谷於1889年在法國聖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裡創作的,是他眾多代表作之一。
  • 12 幅畫回顧梵谷的一生
    124 年前的今天,37 歲的文森特·梵谷飲彈自盡。這位用 《星空》 震驚了世界的天才,一輩子飽受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折磨,最終不堪重負。
  • 梵谷《星空》_梵谷最著名油畫風景作品高清圖文賞析
    《星空》(又名星月夜、星夜),1889年,荷蘭,梵谷,畫布油畫,73cm*x92cm,紐約現代藝術館藏 這幅梵谷最為著名的風景油畫,原名《星月夜》,或《星夜》,但在中國的美術愛好者習慣稱之為《星空》,本作品創作《星空》(StarryNight
  •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12幅畫讀懂梵谷的一生
    124年前,37歲的文森特·梵谷飲彈自盡。這位用《星空》震驚了世界的天才,一輩子飽受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折磨,最終不堪重負。
  • 梵谷名畫《夜晚露天咖啡座》賞析
    他在這幅畫上,用黃和藍來表現一種獨特感受。畫中被燈光照成黃色的咖啡座和藍色星空的對比,使整幅畫顯得很美,洋溢著一種平和的詩意。梵谷曾說:「對我來說,晚上看來比白天更有活力,更有豐富的色彩,晚上作畫,看天上有閃爍的星星,地面有燈光,是一幅很美的與安詳的作品。」《夜晚的露天咖啡座》為很多人所衷愛。
  • 刺繡《星空》:「姑蘇繡郎」張雪針尖上的蘇繡宇宙
    在去年7月世界技能博物館首批展品交接儀式上,有一件現代感十足的刺繡作品——《星空》。這件曾獲江蘇省藝博獎金獎的蘇繡作品,是薛氏刺繡第四代傳人——張雪的作品。讓許多人想不到的是,這個張雪不是「繡娘」,而是一位「繡郎」。
  • 孤獨而偉大,梵谷的這10幅畫作你值得一看!
    四、《十五朵向日葵》《十五朵向日葵》使用梵谷一貫熱愛的橙黃色作為主基調,用綠色的細膩筆觸勾勒出向日葵的花瓣和花莖,花盤飽滿,紋理婀娜,筆觸堅實有力,著色大膽,顏色濃墨重彩,將盛放的向日葵飽滿的輪廓描繪得淋漓盡致,恣意綻放,生命力十足。
  • 那些廣為人知的畫作 如何串起了梵谷的一生?
    在最新出版的《梵谷傳》中,法國作家大衛·阿茲奧以梵谷兄弟二人的大量書信為證,重新梳理了畫家的一生。從中我們得以發現,那一幅幅廣為人知的畫作背後,是梵谷生命中的一個個重要片段。  ——編者他畫出了一系列富有激情的風景畫,隨後前往安特衛普,以便在美術學校完善他的技法。  他開始只為繪畫活著了,畫得越多,顏料花費就越多,也越要餓著肚子。就這樣,溫森特給自己的身體製造了一場災難。他的牙齒接連崩斷,掉了十來顆;一陣一陣咳嗽,嘔吐出來「一種灰不溜秋的物質」……診斷出感染梅毒後,畫家領悟到自己的生命正走向夭亡。他因此畫出《吸菸的骷髏》。
  • 十二幅畫回顧梵谷的一生
    這位用 《星空》 震驚了世界的天才,一輩子飽受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折磨,最終不堪重負。以下 12 幅作品記錄了他的 12 道生命軌跡。 1. 文森特·梵谷本有個同名同姓的哥哥,但哥哥不幸胎死腹中。梵谷因此成了家中的長子。梵谷 1889 年的自畫像。 2.
  • 中國最美星空的五大最佳觀賞地,每一個都美到令人窒息
    中國最美星空的五大最佳觀賞地,每一個都美到令人窒息看星星,相信是很多人的童年最喜歡做的事,小時候都很好奇,星星為什麼會這麼亮,他們是從哪裡來的。直到長大後,我們才知道宇宙原來是那麼的大那麼的美麗。而今天小編介紹五個觀賞星空的最佳地,這裡沒有光汙染,也沒有空氣汙染,總會有一處地方震撼到你的。第五個雲南瀘沽湖,這是一個很神奇的地方。這裡白天的景色就已經很美,湖水非常清澈,天空湛藍。在這裡是「男不娶,女不嫁」的母系氏族,這裡的一切,都吸引著你要走上這塊神秘的土地。
  • 「中國文化符號」驚豔的中國刺繡——針尖下的「油畫」
    中國刺繡起源於4000多年前,據《尚書》載,遠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繡」。至周代,有「繡繢共職」的記載。春秋時期中國社會就有了「衣必文繡」的風尚。傳說古代蘇州有一位聰穎漂亮的姑娘,在結婚前正在趕製一件新嫁妝,在製作過程中不小心在衣襟上戳了一個洞。她急中生智用彩絨繡了一朵小花,不僅將破洞掩蓋住,而且還顯得格外漂亮,起到了錦上添花的效果。
  • NASA發布超清晰木星照,美得讓人窒息
    近日,美國宇航局(NASA)發布了一張超清晰的木星照片,顯示有漩渦狀薄霧漂浮在木星的表面,目前科學家還不知道那是如何形成的,畫面美的讓人窒息,讓眾多網友驚嘆不已。還有人說,「這就像是一幅美麗的畫鑲嵌在寧靜、孤獨的宇宙中。」更有人直接以梵谷的名畫《星空》來比喻木星之美。報導稱,該照片是由NASA發射的太空探測器「朱諾號」(Juno)於2020年2月17日拍攝到的。「朱諾號」於2011年發射升空,2016進入木星軌道開始執行任務。
  • 13國駐華使節會聚蘇州 共同開啟中國刺繡海外之旅
    13國駐華使節會聚蘇州 共同開啟中國刺繡海外之旅 駐華使節及其夫人正在認真地學習蘇州刺繡技藝。
  • 油畫|學習畫花草,形狀不重要,重要的是畫出它們的圖案美
    花美,大家都喜歡,學習用油畫描繪花草是個比較有趣的課題。01比例和透視對於油畫初學者來說,首先要解決的是「比例」和「透視」的問題。「比例」是整個(植物)及其部分(花,葉,莖)的長短、大小關係。要將花朵的形狀轉移到紙上,請用伸出的手垂直握住鉛筆, 評估葉子或花朵的角度、比例,並在紙上勾勒出一條線,以此為基礎展開,畫出更多的線。確定正確的比例和正確的透視之後,就可以專注於刻畫細節了,如紋理和形狀。
  • 梵谷167歲生日畫丟了,人們迷戀他的色彩,執著追隨他的紅黃藍
    在他短暫的37年人生中,共創作864張油畫,1037張素描,150張水彩畫。1890年3月,梵谷的畫《紅色葡萄園》在畫展中賣了400法郎,這也是梵谷一生中唯一賣出的作品。這位在世時作品難賣的畫家,在離世後畫作《向日葵》曾以420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沒有鬍鬚的梵谷》7150萬美元天價成交。
  • 當詩詞遇上鐵路,句句美到窒息!
    當詩詞遇上鐵路,句句美到窒息!火車司機復興號的「中國心」就是我們的自信心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一列列奔馳在祖國廣袤大地上的復興號好似中華民族奔向復興夢想的腳步接觸網工在「星空皓月」之下飛簷走壁 風雨無阻
  • 梵谷:他在你心裡死過一次,又活了!每次復生都比前一生更強大
    電影在色彩上延續了梵谷鋪張式的冶烈,但整體調子又是「性冷淡式」的慢節奏散文詩。強烈的反差,讓觀影有黃粱一夢的恍惚感。倒是符合文藝片的調調。整個敘事幕裡,梵谷大多在倒敘的閃回裡出現,藏在一團死亡之謎裡。整個片子更像是文藝版的懸疑片。我相信這出乎大部分人的預料。古人畫過一幅畫,叫《駿山隱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