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他在你心裡死過一次,又活了!每次復生都比前一生更強大

2020-12-06 燕芬文化

也不知道是什麼開始的事,文藝青年要是不聊幾句梵谷,好像不對一樣。像和尚不念《佛經》,罪過。梵谷,和海子,是文藝青年裡邊,最容易被葉公好龍的兩個人。

我也算半個葉公,前兩天去看了電影《梵谷》。電影在色彩上延續了梵谷鋪張式的冶烈,但整體調子又是「性冷淡式」的慢節奏散文詩。強烈的反差,讓觀影有黃粱一夢的恍惚感。倒是符合文藝片的調調。

整個敘事幕裡,梵谷大多在倒敘的閃回裡出現,藏在一團死亡之謎裡。整個片子更像是文藝版的懸疑片。我相信這出乎大部分人的預料。

古人畫過一幅畫,叫《駿山隱古寺》。結果畫裡根本沒寺廟,就一座山,山裡有個打水的小和尚。這電影裡的梵谷,就像是畫裡的寺廟。本體根本就沒怎麼登場,是靠很多個打水的小和尚襯出來的。這種「駿山隱古寺」式的創作,還真是要有點理想主義的導演才敢玩。要是想賺熱錢,耐不住性子,一萬條街也不夠撲的。

梵谷最有名的《星空》和《向日葵》,一個深藍,一個珞黃,將兩種顏色推到了極致。這種色彩的高度飽和,是梵谷最具代表性的畫風。這種飽和接近於視覺上的超載,像是一個女人過於水汪汪的眼睛,風一吹就似乎要流淚。可遠觀不可褻玩。

藝術這東西,說不好懂不懂。只能說有沒有感覺。同樣是一幅《向日葵》,有人看到的是熱氣騰騰的希望,有人看到的悽美燦爛的頹靡,還有人看到是生命如炸開的煙花,四分五裂的悲壯。

梵谷的《星空》,成品於精神病院。這種特殊的環境,導致了很多人沒辦法直接欣賞這幅畫。就因為大多數人都沒去過精神病院,隔了。

你要沒過大漠,一輩子都不會知道「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有什麼魅力。我一個家在敦煌的同學,以前跟我說,他站在鳴沙山上看落日,那種龐大的自然之美,照得他眼淚不聽話地往外滾。

我沒去敦煌之前,感覺太矯情了。後來等真看到了那邊的落日,才相信,別說我們了,瞎子都能哭出來。美的東西,有的像一架推土機,在你還來不及反應時,直接從你頭頂碾壓過去。有的則向一把鋒利的長刀,一刀捅進心窩,出來時口子拉得極窄,但你的心早就碎了。

梵谷的美,是碾壓你之後,怕你不死,還要在你心窩補上一刀。梵谷的《星空》是過於異化的作品,近乎妖冶,所以不是那種看起來可以讓人平心靜氣的東西。我以前見著學美術的人就問,梵谷的《星空》都說好,到底好在哪?

他們跟我說,問我們沒用,你得問精神病人。或者,哪天你得精神病了,你就懂了。我說,我靠,那我還是不要懂了。後來我聽人說「我得了嚴重的抑鬱症,每天需要吃藥。一個夏天的晚上,吃完藥物後產生了幻覺,當我看到窗外稀疏的星星時,星星好像《星空》一樣跳躍旋轉起來,感覺撲向我。那個時候,我就想起了梵谷」

視覺異化的梵谷,像是窯變的瓷器,沒出爐之前,你永遠不知道會燒成什麼樣子。等到真正出爐了,這瓷器可能成為絕世珍品,也可能直接成為廢品。

梵谷還沒來得及成為絕世珍品,就選擇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他視死如冒險,說「我的冒險,不是靠主動選擇,而是被命運推動。」藝術家的命運,我們揣測起來就像是盲人摸象。摸到了象牙,還以為是圓月彎刀。不妄言也罷。

梵谷37歲自殺在了麥田,這太像是藝術家幹的事了。跟海子自殺在山海關的鐵軌上一樣,極富儀式感。這種儀式,就像是藝術家的謝幕表演,現場沒一個觀眾,現場外,全球都是觀眾。他死後,除了留下那些價值連城的畫,還留了一個名句,「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這像是梵谷留在世上的一壇酒。有人喝一口,有人喝一碗,最多有武松來了,喝上十八大碗。但喝不完,梵谷的孤獨,一般人的品不盡的。在成長的過程中,我也曾質疑:梵谷,真的那麼了不起嗎?質疑後,時間又會讓我產生新的肯定。等於他在你心裡死過一次,又活了。鳳凰涅槃一般,每次復生都比前一生更強大。

相關焦點

  • 你就是熊蟲 你就是卷柏 你天生具有「死」而復生的本領
    一旦失去水分供應,它會將枝葉捲曲抱團,並失去綠色,像枯死了一樣這樣的枯死狀態可以持續一年、兩年,甚至更長久的時間然而一旦遇到水分,哪怕只有一點點它就可以「死」而復生,舒展枝葉,翠綠可人 有一種動物,叫做熊蟲它也具有「死」而復生的本領它只能生長在潮溼的環境一旦水分不足
  • 還以為梵谷又窮又瘋?那他怎麼會成為全球icon?|你知道的梵谷故事可能都是錯的
    ,他就為梵谷寫過詩《阿爾的太陽——給我的瘦哥哥》。他們一條條駁斥了自殺論的證據,比如:梵谷並不像傳記電影裡那樣留下自殺前的遺書,他死後上衣口袋裡被發現的字條是他寫給弟弟提奧信件的草稿,而信在他中槍前一天寄出,那封信的內容是樂觀的,甚至描述了未來的計劃。以及梵谷中彈後步履蹣跚地走了1.5公裡回到了自己的住處,因為子彈沒有射中重要器官,受了29個小時的折磨才死去。
  • 十二幅畫回顧梵谷的一生
    《靜物:打開的聖經》是梵谷在父親去世後幾個月為紀念他而做的油畫,打開的《聖經》象徵了父親的信仰。梵谷曾與高更是摯友,但後來二人從生活方式到藝術理念都產生了極大的分歧,水火不容。巨大的衝突使梵谷精神病發作,他想殺高更,但卻在錯亂中割下了自己耳垂的一部分。
  • 12 幅畫回顧梵谷的一生
    梵谷最初的夢想是追隨父親的步伐,在荷蘭改革總教會內當一名牧師。他曾經短暫地作過傳教士,但最終迫於父母壓力放棄了這個職業。梵谷曾與高更是摯友,但後來二人從生活方式到藝術理念都產生了極大的分歧,水火不容。巨大的衝突使梵谷精神病發作,他想殺高更,但卻在錯亂中割下了自己耳垂的一部分。
  • 那些廣為人知的畫作 如何串起了梵谷的一生?
    在一次雨中散步時,兄弟倆談到世界和他們的未來。兩人盟誓要超越親情,終生相助。正是這種誓言,為我們成就了藝術史上獨一無二的書信往來。  在最新出版的《梵谷傳》中,法國作家大衛·阿茲奧以梵谷兄弟二人的大量書信為證,重新梳理了畫家的一生。從中我們得以發現,那一幅幅廣為人知的畫作背後,是梵谷生命中的一個個重要片段。  ——編者
  • 《至愛梵谷(Loving Vincent)》美到哭!| 優秀歌詞譯文公布
    電影基於梵谷寄給提奧的800多封書信,還原出梵谷傳奇的一生。提奧是他的弟弟,是他的夥伴與知己、更是他在藝術創作上堅定的資助者。(現存於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的書信手稿)  提奧是一名小畫商,也沒什麼錢。梵谷每次都帶著愧疚和糾結給弟弟寫信,尋求資助。
  • 賈躍亭詮釋海明威剛勇名言:「殺不死我的,只會讓我更強大!」
    許多網友認為,賈躍亭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海明威的剛勇名言:「殺不死我的,只會讓我更強大!」29日,FF創始人兼全球CEO賈躍亭在FF於美國加州漢福德工廠舉行了首臺預量產車下線內部慶祝儀式,包括管理層和核心工程團隊在內共約200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 你有想過死這個問題?心理學:這是動物的本能
    當然有想過死就有「生」,生是也是人類的一種本能,很多人在選擇結束的前一分鐘其實內心是掙扎的害怕的,腦子的思維我就想死,但是你的身體很誠實,會不停的抖,因為怕疼,怕疼痛難忍,所以往往就在這一分鐘內的掙扎,決定了這個人會不會死,這最後的結果取決於身體和大腦的抗爭 ,但往往腦子裡總有這麼一句話「一下就過去了」所以大部分人都抗爭失敗了。
  • 感受生命中吶喊的靈魂畫家,梵谷
    文森特梵谷被認為是倫勃朗之後最偉大的荷蘭畫家,雖然他一生貧窮,但幾乎無人不知。那麼他到底是誰呢?梵谷(1853年3月30日至1890年7月29日)是一位後印象派畫家,其作品以其美麗,情感和色彩著稱,極大地影響了20世紀的藝術。他忍受著精神疾病的掙扎,過著貧窮的一生。
  • 人的一生總要瘋狂一次的,你想好為什麼瘋狂一次了嗎?
    人的一生總要瘋狂一次的,你想好為什麼瘋狂一次了嗎?李宇春曾唱過一首歌,歌詞裡寫道「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是啊,在不瘋狂一次的話,可能以後就動不了了,你想好該為什麼事情而瘋狂一次了嗎?可是你不知道的是你大學四年也是這麼想的,你想:工作穩定了在考慮。工作以後,你發現每天的事情太多,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想愛情,你得想著下個月的房組水電,明天吃什麼,青菜好像漲價了,是吃肉呢?還是方便麵。這個時候你開始想當初在學校的時候怎麼沒有瘋狂一次,不管會不會成功,至少自己做過了,現在讓你在職場裡這樣,你更不敢了,因為怕被開除。
  •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12幅畫讀懂梵谷的一生
    梵谷 1889 年的自畫像。2. 梵谷最初的夢想是追隨父親的步伐,在荷蘭改革總教會內當一名牧師。他曾經短暫地作過傳教士,但最終迫於父母壓力放棄了這個職業。梵谷曾與高更是摯友,但後來二人從生活方式到藝術理念都產生了極大的分歧,水火不容。巨大的衝突使梵谷精神病發作,他想殺高更,但卻在錯亂中割下了自己耳垂的一部分。
  • 生活:但凡不能打倒你的,都必將使你更強大
    文/默默我想每個人活著總有那麼一次兩次會蹦發出這樣的想法:「如果我死了,是不是情況會好一點?」我還記得在青春期時,作為一個叛逆到高中生,再和父親吵完架之後,我漫無目的的走在大街上,想過從這橋上跳下去,一了百了,是不是能讓父親短暫的懊悔一下?
  • 荷蘭團隊跨時空看診,梵谷一生究竟患哪些精神病?
    除了畫家這個身份,梵谷常年以來都是名精神病患,但他究竟患有那些精神疾病,始終都是研究者爭辯不休的話題。最近,荷蘭格羅寧根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者在3名十分熟悉梵谷信件的藝術史學家及相關資料協助下,跨越時空替梵谷做了一次詳盡診斷,試著替梵谷出具「診斷書」,了解他當年究竟患有哪些精神疾病。
  • 《至愛梵谷》曝中文先導海報
    在梵谷一生的畫作裡面,最常用的兩種色系,一種是黃,另一種是藍。即便在他的畫作當中,總是充斥了濃烈鮮豔對比性強的色彩,但是黃與藍兩種原色最能凸顯他內心對於一幅繪畫作品最根本的情緒表達。  他迷戀的天空與曠野,他迷戀的星月與花朵,藍與黃的鮮明對比,像極了一種兩極生活狀態的極致體現。一種是渴望生活,而另一種是沉溺孤獨。
  • 「死」了一次 會活得更好
    你可以覺得是故事,也可以認為是事實。反正沒什麼大不了,在一些人眼裡看來,正常不已。前兩個月,失業了。失業其實也沒什麼,就是為什麼面試十幾家了一樣沒結果?還是失業。十幾家可能有些誇張,但是也差不多,因為之前總是一次就錄用,這一次感到真的是偏了門了。之前還去求了籤,霸王被困,就是各種事情都不會順利。果然很不順。
  • 鑑賞|《麥田群鴉》與梵谷執拗的生命
    可以說談到《麥田群鴉》,離不開梵谷的死亡;談到梵谷的死亡,更離不開《麥田群鴉》這幅畫。看著《麥田群鴉》,能看到什麼?是死亡?還是執拗的生命?《麥田群鴉》(局部)  1890年7月  創作於奧維爾 現藏於梵谷博物館《麥田群鴉》創作於梵谷生命的最後幾天。那天,他先走過了天主教堂,然後走進墓地對面的麥田裡,「將近日午,火熱的陽光射在他的頭頂,一陣山烏驀然自天外飛來。
  • 《悲傷逆流成河》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會讓你更強大
    校園暴力不僅對肉體產生傷害,更是對人的心理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嚴重的話更是對人的一生都產生持久的陰影,通過這部電影,我們要勇於對校園暴力說不,讓自己強大起來。校園暴力就應該果斷拒絕,一次次的隱忍只會換來更大的傷害和痛苦。正如影片中的易遙一樣,一開始的隱忍只換來別人更加毫無尺度的謾罵和嘲弄。當易遙反擊的時候,那些散布謠言的人反而乖巧了很多。
  • 人選擇不了死法,但可以選擇怎麼活
    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在時間中旅行,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我們所能,珍惜這段美好的旅程。生容易,活容易,但是生活不容易。當你覺得容易的時候,肯定是有人在替你承擔屬於你的那份不容易。人不過就是兩種死法,一種是溫水煮青蛙的慢慢死,一種是過把癮再死。
  • 梵谷為什麼可以畫出頂級科學家都無法理解的湍流現象
    我們十分好奇是怎樣的精神世界,才能讓他的筆觸之間產生這些惟妙惟肖的獨特的漩渦,這種線條的力度感是如此的獨特強烈仿佛有如神助一般。的確梵谷的一生是坎坷一生。他的生活讓他仿佛一直處在感情的漩渦之中這種旋渦讓他痛苦。無論是親情,愛情,還是友情方面都曾讓他內心消沉,感到十分的痛苦。
  • 感恩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梵谷傳》讀書筆記
    今天讀到了《梵谷傳》這本書,了解到這位僅僅生活了37年的世界著名畫家、後印象主義先驅——文森特·梵谷是如何出身名門望族,卻一生窮困潦倒,還出現精神障礙。現在國家鼓勵二胎政策出臺後,湧現的大量二胎寶貝。因為在二寶出生之前,大寶享受著爸爸媽媽全部的愛,而現在,因為二寶還小,大部分的父母更多的精力關注在二寶,這讓大寶心裡產生了極大的落差。而梵谷就是這樣一位為爭取爸爸媽媽的注意和更多的愛而做出很多所謂出格的行為,而其父母家人並不能夠理解他這麼做背後的真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