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的作品,帶給我的感受就像火焰一樣燃燒。他的畫作的每一筆,都充滿了一種神秘的力度感。這種力度感,在我看來,是無與倫比的。
有研究表明,梵谷畫作中出現的很多的旋渦狀的結構與生活中的湍流是極其類似的,湍流指的是一種物理現象,根據資料顯示:湍流是流體的一種流動狀態。當流速很小時,流體分層流動,互不混合,稱為層流,也稱為穩流或片流;逐漸增加流速,流體的流線開始出現波浪狀的擺動,擺動的頻率及振幅隨流速的增加而增加,此種流況稱為過渡流;當流速增加到很大時,流線不再清楚可辨,流場中有許多小漩渦,層流被破壞,相鄰流層間不但有滑動,還有混合。這時的流體作不規則運動,有垂直於流管軸線方向的分速度產生,這種運動稱為湍流,又稱為亂流、擾流或紊流。
替換高清大圖
龍捲風也是一種典型的湍流
對比完梵谷的作品和現實生活中湍流的狀態,不由得讓人感嘆梵谷先生或許對湍流有著深刻的理解。我們十分好奇是怎樣的精神世界,才能讓他的筆觸之間產生這些惟妙惟肖的獨特的漩渦,這種線條的力度感是如此的獨特強烈仿佛有如神助一般。
的確梵谷的一生是坎坷一生。他的生活讓他仿佛一直處在感情的漩渦之中這種旋渦讓他痛苦。無論是親情,愛情,還是友情方面都曾讓他內心消沉,感到十分的痛苦。在梵谷出生之前,他的父母還有過一個孩子,可是並沒有生下來,而是流產掉了,於是他的母親產生了一個奇怪的想法,那就是:她後來生下的孩子,無論如何也比不上那個先天夭折的孩子,他們視那個先天夭折的孩子為天使,而將一些負面的情緒傳達給了梵谷。讓梵谷感覺到,無論如何他的父母也不會像對待那個夭折的孩子那樣就去愛他。我們認為這也許是導致梵谷後天的嚴重的自卑心理的一個原因所在。梵谷從小到大是一個受人排擠的人,這或許是由於個性過於執著的原因,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梵谷曾經就職於一個教會,作為一個神職人員他堅持如同聖經裡說的那樣同窮苦之人同吃同住,並把自己的薪水發放給一些窮人們,如此聖徒一般的行為竟然引起了同行們的排擠,同行的神職人員認為梵谷如同聖徒一般的行為顯得其他的神職人員很不虔誠,終於有一天他被教堂開除了。一個純粹的梵谷就這樣被教會拋棄了,這時的梵谷或許認為自己被神拋棄了。
早年,在友情方面,他曾經結識了當時的印象派畫家高更,並和高更租了一間房子住在一起,來討論印象派繪畫上面的一些問題。
高更自畫像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對於繪畫產生了分歧(實際上這是可以預見的),並經常頻繁的產生爭吵,終於有一天在一次歇斯底裡的爭吵過後,高更向一向自卑的梵谷表達了他對梵谷的繪畫前途完全不看好的觀點並離開了梵谷。這徹底摧毀了脆弱的梵谷的心理防線,他做出了出人意料的自殘的舉動,梵谷竟然把自己的耳朵割下來送給了一個風塵女。
割掉耳朵後的梵谷
自此之後,梵谷的精神,徹底崩潰了,周圍的人也都把他當作神經病對待,只有梵谷的弟弟依舊對梵谷不離不棄,並給予他經濟上的援助,弟弟為了能夠讓哥哥的病好的快些,請了一位私人醫生加歇來照顧梵谷。
加歇醫生
加歇是一個業餘的藝術家,對梵谷的作品十分推崇。但是,梵谷竟然喜歡上了小自己十幾歲的加歇醫生的女兒。加歇醫生因此與梵谷發生了爭吵並在言談之中說出了類似於梵谷是他弟弟拖累的話,梵谷的病情再度復發,接下來的幾天裡,梵谷死於槍傷。
梵谷在臨終之前一口咬定他是自殺,有一種理論認為如果是自殺,那麼梵谷的槍傷的傷口也不會那麼淺,有人曾經懷疑梵谷是被其他人射傷的,肇事者可能是平時經常請他吃飯喝酒的富家公子,但是梵谷在臨死之前堅持說自己是自殺,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在梵谷死後,支持他的弟弟陷入了悲傷之中,並在幾個月之後,死於精神病發作。他的兄弟,一直都很支持他的繪畫,一直把梵谷當作天才。凡高的弟弟原本可以和一家人過上富足的生活,卻為了資助梵谷讓一家人過著清貧的生活,他們真可謂是兄弟情深。
有人說,梵谷的弟弟,是梵谷的另一個自己。
梵谷本人
梵谷弟弟
下面讓我們看幾幅梵谷的畫作去感受一下這位繪畫奇才的靈魂世界:
梵谷的一生充滿坎坷,如同流星划過。你是怎麼看梵谷這個人的?請把你的看法,評論在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