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梵谷的畫遇到中國古詩詞,真的是無法更美!

2021-01-18 中華網文化頻道

原標題:當梵谷的畫遇到中國古詩詞,真的是無法更美!



梵谷,荷蘭後印象派畫家,去世後才聲名鵲起的天才,可惜他的畫作並不容易被人懂,就像當年他在世時,也並不被這個世界所理解。

然而經典總是經典,有國外藝術家就通過加設景深的方式,呈現出了梵谷作品的驚豔之處。

甚至,我們可以看到梵谷畫作跟中國古詩詞的完美對接。

當梵谷的畫遇到中國古詩詞,真的是無法更美!

《滿天星鬥下的羅納河》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塞納河上的大傑特橋》



「竹外桃花三兩隻,春江水暖鴨先知」



《輪彎月下散步的情侶》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盧森堡花園》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枝商量細細開」



《正在扎捆的農婦(米勒摹作)》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盛開的桃花》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塞納河上的大傑特橋》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



《開花的杏樹》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紅色葡萄園》



「西園晚霽浮嫩涼,開尊漫摘葡萄嘗」



《播種者》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白雲下的橄欖林》



「南國青青果,涉冬始知摘」



《阿爾公共花園的入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 」



《星空》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牽牛織女星」



梵谷心裡的星空究竟有多美

只有他最了解

孤寂的不止是星辰

是那個仰望星空的人

好在這麼多年後

人們開始越來越懂你的畫作

也愈加懂得

中國詩詞與西方藝術結合的獨有魅力

相關焦點

  • 難道梵谷的《星空》畫的是被二維化的太陽系?
    程心知道她說的是梵谷的《星空》,像啊,太像了。她腦海中那幅畫的記憶,與眼前的二維太陽系幾乎完美地重疊在一起。太空中充滿了巨大的星體,這星體所佔的面積甚至大於它們之間空間的面積,但星體的巨大並沒有給它們帶來實在感,它們像是時空的漩渦。宇宙中,空間的每一處微小的部分都在驚懼和瘋狂中流動著、翻滾著、顫抖著,像燃燒的火焰,卻只散發出酷寒。
  • 12 幅畫回顧梵谷的一生
    文森特·梵谷本有個同名同姓的哥哥,但哥哥不幸胎死腹中。梵谷因此成了家中的長子。梵谷 1889 年的自畫像。2. 梵谷最初的夢想是追隨父親的步伐,在荷蘭改革總教會內當一名牧師。他曾經短暫地作過傳教士,但最終迫於父母壓力放棄了這個職業。
  • 《至愛梵谷(Loving Vincent)》美到哭!| 優秀歌詞譯文公布
    The Starry Night(譯作:星月夜、星夜、星空)  無論你是否熟悉梵谷,相信你一定看過這幅畫作。這是梵谷於1889年在法國聖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裡創作的,是他眾多代表作之一。  電影的片尾曲《Starry Starry Night(又名Vincent)》,是美國民謠歌手唐·麥克林(Don Mclean)在欣賞了這幅畫作後,特別創作獻給梵谷的歌。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谷紀念館,人們總能聽到這首歌。
  • 梵谷:他在你心裡死過一次,又活了!每次復生都比前一生更強大
    電影在色彩上延續了梵谷鋪張式的冶烈,但整體調子又是「性冷淡式」的慢節奏散文詩。強烈的反差,讓觀影有黃粱一夢的恍惚感。倒是符合文藝片的調調。整個敘事幕裡,梵谷大多在倒敘的閃回裡出現,藏在一團死亡之謎裡。整個片子更像是文藝版的懸疑片。我相信這出乎大部分人的預料。古人畫過一幅畫,叫《駿山隱古寺》。
  • 梵谷畫中向日葵並非臆想 美最新研究揭基因突變秘密
    《向日葵》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3月29日報導,荷蘭印象派畫家文森特·梵谷去世一個多世紀之後,他的畫作仍是藝術界和學術界關注的焦點。日前,美國喬治亞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表示,實驗表明,梵谷著名作品《向日葵》中花朵的奇怪外形並非源於作者神經質的幻想,而是真實存在的——這些有著濃密花瓣的向日葵是基因突變的產物。通常,向日葵花序的邊緣有黃色的花瓣,花序中部為褐色的種子。不過,有些向日葵卻長有濃密的「雙重花瓣」——比如「泰迪熊」品種,有些還會出現花瓣過小、花盤過大的情況。
  • 那些廣為人知的畫作 如何串起了梵谷的一生?
    在最新出版的《梵谷傳》中,法國作家大衛·阿茲奧以梵谷兄弟二人的大量書信為證,重新梳理了畫家的一生。從中我們得以發現,那一幅幅廣為人知的畫作背後,是梵谷生命中的一個個重要片段。  ——編者  溫森特於是動手開始畫花卉,根據花的顏色改變背景或者花瓶的顏色,製作他自己的色譜。他也畫靜物,例如那幅著名的《鞋》:兩隻鞋畫得就好像相互支持,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梵谷兄弟二人彼此扶持的形象。他還開始了一系列的自畫像,兩年間竟多達30餘幅。巴黎自畫像系列令人著迷,它們是這位藝術家身處極端逆境中,重申個人「我」優於世上其他人的吶喊——他做出了選擇,有理由繼續走自己選擇的路。
  • 線描| 經典遇上裝飾畫這麼美!
    線描 | 經典遇上裝飾畫這麼美! 是造型藝術基本功之一 它以鍛鍊觀察和表達物體的 形體、動態、質感、量感為目的 幼兒時我們就開始畫線描 直到現在我們依然還需要畫線描
  • 梵谷傑作《橄欖樹》中驚現蚱蜢 或已「沉醉」畫中百年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戰濤】據法國「24小時」新聞臺11月9日援引法新社報導,近日,美國研究人員在堪薩斯城納爾遜-阿特金斯美術館珍藏的梵谷名畫《橄欖樹》中,發現了一隻融入顏料中的蚱蜢,並推斷它可能自畫家1889年創作時起就在畫中
  • 梵谷為什麼可以畫出頂級科學家都無法理解的湍流現象
    有研究表明,梵谷畫作中出現的很多的旋渦狀的結構與生活中的湍流是極其類似的,湍流指的是一種物理現象,根據資料顯示:湍流是流體的一種流動狀態。這徹底摧毀了脆弱的梵谷的心理防線,他做出了出人意料的自殘的舉動,梵谷竟然把自己的耳朵割下來送給了一個風塵女。
  •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12幅畫讀懂梵谷的一生
    梵谷曾與高更是摯友,但後來二人從生活方式到藝術理念都產生了極大的分歧,水火不容。巨大的衝突使梵谷精神病發作,他想殺高更,但卻在錯亂中割下了自己耳垂的一部分。梵谷生前只售出過《在亞爾的紅葡萄園》這一幅油畫作品。他在死後 11 年才真正成名,這全靠弟弟提奧的妻子約翰娜·邦格的努力。邦格整理了梵谷的全部畫作和書信,並一生為梵谷的名譽奔走。
  • 外星人梵谷、畫啦啦、美術寶怎麼選?來自一位老母親的非專業測評
    綜合對比和選擇,我們體驗了外星人梵谷、畫啦啦和美術寶,貨比三家嘛。前者主要是喜歡這個名字,藝術大師梵谷的名頭是家喻戶曉的,而畫啦啦和美術寶則是看中他們牌子比較響。課程理念:為想像力而畫無論是外星人梵谷,還是畫啦啦美術寶,在教學理念上都沒有局限於繪畫技法,而是強調對孩子進行藝術啟蒙,提升想像力和創意思維。
  • 國畫寫意與西方畫融合:是不倫不類?還是別有一番風味?
    從這幅畫作中我們便能看出其中運用了大量的西方繪畫技巧,比如在樹木的處理上,近處要比遠處的更大、更實,兩者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顏色上也是一個輕、一個重,也一下子拉開了前後對比,使這幅畫的立體感油然而生,畫面也更加鮮活。
  • 梵谷名畫《夜晚露天咖啡座》賞析
    他在這幅畫上,用黃和藍來表現一種獨特感受。畫中被燈光照成黃色的咖啡座和藍色星空的對比,使整幅畫顯得很美,洋溢著一種平和的詩意。梵谷曾說:「對我來說,晚上看來比白天更有活力,更有豐富的色彩,晚上作畫,看天上有閃爍的星星,地面有燈光,是一幅很美的與安詳的作品。」《夜晚的露天咖啡座》為很多人所衷愛。
  • NASA公布全球洋流圖像酷似梵谷畫作
    北京時間3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星夜》是荷蘭畫家文森特-梵谷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展示的星星就像是一個個巨大的白色漩渦。但不管這位後印象派畫家畫得多麼出色,都不如自然之母「畫」得好。美國宇航局用可視化技術將全球海洋表層洋流的圖像呈現出來,出人意料的是,它們看起來很像這幅梵谷在1889年創作的名畫。
  • 怒放的生命:品讀梵谷的《鳶尾花》
    在梵谷的存世畫作中,《鳶尾花》幾乎家喻戶曉,受到世人的喜愛。然而,梵谷為什麼如此執著地描繪這些平凡的花朵?在這些美麗的畫作背後,梵谷又經歷了哪些不為人知的痛苦和抗爭呢?梵谷 自畫像 1889 法國奧賽博物館01精神療傷的開始:發現鳶尾花之美1889年5月,在經歷了自殘和住院治療之後
  • 還以為梵谷又窮又瘋?那他怎麼會成為全球icon?|你知道的梵谷故事可能都是錯的
    那時候,畫人物強調的是「正確」。不過其實米勒的畫在當時也不怎麼好賣,因為除了要「正確」,那時更受收藏界歡迎的是描繪宗教或者貴族生活場景題材的畫。邂逅梵谷展覽中用投影展示了梵谷與高更那次著名的讓他割耳朵的爭吵至少,他留下的信件表明他並不是在想像中那種「嗨了」的狀態中畫下自己的幻覺,更不是某些好笑的新聞裡說的因為他有色盲症,所以他眼中的世界的顏色與常人不同
  • 梵谷名畫成真?美國女子拍下罕見「海嘯雲」
    喜歡就速速點藍字關注我們今年6月份,在美國維吉尼亞州史密斯山上方出現了一幅罕見奇景,一排波浪型的捲雲在天空浮現,美如圖畫。
  • 梵谷167歲生日畫丟了,人們迷戀他的色彩,執著追隨他的紅黃藍
    在他短暫的37年人生中,共創作864張油畫,1037張素描,150張水彩畫。1890年3月,梵谷的畫《紅色葡萄園》在畫展中賣了400法郎,這也是梵谷一生中唯一賣出的作品。這位在世時作品難賣的畫家,在離世後畫作《向日葵》曾以420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沒有鬍鬚的梵谷》7150萬美元天價成交。
  • 鑑賞|《麥田群鴉》與梵谷執拗的生命
    可以說談到《麥田群鴉》,離不開梵谷的死亡;談到梵谷的死亡,更離不開《麥田群鴉》這幅畫。看著《麥田群鴉》,能看到什麼?是死亡?還是執拗的生命?《麥田群鴉》(局部)  1890年7月  創作於奧維爾 現藏於梵谷博物館《麥田群鴉》創作於梵谷生命的最後幾天。那天,他先走過了天主教堂,然後走進墓地對面的麥田裡,「將近日午,火熱的陽光射在他的頭頂,一陣山烏驀然自天外飛來。
  • 孤獨而偉大,梵谷的這10幅畫作你值得一看!
    如果給梵谷的畫作辦一個線上展覽的話,我想這10幅畫作你值得看到。一、《吃土豆的人》狹窄的房間,逼仄的氣息瀰漫,昏暗的燈光下,貧苦的一家人勞作一天,到了晚餐時間桌上的主食卻只有土豆。畫中最右邊的老婦人機械地倒著手中的咖啡,生活的重擔已經磨滅了其全部的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