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X射線給梵谷的畫拍個片,沒想到草叢下竟埋著人,引人遐想

2021-01-09 藝展湖北

你以為只有人在體檢的時候會拍片嗎?

其實,X射線早已在藝術品分析中普遍運用了,像梵谷、倫勃朗、畢卡索這些頂級畫家的作品,也早就被X射線看了個透。

梵谷

梵谷生前命運悲慘,死後他的藝術才被人們認可,被稱為天才畫家。

他有一幅作品《草叢》,畫於1887年,畫面上是茂盛的草和野花,看起來生機勃勃。

《草叢》

2008年,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Joris Dik和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的Koen Janssens兩人帶領的團隊用X射線對這幅畫做了分析。

他們用X射線掃描作品花了2天時間,得到的結果非常驚人,茵茵綠草底下竟然有一個農婦的半身像。可能梵谷在這塊畫布上原本畫了一幅人像,但是不太滿意,又塗掉在上面畫了一片草地。

2013年,另一個團隊又用X射線分析了梵谷的另一幅作品——主題為花的靜物。

這幅畫裡也藏著一幅畫,美麗的瓶花底下是兩個人,其中一人一手抓著另一人的胳膊,另一隻手搭在對方肩上,不知二人正在幹什麼。

據說梵谷寫給弟弟提奧的信件中,曾說到:"這周我畫了一個很大的東西,上面有兩個裸體——兩個摔跤手。"信中提到的作品至今沒有被發現,專家猜測很可能這幅瓶花底下的畫就是梵谷信中說的畫。

據研究人員分析,梵谷留下的作品中有高達三分之一的畫,都是畫中有畫。

他這樣做的原因可能是嫌前面畫的不滿意,但是拮据的經濟條件可能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畢竟他生前一直很窮,一幅畫都沒賣出去過,全靠弟弟接濟,所以他不得不把畫布省著用,甚至重複利用。

但是現在收藏梵谷畫作的藏家,發現畫裡還藏著畫應該會很驚喜吧,買一贈一呀。

你覺得梵谷作品畫中藏畫的原因會是什麼呢?

相關焦點

  • 如何拍好一張X射線片
    醫院如何拍好一張X射線片自然少不了對X光機參數的調節,那各參數都代表著何種功能呢,應該如何調節參數最為合適,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1.曝光條件①毫安秒(mAs),決定X射線的量②千伏(kV),決定X射線的穿透力③ X射線管到膠片的距離(固定值,不做討論)2. X射線片密度即X射線片的黑化度。
  • 12 幅畫回顧梵谷的一生
    文森特·梵谷本有個同名同姓的哥哥,但哥哥不幸胎死腹中。梵谷因此成了家中的長子。梵谷 1889 年的自畫像。2. 梵谷最初的夢想是追隨父親的步伐,在荷蘭改革總教會內當一名牧師。他曾經短暫地作過傳教士,但最終迫於父母壓力放棄了這個職業。
  • 萬萬沒想到!在你的身體裡,竟藏了個可怕的輻射源!
    萬萬沒想到!在你的身體裡,竟藏了個可怕的輻射源! 還是不建議大家把wifi放在 距離身體太近的地方 除了會導致熬夜以外 工作久了還會—— · 通信基站 · 在防輻射界 通信基站說自己第二 沒人敢說第一
  • 文森特·梵谷:天才和瘋子介於一線之間,其實他只是個孤獨的人
    《婦女頭像》,文森特·梵谷,1885年這段時間的畫,還只是梵谷早期的灰調子風格。作為畫商的弟弟提奧為了幫助梵谷將畫賣出去,多次建議他學習當時流行的印象派畫風。起初他並不樂意,直到在弟弟的資助下,他去了巴黎,親眼見到那些色彩豐富的印象派作品,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自此以後,梵谷像重新發現了顏色,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濃墨重彩的創作。
  • 鑑賞|《麥田群鴉》與梵谷執拗的生命
    1890年7月的某日,梵谷在焦慮、無助的情緒壟罩之下,走到麥田當中,用厚實的顏料鋪墊,完成了《麥田群鴉》。這幅創作於梵谷生命最後幾天的畫作是梵谷在奧維爾小鎮時期留下最讓人驚豔的作品。然而當時梵谷在麥田裡面對了什麼,使他在離開聖雷米療養院不過兩個月的時間,便走向死亡?這是藝術史上最大的謎題之一。
  • 梵谷又丟畫了!偷盜過程簡單粗暴到不敢信,盤點那些被偷過的悲催名畫
    疫情影響了很多人的工作,卻沒耽誤「敬業」的小偷盜竊名畫。最讓人意難平的是根據4月22日荷蘭警方公布的監控視頻盜賊的作案手法十分簡單粗暴監控中一名騎摩託車的男子揮舞大錘打碎了兩扇玻璃門然後胳膊下夾著這幅畫
  • 開啟了現代物理學的大門—倫琴發現X射線
    他換了一張薄銅片,又換了一張薄鋁片,效果都和一冊厚書一樣。當倫琴換用一塊薄鉛片時,卻沒有了亮光,這意味著「鉛」這種金屬竟能截斷這種射線。倫琴就這樣不停地更換遮擋物,幾乎試完了他手邊能取到的所有東西。他迫不及待地用各種辦法對新射線進行測試。
  • 梵谷167歲生日畫丟了,人們迷戀他的色彩,執著追隨他的紅黃藍
    「表現痛苦很容易,但用自己的痛苦和激情,去表現人間的喜悅和壯麗,在這一點,沒人能比得上梵谷。梵谷的畫裡經常會使用大面積的黃色。梵谷用各種各樣的黃色,來描繪向日葵的整個生命,從盛開的橙黃色,到枯萎和死亡時暗淡的赭色,展示了在非常有限的顏色範圍內的可能性。研究顯示這幅畫裡的黃色高達30種。更多梵谷相關的視頻一楊的藝術移情。
  • 難道梵谷的《星空》畫的是被二維化的太陽系?
    程心知道她說的是梵谷的《星空》,像啊,太像了。她腦海中那幅畫的記憶,與眼前的二維太陽系幾乎完美地重疊在一起。太空中充滿了巨大的星體,這星體所佔的面積甚至大於它們之間空間的面積,但星體的巨大並沒有給它們帶來實在感,它們像是時空的漩渦。宇宙中,空間的每一處微小的部分都在驚懼和瘋狂中流動著、翻滾著、顫抖著,像燃燒的火焰,卻只散發出酷寒。
  • 那些廣為人知的畫作 如何串起了梵谷的一生?
    在最新出版的《梵谷傳》中,法國作家大衛·阿茲奧以梵谷兄弟二人的大量書信為證,重新梳理了畫家的一生。從中我們得以發現,那一幅幅廣為人知的畫作背後,是梵谷生命中的一個個重要片段。  ——編者  在父親的斡旋下,溫森特前往博裡納日,成為一名傳道士。一次下礦井的經歷,讓溫森特內心最深處受到猛烈的震撼,他決定投向藝術創造,創作一系列礦工寫實畫。他留在礦區不停地繪畫,在極端悲慘的景象中重新找到了真實。初戀失意的考驗,在這裡畫上了句號。  就這樣,溫森特不斷地進行著「一種為窮苦人的窮苦藝術」。
  • 梵谷名畫《夜晚露天咖啡座》賞析
    他在這幅畫上,用黃和藍來表現一種獨特感受。畫中被燈光照成黃色的咖啡座和藍色星空的對比,使整幅畫顯得很美,洋溢著一種平和的詩意。梵谷曾說:「對我來說,晚上看來比白天更有活力,更有豐富的色彩,晚上作畫,看天上有閃爍的星星,地面有燈光,是一幅很美的與安詳的作品。」《夜晚的露天咖啡座》為很多人所衷愛。
  • 還以為梵谷又窮又瘋?那他怎麼會成為全球icon?|你知道的梵谷故事可能都是錯的
    ,並在弟弟提奧的經濟支持下,開始正式學習畫畫。梵谷,《吃土豆的人》,1885年「我想傳達的觀點是,借著一個油燈的光線,吃馬鈴薯的人用他們同一雙在土地上工作的手從盤子裡抓起馬鈴薯 —— 他們誠實地自食其力」。
  •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12幅畫讀懂梵谷的一生
    124年前,37歲的文森特·梵谷飲彈自盡。這位用《星空》震驚了世界的天才,一輩子飽受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折磨,最終不堪重負。
  • 一群人在泳池玩耍,沒想到死神悄然降臨,鏡頭拍下揪心一幕
    一群人在泳池玩耍,沒想到死神悄然降臨,鏡頭拍下揪心一幕 在炎炎夏季的時候,有不少人都喜歡去到海邊遊玩,或者去到遊泳池裡暢玩一番,這樣不僅可以體會到海水的清涼,而且也能給夏季當中燥熱的心靈給予一定的安撫。
  • 124年前的今天 X射線打開了所有人的「腦洞」
    全世界第一篇有關X射線的報紙報導124年前的今天,1896年1月5日,維也納《新聞報》在頭版頭條介紹了一種能夠穿透固體的新型射線,X射線第一次進入大眾視野。很快以拍攝X光照片為時尚甚至X光試鞋機還一度成為了鞋店的標配據說看腳丫子的X光片能選出最合適的鞋子(沒啥用,鞋店的營銷手段)堪稱人類迷惑行為 這真是試穿了個寂寞......
  • 「x射線」下的宇宙新地圖是怎麼樣的?
    先一起來看一看這個炙熱而充滿活力的宇宙吧新宇宙地圖近日,德國和俄羅斯的一架太空望遠鏡獲得了一幅用x射線追蹤太空的全新宇宙地圖「實際上,這與60年前整個x射線天文學歷史中探測到的數字差不多。在僅僅六個月的時間裡,我們基本上已經將已知的來源翻了一遍,」德國加興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MPE)高能天體物理小組的負責人Kirpal Nandra說「這些數據確實令人震驚,我認為我們正在做的將徹底改變x射線天文學。」
  • 怒放的生命:品讀梵谷的《鳶尾花》
    他仔細地研究花朵的動態和形狀,用各種波浪線和捲曲線組成的彎曲輪廓去描繪這些花朵。讓人驚訝的是,梵谷的每一朵鳶尾花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些美麗的花朵相互依偎而又形態各異。值得注意的是,花叢中一朵白色的鳶尾孑然而立,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一種憂傷和孤獨,這是否也是藝術家個人境遇的寫照呢?
  • 當梵谷的畫遇到中國古詩詞,真的是無法更美!
    原標題:當梵谷的畫遇到中國古詩詞,真的是無法更美!梵谷,荷蘭後印象派畫家,去世後才聲名鵲起的天才,可惜他的畫作並不容易被人懂,就像當年他在世時,也並不被這個世界所理解。然而經典總是經典,有國外藝術家就通過加設景深的方式,呈現出了梵谷作品的驚豔之處。甚至,我們可以看到梵谷畫作跟中國古詩詞的完美對接。當梵谷的畫遇到中國古詩詞,真的是無法更美!《滿天星鬥下的羅納河》▼
  • 沒文化真可怕,「梵谷的睡蓮」讓闊太太露怯成了笑柄!
    這兩天追熱劇《三十而已》,其中女主角顧佳為了孩子能上好的幼兒園,去求富婆王太太的橋段,讓「梵谷的睡蓮」火了,引發了網友的群嘲。劇中王太太的確是個有錢人,但她淺薄的文化和藝術無知讓曾經的學霸顧佳智商和自尊受到了傷害。
  • 孤獨而偉大,梵谷的這10幅畫作你值得一看!
    如果給梵谷的畫作辦一個線上展覽的話,我想這10幅畫作你值得看到。一、《吃土豆的人》狹窄的房間,逼仄的氣息瀰漫,昏暗的燈光下,貧苦的一家人勞作一天,到了晚餐時間桌上的主食卻只有土豆。畫中最右邊的老婦人機械地倒著手中的咖啡,生活的重擔已經磨滅了其全部的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