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5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輻射
一個都聽到耳朵都生繭的詞
卻在老媽以輻射為由
叫你放下手機時
依舊只能說出
「這哪兒會有輻射」 的蒼白反駁
那麼
電子產品真的輻射傷身嗎?
5G比4G輻射指數更高嗎?
仙人掌有防輻射效果嗎?
看完本文今天就能
有理有據反駁「輻射論」
在假期爭取更多與手機相處的機會
不要聽到輻射就害怕
先來看看輻射定義是什麼
劃重點
自然界中
一切絕對零度以上物體
都·有·輻·射
而
絕對零度 = -273.15℃
簡而言之
目前你周邊所有東西都有輻射
包括你自己
既然萬物皆有輻射
那該防的輻射是哪一種?
這就要從輻射的分類說起了
輻射主要分為
高能量的電離輻射
和
低能量的非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
可以電離有機物分子
使細胞內的分子結構被破壞
或者帶上電荷
其中
受影響最大的就是人體遺傳物質
DNA
核輻射就是電離輻射的一種
非電離輻射
沒有電解物質的能力
能量小
很難對人體造成損害
波長越短
波的頻率越高
能量也就越大
比如下面這張圖
▼
從右到左
波長變短,能量變大
所以在紫外線之前的
通常就是電離輻射的範圍了
總而言之記住一句話
波長與能量成反比
那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電子產品
會不會對人體產生輻射危害呢?
· 微波爐 ·
既然都叫微波爐了
用的當然是
微波
波長比可見光的還長,能量小
自然不會使人體致癌
當然
把頭伸進微波爐
或者
抱著微波爐加熱那種另算
微波爐的加熱
主要運用食物中含有的水
水分子本來在水裡是隨便排的
但是!
來到了微波爐的電場
自然就得按電場的規矩來
當微波爐一轉
電場也就開始轉
水分子也跟著轉起來
速度可高達每秒鐘二十多億次
這激烈的碰撞摩擦
自然而然就會
生熱
這樣子
食物也就被加熱了
水還是那個水
不過少了點
所以
微波爐加熱的食物不會致癌
· WIFI & 手機 ·
Wifi和手機都是電磁波
它們差不多都在這裡
▼
波長依舊比可見光長
甚至超越微波
自然能量就更小
而且根據權威機構規定
人體接受輻射的安全值
為1.6 W/kg
而wifi的輻射值
0.0057W/kg
看到這麼多個0都知道了
從輻射角度來說
對人體傷害值幾乎不存在
但是!
還是不建議大家把wifi放在
距離身體太近的地方
除了會導致熬夜以外
工作久了還會——
· 通信基站 ·
在防輻射界
通信基站說自己第二
沒人敢說第一
只有它
能讓全小區統一戰線
合力抗拒
▼
隨著5G時代來臨
越來越多通信基站的建立
更是大大增加基站輻射有害論
那通信基站是否真的有害呢?
首先,通信基站所產生輻射是什麼?
是空間範圍內的電磁波輻射
對
就是上文出現了很多次
連可見光都不如的那個
其次,5G的輻射會比4G大嗎?
不會
實際上
當距離基站越遠時
手機尋找信號過程中
發射輻射越大
道理很簡單
本來可以
你非要
心就相當於發射功率
信號不好
就得不斷嘗試發射尋找
那輻射自然就增強了
耗電量也會加速
所以
5G通信基站的建設
反而是會使輻射變小
最後,離通信基站越近輻射越大?
輻射是水平面展開的
所以
本身輻射值就很小
垂直輻射就更很小了
所以不存在越近輻射越大的問題
X光片和CT
它們都是用X射線給身體拍照
區別在於
X光一般拍一張
CT要拍很多張
而X射線是屬於電離輻射範疇 的
會有一定的輻射
但是!
拍片用的劑量並不高
根據數據研究顯示
當一次輻射劑量
<100mSv(毫希沃特)時
基本無害
超過100mSv時
就開始對人體產生危害了
當>2000mSv時
那就很有可能——
普通人
每年攝入的空氣食物等自然物中
受到的輻射≈0.25mSv
而一次X光檢查≈0.1mSv
一次CT掃描≈0.7mSv
所以只要聽從醫囑
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地鐵安檢機
同理也是用X光
但實際功率更小
輻射劑量<0.005mSv
還附加金屬外殼和鉛簾
而屏蔽安檢門
和金屬探測器
都是電磁感應
所以說地鐵安檢三件套
都很安全
那麼B超和核磁共振呢?
B超用的超聲波
而核磁共振用的是電磁波
並不在電離輻射的範疇
是比較安全的
要說在我們身邊
最大的輻射
其實是
——香菸
菸草中含有放射性釙
雖然一支的劑量不高
但是長期吸菸
釙在肺部常年累積
那麼平均下來
每年菸民的肺部
受到的輻射約是
160mSv
約等於一年內照了160次X光了
所以
想要防輻射?
從戒菸開始吧
至於鹽
防輻射是沒啥依據
只是吃太多了會增加中風的風險
仙人掌
溫度高於絕對零度
自己就是個「輻射」
防輻射?
如果有用的話
照X光的科室
早就堆滿仙人掌了
最後
看完這篇學會如何在假期
有理有據的反駁玩手機論了嗎?
可能你還想看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