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太空有了中國「足跡」(圖)

2020-12-05 搜狐網

  這是一個值得中華民族自豪的歷史時刻——公元2008年9月27日16點34分。

  這一刻,中國航天員翟志剛,開始踏上浩瀚太空的徵程。

  「快開,快打開!」看著翟志剛吃力地轉動艙門旋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大廳裡,大家在心裡默默地給他加油。圓圓艙門的外面,就是夢想中的太空舞臺。

  一下、兩下,艙門似乎考驗著探索者的毅力,只是略微震動了幾下。翟志剛找準著力點,再次發力……

  16點41分00秒,「太空之門」終於打開了,蔚藍色的地球出現在翟志剛眼前。

  翟志剛從艙內慢慢探出頭來。外面的景色讓他如此陶醉——神舟七號飛船依偎著蔚藍色的地球飛翔,背後是天鵝絨般的黑色天幕。

  翟志剛抓住扶手,輕盈地飄出了艙外,邁出了中國人首次太空行走的第一步。

  這一步,看似輕鬆,卻濃縮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鍥而不捨的太空探索。

  第 1 2 3頁

  第一個憧憬「飛天」夢想的人是東漢時期的科學家張衡。他在《思玄賦》中浪漫地描寫道:駕著豪華的馬車在太空巡遊,在銀河中狩獵,日月星辰在腳下流動……

  第一個實踐「飛天」夢想的人是明朝萬戶,他把自己捆在裝有49支土火箭的椅子上,點火升天。

  第一個實現「飛天」夢想的人是航天英雄楊利偉,他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

  如今,翟志剛的這一步,創造了中華民族在太空的又一個新高度!

  背倚深邃的天穹,翟志剛緩緩揮動右手,臂膀上橘黃色的「飛天」標識格外醒目。此時,一個天籟之聲在飛控大廳裡響起——

  「神舟七號向全國人民問好,向全世界人民問好。請祖國放心,我們堅決完成任務。」

  世界時間、北京時間、飛行時間,不斷地在屏幕上跳動著。

  太空中,激動人心的一幕再次出現。劉伯明從軌道艙艙口探出身子,將一面五星紅旗遞給了翟志剛。接過紅旗,翟志剛緩緩揮舞。這面五星紅旗由女航天科技工作者親手繡成,她像一團火焰,燃燒在天宇中。

  緊接著,翟志剛移動安全繫繩掛鈎,「遊」到安裝在飛船軌道艙壁的科學實驗裝置旁,小心翼翼地取下黑色的方形固體潤滑材料,遞給在軌道艙內等候的劉伯明。這一送一接,標誌著我國和平開發利用太空又一項科學實驗的完成。

  面對地面醫監醫生的詢問,翟志剛自信地回答:「我感覺良好!」

  接著,翟志剛沿著軌道艙外壁,開始蒼穹漫步。轉身、飄移、再轉身、再飄移……太空此刻成了翟志剛展示身手的舞臺。

  其實,艙外活動的每一步都充滿艱難。當翟志剛在艙外移動時,電臍帶纏繞到了兩腿之間,他不得不騰出一隻手處理這個意外「麻煩」。

  第 1 2 3頁

   「神舟七號報告:01、02出艙活動完成情況正常,感覺良好!」

  17時00分35秒,翟志剛成功返回軌道艙,艙門關閉。此時,飛船以每秒7.8公裡的速度在距地球343公裡的太空高速運動。在19分35秒的太空行走中,翟志剛「走」了9165公裡,成為中國「走得最快」的人。

  「首次出艙活動,我們用的是自己研製的火箭飛船,穿的是自己研製的艙外航天服,這充分顯示了我國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和綜合國力的巨大飛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自豪地說。

  通過網絡觀看了太空行走全過程,歐洲航天局專家卡爾·貝格奎斯特稱讚「中國航天員的表現非常棒」。

  太空有了中國「足跡」,從此會變得更加精彩!(本報北京9月27日電)

  第 1 2 3頁

相關焦點

  • 浩瀚太空留下中國人第一行足跡
    北京時間9月27日17時,航天員翟志剛在完成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並按預定方案進行太空行走後,安全返回神舟七號軌道艙。這標誌著我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取得成功。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記者賈 永 白瑞雪 孫彥新)浩瀚太空留下中國人第一行足印——27日17時,42歲的航天員翟志剛完成中國首次太空漫步。
  • 浩瀚太空有了一顆「吳偉仁星」
    本報北京9月8日電(記者陳海波)浩瀚的太空上,又有了一顆以中國航天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吳偉仁星」。為褒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命名儀式8日在北京舉行。中國航天六十餘年來,已有錢學森、孫家棟、欒恩傑等多位航天人榮獲小行星命名。
  • 我是浩瀚太空中的第一位中國訪客
    2003年10月15日,我作為首飛航天員遨遊太空,成為浩瀚太空中的第一位中國訪客,實現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這一天,在我的生命裡留下了永生難忘的記憶。 出徵前夕,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親切接見首飛梯隊的3名航天員。
  • 「央廣時評」致敬浩瀚太空中國追夢人!
    探索浩瀚太空永無止境,攀登科技高峰任重道遠。在實現中國夢的壯麗畫卷裡,中國航天強國藍圖日益清晰:力爭2020年左右實現重點突破,加速邁向航天強國;2030年左右實現整體躍升,躋身航天強國之列;2050年之前實現超越引領,全面建成航天強國。
  • 中國乃至亞洲首例! 贛州發現霸王龍足跡(圖)
    中國江西網訊 全媒體見習記者劉火兵報導:記者從上觀新聞獲悉,7月29日,中外古生物學家的專家學者宣布,在江西贛州發現一個巨大的恐龍足跡,這是中國乃至亞洲首次發現暴龍類的足跡,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 今天,浩瀚太空新添吳偉仁星 吳偉仁現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今天,浩瀚太空新添吳偉仁星 吳偉仁現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今天,國家航天局在北京宣布,為褒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
  • 將浩瀚宇宙握在掌心,內含福利!
    「浩瀚的星空永遠能夠承載我們無窮的想像力。劉慈欣」50年前,人類首次登月成功,15年前,中國航天啟動探月工程。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和追逐從未停息,星際逐夢的旅程仍在繼續。杯身一道環狀星軌綴有施華洛世奇元素成分,如星閃耀。半啞光磨砂釉面猶如深邃如海的宇宙,其上隨意散落的金星點點則如浩瀚星系裡的恆星,散發迷人光芒。杯蓋部分特意融入了飛船、火箭、太空人等航天元素的造型。生動有趣的同時,也象徵著人類對太空的非凡想像與不懈探索的歷史和足跡。
  • 習近平的足跡|勇攀科技高峰 探索宇宙奧秘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天宮」在太空遨遊,「嫦娥」在月背刻下印記,中國人探索浩瀚宇宙的腳步堅定從容。讓我們跟隨「習近平的足跡」尋找答案。策劃:姜巖記者:鄭玉剛 劉磊 朱文嚴編輯:趙龍兵 郭大可 王琳終審:餘福卿 應堅監製:姜巖 李永升 丁冬霞 王璐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CNC)出品
  • 今天,浩瀚太空新添「吳偉仁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浩瀚太空再添一顆以中國科學家姓名命名的小行星——「吳偉仁星」。今天,國家航天局在北京宣布,為褒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來自國家航天局的消息稱,中國航天六十餘年來,已有以錢學森、孫家棟、欒恩傑等老一輩科學家為代表的多位功勳航天人榮獲小行星命名。
  • 今天,浩瀚太空新添「吳偉仁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浩瀚太空再添一顆以中國科學家姓名命名的小行星——「吳偉仁星」。來自國家航天局的消息稱,中國航天六十餘年來,已有以錢學森、孫家棟、欒恩傑等老一輩科學家為代表的多位功勳航天人榮獲小行星命名。如今,浩瀚太空又多了一顆弘揚熱愛祖國、勇於創新、敢於擔當、甘於奉獻的科學家精神,見證中國航天事業蓬勃發展、行穩致遠的「吳偉仁星」。
  • 中國發現霸王龍足跡
    不過,長期以來,霸王龍在亞洲的足跡沒有被發現。今天(7月29日),中外古生物學界的專家學者宣布,在江西省贛州市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恐龍足跡,這是中國乃至亞洲首次發現霸王龍的足跡。霸王龍足跡 邢立達供圖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副教授、英良世界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執行館長鈕科程、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Martin G.
  • 浩瀚太空新添吳偉仁星
    聊點科技【浩瀚太空新添吳偉仁星】9月8日,「吳偉仁星」命名儀式在京舉行。為褒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吳偉仁院士是我國深空探測領域的主要開拓者和戰略科學家,目前正致力於推動探月工程四期、月球科研站等工程規劃論證工作。
  • 在九號宇宙化身太空人 遨遊浩瀚無垠的太空
    ——乘坐太空梭,帶上3D眼鏡,來一場特殊意義的星際旅行;⑥課程體驗——對話少年星課程、我是飛行員課程、科學實驗秀課程。目前為止,人類對於宇宙的了解有多少呢?「九號宇宙」或許能夠滿足你一部分好奇心。在沒有進入「九號宇宙」之前,涵涵覺得宇宙是浩瀚無垠的、閃光的、是美麗的,宇宙中會存在很多閃亮的星球,星球上還有內海,以及我們人類還未發現的高級生命,或者是別的星球上的金屬資源。
  • 推薦五部最偉大的太空電影,讓你暢遊在浩瀚的宇宙星空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NO.1《星際迷航》系列推薦五部最偉大的太空電影,讓你暢遊在浩瀚的宇宙星空和《星球大戰》一樣,《星際迷航》有著龐大的世界觀,複雜的人物關係和盪氣迴腸的史詩故事,《星際迷航》系列一直是最受歡迎的科幻電影之一。
  • 浩瀚星空中的中國星
    【浩瀚星空中的中國星】從北鬥一號立項到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幾代北鬥人在高端技術空白地帶白手起家,用信念之火點燃了北鬥之光。他們把深沉的家國情懷融入科技強國的創新實踐中,他們是浩瀚星空中最閃亮的那顆星。面對這支滿懷志氣和勇氣的團隊,你有哪些話想說?@浩瀚太空:以北鬥定位服務為例,大到地理測繪、救災減災、應急搜救,小到地圖導航、共享單車、快遞查詢,背後都有北鬥的身影。如今,北鬥正不斷改善我們的日常生活。@徵途:聽說北鬥團隊平均年齡才只有30多歲,真的很佩服他們。
  • 浩瀚太空新添一顆「吳偉仁星」
    國家航天局供圖吳偉仁是中國航天測控通信與工程總體技術著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是中國深空探測領域的主要開拓者和戰略科學家。吳偉仁高度重視並主持開展中國深空探測發展戰略研究和規劃論證工作,目前正致力於推動探月工程四期、月球科研站等工程規劃論證工作。
  • 浩瀚太空新添「吳偉仁星」
    為褒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中國航天六十餘年來,已有以錢學森、孫家棟、欒恩傑等老一輩科學家為代表的多位功勳航天人榮獲小行星命名。如今,浩瀚太空又多了一顆弘揚熱愛祖國、勇於創新、敢於擔當、甘於奉獻的科學家精神,見證中國航天事業蓬勃發展、行穩致遠的「吳偉仁星」。
  • 浩瀚太空新添「吳偉仁星」
    為褒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中國航天六十餘年來,已有以錢學森、孫家棟、欒恩傑等老一輩科學家為代表的多位功勳航天人榮獲小行星命名。如今,浩瀚太空又多了一顆弘揚熱愛祖國、勇於創新、敢於擔當、甘於奉獻的科學家精神,見證中國航天事業蓬勃發展、行穩致遠的「吳偉仁星」。
  • 浩瀚太空中,又有一顆小行星以四川人名字命名!
    9月8日起,浩瀚太空中又有一顆小行星以四川人名字命名——「吳偉仁星」!圖據人民日報客戶端為褒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命名儀式9月8日在北京舉行。
  • 「天問一號」出徵,探索浩瀚太空永無止境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