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足跡|勇攀科技高峰 探索宇宙奧秘

2020-11-22 新華社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天宮」在太空遨遊,「嫦娥」在月背刻下印記,中國人探索浩瀚宇宙的腳步堅定從容。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對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建設航天強國?以怎樣的姿態邁向未來的星辰大海?讓我們跟隨「習近平的足跡」尋找答案。

策劃:姜巖

記者:鄭玉剛 劉磊 朱文嚴

編輯:趙龍兵 郭大可 王琳

終審:餘福卿 應堅

監製:姜巖 李永升 丁冬霞 王璐

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CNC)出品

相關焦點

  • 【地評線】南方網評:奮鬥為梯創新開道,勇攀世界飛天高峰
    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不斷刷新進軍太空的中國高度」「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的要求,大力弘揚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只爭朝夕、拼搏奮鬥。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
  • 瀋陽自動化所黨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
    瀋陽自動化所黨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的賀電 2020-12-22 瀋陽自動化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黃大年事跡引熱烈反響 勇攀科技高峰 報效祖國—新聞—科學網
    大家紛紛表示,要沿著黃大年的足跡走下去,銳意進取,努力拼搏,為了中華民族的強盛奮鬥不息。 黃大年歸國報國的事跡感染人。「我是含著淚讀完關於黃大年的報導的。他放棄國外一切,抱著一顆『中國心』,投身到自己祖國的科研事業當中,深深地感染了我。」長春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張興海說。黃大年的奮鬥足跡也讓一批在校大學生堅定了自己的未來方向。
  • 2020年東京奧運會中國田徑力求再攀高峰
    原標題:2020年東京奧運會中國田徑力求再攀高峰   田徑項目應該體現「運動之母」和基礎大項的責任與擔當,在東京奧運會上確保不出興奮劑問題,力爭全面參賽,並在參賽人數、參賽項目、獎牌數和金牌數上全面超越裡約奧運會,實現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再攀新高峰。
  • 光明時評:牢記科技報國初心 涵養科技創新活力
    7月2日,「北鬥院士」許其鳳離世,一一生都在為我國導航事業嘔心瀝血的他到浩瀚無垠的宇宙繼續著北鬥的事業。時光流轉,像許其鳳院士的科學家,他們身上的家國情懷閃耀依舊,他們的拳拳初心清晰如昨。歷史是見證者,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後,是兩代「嫦娥人」的手緊緊相握;閃耀在蒼穹的北鬥衛星全球組網,是幾代北鬥人近30年的實踐探索;「一粒種子改變世界」,是袁隆平幾十年如一日蹲守田間地頭開展雜交水稻實驗……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中國的科技創新已在一些重要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領跑的跨越,而這一切都離不開科學家對科技報國初心和使命的自覺踐行。
  • 弘揚科學家精神,勇攀科技巔峰,致敬「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
    是科技,引領我們向未來探索;是科技,讓我們可以無限親近地擁抱這個世界。十八大以來,「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激勵著無數科技工作者。他們勇攀高峰、敢為人先,胸懷祖國、服務人民;他們追求真理、潛心研究,甘為人梯、集智攻關。他們在艱難的探索中開疆拓土,在時不我待的競爭中勇往直前,不斷向科技的廣度和深度進軍!
  • 孩子們「旅行」到宇宙邊緣,「超越」阿姆斯特朗在月球的足跡
    活動開始時,老師帶孩子們觀看了影片《旅行到宇宙邊緣》,影片從離最近的月球開始,一路探索太陽繫到銀河系以至人類所認知的宇宙的「邊緣」,細緻呈現太陽系八大行星的神奇地貌,超越尼爾·阿姆斯特朗遺留在月球的足跡,飛過明亮的金星前往水星、火星、木星、土星。
  • 孩子們「旅行」到宇宙邊緣,「超越」阿姆斯特朗在月球的足跡
    活動開始時,老師帶孩子們觀看了影片《旅行到宇宙邊緣》,影片從離最近的月球開始,一路探索太陽繫到銀河系以至人類所認知的宇宙的「邊緣」,細緻呈現太陽系八大行星的神奇地貌,超越尼爾·阿姆斯特朗遺留在月球的足跡,飛過明亮的金星前往水星、火星、木星、土星。同時影片也詳細展示恆星如何誕生、宇宙的終極命運、其他行星上的生命、以及最神秘也最駭人的現象:黑洞。
  • 【探索星空的奧秘】活動致辭稿
    衷心感謝各位領導、嘉賓來我校參與《探索星空的奧秘》活動!浩瀚的宇宙中蘊藏著無窮的奧秘,我們人類一直在探索、研究,希望能掌握宇宙的密碼,促進科學的進步、文明的發展。為了研究宇宙的奧秘,我們發明了天文望遠鏡,觀測星空;發明了宇宙飛船,翱翔太空;發明了空間站,進行太空探索實驗。探尋宇宙奧秘的過程,也是人類科技不斷進步的過程。
  • 習近平時間|為世界留下「綠色足跡」
    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主題邊會上強調,我們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應對氣候環境領域挑戰,守護好這顆藍色星球。近年來,我國多地在綠色轉型方面積極探索實踐,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為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貢獻出一份力量。《習近平時間》推出「奮進新徵程」系列,今天播出《為世界留下「綠色足跡」》。
  • 人類有可能永遠也無法破解宇宙的全部奧秘,越探索謎團越多
    即使如此,我們現在仍然沒有揭開地球全部的奧秘,我們不知道地球是如何誕生的,不知道地球生命是如何誕生的,不知道人類是如何誕生的?當人類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那一刻,人們對宇宙的好奇和探索欲望越來越高,同時有關宇宙的很多謎團也出現了,比如宇宙是如何誕生的?如果宇宙是起源於奇點大爆炸,那麼這個奇點是什麼?它是天然形成的還是人造的?
  • 探索宇宙奧秘的阿爾法磁譜儀
    作為即將安裝在國際空間站上的最大科學儀器,科學家們期待它能幫助揭示有關宇宙起源的奧秘。根據大爆炸假說,我們所在的宇宙是在約140億年前由一個非常小的點爆炸而形成,宇宙產生物質的同時,也產生了反物質。兩者數量大體相當,其中「物質」多了一點點。儘管目前物質的存在顯而易見,但反物質存在的證據僅有實驗室觀測到的稍縱即逝的極微量反粒子。
  • 探索宇宙奧秘,今天是第五個航天日
    兒子愛好航天,他的夢想就是當一個航天員,每天都看有關宇宙奧秘,航空航天的視頻,書本。今天是中國第五個航天日,從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從此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類的序幕。
  • 逐深空之夢,攀科技之巔
    逐深空之夢,攀科技之巔。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以探索太陽系和宇宙的起源、發展和演化為科學總目標的深空探測,是一個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的體現。經過幾代人辛勤耕耘與開拓,我國航天事業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
  • 新華時評: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
    新華時評: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 陳芳 胡喆/新華社 2019-01-03 19:36
  • 【改革開放40年】攀冰川高峰 破凍土難題 闖沙漠禁區——記中國...
    【改革開放40年】攀冰川高峰 破凍土難題 闖沙漠禁區——記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屈雯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雖然年輕,但也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勇立潮頭,西北研究院人將自己的青春無私奉獻給國家建設
  • 趣答人類為何要探索宇宙?
    基因的使命就是複製,人類的使命就是複讀機,讓自己的足跡踏遍宇宙深深的藏在人類的血脈裡。二,人類想知道「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好奇和探索是人類的天性,在探索宇宙中人類能得到快樂和滿足,快樂和滿足難道不是人類的終極追求目標?(面對熵增定律,停滯不前就是退步)四,熵增是宇宙的終極命運?
  • 三問「中國天眼」:探索宇宙奧秘方面有何作用?
    三問「中國天眼」:探索宇宙奧秘方面有何作用?在傾聽宇宙深處聲音、探索宇宙奧秘方面將發揮什麼作用?請看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望遠鏡核心部件研製建造方)的專家為你解讀。  一問:射電望遠鏡是不是口徑越大越好?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可不是肉眼觀測的普通望遠鏡,是世界最頂尖級的太空望遠鏡。」中國電科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王楓介紹,面板和饋源是決定FAST探測威力和探測精度的核心要素。
  • 星曆元年開啟《天衍錄》探索宇宙之奧秘
    前往浩瀚無垠的宇宙中自由探索,是星域題材遊戲的最大魅力。在無邊無際的星河中玩家能去往遙遠的星球,探索外星文明;能駕駛呼嘯的星艦,參與太空激戰;還能挖掘時間的奧秘,感知遠古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