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26日 08:58 來源:解放軍報
參與互動被譽為「中國天眼」的射電望遠鏡在設計建造上有何創新?在傾聽宇宙深處聲音、探索宇宙奧秘方面將發揮什麼作用?請看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望遠鏡核心部件研製建造方)的專家為你解讀。
一問:射電望遠鏡是不是口徑越大越好?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可不是肉眼觀測的普通望遠鏡,是世界最頂尖級的太空望遠鏡。」中國電科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王楓介紹,面板和饋源是決定FAST探測威力和探測精度的核心要素。
射電望遠鏡,跟接收衛星信號的天線鍋類似,通過鍋的反射聚焦,把幾平方米到幾千平方米的信號聚攏到一點上。「用過『鍋蓋天線』的人知道,鍋蓋口徑越大,電視畫面也越清晰。對於射電望遠鏡來說,口徑越大看得越遠。全世界的射電天文學家都追求建造更大口徑的『鍋蓋』,以提高射電望遠鏡靈敏度。」 王楓說,簡而言之,就是「鍋」越大,「閱讀」到宇宙深處的信息就越多。
其實,建造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在國際上沒有先例,很多技術需要依靠自主創新。比如,望遠鏡饋源支撐的光機電一體化創新設計,將饋源支撐結構系統自重降至30噸,既降低了造價,又提高了穩定性。中國電科面板單元技術負責人鄭元鵬告訴記者,4450個反射面每一個都可以進行對焦,靈敏度可達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2倍,巡天速度是它的10倍。與號稱「地面最大的機器」的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相比,靈敏度提高約10倍。FAST將成為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天文望遠鏡。
二問:射電望遠鏡在設計建造上有何創新?
FAST有多大?反射面總面積25萬平方米,相當於30個標準足球場那麼大;FAST有多重?僅圈梁、索網和6座支撐饋源艙的高塔就用掉10000多噸鋼材,反射面面板用掉2000多噸鋁合金;FAST有多巧?2000多個液壓促動器通過伸縮,實現反射面精確變位。
「FAST的設計目標,是能夠把近30個足球場這麼大的接收面積裡收集的信號,聚集在藥片大小的空間裡。」鄭元鵬說,不如此,就無法監聽到宇宙中微弱的射電信號,「藥片」就是饋源,因此500米口徑的結構要實現毫米級精度。
FAST的設計建造,體現了中國人領先於世界的工程及設計能力。FAST的索網結構可以隨著天體的移動自動變化,帶動索網上活動的4450個反射面面板產生變化,足以觀測到任意方向的天體,同時,饋源艙也隨索網一同運動,採集反饋信息。
柔性鉚接工裝也是創新的典型代表。鄭元鵬說,面板子單元每天的生產涉及鉚接工裝為140種,如果按照原始數據進行工裝設計,一方面增加了成本,另一方面會降低生產效率。生產中我們根據最大包容原則設計了通用工裝,經過柔性調整可適用於所有類型的面板鉚接。
三問:在探索宇宙奧秘方面將發揮什麼作用?
「如果把FAST看作一個『天眼』,那饋源艙就相當於這個『眼睛』的『瞳孔』,它起到聚焦的作用,讓我們能看得更清楚。」中國電科饋源艙單元技術負責人李建軍介紹, FAST絕不是金屬堆砌的「傻大粗」,它是最精密的天文儀器。由於採用光機電一體化的饋源平臺,加之饋源艙內的並聯機器人二次調整,它在饋源與反射面之間無剛性連接的情況下,可實現毫米級指向跟蹤,確保精確地聚集和監聽宇宙中微弱的射電信號。
半個多世紀以來,全世界所有射電望遠鏡收集的能量尚翻不動一頁紙,而FAST的加盟將大大加快這一速度。而收集的能量,意味著解讀宇宙深處奧秘的信息量。
中國電科總經理樊友山說,FAST研究涉及眾多高科技領域,如天線製造、高精度定位與測量、高品質無線電接收機、傳感器網絡及智能信息處理等。未來,FAST關鍵技術成果還可應用於諸多相關領域,如大尺度結構工程、公裡範圍高精度動態測量、大型工業機器人研製以及多波束雷達裝置等。(張天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