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奧秘的阿爾法磁譜儀

2020-12-07 網易財經

新華網華盛頓5月16日電(記者葛相文 任海軍)美國東部時間16日,由多國科學家參與,項目投入達20億美元的太空粒子探測器 阿爾法磁譜儀2搭乘「奮進」號太空梭升空。作為即將安裝在國際空間站上的最大科學儀器,科學家們期待它能幫助揭示有關宇宙起源的奧秘。

根據大爆炸假說,我們所在的宇宙是在約140億年前由一個非常小的點爆炸而形成,宇宙產生物質的同時,也產生了反物質。兩者數量大體相當,其中「物質」多了一點點。儘管目前物質的存在顯而易見,但反物質存在的證據僅有實驗室觀測到的稍縱即逝的極微量反粒子。科學家認為,反物質無法在地球環境中存在,因為一旦遇到地球上的物質,二者將湮滅,不過反物質在太空中可能存在。因此,諾貝爾獎得主、阿爾法磁譜儀項目首席科學家丁肇中教授領導的團隊希望通過磁譜儀在太空中的觀測,發現反物質和暗物質的蛛絲馬跡,進而探索是否存在反宇宙。

暗物質是宇宙中看不見的物質,也就是說沒有發出可見光或其他電磁波,用天文望遠鏡觀測不到。不過,暗物質同樣產生萬有引力,對可見物質產生作用。根據現有的假說和觀察,科學家估計暗物質質量佔宇宙總質量的90%以上。

阿爾法磁譜儀的主要本領基於其強大而特殊的磁場。帶電粒子進入磁場後軌跡會發生變化,不同帶電粒子的軌跡變化也不同,而不帶電的粒子的軌跡則不會發生變化,因而觀測粒子進入這一磁場後軌跡是否變化,變化程度有什麼不同,就可以推知這是何種粒子。與天文望遠鏡觀測物質發出的可見光和電磁波不同,磁譜儀直接觀測粒子本身。因而,磁譜儀能夠發現天文望遠鏡無法發現的暗物質和反物質。

目前,參與阿爾法磁譜儀項目的科學家來自全球16個國家和地區的56個科研機構,這一項目也被認為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國際空間站計劃、強子對撞機計劃之後的又一個大型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磁譜儀的主要部件完工於歐洲和亞洲,其中中國科學家對項目的完成做出了「決定性」貢獻。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阿爾法磁譜儀發布最新成果 推動人類對暗物質研究
    阿爾法磁譜儀(AMS)項目熱系統總負責人、山東大學教授程林9日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  由世界著名實驗物理學家丁肇中主持的阿爾法磁譜儀(AMS)項目北京時間凌晨2點在歐洲核子中心公布5年太空實驗成果。據悉,本次公布的太空實驗結果揭示了與以往實驗結果有所不同的新信息,推進了人類對宇宙線產生、加速及傳播的認識。
  • 美「天鵝座」飛船為空間站送工具 專修阿爾法磁譜儀
    (新華社記者沈霆攝)新華社華盛頓11月2日電(記者周舟)美國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2日利用「安塔瑞斯」火箭發射「天鵝座」飛船,為國際空間站送去約3.7噸的貨物,其中最重要的是用於修理空間站上「阿爾法磁譜儀2」的特製工具。
  • 驚豔世界的阿爾法磁譜儀:有一顆「中國心」,等待了13年
    平均每2秒,阿爾法磁譜儀(AMS)會測量1000個宇宙線事件。通過分析這些數據,人類或許可以揭開暗物質和反物質的神秘面紗,知曉宇宙誕生之初的故事。2011年5月,阿爾法磁譜儀隨著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奮進號」太空梭進入太空,固定在國際空間站,每90分鐘繞地球一周,捕捉宇宙射線中暗物質和反物質的「蛛絲馬跡」。
  • 阿爾法磁譜儀:在丁肇中的5分鐘遊說中「一步登天」—新聞—科學網
    如果說,哈勃望遠鏡的「法眼」,是在地球軌道上採集太空深處的微弱光線,那麼,阿爾法磁譜儀的「魔力」,則是在國際空間站捕捉來自遙遠星系的神秘宇宙線。這是人類第一個大氣層外的「高能物理實驗室」。首席科學家丁肇中說,阿爾法磁譜儀的重要使命是尋找反物質。如果宇宙大爆炸理論自洽,物質和反物質應該是平分秋色、等量齊觀的。人類怎能對另外的「半邊天」無動於衷呢?
  • 丁肇中發布阿爾法磁譜儀近五年成果—新聞—科學網
  • 境外媒體:「悟空」尋暗物質 探索宇宙核心秘密
    中國"悟空"號赴太空搜尋暗物質:探索宇宙核心秘密  核心提示:中國17日成功發射了名為「悟空」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希望在人類探索宇宙核心秘密方面再邁出一步。  境外媒體稱,中國17日發射了它的第一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以加入全球對暗物質的探索。
  • 丁肇中:山大具有專注精神 繼續探索暗物質
    原標題:丁肇中:山東大學具有專注精神將攜手繼續探索暗物質今天上午,丁肇中教授來到山東大學並與媒體見面(齊魯網記者 於鵬攝)齊魯網濟南10月12日訊(記者於鵬 孟寶樂)近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籍華人科學家丁肇中教授主持的阿爾法磁譜儀實驗項目(以下簡稱「AMS」)證明
  • 終於揭示「宇宙氦」的性質!氦是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之一
    #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和來自世界各地其他研究所一大批研究人員組成的阿爾法磁譜儀(AMS)合作研究,現在提出了一系列對宇宙氦同位素3He和4He性質的精確測量,這些測量數據是由位於國際空間站(ISS)的分光計阿爾法磁譜儀收集。
  • 反物質離我們有多遠_網易探索
    它噴射出的反物質在宇宙中形成了一個高達2940光年的「噴泉」。科學家之所以認為那是反物質「噴泉」,是因為正反物質相遇可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和比普通可見光強25萬倍的伽馬射線。此後NASA「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以及「康普頓」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積極尋找宇宙早期殘留下來的反物質跡象,但目前返還回來的數據顯示,這項研究工作將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艱辛。
  • 暗物質是什麼,這種宇宙中最神秘的物質構建了宇宙的結構嗎?
    大多數天文學家都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宇宙中不可見的物質遠遠多於我們所能看到的。科學家認為,包括所有行星、恆星和星系在內的可見物質只佔宇宙總質量能量的4%左右,未知物質佔宇宙總質量能量的96%。其中,暗物質佔宇宙的23%,73%是一種加速宇宙膨脹的暗能量。宇宙中的暗物質比構成我們普通世界的原子物質多得多。
  • LEAD人物|物理學家丁肇中,揭示宇宙產生根源,貢獻全人類
    1998年6月2日,美東部時間凌晨6時零9分,發現號太空梭發射升空(STS-91),機內載中、美等國共同研製的「阿爾法磁譜儀」進行運行實驗。阿爾法磁譜儀實驗是一個大型國際合作科學實驗項目,其目的是尋找太空中的反物質和暗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