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航天日,點亮華夏星辰大海的徵途
中國航天日,是為了紀念中國航天事業成就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2016年3月8日,國務院批覆同意自2016年起,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
-
第五個航天日,一圖看懂中國六十年航天歷史
今天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它是為了紀念中國航天事業的成就,將首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日(1970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但是,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序幕並不是由此打開。早在1960年2月19日,我國首枚「T—7M」試驗型液體燃料探空火箭在上海南匯簡易機場成功發射,是我國研製航天運載火箭邁出的第一步,也開啟了我國的「空間時代」。
-
安徽省考常識必看:關於中國航天日的小知識
2020年4月24日是我國的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尚邦公考特整理了關於中國航天日的科普小知識,一起來看一下吧!想要更多公考資料可以通過安徽公考小助手公眾號來領取。國務院批覆同意自2016年起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2.2016年首個中國航天日主題是「中國夢,航天夢」。
-
中國航天日給我們的思考!
#中國航天日# 2016.4.24 正式為中國航天日,到今天已經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首先祝願祖國航天事業蒸蒸日上,航天事業更上一層樓,航天人都家庭和睦。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宇宙唱響東方紅,這是兩彈一星的最終成果,圓滿成功。
-
《流浪地球》電影主題展在京開啟 世界級精品隕石助力探索宇宙奧秘
圖為「英雄徽章」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自2019年春節上映以來,收穫了46億票房,生動詮釋了人類熱愛家園的主題,展現了人類對浩瀚宇宙的憧憬;同時,電影帶動大眾關注相關電影科技知識背景,取得良好的科普傳播效果。1月27日,中國科學技術館把《流浪地球》列為館藏,希望通過此次展覽,進一步保持觀眾熱情,滿足觀眾探索需求。
-
探索宇宙暗能量,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腳步從未停止
這些光子穿越時空來到地球,有數以萬億計的光自來自鄰近的天體,每秒鐘也會有一兩個來自遙遠的宇宙盡頭。在這個精密天文學的年代,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這些粒子的特性,希望能從中找到線索,了解恆星的誕生和死亡,星系如何形成,黑洞如何成長,以及更多的宇宙奧秘。但是隨著我們了解的越多,我們越發看到自己是多麼無知。相對於宇宙的包羅萬象,我們試圖了解它的努力是多麼的渺小。
-
2020年中國航天日官方網站
2020年中國航天日官方網站 連結:http://www.cnsa.gov.cn/spaceday/ 關於中國航天日 2016年3月8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首個中國航天日將以「中國夢,航天夢」為主題,國家航天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舉辦了「開放日」「科普周」等系列宣傳和科普活動。在2017-2019年「中國航天日」期間,國家航天局分別聯合陝西、黑龍江、湖南等省市,分別組織了一年一度的系列科普活動,受到了廣泛關注。
-
【探索星空的奧秘】活動致辭稿
衷心感謝各位領導、嘉賓來我校參與《探索星空的奧秘》活動!浩瀚的宇宙中蘊藏著無窮的奧秘,我們人類一直在探索、研究,希望能掌握宇宙的密碼,促進科學的進步、文明的發展。為了研究宇宙的奧秘,我們發明了天文望遠鏡,觀測星空;發明了宇宙飛船,翱翔太空;發明了空間站,進行太空探索實驗。探尋宇宙奧秘的過程,也是人類科技不斷進步的過程。
-
新華時評: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
新華時評: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 陳芳 胡喆/新華社 2019-01-03 19:36
-
《宇宙的探索》
》 李良 編著內容簡介探索未知世界是人類的天性,自古以來,正是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人類不斷加快探索宇宙的步伐,不斷地取得新的成就。深入探究宇宙的結構,研究各種天體是如何起源、如何演化的,以及我們的宇宙未來向何處演化;這些問題看似與日常生活無用,實則關係著地球人的命運。探索宇宙時常面臨著各種觀測技術的挑戰,在攻克這些困難的過程中,必將顯著地提升人類的能力,並為實現在宇宙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基礎。「宇宙演化」這一基礎科學問題,已經正式寫入我國的「十三五」規劃。
-
渾儀:探索宇宙奧秘
就在眾人對開幕式翹首以盼之際,鳳凰江蘇先為網友做個小科普,少為人知的是,在這個小小的儀器裡,竟然藏著古人對宇宙的探索,藏著日月星辰的奧秘。古人認為宇宙像一個圓雞蛋渾儀,也叫渾天儀,上古時稱「璿璣玉衡」(一作「璇璣玉衡」,出自中國古籍《尚書·舜典》,原文為「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因晦澀難懂,漢代起分兩種看法,一主星象說,認為代表北鬥七星;一主天文儀器說,便指渾儀)。
-
宇宙從何而來?人類是如何探索這個終極奧秘的?
宇宙從何而來?這是我們宇宙的終極奧秘。終極的奧秘激發新想法和新實驗。沒有人知道第一個空間、時間和物質是如何產生的。科學家們正在努力解決更深層次的問題。自然法則從何而來?宇宙如何「知道」演化運行?為什麼自然法則產生了一個生命如此熱情的宇宙?
-
探索宇宙奧秘的阿爾法磁譜儀
作為即將安裝在國際空間站上的最大科學儀器,科學家們期待它能幫助揭示有關宇宙起源的奧秘。根據大爆炸假說,我們所在的宇宙是在約140億年前由一個非常小的點爆炸而形成,宇宙產生物質的同時,也產生了反物質。兩者數量大體相當,其中「物質」多了一點點。儘管目前物質的存在顯而易見,但反物質存在的證據僅有實驗室觀測到的稍縱即逝的極微量反粒子。
-
爐石卡組推薦:殘片瞎/宇宙牧/奧秘宇宙獵/奧秘賊
,來看下今天的卡組吧。 ●卡組目錄 殘片瞎 宇宙牧 宇宙奧秘獵 奧秘賊 ●殘片瞎
-
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幾多驚喜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 題: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幾多驚喜 新華社記者王昆、劉欣 「用星系自轉曲線可以偵測到暗物質。」「引力波是一種探索宇宙的理想工具。」「詹姆士·韋伯太空望遠鏡何時升空?」……在剛剛結束的2018騰訊WE大會上,世界頂尖科學家闡釋了人類探索宇宙的先進方法、技術和工具,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揭開宇宙神秘面紗。 宇宙中是否存在額外維度和暗物質? 從目前的觀測看來,人類生活在一個均勻的,各向同性的三維空間加上一維時間,即四維時空中。
-
腦科學,探索「小宇宙」的奧秘
一個月內,歐洲19個國家的相關機構舉辦了50多場活動,宣介腦科學對於人類健康、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意義,呼籲歐盟各界加強該領域的研發工作。 參加活動的很多科學家說,如同100年前很難想到今天的太空時代和資訊時代,今天的人們也很難想像腦科學的進展將給世界帶來什麼變化。
-
人類對宇宙奧秘的探索,是一場關於時空的追尋
曾經的我們,認為腳下的土地包圍天空與日月;後來哥白尼一語道破,我們的地球只是天空下的一隅,我們生存的星球圍繞著空中的太陽運行;再後來我們發現太陽系之外有廣闊銀河,銀河外還有更加浩瀚的宇宙。夜空中的點點繁星可能大得過數萬個太陽,我們看到的微弱星光可能已經在宇宙中穿梭億萬光年,它們計量這空間、也丈量著時間。
-
三問「中國天眼」:探索宇宙奧秘方面有何作用?
三問「中國天眼」:探索宇宙奧秘方面有何作用?在傾聽宇宙深處聲音、探索宇宙奧秘方面將發揮什麼作用?請看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望遠鏡核心部件研製建造方)的專家為你解讀。 一問:射電望遠鏡是不是口徑越大越好?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可不是肉眼觀測的普通望遠鏡,是世界最頂尖級的太空望遠鏡。」中國電科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王楓介紹,面板和饋源是決定FAST探測威力和探測精度的核心要素。
-
新遊評測丨《坎巴拉太空計劃》——探索宇宙奧秘,學習航空知識
火箭發射、載人飛船、探索太空……許多人都曾在童年做過一個航天夢深邃的星空、無垠的宇宙它們的是如此的神秘而充滿吸引力今天,小編將藉助功能遊戲的力量實現這個原本遙不可及的夢想指尖輕點,飛向太空!一進入遊戲,造型獨特、怪中帶萌的坎巴拉人便出現在加載畫面中。
-
探索科技奧秘 感受科技魅力——第五屆廣西青少年科技運動會在桂林...
探索科技奧秘 感受科技魅力——第五屆廣西青少年科技運動會在桂林舉行 2020-12-01 16: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