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儀(湯霖/攝)。
陳維亞導演在渾儀前駐足了很長時間。
現存於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的明渾儀,是明朝正統二年到七年(1437年到1442年)所製造的一種用於測定天體位置和太空星星位置的儀器。
陳維亞總導演在參觀紫金山天文臺時,在渾儀前駐足了很長時間,做了細緻的觀察後才依依不捨離去。
它是否就是青奧會開幕式的最重要靈感?
就在眾人對開幕式翹首以盼之際,鳳凰江蘇先為網友做個小科普,少為人知的是,在這個小小的儀器裡,竟然藏著古人對宇宙的探索,藏著日月星辰的奧秘。
古人認為
宇宙像一個圓雞蛋
渾儀,也叫渾天儀,上古時稱「璿璣玉衡」(一作「璇璣玉衡」,出自中國古籍《尚書·舜典》,原文為「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因晦澀難懂,漢代起分兩種看法,一主星象說,認為代表北鬥七星;一主天文儀器說,便指渾儀)。
渾儀是以渾天說為理論基礎製造的天文儀器。
資料記載,「渾天說」最早可能起於戰國,在屈原的《天問》裡就有「圜則九重,孰營度之?」這裡的「圜」有的注家認為就是天球的意思。此後西漢的揚雄提到了「渾天」這個詞,這是現今所知的最早的記載。
到了東漢,天文學家的張衡對理念進一步深化,他認為「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孤居於天內,天大而地小。天表裡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天地各乘氣而立,載水而浮。」
簡單解釋,便是整個宇宙像一個圓圓的雞蛋,地球就是蛋黃,天就是水,將地球包圍。天立於氣體,地浮在水中。外面的恆星都布在「天體」上,日月五星則附於天體表面上運行。
這與現代天文學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比之前的「蓋天說」(天是蓋在地上,天體是一個半球形)更科學。
此外,在張衡的學說中,還提到「經緯度」和「南北極」的概念,認為天體分為「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其中一半是在地下,整個天體像是一個車輪在轉動。
因為「其形渾渾」——古文「渾」有圓的意思,即天體整體形狀是圓的,所以取名「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