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中名師附校行」——探索宇宙奧秘 培育科學精神

2021-01-13 墨香人生1201

1月8日下午,「通中名師附校行」系列活動在通中附校舉行。江蘇省南通中學物理教師朱華執教了一堂介紹宇宙學知識的展示課——《宇宙探秘》。

朱老師的這堂物理課,不僅體現了物理課堂的「教學性」,同時也體現了物理課堂的「教育性」。

嫻熟運用適切的教學手段

在引課時,朱老師通過播放視頻《哈勃望遠鏡下的宇宙》,激起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再通過指導學生自讀、合作交流,初步掌握太陽系的組成,了解宇宙起源理論。然後藉助多媒體,向學生介紹人類探索太陽系及宇宙的歷程,培養學生認識宇宙的科學態度和探索宇宙的科學精神。

有效指向學科的育德目標

教學素材貼近生活,以多樣有趣的活動和豐富生動的情景為依託,聚焦學科育德。例如,航空航天技術進展的介紹,讓學生體會我國載人航天成就在體現我國的綜合科技實力及提升國際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響,增強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整節課做到了學科教學與德育滲透的和諧統一,潤物無聲。

縱觀整堂課,朱老師基本功紮實,講授知識有深度、有廣度、有技巧,為附校老師做了極好的示範。

名師簡介

朱華,教育碩士,中學一級教師,南通市局直學科帶頭人,曾獲江蘇省高中物理優課評比一等獎,南通市優課評比和基本功比賽一等獎,開設省市級公開課十多節,撰寫過多篇教學論文,主持和參與兩次省級課題和一次市級課題。

相關焦點

  • 秦州區「科普大篷車千校行」活動受歡迎
    科普輕騎兵 流動科技館秦州區「科普大篷車千校行」活動受歡迎日前,天水市科協統一組織的「科普大篷車千校行」活動在寒假到來前圓滿落幕。被譽為「校園科普輕騎兵」的這次巡展活動,讓孩子們在娛樂中感受到了科學帶來的樂趣,所到之處,孩子們參與熱情高漲,受到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每到一校,3輛科普大篷車如同一座流動科技館,只見科普大篷車機器人舞蹈、雙曲狹縫、科學實驗課等活動一下子就點燃了現場同學的熱情,滿載科學知識的科普大篷車,向廣大師生展示了「三維立體科普展板"、「VR鏡體驗」、「航拍無人機"等10多種科教產品。
  • 學科特寫 | 生命科學學院:探索生命的奧秘
    有人說,一切知識都來自人類的好奇,而最讓人類好奇的莫過於生命的奧秘。探索生命的奧秘,讓我們一起走進生命科學學院。因此,鹿鳴書院以「名師指點、自我發現、多元發展、人人成才」的前瞻性教育理念,融課堂教學、小班討論、創新實踐、師生交流、學科交叉、人文修養等教育環節於一體,培養具有人文底蘊、家國情懷、創新精神、攻堅勇氣的複合型生命科學人才。跨界合作隨著各項事業的發展,生命科學學院與國內外各兄弟院校、研究單位乃至跨國企業的交流和合作也日漸擴展和深入。
  • 腦科學,探索「小宇宙」的奧秘
    今年4月,歐巴馬宣布將從2014 財年的政府預算中拿出1億美元,啟動這項旨在揭開人類大腦奧秘的研究計劃。 無獨有偶,今年1月歐盟委員會宣布,人腦工程成為歐盟「未來新興旗艦技術項目」之一,並將在未來10年內獲得10億歐元的科研經費。 腦科學研究熱潮,正在全球興起。 人類的大腦是個複雜的「小宇宙」,至今我們依舊對其知之甚少。
  • 渾儀:探索宇宙奧秘
    就在眾人對開幕式翹首以盼之際,鳳凰江蘇先為網友做個小科普,少為人知的是,在這個小小的儀器裡,竟然藏著古人對宇宙的探索,藏著日月星辰的奧秘。古人認為宇宙像一個圓雞蛋渾儀,也叫渾天儀,上古時稱「璿璣玉衡」(一作「璇璣玉衡」,出自中國古籍《尚書·舜典》,原文為「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因晦澀難懂,漢代起分兩種看法,一主星象說,認為代表北鬥七星;一主天文儀器說,便指渾儀)。
  • 《宇宙的探索》
    》 李良 編著內容簡介探索未知世界是人類的天性,自古以來,正是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人類不斷加快探索宇宙的步伐,不斷地取得新的成就。當人們不再為吃飯穿衣等基本需求發愁時,科學無疑將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探究宇宙的結構,研究各種天體是如何起源、如何演化的,以及我們的宇宙未來向何處演化;這些問題看似與日常生活無用,實則關係著地球人的命運。探索宇宙時常面臨著各種觀測技術的挑戰,在攻克這些困難的過程中,必將顯著地提升人類的能力,並為實現在宇宙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基礎。
  • 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幾多驚喜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 題: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幾多驚喜  新華社記者王昆、劉欣  「用星系自轉曲線可以偵測到暗物質。」「引力波是一種探索宇宙的理想工具。」「詹姆士·韋伯太空望遠鏡何時升空?」……在剛剛結束的2018騰訊WE大會上,世界頂尖科學家闡釋了人類探索宇宙的先進方法、技術和工具,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揭開宇宙神秘面紗。  宇宙中是否存在額外維度和暗物質?  從目前的觀測看來,人類生活在一個均勻的,各向同性的三維空間加上一維時間,即四維時空中。
  • 探索宇宙奧秘解讀自然界的奇思妙想
    那麼問題又來了,宇宙為什麼一定要指定一個觀察者呢?宇宙的終極是什麼?意識的真相在哪裡?宇宙讓人不斷的思考的同時又不斷的讓人困惑,這不僅僅涉及到人類意識本身,也涉及到宇宙的本質。隨著時間的發展,人類會探索出更多宇宙奧秘的!有一位西方人,去探索一道險峻雄奇的山脈。
  • 探索宇宙奧秘的阿爾法磁譜儀
    作為即將安裝在國際空間站上的最大科學儀器,科學家們期待它能幫助揭示有關宇宙起源的奧秘。根據大爆炸假說,我們所在的宇宙是在約140億年前由一個非常小的點爆炸而形成,宇宙產生物質的同時,也產生了反物質。兩者數量大體相當,其中「物質」多了一點點。儘管目前物質的存在顯而易見,但反物質存在的證據僅有實驗室觀測到的稍縱即逝的極微量反粒子。
  • 人類對宇宙奧秘的探索,是一場關於時空的追尋
    01.地球到底有多小我們用「世界」來形容人類生存的範圍,我們常常感嘆這顆星球的廣袤,我們在這顆星球上生存繁衍、耕耘文明,我們曾經認為我們就是宇宙的中心,我們不斷探尋真理、探索宇宙,我們漸漸發現,我們這顆星球的渺小,它只是太陽系行星成員中不算大的一個,只是銀河系無數運行著的行星中的一員,而之於浩渺的宇宙,它形同塵埃。
  • 【探索星空的奧秘】活動致辭稿
    衷心感謝各位領導、嘉賓來我校參與《探索星空的奧秘》活動!浩瀚的宇宙中蘊藏著無窮的奧秘,我們人類一直在探索、研究,希望能掌握宇宙的密碼,促進科學的進步、文明的發展。為了研究宇宙的奧秘,我們發明了天文望遠鏡,觀測星空;發明了宇宙飛船,翱翔太空;發明了空間站,進行太空探索實驗。探尋宇宙奧秘的過程,也是人類科技不斷進步的過程。
  • 探索宇宙的奧秘,浩瀚宇宙中的黑洞究竟是什麼樣子?
    大家好,我是本文的作者小林,歡迎閱讀我的文章,先送你一個麼麼噠~能關注我就送你兩個麼麼噠~廣袤無垠的宇宙中,光與影交織出一幅絢麗圖畫。人類總是對夜空中的閃閃繁星如痴如醉充滿嚮往,而宇宙的奧秘就是潛藏在這無邊的黑暗之中。
  • 探索宇宙奧秘,今天是第五個航天日
    兒子愛好航天,他的夢想就是當一個航天員,每天都看有關宇宙奧秘,航空航天的視頻,書本。今天是中國第五個航天日,從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從此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類的序幕。
  • 新華時評: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
    新華時評: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 陳芳 胡喆/新華社 2019-01-03 19:36
  • 高考作文輔導238:「科學精神」主題作文評析+名師範文
    「科學精神」主題作文評析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回歸科學、尊重科學,才能撥開病毒起源與來源的迷霧;相信科學、依靠科學,人類方能在與病毒的鬥爭中贏得未來。在抗疫攻堅戰中,我們看到了科學的力量,明確了科學精神的重要性,「實事求是」是科學精神的核心,「開拓進取」是科學精神的活力。
  • 人類有可能永遠也無法破解宇宙的全部奧秘,越探索謎團越多
    在人類沒有走出地球之前,我們對地球之外的世界感到好奇,古時期的人們甚至認為地球就是整個宇宙,天上的太陽和星星都是地球的一部分。古人之所以會有這種認知,是因為那個時候沒有發達的科學,沒有能力探索整個地球,沒有能力走到地球的盡頭。
  • 【科協動態】探索科學奧秘,感悟自然風採!「行走中的科學課」開講~
    【科協動態】探索科學奧秘,感悟自然風採!「行走中的科學課」邀請專業科普導師將實驗探究活動「搬」到室外進行讓「學」與「行」相結合帶領孩子在探索自然中學習科學
  • 宇宙從何而來?人類是如何探索這個終極奧秘的?
    宇宙從何而來?這是我們宇宙的終極奧秘。終極的奧秘激發新想法和新實驗。沒有人知道第一個空間、時間和物質是如何產生的。科學家們正在努力解決更深層次的問題。自然法則從何而來?宇宙如何「知道」演化運行?為什麼自然法則產生了一個生命如此熱情的宇宙?
  • 《太陽系七大奇蹟》發行 科技帶你探索宇宙奧秘
    《太陽系七大奇蹟》發行 科技帶你探索宇宙奧秘  《太陽系七大奇蹟》海報    我們正經歷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探索時代,太陽系的行星和恆星不再是夜空中神秘閃爍的無人之境,BBC《太陽系七大奇蹟》(Wonders of the Solar System)記錄星球宏偉壯觀的成長一刻。
  • 《中國天眼》探索宇宙奧秘的射電望遠鏡
    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喀斯特窪坑中的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是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
  • 當今科學在宇宙奧秘面前是極其渺小的(思想應隨科學認知與時俱進
    理性的看待科學與神秘學的關係當今的人動不動就以科學的名義去講道理,這個我認為應該理性的,對於大多數東西一定要以科學的理念,科學精神去看待,但是還有一小部分東西要保持顆敬畏之心去看待,比如對一些超自然的精神現象,一定是以保留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