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精神」主題作文評析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回歸科學、尊重科學,才能撥開病毒起源與來源的迷霧;相信科學、依靠科學,人類方能在與病毒的鬥爭中贏得未來。在抗疫攻堅戰中,我們看到了科學的力量,明確了科學精神的重要性,「實事求是」是科學精神的核心,「開拓進取」是科學精神的活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疫情防控攻堅時期所說:「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還需要付出艱苦努力。越是面對這種情況,越要堅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
如今,疫情防控已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我們對「科學精神」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請以「踐行科學精神」為主題,面向全校師生演講並發出相關倡議,展現你的認識與思考,並提出你的希望與建議。
要求:自擬標題,主題明確,邏輯清晰;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寫作提示|鄭州一中侯巍
2020年註定不平凡,眼前正發生的一切,就是一本生動而深刻的的教科書,疫情危機,就是教育契機。因此,對2020年高考作文進行預測和指導一定要在疫情視域進行。
結合中國的大政方針和教育主張,疫情視域下預測2020年高考作文考什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敬業;「中國學生核心素養」中的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四個自信」中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五大發展理念」中的創新和共享,都是重要的備考方向。
本次作文原材料盛讚了抗疫攻堅過程中的科學的力量重要性,並明確指出「實事求是」是科學精神的內核,「「開拓進取」是科學精神的活力。
另外,作文設置了以「踐行科學精神」為主題,向全校師生演講並發出倡議的驅動任務。
驅動任務指令分解:
要結合材料內涵,尤其是圍繞「科學精神」的內核「實事求是」和活力「開拓進取」談自己對科學精神的理解,可以結合疫情談,但最好推而廣之。
另外,更不能丟掉「踐行科學精神」的任務指令,要寫成演講稿,並在演講過程中提出倡議,說一說如何把科學精神付諸行動。
名師範文1
擎科學之炬,照未來之境
鄭州市第七高級中學 丁智會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400多年前羅馬鮮花廣場的火把至今仍令我們心悸,1919年北京青年對「賽先生」的呼喊至今仍在我們耳畔激蕩,疫情中習主席「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要堅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的指示為我們明確方向……我們應高擎科學之炬,照亮未來之境。
千百年來,人類科學探索的跫音從未消歇。以科學精神武裝頭腦,我輩方可昂首闊步,自信前行。何為科學精神?是唯實求真的精神,是崇尚理性的精神,是批判質疑的精神,是勇於開拓的精神。唯求真,方得越過繁花妖嬈的迷陣;唯崇尚理性,方能跨過無知和愚昧的沼澤地;唯敢於質疑,大膽批判,才能穿過權威設置的厚障壁;唯不斷開拓進取,才能邂逅一重又一重旖旎的風景。以科學精神武裝頭腦,未來之境無限美好。
老師們、同學們,願我們以科學精神武裝頭腦,唯真求實,與理性為伴,有獨立思考的勇氣。
魯迅先生曾把中國社會分為兩個階段:坐穩了奴隸的時代和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封建專制的漫漫長夜造成了不少國人易盲從的習慣。前方風景幽美無極,我們卻缺少跨越到籬笆那邊的的勇氣。沒有這種勇氣,求真、理性和開拓都成了妄談。抗疫關鍵期不少人聽信「雙黃連」可治新冠的謠言,在各大藥店門口排起長隊;26歲的青年李某燃聽信某位氣功大師停食治病的建議停食54天,消隕了他年輕的生命……網絡社會,信息紛紛,「雌品質雄」莫分,真偽難辨,我輩須有獨立思考的品質,有大膽質疑的勇氣,不盲從,唯求真,如此方能眼目清明,自信前行!
老師們、同學們,願我們以科學精神滋養思想,勇於探究,與科學共振,有不斷開拓的襟懷。
當北大畢業生當屠夫的消息傳遍大街小巷,當清華畢業生石悅當遊戲主播的消息被人們津津樂道時,我內心卻有了濃黑的悲涼。民族科技發展任重而道遠,我輩焉能不弘毅?國人願意走近科學,不斷創新,我們的科技振翮才能高飛。牛頓因砸在頭上的蘋果而發現萬有引力,瓦特因關注水沸騰時茶壺的跳動現象而發明蒸汽機。生活方寸地,科學大乾坤。願老師在授課時將科學精神多融入課堂,願我們每位學子讀書聲、科學聲聲聲入耳,善於思考,勇於探究,以科學精神之光燭照我們的現實,照亮我們的未來!
老師們、同學們,華羅庚先生曾言:「面對懸崖峭壁,100年也看不見一條縫來,但用斧鑿,不斷積累,飛躍必至,突破隨之。」得確,科學發展任重而道遠,不做旁觀者,躬身入局,才能邂逅山水那邊「奇偉瑰怪」之景。
願你我將科學精神鐫刻於心,讓民族科技發展枝葉葳蕤入蒼穹,其華灼灼璨人心。
謝謝大家!
名師範文2
以科學之光,照亮逐夢前程
草木心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很榮幸能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之際在此演講,暢談我對「科學精神」的認識和看法!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以科學之光,照亮逐夢前程》。
「江漢春風起,昨夜冰霜除。」一封自武漢發出的感謝信,溫暖了全國人民的心,驅散了籠罩在中華大地上的疫情陰霾!這場史無前例的新冠病毒之戰,在中華大地上暫告一個段落,回首剛剛走過的艱難歲月,我們感慨萬千;這場艱難的鬥爭,讓我們對科學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
科學不是信口開河的漫談,科學是一步一個腳印,是求真務實探尋真相的勇氣!
什麼是踏實的科學態度?是孫春蘭總理在武漢督導工作時要求「應收盡收,刻不容緩」的魄力,克服一切困難,調集20支國家醫學救援隊,短時間建設4000張床位的3所「方艙醫院」,3000多名基層工作者全部下沉,切斷可能的傳染源頭,以踏實的科學態度打贏武漢保衛戰!在這場戰爭中,沒有誰可以心存僥倖,沒有誰可以獨善其身,唯有認清敵人真正的力量,以踏實的科學態度,打贏敵人,方可立於不敗之地!以科學之光,照亮逐夢前程!
科學不是和光同塵的隨意,科學是精益求精的嚴謹,是勇攀高峰的執著!
西方世界總是懷疑中國新冠病例數據,可是當你真正去了解中國新冠數據時,你才能真的明白,珍視生命應該用什麼態度去對待每一個數據,嚴謹的科學態度下才能整理出什麼樣的疫情數據!從過去幾個月的每天確診人數、疑似病例人數、治癒人數、死亡人數,到現在無症狀感染人數、境外輸入病例數,每個數字都讓國人明白,現在發生了什麼!以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對待每一類數據的變化,以勇攀高峰的科學執著去追溯數據變化的含義,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以科學之光,照亮逐夢前程!
科學不是知難而退,科學是比肩神明的奉獻精神,是「山河不重光,誓不還家鄉」的犧牲精神!
身著白衣,心有錦緞。84歲的鐘南山深入武漢疫情最嚴重的地區;73歲的李蘭娟在武漢重症監護室留下最美勒痕,他們不僅醫術高超,更重要的是他們為國為民的擔當感動著國人,老一輩們拼搏在前,我們難道可以一直畏縮於後?昔日的「伊波拉病毒獵手」陳薇院士,在新冠病毒面前又毅然決然地站在前線,護衛國人的安全,凡人之軀,比肩神明,以她敏銳的目光抓住病毒的要害,一期實驗成功,二期實驗成功,三期實驗成功!這正是我們將來要成為的人,這是我們要學習的科學品性!以科學之光,照亮逐夢前程!
習近平總書記說:「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還需要付出艱苦努力。越是面對這種情況,越要堅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面對未知的病毒,唯有尊重科學,才能探尋病毒的真相;面對難以預測的未來,唯有依靠科學,方能贏得未來。
同學們,讓我們用科學的知識武裝頭腦,以應對未知的危機;用嚴謹的科學態度磨練品性,提高學術修養;用科學家樂於奉獻的精神激勵自己探索的勇氣,調整人生前進的方向!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來源:遇語文。本號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