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11道題三大共性 作業幫名師直播剖析2020高考作文
7月7日,全國1071萬考生奔赴考場。高考作文一直是全民關注度最高的話題。2020年高考作文出了怎樣的題目?如何寫好這些題目?7日下午 13:30,作業幫考後第一時間開啟 2020高考作文解析直播,作業幫直播課「縱橫語文」創始人楊勇與資深高考命題研究專家邵娜,在線解讀2020年全國10套試卷高考作文題。人民日報客戶端、百度、知乎,新浪微博、B站、抖音、快手等多家平臺同步直播。
2020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試題多以材料作文為主,命題緊貼時代並關注青少年自我的成長,注重對考生應用寫作能力考查。
全國卷以「任務驅動類」作文為主
全國卷3套試卷均為「任務驅動類」作文。三套試卷均以材料入手,分別要求考生撰寫班會發言稿、論壇演講稿和「給高一新生的一封信」。其中,全國I卷作文題目可能是全國卷裡較難的一個,題目要求考生根據齊桓公、管仲、鮑叔三人之間的故事,選取感觸最深的角色寫一篇班會發言稿。如何精準分析人物內涵、選取寫作角度,是這道作文題最大難點。
「三個人都各具風格」,楊勇老師說,齊桓公的氣度,管仲的能力,鮑叔的格局。但是同學們要注意寫作提示語給出的關鍵信息「感觸最深的角色」,這個「最」字要求考生比較權衡,突出其中一方。「我個人傾向於選擇鮑叔為寫作主體。」楊勇老師在課上分享了自己的想法,他說,鮑叔的內在品質十分契合當前的時代精神,心懷天下,甘居其下,成就了別人也成就了自己,展示了大我的境界。
在全國II卷中,考生需要根據三則材料,以「攜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創未來」為主題撰寫一篇「世界青年與社會發展論壇」的演講稿。楊勇老師指出,三段材料表述各有側重,考生可以圍繞「人與國家」,「人與自然」,「國與國」等角度入手,並適當融合中國古代先賢的政治文化觀念。全國III卷是給即將入學的高一新生寫一封信,其實是對「自我」的關注和審視,尋找人生的價值和定位。
新高考I卷緊貼今年疫情熱點
今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4省市迎來新高考,其中山東、海南分別使用了新高考I和新高考II試卷,而北京、天津則延續了自主命題。
新高考I卷(山東卷)的作文題目與今年疫情扣得最緊,要求考生以「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為主題撰寫作文。「同學們,一定要注意,這是一個話題作文,不是命題作文,考試中切忌用話題直接做題目。」邵娜老師說,題目中的「聯繫」指向團結、眾志成城,而「距離」的內涵是「隔離不隔愛」,凸顯「距離」與「聯繫」的思辨性將是高分要點。同時,也可以看出,題目中提到了社區幹部、志願者、快遞員、教師等基層人員,體現了對小人物的關注,頗具人文情懷。
而新高考II卷(海南卷)則是半命題作文,主要考察考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以及對地域文化的了解。命題模擬電視臺邀請考生客串主持人,以「帶你走近_________」為題,寫一篇主持詞。對此,楊勇老師強調,這篇作文的寫作要有情境感,注意主持人的身份感,善用問候用語可以為文章增色不少。
今年北京卷的作文題是「二選一」,其一是北鬥三號完成全球組網,請考生以「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為立意點撰寫作文,針對這一題目兩位老師給出了「個人與集體」、「集體中的個人價值」、「在集體中的自我發展」等立意方向。北京卷作文題其二是以「一條信息」引發的感悟撰文,邵娜老師提醒考生關注材料中提到的「振奮、羞愧、辨別真偽」等關鍵詞。「其實今天就有一條信息讓我感到很振奮」,邵娜說,她在早上收到了「北京新增病例歸零」的消息,大家知道在這條消息背後蘊含很多故事,「寫了這一熱點的考生,會有大概率得高分」,邵娜說。
盤點近4年作文題致敬「最後的江蘇卷」
今年依然有3個省市延續自主命題的方式。其中,浙江卷請考生以自己在家庭、社會中的「定位」和「錯位」為話題撰寫作文,上海卷針對「人是否對事物發展進程無能為力?」展開思考,撰寫文章。對於上海卷題目中的提問,楊勇老師認為,考生在撰文時首先要做出回答,並指出題中的「人」不僅僅是個體,它也可以代表集體,甚至是國家。他表示,此次上海卷命題形式簡約直白,要言不煩,突出重點,其中注重理性思辨延續了其一貫特點,這也是未來上海考生備考方向。
在直播中,兩位老師特別關注了今年的江蘇卷。自2021年起,江蘇省高考將不再自主命題,而選擇回歸使用全國卷。所以,今年江蘇卷將成為「最後的江蘇卷」。今年江蘇卷的作文題目也是根據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材料以「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開篇,指出「人們總是關注自己喜愛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會被同類信息所環繞、所塑造」,請考生根據對材料的理解寫下自己的感悟。
兩位老師指出,這實際上講得的是環境對個人的影響和塑造,考生可以寫自己的愛好,寫自己喜歡的人物,寫生活中偶然遇到的事情對自己的深刻影響。「從另一方面,這道作文題也可以從思辨的角度切入」,二位老師表示,人不應被自己所處的環境所局限,應該去了解自己熟悉的領域外更廣大的世界。
作為告別,兩位老師盤點了2016、2017、2018和2019四年江蘇語文作文題,認為「濃鬱的文化氣息,理性的思辨色彩」是江蘇卷堅持多年的特色,並期待2021年江蘇卷加入全國卷後,江蘇卷的特色也能在全國卷中有所展現。
在直播最後,二位老師總結了作為2020年高考的三點共性:貼近時代——反映家國主題、貼近社會——結合生活實際、貼近學生——提倡全面發展。此前,作業幫高考研究院針對這三個方向開設了一系列課程,覆蓋了全國I,全國II,全國III,新高考I,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等9套試卷的命題。直播課最後,兩位老師針對在座考生,給出了2021年高考作文的備考策略。
據了解,7月8日全國高考結束後,作業幫直播課還將陸續推出數學、英語、文綜、理綜以及新高考各科目的高考真題解析直播,作業幫直播課資深名師將聚焦2020高考全國卷以及「新高考」試卷,從常見考點、題型變化、命題趨勢、備考策略等多個維度,進行全方位解讀。
同學們可以通過作業幫APP、作業幫直播課APP、作業幫新媒體、人民日報客戶端、百度、知乎等平臺進入直播。此外,關注【作業幫高中直播課】公眾號,還可以領取「十年高考真題大禮包」。課程回放請登錄作業幫直播課APP進行觀看。
7月7日,全國1071萬考生奔赴考場。高考作文一直是全民關注度最高的話題。2020年高考作文出了怎樣的題目?如何寫好這些題目?7日下午 13:30,作業幫考後第一時間開啟 2020高考作文解析直播,作業幫直播課「縱橫語文」創始人楊勇與資深高考命題研究專家邵娜,在線解讀2020年全國10套試卷高考作文題。人民日報客戶端、百度、知乎,新浪微博、B站、抖音、快手等多家平臺同步直播。
2020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試題多以材料作文為主,命題緊貼時代並關注青少年自我的成長,注重對考生應用寫作能力考查。
全國卷以「任務驅動類」作文為主
全國卷3套試卷均為「任務驅動類」作文。三套試卷均以材料入手,分別要求考生撰寫班會發言稿、論壇演講稿和「給高一新生的一封信」。其中,全國I卷作文題目可能是全國卷裡較難的一個,題目要求考生根據齊桓公、管仲、鮑叔三人之間的故事,選取感觸最深的角色寫一篇班會發言稿。如何精準分析人物內涵、選取寫作角度,是這道作文題最大難點。
「三個人都各具風格」,楊勇老師說,齊桓公的氣度,管仲的能力,鮑叔的格局。但是同學們要注意寫作提示語給出的關鍵信息「感觸最深的角色」,這個「最」字要求考生比較權衡,突出其中一方。「我個人傾向於選擇鮑叔為寫作主體。」楊勇老師在課上分享了自己的想法,他說,鮑叔的內在品質十分契合當前的時代精神,心懷天下,甘居其下,成就了別人也成就了自己,展示了大我的境界。
在全國II卷中,考生需要根據三則材料,以「攜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創未來」為主題撰寫一篇「世界青年與社會發展論壇」的演講稿。楊勇老師指出,三段材料表述各有側重,考生可以圍繞「人與國家」,「人與自然」,「國與國」等角度入手,並適當融合中國古代先賢的政治文化觀念。全國III卷是給即將入學的高一新生寫一封信,其實是對「自我」的關注和審視,尋找人生的價值和定位。
新高考I卷緊貼今年疫情熱點
今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4省市迎來新高考,其中山東、海南分別使用了新高考I和新高考II試卷,而北京、天津則延續了自主命題。
新高考I卷(山東卷)的作文題目與今年疫情扣得最緊,要求考生以「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為主題撰寫作文。「同學們,一定要注意,這是一個話題作文,不是命題作文,考試中切忌用話題直接做題目。」邵娜老師說,題目中的「聯繫」指向團結、眾志成城,而「距離」的內涵是「隔離不隔愛」,凸顯「距離」與「聯繫」的思辨性將是高分要點。同時,也可以看出,題目中提到了社區幹部、志願者、快遞員、教師等基層人員,體現了對小人物的關注,頗具人文情懷。
而新高考II卷(海南卷)則是半命題作文,主要考察考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以及對地域文化的了解。命題模擬電視臺邀請考生客串主持人,以「帶你走近_________」為題,寫一篇主持詞。對此,楊勇老師強調,這篇作文的寫作要有情境感,注意主持人的身份感,善用問候用語可以為文章增色不少。
今年北京卷的作文題是「二選一」,其一是北鬥三號完成全球組網,請考生以「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為立意點撰寫作文,針對這一題目兩位老師給出了「個人與集體」、「集體中的個人價值」、「在集體中的自我發展」等立意方向。北京卷作文題其二是以「一條信息」引發的感悟撰文,邵娜老師提醒考生關注材料中提到的「振奮、羞愧、辨別真偽」等關鍵詞。「其實今天就有一條信息讓我感到很振奮」,邵娜說,她在早上收到了「北京新增病例歸零」的消息,大家知道在這條消息背後蘊含很多故事,「寫了這一熱點的考生,會有大概率得高分」,邵娜說。
盤點近4年作文題致敬「最後的江蘇卷」
今年依然有3個省市延續自主命題的方式。其中,浙江卷請考生以自己在家庭、社會中的「定位」和「錯位」為話題撰寫作文,上海卷針對「人是否對事物發展進程無能為力?」展開思考,撰寫文章。對於上海卷題目中的提問,楊勇老師認為,考生在撰文時首先要做出回答,並指出題中的「人」不僅僅是個體,它也可以代表集體,甚至是國家。他表示,此次上海卷命題形式簡約直白,要言不煩,突出重點,其中注重理性思辨延續了其一貫特點,這也是未來上海考生備考方向。
在直播中,兩位老師特別關注了今年的江蘇卷。自2021年起,江蘇省高考將不再自主命題,而選擇回歸使用全國卷。所以,今年江蘇卷將成為「最後的江蘇卷」。今年江蘇卷的作文題目也是根據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材料以「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開篇,指出「人們總是關注自己喜愛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會被同類信息所環繞、所塑造」,請考生根據對材料的理解寫下自己的感悟。
兩位老師指出,這實際上講得的是環境對個人的影響和塑造,考生可以寫自己的愛好,寫自己喜歡的人物,寫生活中偶然遇到的事情對自己的深刻影響。「從另一方面,這道作文題也可以從思辨的角度切入」,二位老師表示,人不應被自己所處的環境所局限,應該去了解自己熟悉的領域外更廣大的世界。
作為告別,兩位老師盤點了2016、2017、2018和2019四年江蘇語文作文題,認為「濃鬱的文化氣息,理性的思辨色彩」是江蘇卷堅持多年的特色,並期待2021年江蘇卷加入全國卷後,江蘇卷的特色也能在全國卷中有所展現。
在直播最後,二位老師總結了作為2020年高考的三點共性:貼近時代——反映家國主題、貼近社會——結合生活實際、貼近學生——提倡全面發展。此前,作業幫高考研究院針對這三個方向開設了一系列課程,覆蓋了全國I,全國II,全國III,新高考I,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等9套試卷的命題。直播課最後,兩位老師針對在座考生,給出了2021年高考作文的備考策略。
據了解,7月8日全國高考結束後,作業幫直播課還將陸續推出數學、英語、文綜、理綜以及新高考各科目的高考真題解析直播,作業幫直播課資深名師將聚焦2020高考全國卷以及「新高考」試卷,從常見考點、題型變化、命題趨勢、備考策略等多個維度,進行全方位解讀。
同學們可以通過作業幫APP、作業幫直播課APP、作業幫新媒體、人民日報客戶端、百度、知乎等平臺進入直播。此外,關注【作業幫高中直播課】公眾號,還可以領取「十年高考真題大禮包」。課程回放請登錄作業幫直播課APP進行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