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科學發展觀最...
(十八大報告解讀)為什麼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科學發展觀最鮮明的精神實質? 新華網北京11月29日電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科學發展觀最鮮明的精神實質。」
-
腦科學,探索「小宇宙」的奧秘
今年4月,歐巴馬宣布將從2014 財年的政府預算中拿出1億美元,啟動這項旨在揭開人類大腦奧秘的研究計劃。 無獨有偶,今年1月歐盟委員會宣布,人腦工程成為歐盟「未來新興旗艦技術項目」之一,並將在未來10年內獲得10億歐元的科研經費。 腦科學研究熱潮,正在全球興起。 人類的大腦是個複雜的「小宇宙」,至今我們依舊對其知之甚少。
-
科普理念也應與時俱進(書裡書外)
如果站在今天的角度來看,傳統的科普理念是特定歷史時期形成的,在新形勢和新環境下應該與時俱進。 首先,科普內容需要進行有效拓展。科學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飛速變化的社會生活給科普提出許多新課題。當下人們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儘管有許多和科學技術相關,但因它們過於具體、瑣碎,往往並不會進入傳統科普的範疇之中。
-
科學素質丨公民科學素質應知應會200問(三)
科學素質是人的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具備科學素質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學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情況、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在科學技術還很落後的古代,人們在大自然面前顯得軟弱無力。於是古人就把許多事情歸結為「天意」,並且試圖從星象中窺測它的隱秘,這就是所謂的佔星術。如今國際上通用的88個星座體系,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於1928年在古代星座的基礎上最終劃定的。其實,無論古今中外,星座如何劃分和命名,完全是由人決定的。佔星術卻主張人的命運由星座決定,這就完全本末倒置了。佔星術就是一種迷信,我們不應該相信它。
-
科學素質丨公民科學素質應知應會200問(七)
公民科學素質應知應會200問來了!我們要識別和抵制偽科學,就必須知道它和科學的區別,把握住它的特徵。偽科學的學說不是建立在牢固的科學基礎上。偽科學拒絕實驗檢驗,事實上它是經不起檢驗的。偽科學懼怕批評和質疑,它不能從新的科學發現中汲取養料,不會及時糾錯、修正和完善而取得進步。與科學不同,偽科學不是為了認知,不是要建立檢驗和描繪現實的理論體系,而是具有功利性的、甚至是不可告人的目的。
-
科學素質 | 全民科學素質應知應會200問(一)
,具備科學素質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學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情況、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從今天開始我們將發布《公民科學素質應知應會此外,太陽系還包括至少173顆已知的衛星、5顆已經辨認出來的矮行星和數以億計的太陽系小天體(如彗星)。3、為什麼日出和日落時太陽是紅色的?
-
尹偉倫:森林經理學的內涵與時俱進
尹偉倫強調,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大背景下,森林經理學的內涵也應不斷更新、與時俱進。他回顧了森林經理學科的發展,評析了影響最大的四種主要理論。 起初是以木材生產為中心的森林永續利用理論。尹偉倫說,這一理論始於17世紀中葉,是以生產木材為目的的世界各國傳統林業的理論基礎。
-
丹尼爾·丹尼特:哲學是認知科學的一部分
原創 Daniel Dennett 神經現實 收錄於話題#深度 | Deep-diving125個我喜歡安德魯·布魯克(Andrew Brook)對於「認知科學中的哲學」(philosophy in cognitive science)和「認知科學哲學」(philosophy of
-
破解人類大腦的奧秘,紀錄片《打開思想的大門》普及腦科學
破解人類大腦的奧秘,紀錄片《打開思想的大門》普及腦科學 新民網9月12日消息,今日(9月12日),一部展示腦科學領域令人驚嘆的發展進步和潛力誘人的機遇的紀錄片——《打開思想的大門》向全球發布,陳天橋雒芊芊研究院
-
什麼是科學,我們為什麼需要科學(大白話10.3)
這裡我也說一些我個人對科學體系的理解。科學,本質上就是我們人類認知宇宙的一種實踐方法。所以有些反科學主義的人,動不動就把"科學"給實體化,這是挺沒辦法理解的。科學沒有一個實體,科學只是一種認知方法。只是經常有人給科學扣上各種各樣的帽子而已。
-
與時俱進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
姜輝在報告中指出,學習恩格斯的馬克思主義觀,要深刻體會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維護捍衛,從而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立場觀點方法。學習恩格斯的馬克思主義觀,要深刻體會恩格斯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創新發展,從而與時俱進地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
-
從宇宙智慧和認知原理談宗教、哲學、科學之間的關係
>4、觀念的主要作用是對經驗的思維意義上的解釋和分析,對個人和人類社會具有精神上的引導、規範作用5、科學是一種經驗類認知(或者說以經驗主導的認知)已經明確說明了,近現代意義上的科學,本質上是一種經驗類認知,或者說是以經驗主導的認知,因為還有科學觀念部分。
-
人民日報學苑論衡:科學思想的偉力歷久不衰
習近平同志指出,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科學如何進步,馬克思主義依然顯示出科學思想的偉力,依然佔據著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的今天,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馬克思熱」風靡國外學術界。馬克思主義為什麼依然顯示出科學思想的偉力?
-
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融合的途徑
由新科學技術變革所催生的新觀念不僅引導著人們對自我、他者和世界關係的新理解,也不斷突破人們對於自然的本性、生命的意義、人類命運乃至宇宙未來的傳統闡釋框架。四大匯聚中最具交叉性的學科是研究人類心智本質的認知科學(cognitive science),這是一個由哲學、語言學、心理學、腦神經科學、人工智慧、人類學幾大學科構成的,至今還未形成統一科學範式的多學科集群。
-
重新認識語言 認知科學的立場和證據
本期《語言文字》從認知神經科學的視角,帶您重新認識語言,了解語言的奧秘。 宇宙的歷史138億年,地球的歷史46億年,生命的歷史40億年。在漫長的生命進化過程中,逐步產生了從低級到高級五個層級的心智和認知:神經層級、心理層級、語言層級、思維層級和文化層級。 據此,我們得以重新認識語言。在五個層級的心智和認知能力中,語言的發明對人類至關重要。
-
腦科學:我是誰?雅典娜的一切理論(全文高能,刷新認知)
摘錄:星漓翻譯:LYNN ZHEN(全文9200字,持續高能,建議收藏找個幾小時的空餘時間閱讀。您將會收穫全新的認知,及更加明確的生活理念。)當神經元的活動同步時,信息傳遞達到最佳狀態。也因如此,我們會體驗到內心衝突(認知失調)。當兩個矛盾的觀點在內心交戰時,令人糾結困惑。自由意志能減少活躍的神經迴路間的不和諧。進化可被看作是相同的過程,大自然試著去適應或與周圍環境共振,並逐漸演變至有自我意識,開始思考其存在。當個體開始困惑自身的存在意義,並質問其存在的目的,內心衝突(認知失調)便發生。
-
解讀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的「四大精髓」
黨的十八大順應全黨的呼聲意願,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並鄭重寫入黨章,這無疑是我黨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科學發展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與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更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回答。
-
科學素質 | 全民科學素質應知應會200問(二)
,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情況、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此掃帚形的尾巴,並不是生來便有的,而是在接近太陽時,因受到太陽光的壓力而形成的,因此常背著太陽的方向延伸出去。著名的哈雷彗星是每76.1年環繞太陽一周的周期彗星,肉眼可以看到,因英國物理學家愛德蒙·哈雷首先測定其軌道數據並成功預言回歸時間而得名。對哈雷彗星最早的觀測記錄為我國的《史記·秦始皇本紀》:「七年(公元前240年),彗星先出東方,見北方,五月見西。」
-
宇宙的本質,科學搞不懂,而哲學早已參透
人類自從大概7萬年前經歷了認知革命之後,就一直對於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就充滿了好奇,我們到底從何而來?又要去向何方?這個世界遵循著怎樣的邏輯在運轉?宇宙的本質是什麼?這一切的一切始終縈繞在人類的腦海裡。在現代化的今天。我們試圖用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去解讀這些問題的答案。
-
科學素質丨公民科學素質應知應會200問(十五)
公民科學素質應知應會200問來了!科學家用動物進行科學實驗,是通過對活動物進行試驗和觀察,認識動物界的各種規律。從生物學的角度看,人與動物大同小異,能保證了動物實驗的可靠性。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在促進醫學科學的發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