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科學在宇宙奧秘面前是極其渺小的(思想應隨科學認知與時俱進

2020-09-05 林叢木

理性的看待科學與神秘學的關係

  • 當今的人動不動就以科學的名義去講道理,這個我認為應該理性的,對於大多數東西一定要以科學的理念,科學精神去看待,但是還有一小部分東西要保持顆敬畏之心去看待,比如對一些超自然的精神現象,一定是以保留的態度。

茫茫宇宙浩瀚無邊,人類科學只不過是宇宙奧秘的塵埃

  • 為何這麼說呢?很簡單因為宇宙太大了,宇宙的奧秘人類可能連十億分之一都掌握不到。而且科學的理論也是在不斷更新的,人類的認知也是在不斷刷新的,比如一百年前人們認為絕對正確的科學理論但是不到一百年幾乎都被推翻了所以說人類科學是在不斷的更新的,人類對宇宙的認知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古代的理論有其高明之處和先進性,但未走入科學研發道路

  • 古人在對宇宙自然方面未必沒有超於當今科學的認知,只不過缺乏科學論證的分析和具體的數據研究過程,沒有走向科學的研發領域,而且古代人對宇宙的研究建立在口口相傳以及個人經驗的傳承上面,沒有走向科學的數據分析,沒有走向物質科學的研發道路,所以古人對宇宙奧秘的理論難以保存,而且沒有化為物質文明,就在於此處,一代傳一代,經驗的傳授,陰陽五行,奇經八脈,三脈七輪,大小周天,針灸,易經八卦,因果學說,頓悟,意念念頭,涅槃不立文字,無相之相,不言之言,靜坐得定,神通等等等,如果把這些理論全部用科學論證論證出來,走向科學研發,人類科技將會突飛猛進,達到一個突破性的科技大爆發,甚至是一個決定性的科技革命時代!

人類的思想理論應該跟隨科學技術帶來的最新認知去革故鼎新

  • 人類當今的所有的指導理論都是建立在上個世紀甚至更早的近代,而近代思想家的理論是建立在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科學技術下面的。但是科學是在不斷進步的,也是在不斷的自我否定和發展的,百年前的科學理論基本都被推翻了,即使是當時的人可能也想不到那時的科學理論會被推翻,所以人類的思想也應該跟上科學的發展速度,不斷刷新自己的認知。

以進化論為基礎的學說造成了當今的社會道德的大淪喪

  • 比如說百年前的進化論,近代很多思想都是建立在進化論的基礎上的,但是事實證明進化論很可能是錯誤的,而且進化論不適應人類社會學,社會學如果都弄成叢林法則,優勝劣汰,我想這會導致道德的大衰退,而且導致全世界的各種問題大爆發!

人類的光輝道德來源於神性,帶有宗教色彩,切勿一刀切的否定宗教

  • 不得不說的一點:宗教對於社會道德的提高確實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如果盲目推行進化論,一刀切的否定宗教。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遠大於 正面影響。我以前的文章指出過:人類的光輝的道德來源於神性,所謂的神性必然有宗教成分。但是中國古人是特例,中國古人大多數人不信教,但是不信教不代表不信人有靈魂,有因果法則,祭拜天地祖宗聖人。所以說中國古人的信仰是理性的信仰,不偏左也不偏右,不走極端!我認為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社會教育的模板。

總結:以上總結為六點:

  1. 第一:當今的科學在宇宙奧秘面前渺小到塵埃中的塵埃。
  2. 第二:科學是在與時俱進的,是在不斷地自我否定,自我推翻中成長,人類的思想理論也理所應當要趕上科學發展的腳步。
  3. 第三:古人的理論有其獨到之處,和先進性,未必不會成為未來的科學!
  4. 第四:進化論導致了社會的道德大衰退,人心不古。
  1. 第五:科學與迷信在於個人,不在於學說,既不要迷信宗教,也不要迷信現代科學。始終保持理性,有自我判斷能力,有敬畏之心,有好學之智。
  2. 第六:建立中國文化思想研究院,用大數據調查,用數據模型,用調查報告,用理論匯總,用科學論證研究的方式,對一些因果理論,超自然現象儘可能的進行科學論證和研究。一定會起到作用,甚至會促進科學技術的大突破,大爆發!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科學發展觀最...
    (十八大報告解讀)為什麼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科學發展觀最鮮明的精神實質?    新華網北京11月29日電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科學發展觀最鮮明的精神實質。」
  • 腦科學,探索「小宇宙」的奧秘
    今年4月,歐巴馬宣布將從2014 財年的政府預算中拿出1億美元,啟動這項旨在揭開人類大腦奧秘的研究計劃。 無獨有偶,今年1月歐盟委員會宣布,人腦工程成為歐盟「未來新興旗艦技術項目」之一,並將在未來10年內獲得10億歐元的科研經費。 腦科學研究熱潮,正在全球興起。 人類的大腦是個複雜的「小宇宙」,至今我們依舊對其知之甚少。
  • 科普理念也應與時俱進(書裡書外)
    如果站在今天的角度來看,傳統的科普理念是特定歷史時期形成的,在新形勢和新環境下應該與時俱進。  首先,科普內容需要進行有效拓展。科學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飛速變化的社會生活給科普提出許多新課題。當下人們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儘管有許多和科學技術相關,但因它們過於具體、瑣碎,往往並不會進入傳統科普的範疇之中。
  • 科學素質丨公民科學素質應知應會200問(三)
    科學素質是人的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具備科學素質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學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情況、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在科學技術還很落後的古代,人們在大自然面前顯得軟弱無力。於是古人就把許多事情歸結為「天意」,並且試圖從星象中窺測它的隱秘,這就是所謂的佔星術。如今國際上通用的88個星座體系,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於1928年在古代星座的基礎上最終劃定的。其實,無論古今中外,星座如何劃分和命名,完全是由人決定的。佔星術卻主張人的命運由星座決定,這就完全本末倒置了。佔星術就是一種迷信,我們不應該相信它。
  • 科學素質丨公民科學素質應知應會200問(七)
    公民科學素質應知應會200問來了!我們要識別和抵制偽科學,就必須知道它和科學的區別,把握住它的特徵。偽科學的學說不是建立在牢固的科學基礎上。偽科學拒絕實驗檢驗,事實上它是經不起檢驗的。偽科學懼怕批評和質疑,它不能從新的科學發現中汲取養料,不會及時糾錯、修正和完善而取得進步。與科學不同,偽科學不是為了認知,不是要建立檢驗和描繪現實的理論體系,而是具有功利性的、甚至是不可告人的目的。
  • 科學素質 | 全民科學素質應知應會200問(一)
    ,具備科學素質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學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情況、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從今天開始我們將發布《公民科學素質應知應會此外,太陽系還包括至少173顆已知的衛星、5顆已經辨認出來的矮行星和數以億計的太陽系小天體(如彗星)。3、為什麼日出和日落時太陽是紅色的?
  • 尹偉倫:森林經理學的內涵與時俱進
    尹偉倫強調,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大背景下,森林經理學的內涵也應不斷更新、與時俱進。他回顧了森林經理學科的發展,評析了影響最大的四種主要理論。        起初是以木材生產為中心的森林永續利用理論。尹偉倫說,這一理論始於17世紀中葉,是以生產木材為目的的世界各國傳統林業的理論基礎。
  • 丹尼爾·丹尼特:哲學是認知科學的一部分
    原創 Daniel Dennett 神經現實 收錄於話題#深度 | Deep-diving125個我喜歡安德魯·布魯克(Andrew Brook)對於「認知科學中的哲學」(philosophy in cognitive science)和「認知科學哲學」(philosophy of
  • 破解人類大腦的奧秘,紀錄片《打開思想的大門》普及腦科學
    破解人類大腦的奧秘,紀錄片《打開思想的大門》普及腦科學 新民網9月12日消息,今日(9月12日),一部展示腦科學領域令人驚嘆的發展進步和潛力誘人的機遇的紀錄片——《打開思想的大門》向全球發布,陳天橋雒芊芊研究院
  • 什麼是科學,我們為什麼需要科學(大白話10.3)
    這裡我也說一些我個人對科學體系的理解。科學,本質上就是我們人類認知宇宙的一種實踐方法。所以有些反科學主義的人,動不動就把"科學"給實體化,這是挺沒辦法理解的。科學沒有一個實體,科學只是一種認知方法。只是經常有人給科學扣上各種各樣的帽子而已。
  • 與時俱進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
    姜輝在報告中指出,學習恩格斯的馬克思主義觀,要深刻體會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維護捍衛,從而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立場觀點方法。學習恩格斯的馬克思主義觀,要深刻體會恩格斯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創新發展,從而與時俱進地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
  • 從宇宙智慧和認知原理談宗教、哲學、科學之間的關係
    >4、觀念的主要作用是對經驗的思維意義上的解釋和分析,對個人和人類社會具有精神上的引導、規範作用5、科學是一種經驗類認知(或者說以經驗主導的認知)已經明確說明了,近現代意義上的科學,本質上是一種經驗類認知,或者說是以經驗主導的認知,因為還有科學觀念部分。
  • 人民日報學苑論衡:科學思想的偉力歷久不衰
    習近平同志指出,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科學如何進步,馬克思主義依然顯示出科學思想的偉力,依然佔據著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的今天,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馬克思熱」風靡國外學術界。馬克思主義為什麼依然顯示出科學思想的偉力?
  • 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融合的途徑
    由新科學技術變革所催生的新觀念不僅引導著人們對自我、他者和世界關係的新理解,也不斷突破人們對於自然的本性、生命的意義、人類命運乃至宇宙未來的傳統闡釋框架。四大匯聚中最具交叉性的學科是研究人類心智本質的認知科學(cognitive science),這是一個由哲學、語言學、心理學、腦神經科學、人工智慧、人類學幾大學科構成的,至今還未形成統一科學範式的多學科集群。
  • 重新認識語言 認知科學的立場和證據
    本期《語言文字》從認知神經科學的視角,帶您重新認識語言,了解語言的奧秘。 宇宙的歷史138億年,地球的歷史46億年,生命的歷史40億年。在漫長的生命進化過程中,逐步產生了從低級到高級五個層級的心智和認知:神經層級、心理層級、語言層級、思維層級和文化層級。 據此,我們得以重新認識語言。在五個層級的心智和認知能力中,語言的發明對人類至關重要。
  • 腦科學:我是誰?雅典娜的一切理論(全文高能,刷新認知)
    摘錄:星漓翻譯:LYNN ZHEN(全文9200字,持續高能,建議收藏找個幾小時的空餘時間閱讀。您將會收穫全新的認知,及更加明確的生活理念。)當神經元的活動同步時,信息傳遞達到最佳狀態。也因如此,我們會體驗到內心衝突(認知失調)。當兩個矛盾的觀點在內心交戰時,令人糾結困惑。自由意志能減少活躍的神經迴路間的不和諧。進化可被看作是相同的過程,大自然試著去適應或與周圍環境共振,並逐漸演變至有自我意識,開始思考其存在。當個體開始困惑自身的存在意義,並質問其存在的目的,內心衝突(認知失調)便發生。
  • 解讀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的「四大精髓」
    黨的十八大順應全黨的呼聲意願,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並鄭重寫入黨章,這無疑是我黨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科學發展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與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更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回答。
  • 科學素質 | 全民科學素質應知應會200問(二)
    ,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情況、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此掃帚形的尾巴,並不是生來便有的,而是在接近太陽時,因受到太陽光的壓力而形成的,因此常背著太陽的方向延伸出去。著名的哈雷彗星是每76.1年環繞太陽一周的周期彗星,肉眼可以看到,因英國物理學家愛德蒙·哈雷首先測定其軌道數據並成功預言回歸時間而得名。對哈雷彗星最早的觀測記錄為我國的《史記·秦始皇本紀》:「七年(公元前240年),彗星先出東方,見北方,五月見西。」
  • 宇宙的本質,科學搞不懂,而哲學早已參透
    人類自從大概7萬年前經歷了認知革命之後,就一直對於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就充滿了好奇,我們到底從何而來?又要去向何方?這個世界遵循著怎樣的邏輯在運轉?宇宙的本質是什麼?這一切的一切始終縈繞在人類的腦海裡。在現代化的今天。我們試圖用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去解讀這些問題的答案。
  • 科學素質丨公民科學素質應知應會200問(十五)
    公民科學素質應知應會200問來了!科學家用動物進行科學實驗,是通過對活動物進行試驗和觀察,認識動物界的各種規律。從生物學的角度看,人與動物大同小異,能保證了動物實驗的可靠性。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在促進醫學科學的發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