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暗能量,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腳步從未停止

2020-12-06 三三科學分享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三三,我會每天給你分享不同的天文乾貨,喜歡我的文章的小夥伴可以點讚加關注哦~將宇宙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的宇宙學因為一個驚人的發現而改變了研究方向,這發現實宇宙在各個方向上都在膨脹,而且膨脹速率將會一直增加,那麼宇宙正在脹裂嗎?或許是自然界在戲弄我們。發現宇宙加速膨脹天文學家已經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然而自1998年這個發現首次公布以來,科學家們就一直想盡辦法來理解一個神秘的存在,現在看來這個存在似乎掌控著宇宙的未來,它就是暗能量。

在地球上人跡罕至的高山頂上幾個主要的天文研究中心正忙碌著,最先進的數字傳感器、計算機、空調、基礎設施和馬達,在驅動著巨大的望遠鏡。位於智利阿塔卡馬沙漠深處的帕拉納爾天文臺,是天文學家心中的聖地。這套設施需要兩兆瓦的發電機組,這足以解決2000戶家庭的供電需求,而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天文學家能捕捉到他們所期待的光子,就是沒有質量的光微粒。這些光子穿越時空來到地球,有數以萬億計的光自來自鄰近的天體,每秒鐘也會有一兩個來自遙遠的宇宙盡頭。

在這個精密天文學的年代,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這些粒子的特性,希望能從中找到線索,了解恆星的誕生和死亡,星系如何形成,黑洞如何成長,以及更多的宇宙奧秘。但是隨著我們了解的越多,我們越發看到自己是多麼無知。相對於宇宙的包羅萬象,我們試圖了解它的努力是多麼的渺小。研究宇宙整體的宇宙學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古希臘的天文學家們沒有望遠鏡之類的光學設備來研究天上的星星,他們創立了許多學說來解釋他們看到的一切。

古希臘學者最初認為世界是由四種基本元素構成的,土、水、火和空氣,每種元素都是更基本的物質形式的一個屬性,冷、熱、幹、溼。亞里斯多德進一步發展了這一理論。他認為宇宙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由四種基本元素構成的地球,另一個則是由恆星和行星組成的世界,亞里斯多德認為這些天體是由四大基本元素之外的另一種物質構成,它永恆不變,永遠不會腐朽,它稱之為「以太」或者第五元素。古希臘人認為,宇宙是由一系列同心圓組成的,而它的中心就是地球。

這種想法引出了許多有關宇宙的新發現,比如地球是一顆行星,是太陽系的一部分,處在一個由恆星和氣體構成的巨大輪盤之中,也就是銀河系之中。銀河系的引力束縛在包括30多個其他星系的本星系群中,本星系群又被引力束縛在含有上千個星系的星系團中,而這個星系團又被束縛於一個由數萬個星系構成的超星系團裡。我們所在的這個超星系團大約有一億光年的空間尺度,而它處於由星系絲,超星系團和浩渺的虛空組成的更大的宇宙格局中,蒼穹之廣闊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

我們從研究被捕獲的光子所得到的結果,只是讓宇宙最基本的性質變得更加神秘。諷刺的是為了解釋宇宙難以捉摸的本質,現代研究模型又引入了古希臘人想像出來的神秘的第五元素。為了理解科學家們現在面臨的困境,讓我們從頭開始追溯。大約100年前,大部分天文學家都相信宇宙是一個巨大的星盤,也就是銀河系。他們看到恆星在一大片宇宙塵埃和發光氣體中環繞,像我們的太陽一樣,而這個「島嶼宙」整體的大小和形狀看起來是固定不變的。

這個看法對於愛因斯坦形成了挑戰,他一直在研究引力對整個宇宙中的動力學影響,愛因斯坦試圖解釋為什麼恆星和氣體間的引力沒有導致宇宙坍塌下來,這在現在已經成了一個非常傳奇的故事。愛因斯坦推測,宇宙中一定存在某種與引力相抗衡的排斥力支撐著我們的宇宙,他把這種力量稱為宇宙常數,並在方程式中用希臘字母λ來表示。它常常被看作一個人為常數。1916年這個觀點在某種程度上得到的支持,荷蘭物理學家威廉德西特求出了愛因斯坦方程式的一個解,為靜態宇宙論提供的支持。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了,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讚加關注,我們明天再見。

相關焦點

  • 暗能量光譜儀(DESI)即將「睜眼」丨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
    DESI旨在收集數千萬個星系和數百萬個被稱為類星體的超亮深空天體發出的光,收集的光將由10個名為光譜儀的設備測量,科學家可以利用這些測量值以3D方式繪製宇宙圖,並進一步揭示暗能量——據信讓宇宙加速膨脹的力量的秘密。此外,這些測量值還可以為科學家提供有關星系生命周期以及連接宇宙中物質的宇宙網的新見解。
  • 從古至今人類對於神秘的宇宙探索從未間斷過
    說起宇宙離我們最近,抬眼就能望到的就屬星星了,當然了這也是宇宙當中的皮毛,可能連皮毛都算不上。在古代宇宙是神秘的,當然了當時就「宇宙」一詞都沒有,有的就是夜晚人們能看到的星星,就算是星星人們也是給它披上了神秘面紗,人們無時無刻不想揭開這層面紗尋找其中的秘密。
  • 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幾多驚喜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 題: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幾多驚喜  新華社記者王昆、劉欣  「用星系自轉曲線可以偵測到暗物質。」「引力波是一種探索宇宙的理想工具。」「詹姆士·韋伯太空望遠鏡何時升空?」……在剛剛結束的2018騰訊WE大會上,世界頂尖科學家闡釋了人類探索宇宙的先進方法、技術和工具,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揭開宇宙神秘面紗。  宇宙中是否存在額外維度和暗物質?  從目前的觀測看來,人類生活在一個均勻的,各向同性的三維空間加上一維時間,即四維時空中。
  • 人類對宇宙奧秘的探索,是一場關於時空的追尋
    數百年來,人類從來沒有停止對天空和宇宙的探索,從「日心說」到「宇宙大爆炸」,這不僅是一場對行星與恆星探索,更是一場對宇宙起源、時間歷史的偉大追尋。從人造衛星升空到月球漫步再到火星探測,這是人類對無垠宇宙的憧憬、也是對未知空間的嚮往。
  • 人類探索宇宙的腳步從未停止,這一次讓我們飛向太陽,一探究竟
    大約在50-60億年後,太陽的能量將會消耗殆盡。到那個時候它的核心部分會向內坍縮。同時溫度也會隨之升高,表面也會向外擴張,屆時太陽的表面會吞噬掉水星、金星,最後擴張到地球軌道。那時候的地球將不復存在。當然,可能在幾十億年後人類早已掌握了星系旅行的科技,不再約束於地球之上。
  • 為什麼從古至今,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一直想逃離地球?
    為什麼從古至今,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一直想逃離地球?談到地球的話,小編一直都是抱著非常感激的心態的,畢竟它是我們人類以及各種生物生存了這麼多年的大環境。但是其實對於我們人類來說的話現在已經不至於是在開發和研究地球了,而是延伸到了整個宇宙的,而且從以前到現在我們的古人包括發展至今對於整個大的宇宙的探索一直都是沒有停止下來,古人想要飛天,現在的人想要探索宇宙,為什麼從古至今,人類一直想要飛上天去,離開地球呢?
  • 人類該如何看待宇宙以及星際探索?
    宇宙很大大到會讓人類害怕,在宇宙當中類似於地球這樣的星球真的是非常多的,甚至於可以說是無法計算。宇宙很神秘暗物質、黑洞都需要在物理道路上負重前行。許多研究又只能在宇宙環境(真空、引力、粒子影響)中進行,因為我們了解的太少太少人類的天性向來是熱愛探索未知,正是因為宇宙很大很神秘,人類才一直沒有停止探索的腳步。
  • 歐美聯合探索宇宙暗能量 揭秘宇宙"隱私"/圖
    美國宇航局與歐洲宇航局合作探索宇宙暗能量(騰訊科技配圖)美國宇航局科學任務理事會副會長約翰-格倫斯菲爾德在聲明中說道:「美國宇航局非常榮幸能為歐洲宇航局的任務做出貢獻,來探索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科學奧秘之一。」
  • 人類不應該停止探索外太空文明
    宇宙的起源是什麼?是否存在外星人?外星人的文明是否高於人類?我們人類不斷地在問這些問題,我們也不斷地去思考探索外太空文明的意義。當飛碟、外星人的消息不斷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要去判斷其存在的真偽,雖然很多消息並不屬實,但這仍然無法阻止人類想要探索外太空文明的腳步。
  • 境外媒體:「悟空」尋暗物質 探索宇宙核心秘密
    中國"悟空"號赴太空搜尋暗物質:探索宇宙核心秘密  核心提示:中國17日成功發射了名為「悟空」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希望在人類探索宇宙核心秘密方面再邁出一步。  境外媒體稱,中國17日發射了它的第一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以加入全球對暗物質的探索。
  • 科學家們從未停止過探尋外星人,尋找外星生命是探索宇宙的一部分
    人類將第一顆人造衛星送上太空後,就渴望得到其他宇宙生命存在的信息,以證明在浩瀚的宇宙裡,人類並不寂寞尋找地球外生命也是各國探索宇宙奧秘的一部分,科學家們從未停止過探尋外星人,一直積極地以各種方式在宇宙中尋找可能存在的生命體。
  • 中國航天再得新突破,火星探索發現暗能量,刷新人類宇宙認知
    最近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伴隨長徵五號火箭成功到達了火星,這代表了中國對火星的探索和研究計劃也走到了新的階段。這次的探索意義非凡,不僅說明了中國的航天技術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還為人類對火星的了解提供了更廣泛的技術研究數據。這次的探測和研究時間,加起來為期9個月之久,雖然其具體的探索方式與之前的月球探索並無多大差別,但卻為中國彌補對火星的認知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 人類想要突破光速去探索宇宙,能夠依賴反物質和暗物質嗎?
    所以人類想要探索宇宙首先就要達到期望值中的速度,儘快的飛出太陽系,去找尋去探索類地行星,搜集到能源和資源甚至是適合移民的第二星球,進行更好的探索。畢竟航天飛船的發展,跟能源的發展相輔相成。現有的化學燃料,根本不可能滿足超光速飛行的需求,甚至是達到亞光速都很困難。人類想要突破光速去探索宇宙,能夠依賴反物質和暗物質嗎?
  • 新華時評: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
    38萬公裡很遠,遠到人類文明從未在月球背面留下印記;38萬公裡很近,就在今天,中國在「蟾宮後院」折桂!
  • 探索宇宙奧秘的阿爾法磁譜儀
    作為即將安裝在國際空間站上的最大科學儀器,科學家們期待它能幫助揭示有關宇宙起源的奧秘。根據大爆炸假說,我們所在的宇宙是在約140億年前由一個非常小的點爆炸而形成,宇宙產生物質的同時,也產生了反物質。兩者數量大體相當,其中「物質」多了一點點。儘管目前物質的存在顯而易見,但反物質存在的證據僅有實驗室觀測到的稍縱即逝的極微量反粒子。
  • 科普知識:探索宇宙暗物質與電磁波理論
    目前人類根本無法觀測到,也沒有任何儀器可以測到。而且暗物質不止一種,初步估計少說也有上萬種。人類目前研發的對撞機,和暗物質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猶如在宇宙深處萬億光年的地方觀測地球上一隻小小螞蟻,徒勞無益。不過有科學家認為:探索宇宙暗物質暗能量的奧秘的關鍵所在,應該要了解電磁波理論。
  • 宇宙探索系列 | 宇宙的奇蹟
    英國最新研究以99.996%的可能性證實了宇宙暗能量的存在,這如同上帝粒子被發現一樣,它們的存在對生活毫無影響,卻足以令全球科學界發狂。千百萬年,人類從未停下探尋宇宙終極奧秘的步伐,茫茫宇宙,人類從何而來?又將走向何處?跟隨BBC感受地球壯麗景觀的同時,從了解物理學開始,逐漸揭開宇宙奇蹟的神秘。
  • 人類有可能永遠也無法破解宇宙的全部奧秘,越探索謎團越多
    當人類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那一刻,人們對宇宙的好奇和探索欲望越來越高,同時有關宇宙的很多謎團也出現了,比如宇宙是如何誕生的?如果宇宙是起源於奇點大爆炸,那麼這個奇點是什麼?它是天然形成的還是人造的?宇宙到底有沒有邊界?如果有,那麼宇宙之外是什麼情況?等等這些都是人類想要探索明白的。
  • 中國從古至今的天文發展歷程,人類對星空的探索,從未停止腳步
    我不知道你是從何時起對宇宙產生好奇,或許是在某個夏夜乘涼的夜晚,我們抬頭望天,看到滿天星雲,在心底深處自然而然的蔓延出一種探索欲,一種好奇感。有時候我會想,探索浩瀚無垠的星空是否就是人類的終極使命?仿佛被銘刻進我們每個人的基因,從古至今,一代人換一代人,多少事物在起起落落,唯獨人類對星空的探索從未停止。
  • 探索宇宙的奧秘,浩瀚宇宙中的黑洞究竟是什麼樣子?
    大家好,我是本文的作者小林,歡迎閱讀我的文章,先送你一個麼麼噠~能關注我就送你兩個麼麼噠~廣袤無垠的宇宙中,光與影交織出一幅絢麗圖畫。人類總是對夜空中的閃閃繁星如痴如醉充滿嚮往,而宇宙的奧秘就是潛藏在這無邊的黑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