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將第一顆人造衛星送上太空後,就渴望得到其他宇宙生命存在的信息,以證明在浩瀚的宇宙裡,人類並不寂寞
尋找地球外生命也是各國探索宇宙奧秘的一部分,科學家們從未停止過探尋外星人,一直積極地以各種方式在宇宙中尋找可能存在的生命體。
1959年,英國著名的學術雜誌《自然》發表了柯克尼和莫裡森合著的一篇論文。文章認為,如果宇宙中的某個星球真的存在智慧生命,且它們擁有和地球一樣的科學水平,那麼,我們向它們發射無線電信號,或它們向地球發射信號,雙方應該都能接收到。
這種對話極為艱難,因為幾百年、幾千年間才能談一句話但畢竟雙方實現了交流。科學家還建議,發射的無線電信號的最佳波長應為2lcm,因為這是氫原子的波長,宇宙中氫原子含量最豐富,相信也容易探測到。
這篇論文更像是科幻小說或異想天開的設想,在學術領域並沒什麼建樹,也未引起科學家們的關注,卻極大地激發了普通人研究地外文明的熱情,並堅信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終將和外星人取得聯繫。這篇論文在科學史上有重要影響,標誌著人類探尋外星生命的開始。
從遠古到現在,人類作為萬物之靈,已經存在於地球1500萬年。幾百萬年來,人類始終認為自己是地球之主,是宇宙中唯一有智慧的生命體。
直到近代,人類依然認為地球是太陽系的中心、宇宙的中心。現代,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的視界驟然開闊,才知道宇宙無邊無際,遠遠超過人類的想像,我們繁衍生息的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猶如一粒灰塵,實在渺小。「知多而畏」,掌握了一定真理的人們開始猜想:也許在寬闊的宇宙中,在遙遠的其他星球上,也生活著和人類相似的生命體,正等待著人類友好的信息。
PS:
什麼是「維」?簡單地說一是線,二是面,三是空間,四是時空」,即一維是一條直線,二維是兩條相交直線組成的平面,維組成一個靜態空間,四維是有了時間的空間,即動態空間。
前三維由物理學家牛頓總結,涉及物理學的方方面面,第四維由愛因斯坦提出,是研究宇宙空間學的重要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