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望遠鏡尋找外星生命?不,還得用上顯微鏡

2020-12-06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

本文作者: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微生物資源前期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

劉明璐 博士

浩瀚的宇宙中是否存在外星生命?如果有,TA們長什麼樣子呢?TA們又是如何生存的?人們對於外星生命的好奇心從未減弱。在各種各樣的外星人電影中,人們更是充分發揮想像,展現出千奇百怪、精彩紛呈的外星生命場景。同樣的,在科學界,科學家們尋找外星生命的步伐也從未停止。

浩瀚的宇宙 (圖片來源:必應)

1976年,美國宇航局「海盜一號」飛船登錄火星後採集了土壤樣本,在飛船內置的實驗室進行了檢測分析,試圖利用地球微生物喜歡的有機營養物「激活」樣品中「可能存在的生命」,但這並沒有獲得外星生命存在的確鑿結果。

2005年上映的科幻紀錄片《異形星球》中,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和英國生物學界的科學家們,通過計算機模擬出了兩個可能在銀河系中存在的外星天體,並派出探測器進行外星生命的尋找。探測器在登陸外星天體後的第一個任務也是尋找微生物。

我們不禁想問:為什麼科學家們在尋找外星生命時,最先找的總是微生物呢?

(圖片來源:紀錄片《異形星球》截圖)

探測器發現的水中微生物 (圖片來源:紀錄片《異形星球》截圖)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

地球的年齡大約是46億年。在32億年前的地層中,人們發現了細菌的化石,包括鐵細菌、藍細菌等。據此估計,最早的細菌應該在35億年前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根據生命進化的歷程,多細胞複雜的生物都是從單細胞的簡單生物進化而來。而微生物作為生命體進化的起始,存在應該最為廣泛。人類基因圖譜的繪製人——美國生物學家克雷格·文特爾在科幻紀錄片《異形星球》中提到,如果沒有微生物,就不會有肉眼可見的大型生物。

(圖片來源:紀錄片《異形星球》截圖)

自然而然,根據生物進化的歷程,科學家們在尋找外星生命時,也就從存在最廣泛、且存在可能性最大的微生物尋找開始。

生物進化譜系樹 (圖片來源:必應)

微生物在怎樣的環境中生存?

微生物作為肉眼難以觀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總稱,包含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顯微藻類等一大類生物群體。據估計,微生物的物種總和要遠遠超過動植物界的總物種數。微生物擁有這麼龐大的物種數,其生存環境更是千奇百怪。科學家們在一些極端的自然環境,如沸騰的溫泉、永久凍土、深海熱泉等這些看起來並不適宜生物生存的環境中均發現了微生物的存在。

(圖片來源: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廣袤的宇宙環境中,擁有像地球這樣舒適環境的星球少之又少,我們可以推斷,在其他環境極其惡劣(如極端高溫、低溫、強輻射等)的星球中只有像微生物這樣生命力十分頑強的生命體才可能存活下來。

據媒體報導,今年4月份以色列的探測器在月球表面墜毀,其攜帶的微型動物水熊極有可能已在月球上倖存。水熊蟲是一種可以在極端溫度、輻射和真空環境下存活,是地球上已知的生命力最強的生物。這也進一步說明了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極有可能生活著微生物。

只有1毫米大小的水熊蟲 (圖片來源:國家地理中文網)

外星生命尋找中如何探測微生物呢?

美國科學院國家研究委員會曾發布報告:呼籲科學家們多用顯微鏡而不是望遠鏡來尋找外星生命,科學家應該先在地球上對極端微生物做更多的研究,從而為發現外星生命提供更多的線索。

隨著對極端微生物的不斷研究,科學家們發現了越來越多令人激動的微生物,比如在1600多米深的大洋底,存在著完全無需光合作用就能生存的微生物;在地面下8000米深的南非金礦腹心地帶生活的細菌,可以通過巖石的放射性來獲取能量;美國猶太沙漠地下幾英寸處發現了可以產生甲烷的微生物……種種發現都表明,科學家們尋找外星生命時不應僅僅局限於探測星球中是否存在氧氣,探測外星球中是否有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或許是另一種更好的方式。

其實中國的極端沙漠、智利阿塔卡馬沙漠、美國猶太沙漠以及南極洲的一些沙漠等極端沙漠環境與火星上的環境十分相似。最近發表在《科學報告》期刊上的一篇研究中提到:通過研究智利阿塔卡馬沙漠環境中微生物的傳播方式發現,曾經或現在存在於火星上的微生物可能通過風沙運輸,穿越到地球上,並找到合適的棲息地來繁衍生長。

智利阿塔卡馬沙漠 (圖片來源:必應)

外星生命的尋找充滿希望

科學家們相信,極端微生物是地球留給人類獨特的生物資源和極其珍貴的科研素材。在極端微生物中發現的機理,將會成為人類在太空中尋找外星生命的理論依據。

雖然目前科學家們對於外星生命的尋找還處於最開始的探索階段,但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極端微生物相關研究的發展,我們相信,科學家們會在宇宙尋找外星生命的研究上取得突破!

這不僅僅是人類對於未知世界的探索,更是為了幫助人類更加深刻地理解自身,及人類自身所處的環境。

參考文獻:

1.劉聲遠. 尋找外星生命新指南[J]. 大自然探索, 2009(11):12-19.

2. 鄭永春. 為什麼要尋找外星生命[J]. 中國科技教育, 2017(7):72-73.

3.文科普. 讓細菌幫我們尋找外星生命[J]. 科學大觀園, 2017(2):58-58.

4.黃永明. 用顯微鏡尋找外星生命[J]. 科技導報, 25(0716).

5. AZUA-BUSTOS A, GONZALEZ-SILVA C, FERNANDEZ-MARTINEZ M A, et al. Aeolian transport of viable microbial life across the Atacama Desert, Chile: Implications for Mars [J]. Sci Rep-Uk, 2019, 9.

相關焦點

  • 人類為什麼還沒有尋找到外星生命與文明?
    而我們生活的地球,與整個宇宙相比,更有可能連沙漠裡的一粒沙子都算不上。我們對宇宙所了解的知之甚少。如果有人說:「我們才是宇宙中唯一的文明。」那麼就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猶如井底之蛙。科技發展至今,我們一直在以自己的思維與認知去尋找外星生命。
  • 地球上尋找外星生命9大熱區:黃石公園上榜
    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網站報導,天文學研究並不意味著一定要擁有一架太空望遠鏡。研究過程中,天體生物學家藉助的設備便不是太空望遠鏡,而是顯微鏡。天體生物學研究宇宙中生命的起源、進化、分布和未來。這一涉及多學科的研究領域目光聚焦於尋找太陽系的適居環境和系外適居行星,尋找火星及太陽系其他天體生命起源前的化學跡象和生命存在證據,對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早期進化進行實驗室和實地研究,同時研究生命適應地球和太空環境的潛力。很多天體生物學家經常要造訪地球上一些最美麗的地方,尋找極端怪異的細菌、古代化石以及可能為了解外星生物以及生命如何在其他行星進化提供線索的其他生命跡象。
  • 顯微鏡:查找外星生命中的新武器
    對於活的太陽系來說,人類直接觀察大尺度生命,尋找微型生命似乎是一種更為可行的途徑。顯微鏡將提供外星生命的直接證據:長期以來,人類對外星生命的檢測依賴於對物質的檢測,通過探測行星上甲烷和有機物的存在,我們可以判斷有可能是否存在微生物。
  • 投資要會用望遠鏡和顯微鏡
    除此之外,一個關於投資實操的金句更是頗受教益,那就是他在投資中關於望遠鏡和顯微鏡的比喻,他在書中說道:一方面希望Think big think long —— 謀大局,思長遠,架起望遠鏡去觀察變化,捕捉機遇。另一方面用顯微鏡研究生意的本質,看清它的基因、細胞,還有能量。
  • 尋找外星生命的目標——棕矮星
    前往就近郵局均可訂閱郵發代號:54-35在2013年6月23日,美國航空航天局稱,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可能用於尋找火星大小、支持生命生存的外行星。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說,這部望遠鏡可能用於尋找環繞奇怪的「夭折恆星」——棕矮星——運行的小型巖態外行星。
  • 人類為何一直在尋找外星生命?地外智慧生命是不是也在尋找我們?
    世界上到底存不存在外星人?人類對地外智慧生命的尋找或永不止步。人類為何一直在尋找外星生命?地外智慧生命是不是也在尋找我們?千百年來,人類一直在思考世界上存不存在外星人的問題,儘管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各有不同,既有用精神,形上學的問題,也涵蓋科學的方法。
  • 前所未有,霍金警告並不管用,天文學家開始在太空中尋找外星生命
    天文學家將首次用28個巨型射電望遠鏡掃視整個太空,以此來尋找外星生命的跡象,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外星文明探索——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簡稱SETI)。
  • 別用「顯微鏡」要用「望遠鏡」
    筆者以為,不管是支持還是反對,關鍵在於看待年輕幹部是用「顯微鏡」還是用「望遠鏡」。何謂用「顯微鏡」?就是對待年輕幹部的缺點、失誤,進行無限度的放大,盯住小事瑣事,而不是全面客觀地去看其德、才、勤、績、廉。比如,對湖北最年輕的市長周森鋒,很多人關注的是他究竟是不是有「背景」,下鄉調研是不是別人給他打傘等等,而不去看他本人做出了什麼政績,群眾口碑怎樣。
  • 以地球為標準,尋找到外星生命的是否機率更大?
    這無法不讓科學家們相信外星智慧生命的存在,科學的定論是要有實質的證據表明的。因此科學家們必須要找出外星人存在的證據,才能證明外星生命的存在。但要怎麼找,在哪裡找?要用什麼方法去找?我們根本不知道外星生命是以怎樣的方式存在的。
  • 科學家在尋找外星生命特徵氣體上存在分歧
    就像美國宇航局(NASA)的天體生物學家林恩·羅斯柴爾德(Lynn Rothschild)所說的那樣,我們能尋找到外星生命嗎?目前,我們發現其他恆星系統上的行星的數量正在迅速增大。在過去的十年中,已經發現了成千上萬的系外行星,或圍繞太陽以外的恆星運行的行星。
  • 天文學家席捲整個天空,尋找外星生命的跡象
    天文學家將首次使用28臺巨型射電望遠鏡在整個天空中尋找外星生命的跡象,這是對空前文明的前所未有的追捕。該項目是由私人資助的Seti研究所與新墨西哥州的超大型陣列天文臺(世界上最強大的無線電臺之一)之間的合作。
  • 美國啟動系外行星勘測項目,尋找外星生命
    ,可是,外星生命們又都在哪裡呢?因為地球作為一顆處於恆星宜居帶中的行星,孕育著生命,所以,科學家們尋找外星生命的首要目標,也都放在與地球相似的系外行星身上。不過,因為行星本身不發光,無法直接觀測到,所以,科學家們只能藉助恆星,來尋找處於它周圍軌道上的行星,雖然目前一些恆星周圍我們只發現了1-2顆行星,但是真實數量或遠比我們想像得多。
  • SETI研究所公布全新「尋找外星智慧生命」計劃
    根據他們的目標,有些集中在遙遠的星系或附近的恆星上,而另一些則是涉及尋找系外行星或在太陽系內尋找天體。 SETI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有一個非常具體的目標,並將其命名為:「尋找外星智慧生命」。現在,根據SETI研究所與新墨西哥州的甚大天線陣(VLA)天文臺之間的新協議,科學家將掃描整個天空以尋找外星文明的跡象。
  • 專家稱「金星凌日」原理可用於尋找外星生命
    中國的東部和中部地區本應為最佳觀測點之一,無奈天公不作美,不少滿懷期待的追「星」族們只得望天興嘆,或者在網上搜尋天文臺的現場直播「解饞」。  面對金星凌日這一百年難遇的天象,科學家們也是倍加重視,但是他們還有項更大膽的計劃,利用「金星凌日」的原理——「行星凌星」,尋找外星生命。
  • 人類在尋找外星生命時,發現最恐怖的事情是什麼?
    在探索外星生命的道路上,科學家們的新發現不斷改變我們的觀念,讓我們重新思考外星生命可能存在的場所,我們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而好萊塢科幻電影的想像可謂天馬行空,而外星生命卻可能更加奇怪,生命可能出人意料地就近在眼前,也許就在我們的太陽系中。
  • 人類將在28萬星系中尋找外星生命,國外希望中國天眼也加入
    上個世紀中葉,當地球人類首次踏上另一顆星球時,有不少專家當時認為,人類憑藉高科技很快就能在外太空發現外星文明,但是到了21世紀的今天,人類才知道太陽系內根本沒有外星文明,甚至連低級生命都不一定存在,他們可能存在於遙遠系外行星。
  • 作為全世界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發現外星生命還需要多少年
    請聽北京師範大學天體物理學教授張同傑在「造就Talk」上的演講。一談到地外文明,大家普遍認為這是科幻小說裡的內容。但作為一個天文學家,我們想真正用科學的手段來研究地外文明。實際上,對地外文明進行觀測,正是「中國天眼」FAST望遠鏡早期的五大科學目標之一。
  • 為什麼科學家尋找外星生命總是按照地球生物的生存條件來尋找?
    有粉絲問觸手君,為什麼科學家尋找外星生命總是按照地球生物的生存條件來尋找外星生命?然道生命存在的形式不能是多種多樣的嗎?是,宇宙如此廣大,其可觀測直徑達到930億光年,幾乎無邊無際,地球在宇宙中連一個細胞,一個分子,一個原子都算不上。
  • 「突破倡議」項目準備花1億美元尋找外星生命
    這個消息立刻引發了全球關注,很多媒體在沒有搞清楚基礎概念的前提下,已經自作主張,打上了亮眼的「外星文明信號」標籤,送上了好幾條熱搜。「外星文明」的主力一直都是科學家,他們秉承科學的態度和嚴謹的方法,在浩瀚宇宙中尋找著「我們不孤獨」的證據。
  • 中國天眼真正目的「暴露」,尋找外星生命只是藉口
    隨著社會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們研製出的武器也是也越來越先進,更是實現了很多古人不可能實現的夢想,現如今的的我們可以說上天入地都不在話下。但是這已經完全不能滿足我們求知的欲望,於是我們開始將目光轉移到浩瀚的宇宙中,於是我們也就開啟了探索太空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