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球為標準,尋找到外星生命的是否機率更大?

2020-12-06 宇宙筆記本

我們人類之外,到底還有沒有其他的智慧生命?除過地球,別的星球肯定還有其他的智慧生命。這只是我個人看法。

但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是科學的定論。自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哈勃發現確認第一個系外星系仙女座開始,科學家才真正地了解到宇宙的浩瀚

比如會不會也存在其他的智慧物種也在凝視著宇宙,它們會不會也在思索這個問題,因為僅憑現在我沒觀測到的事實,銀河系內的恆星就已超過了幾千億顆,而每一顆恆星如果都有一顆行星環繞的話,這個是什麼概念?再加上其他無法統計星系中的恆星行星呢?這無法不讓科學家們相信外星智慧生命的存在,科學的定論是要有實質的證據表明的。

因此科學家們必須要找出外星人存在的證據,才能證明外星生命的存在。但要怎麼找,在哪裡找?要用什麼方法去找?我們根本不知道外星生命是以怎樣的方式存在的。所以科學家從不同的方面去尋找,

主要以探測地外部門電磁波為主,就是解密外來不明電磁信號。尋找類似地球的行星來尋找外星生命。

在尋找類地行星,有人會說不要用我們地球的標準去尋找你看我們認為沒有氧氣,不可存活,沒有水也不行,零下一百度,更不可能有生命存在那別的生命或許不需要氧氣和水呢。別的生命零下兩百度,或許人家才覺得是正常溫度呢,是吧。

的確是這樣,正因為我們無法知道外星生命存在的方式,所以認為它們在我們無法想像的條件下,它們都有可能存在。但這樣豈不是說沒有任何條件,要求了那什麼星球都有可能?宇宙所有的星球都是尋找的目標,結果就是這樣的尋找是沒有目的,這是浪費精力。

在這種可能猜測條件下的不確定尋找,所以科學家不得不以我們地球的環境作為標準,最重要的也是我們知道地球這樣的環境是可以孕育生命的,不管它有沒有生命,最起碼可以肯定這樣的星球是完全具備生命生存條件的。那麼這個就是成了目前尋找外星生命前提。

尋找類似地球的行星,也就是內地行星2009年克卜勒望遠鏡發射升空,就是為了尋找類地行星。可以從新聞看到克卜勒發現了什麼超級地球一類星球,一聽到超級地球就感覺好像存在生命。但科學家所說的類地行星還有超級地球這個概念,並不是我們認為的完全等同於地球環境。我們現在的科技還無法確認如此遙遠行星的環境情況,確認一顆類日恆星有行星環繞就已經是現在的極限了,向大氣組成了水了,這個只能根據數據去推測。

目前科學家尋找系外行星方法大致就兩種,一種是凌日法目前系外行星最主要的觀測方法。

第二種是徑向速度法凌日觀測法就是觀測一顆恆星的光度變化。像這樣遙遠的系外行星,你想用望遠鏡直接去看,那是根本不可能看到的,光太微弱了再大再好的望遠鏡都不行,那怎麼觀測呢?就是這個凌日現象間接觀測方法,當一顆行星繞恆星公轉,轉到恆星的前面擋住恆星時,這個稱謂明日現象。

那麼恆星的光就會有微弱的變化,這個就大致可以斷定這個恆星有行星環繞了,再結合徑向速度法來進一步確認。當一顆恆星有行星環繞,使它的軌道會收到該行星的引力幹擾。那麼在對著我們的方向上,它就會表現出一會兒前一會兒後,恆星一前一後的話,它的光譜就會出現有規律的紅移以及藍移現象。

所以凌日法加上這個方法可以完全確認確認該恆星有行星環繞。那麼科學家根據公轉軌道和引力幹擾可以知道行星的質量呈周期變化,也可以知道公轉周期推測出行星軌道半徑。這些數據可以知道該行星是否處於恆星的宜居的。

當然,凌日法也可以通過觀測光譜大致的推測出其大氣組成成分,那麼該行星的其他細節,那我們就完全不知道了,更別說上面有沒有生命,所以現在我們只能大眾的標誌出。這些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在等科學的進步,再進而確認生命的存在。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尋找外星生命為何總以地球上的條件為標準?你知道原因嗎
    這就讓我們有了一個共同的疑問,那就是外星生命到底在哪裡,他們究竟存不存在?目前科學家尋找外星生命都是以地球生命作為標準的,於是就有很多人認為,這種以地球為參考的尋找方法太過片面,很有可能是錯誤的,我們應該不僅僅以地球為參考,要思考別的生命形式。但真的是這些人所認為的這樣嗎?
  • 為什麼科學家尋找外星生命總是按照地球生物的生存條件來尋找?
    有粉絲問觸手君,為什麼科學家尋找外星生命總是按照地球生物的生存條件來尋找外星生命?然道生命存在的形式不能是多種多樣的嗎?是,宇宙如此廣大,其可觀測直徑達到930億光年,幾乎無邊無際,地球在宇宙中連一個細胞,一個分子,一個原子都算不上。
  • 為何一定要按照地球生命為標準尋找外星人?天文學家「別無選擇」
    單純理論上分析,生命的存在形式的確可能有很多種,但無論如何天文學家按照地球生命為標準尋找地外生命一點毛病沒有,他們不得不這樣做,這樣做也是最好的選擇!事實上,天文學家從來沒有也不可能直接發現外星人,在探索地外生命的過程中,其實並不是直接尋找地外生命,而是尋找生命生存所需要的環境,也就是行星(巖質行星),通過星球的環境來確實是否可能存在外星生命。這裡有必要了解下天文學家是如何尋找地外行星的。並不是用超級天文望遠鏡直接去尋找的,即使再高級的天文望遠鏡,也不可能看到太陽系之外的任何行星,兩個因素決定了這點。
  • 判斷未知星球是否存在外星生命的標準,為什麼一定是水?
    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目前水仍然是判斷其他星球是否孕育生命的重要標準,只有初步確定以後,我們才能夠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從而得到準確的答案。實際上,人們很難理解這種操作,因為以水為標準來判斷生命是否存在,大大限制了人們探索的範圍。
  • 人類為什麼還沒有尋找到外星生命與文明?
    科技發展至今,我們一直在以自己的思維與認知去尋找外星生命。生活在地球上的生命都需要水、陽光、氧氣等條件才能生存下去。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外星生物很有可能和我們不一樣,它們生存不一定也需要水或氧氣。或許它們在超大的大氣壓下才能生存,而地球的大氣壓對它們來說就太低了……這些都是有可能的。生活在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碳基生命,在宇宙的其他地方可能有適合其他生命生存的地方。目前為止,我們誰也沒有親眼見過外星生命長什麼模樣。
  • 火星上的甲烷,金星的磷化氫,去哪裡尋找外星生命希望更大?
    我們這些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是不是孤獨的?宇宙中其它地方是否可能存在生命?我們怎麼才能找到它們?近期,"金星大氣層中發現了磷化氫"的新聞引起了許多網友的注意。儘管隨後又出現很多反對的呼聲,強烈質疑這一結論的正確性,但這次的事件足以顯示人們對尋找外星生命有多大的興趣——僅僅是一點點"生命標誌性氣體"的蛛絲馬跡,就能登上各大科技媒體的頭條。其實,比起金星的"磷化氫",火星上的甲烷更有名。科學家曾經多次宣布在火星上發現甲烷。
  • 日本研究出地球生命的生存機率
    億年前,但僅有15%的機率可以存活到今天而不滅絕。他發現:從5.4億年前到現在,地球上的生命沒有滅絕而存活下來的概率約為76%。不過,雖然地球上的生命被認為起源於大約40億年前,但從5.4億年前的年齡來看,並沒有足夠的資料,所以生命的誕生與分析中所關心的年齡之間有大約35億年的差距。
  • 以地球生命標準尋找外星人將一無所獲
    以地球生命標準尋找外星人將一無所獲  Frieza77 • 2018-09-04 11:52:32 來源:前瞻網 E
  • 科學家苦苦尋找的外星生命,到底長什麼樣?
    科學家以地球生命的標準來尋找外星生命是否太過武斷?達爾文的進化論給出了最標準的答案:地球,就是一個適合碳基生命的環境。古話說的好: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這句話是說,當環境發生變化以後,即使是同一種東西也會隨環境發生改變。
  • 外星生命到底以何種生命形式存在,為何以地球生命形式去探索宇宙
    自從人類進入太空以來,我們對宇宙的了解也逐漸的增多,放眼其他星球,總有許多人認為一定有外星人存在,因此也誕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外星迷。可是截至今日,我們仍然沒有發現任何外星生命的存在,所以在廣袤的宇宙中,人類可能是非常孤獨的。可是很多人都發出了疑問,為什麼我們要以地球的標準去評判生命的存在形式呢?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為何以地球的標準尋找外星生命。
  • 宇宙中是否存在外星生命?
    關於外星生命是否在宇宙這個問題一直很令人好奇。科學家們正在研究,雖然沒有突破性的進展。但毫無疑問,外星生命必然存在於宇宙之中。宇宙中是否存在外星生命宇宙中有外星生命嗎?這在科學界可以說是千百年來的一個謎,因為在浩瀚的宇宙中,總有那麼多東西是你無法想像的,就像科學家以前宣布的宇宙中最可怕的聲音,普通人是聽不到的。
  • 為何我們一直聯繫不到外星生命?它們存在的機率到底有多大?
    自從人類認識到宇宙的廣袤,我們便直覺性地認為生命就存在於宇宙的某處,近則就在銀河系,遠則位於遙遠的某個星系之中。如果整個宇宙包含著數以億計的星系,而每個星系又有著數以億計的恆星,只要其中一小部分恆星擁有像地球一般的行星繞其旋轉,那麼成百上千、甚至成千上萬的外星文明一定就分布在這寰宇之中,不是嗎?
  • 用望遠鏡尋找外星生命?不,還得用上顯微鏡
    人們對於外星生命的好奇心從未減弱。在各種各樣的外星人電影中,人們更是充分發揮想像,展現出千奇百怪、精彩紛呈的外星生命場景。同樣的,在科學界,科學家們尋找外星生命的步伐也從未停止。水熊蟲是一種可以在極端溫度、輻射和真空環境下存活,是地球上已知的生命力最強的生物。這也進一步說明了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極有可能生活著微生物。只有1毫米大小的水熊蟲 (圖片來源:國家地理中文網)外星生命尋找中如何探測微生物呢?
  • 天文學家席捲整個天空,尋找外星生命的跡象
    天文學家將首次使用28臺巨型射電望遠鏡在整個天空中尋找外星生命的跡象,這是對空前文明的前所未有的追捕。該項目是由私人資助的Seti研究所與新墨西哥州的超大型陣列天文臺(世界上最強大的無線電臺之一)之間的合作。
  • 人類是否是宇宙的唯一,外星的智能生命又在何處?
    人類從觀測宇宙到現在的太空探索,無一逃不過一個重要的事實,地球的生命是否是唯一,而人類是否被造物主所偏愛。而在此時,事情卻有了轉機,曼徹斯特大學的一位天文學家凱林斯開發了一種在其他行星上尋找智能外星生物的方法,該方法涉及到博弈論,他寫了一篇論文,描述了他的想法,並將其上傳到arxiv預印伺服器上。
  • 尋找外星人的10種方法,為什麼我們尋找外星人,要以人類為標準?
    這個計劃的目的就是在探索宇宙的同時,尋找人類以外的外星文明。「旅行者「號上還分別攜帶了記錄著人類和地球身份的黃金唱片,裡面包含了整個地球生物活動縮影,各個國家語言,人類文明發展史等等。「旅行者1號"目前已經到達太陽系邊緣,是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造物。
  • 其它星球是否存在外星生命?如果存在,為什麼不來找人類?
    也有人認為,正因為不存在生命的統一標準,才凸顯出生命的多樣性。因此科學家在尋找地外生命的時候,並不應該只以人類為參考物,也不應該只以地球生命為參照物。毫無疑問,人類作為地球上最具有智慧的生命體,始終對外界環境、太空宇宙保持著好奇心,並且表現出探索的欲望。
  • 科學家在尋找外星生命特徵氣體上存在分歧
    濃度升高,從0%到5%到10%。「有什麼問題嗎?」妻子問。「是的。」經過數千年的思考,我們人類是否獨自在宇宙中存在?就像美國宇航局(NASA)的天體生物學家林恩·羅斯柴爾德(Lynn Rothschild)所說的那樣,我們能尋找到外星生命嗎?
  • 外星生命存在嗎?科學家:火星地下深處或有生命,但尋找並不容易
    這裡要說明一點,外星生命並非只指那些擁有高度智慧的外星人,實際上任何地外生命體都稱為外星生命。  林甘表示:「我們檢查了在歷史上某個時刻,是否存在適合生命的條件存在於月球或火星等巖石物體的表面深處,以及科學家如何著手尋找這些物體過去的地下生命的蹤跡
  • 外星生命存在嗎?科學家:火星地下深處或有生命,但尋找並不容易
    哈佛大學的天文學家勒布(Avi Loeb)博士和佛羅裡達理工學院天體生物學林甘(Manasvi Lingam)博士提出了一種開創性的新方法,通過分析火星地下的「厚度」以及其中的高壓是否可以完全排除生命,推測出火星、月球和其他宇宙天體上存在生命的更多可能性。這裡要說明一點,外星生命並非只指那些擁有高度智慧的外星人,實際上任何地外生命體都稱為外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