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不應該停止探索外太空文明

2020-12-06 圖解物理

宇宙的起源是什麼?是否存在外星人?外星人的文明是否高於人類?我們人類不斷地在問這些問題,我們也不斷地去思考探索外太空文明的意義。當飛碟、外星人的消息不斷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要去判斷其存在的真偽,雖然很多消息並不屬實,但這仍然無法阻止人類想要探索外太空文明的腳步。所以我方的觀點是人類不應停止探索外太空文明。

觀點一:人類的好奇心使我們不會停止探索外太空文明的腳步

我們曾期待像鳥兒一樣飛翔,像星星一樣點綴星空,於是我們有了飛機和宇宙飛船,當我們暢遊太空的時候,不得不去感謝人類的好奇心和想像力,科幻電影曾經的大膽設想,正一步一步變成現實。神話故事中的嫦娥玉兔變成了探索月球奧秘的月球探測器、穿越太陽日冕層也成為了現實,長徵火箭也一次又一次將各種不同功能的衛星送入太空,我們正一步步接近更廣闊的宇宙,探索更遙遠的未知文明。

觀點二:人類想要和宇宙文明達成共享

人類的文明是不是最先進的?是否有更好的文明是人類不得而知的?人類想要通過探索外太空來獲取和外星人交流的機會,在眾多科幻電影中都有出現外星人的元素,外星人或想要來到地球尋找屬於他們的東西、或想要來破壞地球、控制地球,外星人有更先進的武器、設備,但人類也終究靠團結和信念打敗了外星人。可見人類並不恐懼和外星人見面,反之人類更想探尋外星人的奧秘,想要學習更先進的文明,實現宇宙的文明共享。

觀點三:人類對未來發展的美好期待

人類未來發展如何,地球還能承載人類多少年,地球的資源會不會越來越少,當我們激動地看完《流浪地球》時,一方面是感慨我國的科幻片有了長足的進步,另一方面我們會更珍惜現有的美好生活,地球是有壽命的,地球身在宇宙中也隨時面臨各種危險,所以人類必須為自己的未來考慮,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你感覺離你很遙遠的外太空文明,在某種程度上又離你很近,當你認識到那一天要來臨的時候才去開始探索,是否已經太晚了些?

人們總是會更多地考慮油米柴鹽,當然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當你生活在自己的小日子裡的時候,也不應該去反對正在探索外太空文明的人,因為他們的研究可能正是在保護你現有的生活。

也許,外太空文明離我們並不遙遠,愛因斯坦也說過由於時空彎曲,才會讓我們覺得本來很近的物體變得很遙遠。也許探索的時間還需要很長,但這正是人類執著堅持的體現,所以人類不應該停止探索外太空文明。

相關焦點

  • 人類該不該探索外星人?
    【每日科技網】   人類該不該探索外星人?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從宇宙飛船,到登月,再到現在在不斷籌備的「移民火星」計劃,人類不停歇地追尋著廣闊無垠的未知世界。  在茫茫宇宙中,人們一直好奇,是否會有與我們相似的生命與我們遙遙相隔?
  • 外星文明:人類永不止步的探索之境
    因為在當時的社會如此如此落後的古代文明,是否能夠擁有如此強大的技術手段完成這些建造的?我們也未可知,但是可以把一些自己的想法加入到裡面進行猜測,這也是作為參考依據的一種論證方法。再從我們地球回歸到太空宇宙,曾經的衛星也捕捉過很多未知的信號,我們知道曾經的楊利偉去外太空旅行的時候,隨身攜帶手槍,據他描述在當時外太空停留的時候,他聽到外面玻璃有敲擊聲,是否是外星人的信號或者是其他的行為行動呢?我們也不知道,但是外星文明肯定是存在的,我們生活在這個地球是我們生活在一個維度空間,不能夠代表宇宙所有的維度!
  • 人類踏上探索外星文明之路,竟與這個神秘組織有關?
    探索外太空以及在宇宙中尋找生命跡象是現如今人類的一項重要任務,而人類邁出這一步似乎是從美蘇太空競賽開始的。隨後美國啟動了阿波羅登月計劃,自此人類開啟了探索太空的徵途。如果我們將時間再往回推到1899年,你就會發現人類走上探索太空這條路的另一個視角。1899年,特斯拉通過特殊的無線電設備接收到了來自外太空的神秘無線電信號。這些神秘的信號雖然是來自遙遠的外太空,但卻圍繞在地球周圍穿梭。當時,特斯拉的判斷是,這些信號很可能是來自某些地外文明。
  • 這些年往外太空投入的資金打水漂?蓋亞理論認為人類是最後文明
    探索外太空是科學家一直都在堅持做的事情,每一年各個國家都會花費眾多的資金在航天航空的研究當中。有些會覺得這些錢花得並不值,因為效益甚微。直到今天,我們對外太空的了解還是處於一個很少的狀態。但其實反過來,如果不花費這些資金,我們對外太空的奧秘就會永遠都不知道。
  • 人在外太空,不穿太空衣的情況下,可以存活多久呢?
    導語:人在外太空,不穿太空衣的情況下,可以存活多久呢?現在的時代不斷的在進步,隨著二十世紀已經是成為了過去,現在來到了一個新的時代,我們人類的文明是在不斷的進步的,現在已經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人類從以前非常嚮往外太空到現在可以徵服外太空了,這一個過程也是持續了很多年的,但是對於外太空我們還需要去多多的了解他,探索發現它,相對於外太空繁多的星辰星系而言,我們人類不過是居住在其中小小一沙粒;不過現在我們也已經是開始探索外太空了
  • 人在外太空,不穿太空衣的情況下,可以存活多久呢?
    導語:人在外太空,不穿太空衣的情況下,可以存活多久呢?現在的時代不斷的在進步,隨著二十世紀已經是成為了過去,現在來到了一個新的時代,我們人類的文明是在不斷的進步的,現在已經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人類從以前非常嚮往外太空到現在可以徵服外太空了,這一個過程也是持續了很多年的,但是對於外太空我們還需要去多多的了解他,探索發現它,相對於外太空繁多的星辰星系而言,我們人類不過是居住在其中小小一沙粒
  • 外太空傳來「敲門聲」,該不該回應?劉慈欣發出警告:不要回答!
    外太空傳來「敲門聲」,該不該回應?劉慈欣發出警告:不要回答!人類的徵程就應該是星辰大海。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不斷探索與發現的過程。航海時代的輝煌,世界市場逐漸開始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如今人類將眼睛轉向天空,地球40億年發展出了智慧生命,那麼在138億年的宇宙中是否還存在著其他的智慧生命?
  • 地外文明探索50年:美國向外太空傳歌引恐慌
    地外文明探索「寂寞苦行」  剛剛過去的2009年,在科學界,除了達爾文誕辰200周年、阿波羅載人登月40周年紀念等活動外,還有一項是地外文明探索(SETI)迎來了它的50周年曆程。對此,包括《自然》等一批有影響的科學雜誌和《紐約時報》等傳媒都不惜篇幅作了報導。
  • 人類為何停止登月?
    隨著科技實力的進步,很多科學家都主張將人類科技朝著外太空方向發展,所以科學家們不斷研發出很多的探索外太空的設備,就是為了讓人類能對太空多一些了解。就期盼著人類科技何時能在宇宙當中如魚得水,科學家們也是一直在向這方面努力著。
  • 為什麼從古至今,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一直想逃離地球?
    為什麼從古至今,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一直想逃離地球?談到地球的話,小編一直都是抱著非常感激的心態的,畢竟它是我們人類以及各種生物生存了這麼多年的大環境。但是其實對於我們人類來說的話現在已經不至於是在開發和研究地球了,而是延伸到了整個宇宙的,而且從以前到現在我們的古人包括發展至今對於整個大的宇宙的探索一直都是沒有停止下來,古人想要飛天,現在的人想要探索宇宙,為什麼從古至今,人類一直想要飛上天去,離開地球呢?
  • 為何相對於火熱的外太空探索,地底的世界無人問津?因為不值得
    相比於太空探索成果的積極性,對於地下世界的探索,不僅局限於目前的技術水平,也更因為可預見的回報較小。從美蘇太空爭霸,阿波羅計劃實現人類第一次登月,到現代科技發展,探索火星移民計劃,從東方紅一號,邁出太空文明探索的步伐,到量子衛星,星鏈計劃的實施,人類各國都在花著龐大的精力、金錢以及時間,向著廣袤的宇宙不斷探索深入。但似乎每個國家,對我們腳底這片土地之下的世界卻興趣瞭然。中學的地理課上,老師教授我們關於地球構造情況時,多喜歡用雞蛋來比喻。
  • 人類為何要探索危險的外太空?
    (卡西尼號飛行到土星附近回望地球,地球就是宇宙中的一個暗淡的藍點)但人類是一群會協作,有智慧能創造文明的蟲子?(人類20萬年前走出非洲,現在人類已經遍布地球,還有一部分人生存在天空)以下是人類探索宇宙的五大理由:第一,人類是星球遊牧者,若以一萬年時間長度看待人類,人類的發展一定會耗盡地球上的資源
  • 哈勃:人類要探索宇宙,首先要在地球外太空來去自如
    大家好,我是給人類拍了首張宇宙全景圖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我真真的能到133億光年以外的宇宙空間。如果我能飛得再遠一點,我也能看得更遠。但現實是,我真的飛得很低,不是我不想,實在是生我養我實在花費太高,地球母親能力有限啊。人類若想深入的探索我所看到的宇宙,第一步就是要在比我更高的外太空來去自如。下面我就從軌道空間高度結合地球大氣層分布來認識一下地球的空間尺度。
  • 哈勃:人類要探索宇宙,首先要在地球外太空來去自如
    人類若想深入的探索我所看到的宇宙,第一步就是要在比我更高的外太空來去自如。下面我就從軌道空間高度結合地球大氣層分布來認識一下地球的空間尺度。哈勃:再說一遍,我真飛得很低世人都知我望得遠,卻很少人知曉我其實飛得並不高,我飛行在高度600千米上下的橢圓軌道上。
  • 外星文明更高級?難道我們錯了,人類文明可能是更加高級?
    外星文明更高級?難道我們錯了,人類文明可能是更加高級?從人類科技文明的進步中,大約只用了數百年的時間,就實現了長達千年的飛天夢。加加林在太空邁出的那一步,徹底為人類敲開了探索宇宙的大門。因此,在不少人的心中,便衍生出了一個疑惑,宇宙中是否存在著其他文明?為何霍金多次建議不要尋找外星文明?早在多年之前,霍金就多次建議,人類不要隨意地向外太空發射信號,我們應該儘早關閉那些能力強大的探測器以及望遠鏡,其中還包括中國天眼。霍金先生認為,人類貿然地聯繫外太空的生物,很可能會讓我們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 人類是來自外太空的被實驗的生物?!
    雖然這個理論統治了教科書,但也有科學家試圖尋找人類的起源,比如外太空。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人類起源研究所William Kimbel博士通過對200萬年前古人類的化石研究表明,人屬物種存在的最早證據可追溯到230萬至240萬年前,新發現的化石可能是一個迄今未知的物種的一部分,與我們發現的南方古猿、能人有些不同,暗示這是一個獨立的分支。
  • 人類無法飛出太陽系,或許遭受外星文明的控制,這是什麼情況?
    2015年順利飛出太陽系,如今已經推遲了5年的時間,它仍然在太陽系邊緣徘徊,這讓很多人不解,難道人類真的不可以飛出太陽系,究竟是誰一直在束縛著人類走出太陽系呢?,他們提出的理論造福了科學界內人員,人類開始嘗試著向外太空進軍,當年前蘇聯和美國正在冷戰時,兩者開始了探索外太空,起初美國向外太空發射衛星,隨後前蘇聯直接進入到了外太空。
  • 考古發現外星人痕跡,美國專家驚嘆:外星文明已暗中影響中國數千年
    很多科學家都主張將人類科技朝著外太空方向發展,所以科學家們不斷研發出很多的探索外太空的設備,就是為了讓人類能對太空多一些了解。人類探索宇宙不就是為了能夠多了解一些宇宙知識,然後反哺到人類的科技上面,但是實際上不止一個科學家認為,宇宙當中不應該只有人類這一個文明存在,不應該只有地球這一個生命星球。
  •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是越多越好,還是對宇宙什麼都不知道的好?
    當然是探索越多越好。什麼都不知道就只能懵懵懂懂的活著,天上掉下來一個小行星全部完蛋。而不斷觀測宇宙掌握更強的力量則可能擊碎小行星保存人類文明。人類進化歷史上,由於生存區域的食物等不能滿足需要,於是踏上了遷徙的道路,不斷地探索新的食物、領地,也在這個過程中掌握足夠的知識,從不會用火到會用火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大跨越發展,從利用天然火到摩擦生火,人類歷史又一次跨越式發展。如果歷史上人類沒有走出叢林,現在可能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還是只知道蹲樹上吃現成的,吃一頓兩頓行,一直這樣就沒有前進的動力,也不能掌握各種技能使自己生活的更好。
  • 航天探索下的藝術,帶你遨遊外太空!
    數百年來,人類從來沒有停止對天空、宇宙的探索,我們從人造衛星升空到月球漫步再到火星探測,這些都是人類對無垠宇宙的憧憬和對未知空間的嚮往。在探索廣闊銀河的過程中,藝術也在此與自然共生。如果將對宇宙太空的幻想躍然紙上,那麼在藝術家的筆下,我們又會看到怎樣一幅場景呢?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