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外文明探索50年:美國向外太空傳歌引恐慌

2020-11-24 中國新聞網

地外文明探索「寂寞苦行」

  剛剛過去的2009年,在科學界,除了達爾文誕辰200周年、阿波羅載人登月40周年紀念等活動外,還有一項是地外文明探索(SETI)迎來了它的50周年曆程。對此,包括《自然》等一批有影響的科學雜誌和《紐約時報》等傳媒都不惜篇幅作了報導。如果說當年的SETI只是一批科學家和天文愛好者憑著信念支撐著的一種科學探索行為,那麼,歷經50年的發育,如今的SETI已成為多學科、國際性的大科學探索活動。隨著人類對外太空探索的深入,SETI所體現的人類渴望尋找地球外文明,並與之建立聯繫的努力將會長久持續下去。為使更多讀者了解這方面的情況,我們特選輯了這組稿件。

  ——編者

  1.SETI是「地外文明探索(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計劃的英文首字母縮寫。

  2.如果地外文明確實存在,SETI協會的資深天文學家塞思·肖斯塔克認為他們可能是「會思維的機器」,其技術發展會超出我們幾個世紀。

  3.據愛丁堡大學天文學教授鄧肯·福根估算,能進行星際通信的360至38000種生命形式已經在銀河系歷史的某個時刻進化和繁衍了。

  4.2006年4月,肖斯塔克預言,在2020年~2025年間,人類會找到地外生命存在的證據。他認為加速這一搜尋的最佳方式是將人類網際網路的內容發送給他們。

  5.然而,直到現在人類還沒有收到任何來自地外文明的信號。

  6.1959年9月,《自然》的一篇文章說服了科學界,SETI計劃啟動。

  7.1960年,哈佛研究生弗蘭克·德雷克在西維吉尼亞綠堤的國家射電天文臺承擔了「奧茲瑪(Ozma)」計劃,使得地外文明搜索真正起航。

  8.「奧茲瑪」計劃是以《綠野仙蹤(Wizard of Oz)》中奧茲國(Oz)女王的名字命名。

  9.2009年9月,微軟創始人之一的保羅·艾倫投資的艾倫望遠鏡陣列正式啟動建設。該工程耗資1600萬英鎊,首期將建42個蝶形天線。

  10.艾倫望遠鏡陣列全部完工時,將有350個直徑6米的蝶形天線。

  11.科學家正利用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來搜尋地外文明,其中最重要的是阿雷西博(Arecibo)射電望遠鏡,位于波多黎各,直徑305米(見下圖),曾因出現在007電影《黃金眼》中而聞名。

  12.目前最神秘的信號是2003年阿雷西博望遠鏡探測到的「SHGb02+14a」,發自雙魚座和白羊座之間,曾三度被發現,但該區域目前還未發現任何恆星。由於極其微弱,科學家認為很可能是天文現象或計算機故障引起的。

  13.1967年,一系列被稱為「小綠人」的信號轟動一時。後來,劍橋大學教授託尼·休伊什弄清了這種電波來自一種未知的緻密星——脈衝星。這使他獲得了1974年的諾貝爾獎。

  14.當射電望遠鏡接收到科學家們認為很可能來自地外文明的信號時,人們作了許多種嘗試,例如通過從地球上發射信號來聯絡外星人。

  15.1974年,天文學家向武仙星團(M13)送去人類DNA結構以及太陽繫結構的圖片。M13距我們2.1萬光年,包含約30萬顆恆星。

  16.2001年,我們收到了M13的「回答」:以麥田怪圈的形式描繪出了外星人的輪廓、修改的DNA及另一個星系的圖像。當然這被認為是個惡作劇。

  17.2008年2月,美國航空航天局向外太空傳送披頭四樂隊的歌曲,引起了恐慌。一些科學家指出,讓一個高度先進的物種意識到人類的存在可能不是明智之舉。

  18.國際上目前一致同意不對地外文明的信號作回應,除非大家都覺得應該回應。

  19.如果愛因斯坦是對的,即我們不可能快過光速,那麼人類就無須擔心。外星人可能要花上千年才能抵達地球,除非他們走的是「蟲洞」——一種時空捷徑。肖斯塔克說,「從地球到離我們最近的恆星要旅行10萬年,這比你能忍受只吃飛機餐的時間要久。」

  20.不過,他們也許真的掌握了「蟲洞」技術(參見第2條)。

  21.最近的恆星系統距離我們3個秒差距(一秒差距=3.26光年,約30萬億公裡),即使地外生物擁有和人類一樣的語言,交流也要花一個世紀。

  22.1977年,有志願者找到了一個強烈的信號,後來幾經嘗試,這個被稱為「WOW」的信號卻再沒被發現過。

  23.弗蘭克·德雷克在政府資助下的「奧茲瑪」計劃開始一直保密,沒人希望國會知道他們在找外星人。

  24.儘管如此,年美國國會還是於1993終止了對「奧茲瑪」計劃的支持。該項目現在主要依靠私人基金。

  25.1999年,500萬人加入了加州大學 「在家尋找地外生命(SETI@HOME)」的項目。該項目通過網際網路聯合全球的電腦,利用一個特殊的屏幕保護程序梳理SETI發現,是全世界最大的超級計算機。

  26.SETI@home每秒能處理幾十億到幾百億次運算。

  27.如今,世界上有很多集群計算項目也在利用類似SETI@home(下圖為其標識)的軟體,以破譯二戰時期的密文、預測氣候以及尋找愛滋病藥物。

  28.SETI不僅包括搜尋無線電信號,同時也包括外星生物可能向我們發送的可見光和紅外線信號。

  29.1961年,德雷克提出了德雷克方程,用以計算銀河系中地外文明的數量。估算後,銀河系中應存在2.31到1000種智慧生物。

  30.在著名電影《星際迷航》(Star Trek)中,德雷克公式曾被用來計算宇宙中有生命的星球數量。

  31.科學家們承認外星人或許已經試圖聯繫人類,只是他們的聯繫方式不為人類所知——就像用電視信號去聯繫失落的婆羅洲部族。

  32.1950年,諾獎得主、義大利核物理學家費米提出了「費米佯謬」:如果地外生命存在,那麼他們在哪兒?

  33.1990年代中期,SETI科學家每晚7點都能搜到一個信號。結果該信號來自澳大利亞帕克斯天文臺地窖裡的一臺微波爐。如今,這臺微波爐上貼著一張條子:SETI啟動時不得使用。

  34.其他幹擾信號還來自於車庫電子門、噴氣飛機、收音機、電視甚至是「先驅者」號飛船。「我們確實找到了智慧生命。」英國射電天文學家理察·戴維斯說:「不是別人,就是我們人類。」

  35.在私人資助下,加州的SETI協會每年預算有700萬美元。該協會有130名員工,成立於1984年11月。

  36.去年1月到8月,英國國防部收到了394個UFO目擊報告。

  37.1996年僅有6個太陽系外行星被發現。但現在該數字增加到近400顆。儘管沒有一顆是類地行星,但是科學家們相信,這僅僅是時間問題。

  38.這也是美國航空航天局於去年3月發射克卜勒望遠鏡的原因之一。它將在未來4年搜索10萬顆類日恆星,進而尋找類地球的「可居住」行星。

  39.有人認為早年的飛碟其實是納粹正在開發的飛行器。

  40.2009年6月,SETI升級了它在阿雷西博望遠鏡的近地文明無線電波搜尋項目,從原先並行追蹤100個頻道升級到20億個。

  41.《ET》和《第三類接觸》的導演史蒂芬·史匹柏的從小就迷戀於尋找外星生命,並向SETI捐款。

  42.影片《超時空接觸》(contact)中,朱迪·福斯特飾演的艾莉·阿羅薇就是通過與SETI無線電分析項目類似的技術找到外星人的。

  43.最近發現的漂浮在太空中的生命機體燃起了人類對地外生命存在的希望。射電望遠鏡已經在星際空間搜索到了150個化學分子,其中包括了糖、醇類以及多種胺基酸分子。

  44.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號行星際探測器攜帶了錄有地球信息的「金唱片」(見右上圖),其中包括54種不同人類語言的問候、座頭鯨的歌聲、117張地球照片,以及莫扎特的音樂。「旅行者」號(見下圖)到達最近的行星要花4萬年。

  45.如果地外生命真的發現了這張金唱片,他們還需要一部老式膠木唱機。幸運的是,「旅行者」號上面放了一臺唱機,以及唱針。

  46.19世紀20年代,德國數學家高斯試圖向其他星球反射陽光從而聯繫外星人,他甚至想在西伯利亞叢林砍伐一個巨型三角形並種上麥子,形成一個在月球上都能看到的幾何圖形。

  47.差不多同時,奧地利數學家利特羅建議在撒哈拉沙漠開掘一條直徑20英裡的圓形運河,灌滿煤油後點燃,以此向外星生物通報我們的存在。

  48.法國詩人和發明家克洛斯曾認為火星和金星上的光斑是外星文明的標誌,並力圖說服法國政府建造一個巨型鏡子來和他們聯繫。但他看到的光斑很肯能只是高空雲團,而那樣大的鏡子也幾乎不可能造出來。

  49.日本已制訂了一套應對外星人登陸和攻擊的綱要和戰略。

  50.1960年,早期的外星文明搜索者在維吉尼亞州格林班克舉行會議,成立了SETI協會。這次會議使SETI成為一門科學。為了向與會的約翰·李利博士致敬,會議被稱作「海豚會議」。李利當時剛剛發現海豚擁有智能,並開始與海豚對話。 (鄧雪梅/編譯)

相關焦點

  • 地外文明將無處可逃?
    地外文明將無處可逃?美國宇航局表示,這顆星球可能有生命存在!
  • 地外文明將無處可逃?
    從上個世紀開始,各國為了更好地研究外太空,向其發射了各種類型的探測器。經過多年的研究,科研人員心中的疑惑也在不斷增多,或許外太空中的很多星球中都有生命體存在,這是怎麼回事?為何專家會有這樣的想法呢?通過傳回的數據中,科學家大膽推測,若木衛二的液體中含有水,那麼極有可能會有生命存在,難道地外文明將無處可逃?
  • 人類不應該停止探索外太空文明
    外星人的文明是否高於人類?我們人類不斷地在問這些問題,我們也不斷地去思考探索外太空文明的意義。當飛碟、外星人的消息不斷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要去判斷其存在的真偽,雖然很多消息並不屬實,但這仍然無法阻止人類想要探索外太空文明的腳步。所以我方的觀點是人類不應停止探索外太空文明。
  • 「奧茲瑪」計劃:探索地外文明的旗手
    >「奧茲瑪」計劃是人類開始嘗試接收地外文明世界發出的無線電信號,並通過獲得的大量信息,不斷尋找可能存在地外文明的位置。由此可見,探索地外文明是一項綜合性的科學使命,過於樂觀是不現實的,過於悲觀也是沒有根據的。
  • 地外文明將無處可逃?美國宇航局表示,這顆星球可能有生命存在!
    地外文明將無處可逃?美國宇航局表示,這顆星球可能有生命存在!在我們的認知中,人類生存的地球,是太陽系中僅有的存在生命痕跡的星球。隨著時間流逝和科技進步,人類對宇宙的了解,也變得詳細起來。從上個世紀開始,各國為了更好地研究外太空,向其發射了各種類型的探測器。經過多年的研究,科研人員心中的疑惑也在不斷增多,或許外太空中的很多星球中都有生命體存在,這是怎麼回事?為何專家會有這樣的想法呢?木星和土星存在生命體的可能性極高。根據最新的檢測報告,太陽系中的木星和土星,存在生命體的可能性極高。
  • 1.7萬光年之外……銀河系的地外文明有多少?|光年|地外文明|克裡斯...
    於是,這位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恩利克·費米在1950年提出了那個著名的問題:「他們都在哪裡?」宇宙中是否存在地外文明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有人對此堅信不疑,也有人對此保持懷疑。最近幾十年來人類在太陽系以外發現了數千個系外行星,這一事實表明人類世界絕非例外。儘管如此,在外太空發現智慧生命的可能性其實並不大。不過許多科學家依然認為,我們還沒有發現並不意味著不存在。
  • 星河億裡,地外文明在哪裡?
    大過濾器理論人們對於「費米悖論」的討論幾十年來從未中斷,科學界似乎對於地外生命在哪裡這一問題,也是難以有一個準確而又合理的回答。但是從對於「費米悖論」而展開的討論中,人類所特有的創新性能力,總會在探索的歷程中創造出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尋找向新的未知。
  • 人類科學對地外文明的探索與局限
    2019年4月11日,俄國太空人根納季·帕達爾卡在出席俄駐巴黎科學文化中心舉辦的「國際航天日」活動時則指出,地外文明不會在國際空間站外敲窗子問候航天員,但是要相信,我們在這個宇宙中不是唯一的。帕達爾卡是俄羅斯英雄、人類在在太空活動時間最長紀錄的創造者。他說:「外星球,類地星球可能有很多,很多(地外文明)在聯繫我們,聯繫航天員,但是沒有任何人在任何時候看到過(地外生命)。
  • 地外文明探索:會引鬼上門嗎?
    這個正在走投無路的「三體文明」,忽然發現了4光年外的太陽系,唯一具有文明的行星是地球,這在「三體文明」看來簡直就是一個天堂。基於這些信息,「三體文明」做出了一個孤注一擲的決定——起傾國之兵遠徵地球,奪取太陽系的統治權!於是1000艘太空戰艦殺奔地球而來,大約450年後到達地球。這就是中國現今最優秀的科幻小說作家之一劉慈欣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中的主線情節。
  • 撒哈拉沙漠又「出事」了,與外太空有關,可能存在地外生物!
    撒哈拉沙漠又「出事」了,與外太空有關,可能存在地外生物!
  • 怕它不來,又怕它亂來,人類與地外文明的溝通,可謂小心翼翼
    幾十年以來,我們一直在天空中搜尋來自另一個星球的信號。對某些人來說,這是一個科學邏輯上的訓練—有「人」一定存在於外太空之中。而對另一些人來說,尋找外星智慧是一種近乎宗教信仰的追求。當然,也有人認為,地球的國際爭端都夠多了,再找個地外文明根本是浪費資源。而在《三體》故事中,尋找地外文明是一種作死行為,葉文潔一通太空電話,差點讓地球完蛋。
  • 中國天眼開啟地外探索,如果發現低級的地外文明,我們該咋辦?
    4月28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表示,中國「天眼」將開啟地外文明探索。眾所周知,地外文明探索是人類在近世紀的一項重要科學試驗計劃,而本身,地外文明探索,也是中國「天眼」的五大科學目標之一。在很久之前,就有專家提出,應該讓中國天眼去探索地外文明,但因為那個時候,中國天眼的主要探索目標是脈衝星,因此,而暫時擱置。目前,中國天眼在發現脈衝星的領域中已經十分成熟,所以,地位文明探索便正式啟動。相信我們都很期待,也很好奇,通過中國天眼去探索地外文明,到底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
  • 貴州建成「天眼」 可開展地外文明探索
    (原標題:貴州建成「天眼」 可開展地外文明探索)
  • 中國天眼開啟地外探索,如果真發現低級的地外文明,我們該咋辦?
    4月28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表示,中國「天眼」將開啟地外文明探索。眾所周知,地外文明探索是人類在近世紀的一項重要科學試驗計劃,而本身,地外文明探索,也是中國「天眼」的五大科學目標之一。 但,如此厲害的天文設備又怎麼可能只探索脈衝星這一種天體?在很久之前,就有專家提出,應該讓中國天眼去探索地外文明,但因為那個時候,中國天眼的主要探索目標是脈衝星,因此,而暫時擱置。目前,中國天眼在發現脈衝星的領域中已經十分成熟,所以,地位文明探索便正式啟動。
  • 1.7萬光年之外……銀河系的地外文明有多少?
    這是因為,宇宙的發展有足夠的時間讓無數其他文明誕生和成長。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為什麼我們一直沒有找到任何地外文明的蹤跡。於是,這位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恩利克·費米在1950年提出了那個著名的問題:「他們都在哪裡?」  宇宙中是否存在地外文明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有人對此堅信不疑,也有人對此保持懷疑。
  • 美國科學家集體歡呼:中國天眼再次立功!地外生命終於露出馬腳!
    ,所以科學家們不斷研發出很多的探索外太空的設備,就是為了讓人類能對太空多一些了解。就期盼著人類科技何時能在宇宙當中如魚得水,科學家們也是一直在向這方面努力著。    美國科學家集體歡呼:中國天眼再次立功!地外生命終於露出馬腳!我想大家應該都聽說過我國建造的天眼工程,這項工程的目的就是捕捉宇宙射線,看能否揭開宇宙的奧秘。
  • 50年前的費米預言開始應驗,將能破解地外文明的謎題
    在目前的宇宙中,已經發現了很多不同的星球,分別在不同的區域中構成了浩瀚的宇宙,這對於人類研究地外星球來說,完全就是有著指導性的作用,不過在另外一方面來說,當地外星球越來越多的時候,必然就會讓研究開始步入全新的探索時期,因為這對於我們科學家來說,還有很多科技因素的限制。
  • 這些年往外太空投入的資金打水漂?蓋亞理論認為人類是最後文明
    探索外太空是科學家一直都在堅持做的事情,每一年各個國家都會花費眾多的資金在航天航空的研究當中。有些會覺得這些錢花得並不值,因為效益甚微。直到今天,我們對外太空的了解還是處於一個很少的狀態。但其實反過來,如果不花費這些資金,我們對外太空的奧秘就會永遠都不知道。
  • 海底發現「水晶金字塔」,是人類文明的傑作,還是地外文明的產物
    無數神秘現象報導使得百慕達三角洲成為集神秘事件的重要地標之一,除了那些讓飛機和船隻莫名其妙消失的神秘事件外,美國和法國等國的科學家更是聲稱在百慕達海域發現了「水晶金字塔」!具報導稱,在百慕達三角的海域之中,探索人員運用高科技深海探測儀器發現在海底擁有一個金字塔群,其中一個金字塔呈現半透明狀態,具體是什麼材質製作暫時無法給出答案,也許是用水晶所組成。
  • 外星文明:人類永不止步的探索之境
    很多未知的足跡,很多飛碟把影像資料很多,有關於外星人的對話內容以及我們的外太空傳出來的神秘的聲音信號,這些都有可能正是外星人的存在,包括我們很多國家對外星人的研究,美國FBI以及英國的一些情報系統也留下過很多外星人的研究證據。究竟外星人是否到過地球,今天我們就走進了解外星人的一些基本探測依據,簡單淺談一下外星人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