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繡文化創意產業園初成規模

2021-01-09 騰訊大浙網

省市有關領導和工作人員來臺繡公司調研,與公司人員合影

觀摩刺繡女工針法

園區一期佔地15畝,建築面積26000多平方米,目前已進入全面驗收階段,即將投入營運

11月11日上午,省委宣傳部副巡視員、幹部處處長吳熔,副處長王新華一行,在台州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胡韶光,副部長呂振興等陪同下,蒞臨浙江臺繡服飾有限公司考察臺繡刺繡創新團隊建設情況。

這個團隊由該公司董事長、高級工藝美術師、台州刺繡第三代傳承人林霞女士領銜,匯集了包括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台州刺繡第二代傳承人陳克大師,台州市工藝美術大師葉美雲等優秀人才,是台州市重點文化創新團隊。

吳熔肯定與讚賞了臺繡公司和林霞女士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所做的努力。

初冬,臺繡訂貨會唯美謝幕

10月24日,TGGC(臺繡)2016秋季訂貨會於台州鳳凰山莊隆重舉行,吸引了一批中外客戶。

2016秋季TGGC主題是「顏」。當今社會,大眾對顏值、對美的追求,對美的塑造。藝術家們用石頭和橡膠來重新裝飾破損的牆壁,讓它們顯得更珍貴,或者用彩色的磚頭來做填補,使整個牆面看上去富有質感。

由此,這些城牆更富有街頭風,讓它們成為一個富有吸引力的藝術話題。通過這種新的能量,這種非常適合年輕人的方式來向大眾傳播所謂的「新的美」。

「受全球經濟不景氣影響,總的來說,今年的服裝業銷售出現『寒流』,但令人可喜的是我們公司的產品銷售逆勢而上。」該公司總經理王為民告訴記者,銷售是王總分管工作之一。

每年舉辦4場訂貨會,邀請全國各地的經銷商和加盟商來台州進行洽購,近期在上海舉辦了「圈·點」臺繡文化高級定製展等專場展銷會。

歐美市場最受青睞

臺繡產品受到國際市場的歡迎特別是受到歐美國家和地區歡迎,其原因在於臺繡是中國民間刺繡的一種獨創,與祖國其他傳統刺繡同源而異流,是早期中西文化交融的一個見證,是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它形成於明清時期的台州海門,當地的繡娘在繼承中國民間傳統刺繡技藝的基礎上,吸取了當時海門天主教堂傳入的西方鏤空抽紗繡技藝,」陳克雖然退了休,但對臺繡一往情深,他說起臺繡的歷史如數家珍,「形成發展成既有『彩』又有『素』、針法技藝達到二百多種的新繡種『臺繡』,成為中國28個地域繡種之一,綻放著自己的獨特美麗。臺繡自從誕生起,就見證了中國傳統刺繡與西方技藝的融合,就代表著傳承與創新。臺繡的文化本身就包含西方自由奔放的文化元素,也具有東方的含蓄美,深受歐美顧客喜愛。」

臺繡產品遠銷國內外數十個國家和地區。

重要窗口有臺繡 電子商務佔總收入三成

在機場、高鐵站、高速服務區、星級酒店、名勝旅遊景點開設臺繡文化旗艦店、臺繡文化產品專賣店(專櫃);在大型電子商務網站開設網絡旗艦店、重視微信推廣,嘗試進行移動客戶端的營銷模式。

目前,新型的電子商務商場的銷售額佔公司整體收入比例的30%左右,營業額達到1600萬元,而且該比例還在不斷提升,臺繡文化旗艦店的模式不斷受到社會各界肯定與好評,臺繡產品的市場形象和知名度不斷提升。

2015年初,成立了「浙江台州雅斯進出口有限公司」,專門負責對外貿易。公司將進一步擴大臺繡文化影響力,積極推動臺繡文化走出去,走向世界各地。

創新團隊由董事長親自「掛帥」

臺繡刺繡技藝創新團隊由既是公司董事長又是臺繡第三代傳人的林霞女士領銜,依託浙江臺繡服飾有限公司,擁有設計展示中心 「臺繡藝術館」,研發平臺「臺繡刺繡研究所」。

台州刺繡為本土地域繡種,被譽為「東方瑰寶」。

「創新團隊傳承台州刺繡文化、技藝,專注台州刺繡技藝研發、產品設計,在對台州刺繡進行保護的同時,不斷融入時代元素,積極研發台州刺繡新技藝、針法,取得了5項發明專利,為台州刺繡技藝的發展做出努力。」陳克說。

近五年,團隊成員共設計、創作臺繡刺繡作品數十項,時裝類產品近千項,屬於臺繡刺繡技藝作品均獲得各級展會的不同獎項共計83項,其中國家級金獎、大獎31項,省級金獎、大獎28項。創作了《前衛繡衣系列》、《花開福根》、《網絡天下》、《花開榮錦·雲祥盛世》、《蝴蝶效應》、《原衍生》、《花花世界》、《寶相花和小天使手繡披巾》、《萬物靈》、《萬物生》、《降生》、《虛無》等一系列臺繡佳作。在團隊成員共同努力下,臺繡受到了國內外刺繡行業的一致肯定與好評,於2012年被評選為國內28個地域繡種之一。

新的「掌門人」林霞堅持「科技傳承文化、品牌引領未來」的理念,重視品牌建設,早在1998年就申請註冊了臺繡品牌,擺脫了產品代工貼牌的生產模式,在全球幾十個國家和地區註冊、保護了「臺繡」商標。先後組織召開「中國刺繡藝術委員會2012年年會」和「中國刺繡研討會(刺繡論壇)」等專業論壇,同時,臺繡品牌的產品每年參加國內外大型展會,獲得了深圳文博會、北京文博會等展會的金獎、大獎。

一期投資1億元,產業園進入竣工驗收階段

為了做大做強臺繡文化產業,公司於2012年投資1億元傾力打造「臺繡文化創意設計產業園」, 一期佔地15畝,建築面積26000多平方米,已進入竣工驗收階段,即將投入營運。

「這是作為公司獲得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走符合臺繡特色文化產業發展之路,積極將臺繡傳統刺繡技藝與時尚元素相結合,運用在現代時尚產品上,重新煥發出臺繡傳統文化、技藝的魅力,以臺繡創新型的產業化進程來推動臺繡的傳承、保護、發展,更致力於將臺繡(台州刺繡)特色文化創意設計產業園作為擴大台州地域文化、浙江文化的一個優秀展示園區。」王總說。

園區主要具備以下主要功能區塊:一是臺繡刺繡研究所;二是上海外時尚文化創意設計中心;三是中國刺繡藝術大師個人交流中心(大師工作室);四是臺繡特色文化培訓基地;五是臺繡特色文化創意設計中心;六是臺繡特色文化產業觀光區;七是臺繡刺繡藝術博物館。

園區位於台州經濟開發區體育場路東段。

王總向記者介紹,項目竣工後預計將年產各類臺繡特色文化絲綢刺繡產品、時尚服飾產品超百萬件,實現年產值3億元以上,創稅利4000萬元以上,同時,將帶動臺繡地域特色文化及台州時尚創意設計產業的大發展。

相關焦點

  • 武漢漢陽造文化創意產業園_2020年武漢漢陽造文化創意產業園資料...
    武漢漢陽造文化創意產業園專題為您提供武漢漢陽造文化創意產業園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武漢漢陽造文化創意產業園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
  • 之江文化創意產業園:西湖區第一個文化創意產業園,文創之風從這裡...
    最終,他將目光落在了之江文化創意產業園,彼時之江文化創意產業園剛剛開園,是西湖區第一個文化創意產業園。青澀的自己、萌芽的事業、新生的產業園區,就在這一刻交融相匯,像是踩著同個步調的「摯友」,去趕赴一場未知的旅途。如今,這趟旅途已入佳境。林志龍設計的燈光秀作品在G20峰會期間驚豔世界。此後,林志龍的手筆走向了大江南北。
  • "漢陽造"創意產業園將成為全國文化創意產業標杆
    漢陽造創意產業園內舉辦廣告品推活動  位於琴臺中央文化藝術區規劃的
  • 江蘇鎮江三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創新發展啟示錄
    文化創意產業因為具有高增速、高貢獻度、高知識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汙染等特徵,被視作「質量型發展的新趨勢,內涵式擴張的新業態,文化經濟融合的新動能,城市品質提升的新引擎」,成為現代產業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具有廣闊的成長空間。江蘇省鎮江市三山文化創意產業園以創意先行、產業引領、經濟協同為發展理念,致力於打造一個有特色、有溫度的國家級文化創意產業園。
  • 「漢陽造」廣告創意產業園介紹
    「漢陽造」廣告創意產業園是湖北省武漢市重點建設、精心打造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優越的區位條件、優美的山水環境、豐富的建築形態、突出的產業特色、有力的支持政策、優質的管理服務。按照規劃,將建設成為「觀兩江、覽龜山」宜商宜居的創意之區。
  • 「漢陽造」文化創意產業園簡介
    2009年10月17日,漢陽區委、區政府引進上海致盛集團,遵循「科學規劃、挖掘文化、強化特色、提升層次」的原則,按照「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三元模式,在百年工業遺址漢陽區龜北路一號原824廠,創建了「漢陽造」文化創意產業園。
  • 武漢市臺辦領導調研漢陽造文化創意產業園
    中國臺灣網6月19日武漢消息  日前,武漢市臺辦巡視員佀治洪一行前往漢陽造文化創意產業園調研。  佀治洪一行首先在園區招商中心觀看了園區整體布局的模型展示,聽取了上海致盛集團經理王慧對園區建設情況的介紹。隨後深入到園區幾家特色企業進行調研。
  • 漢陽造文化創意產業園將變身數字經濟品牌園區
    漢陽造文化創意產業園和黃金口產業園將變身數字經濟品牌園區,前者將引入龍頭企業,打造數字設計產業園與數字新媒體產業園;後者將致力建設5G園區,用數字經濟為製造企業賦能。11日,漢陽區在突破性發展數字經濟動員大會上確定了兩大重點數字經濟品牌園區。
  • 武漢漢陽造文化創意產業園變身攝影棚 《法醫秦明2》今日開機
    長江雲報導 11月11日,在武漢漢陽造文化創意產業園《法醫秦明2》將把武漢漢陽造文化創意產業園作為主拍攝地。漢陽造文化創意產業園由上世紀廢棄的舊廠房改造而來。修舊如舊,高大的廠房,遮天蔽日的大樹,舊機器零件隨意的造型擺設,幽靜的巷道都給人恍如隔世的錯覺。是嘈雜的現在都市中難得的世外桃源。
  • 2020-2026年中國文化創意市場深度調查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第一章 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園規劃背景  第一節 文化創意產業園相關界定    一、國外文化創意產業定義    二、國內文化創意產業定義    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地位    四、文化創意行業劃分標準  第二節 文化創意產業園用地環境    一、園區建設用地規模分析    二、園區建設用地供應狀況分析
  • 德化三班將出讓2幅地塊,位於月記窯文化創意產業園
    本次擬掛牌的地塊分別為G2020-13號和G2020-14號地塊,2幅地塊均位於德化縣月記窯文化創意產業園,且都為零售商業用地。其中G2020-13號地塊面積12441.97平方米 ,出讓年限40年。主要規劃指標要求包括:容積率大於或等於0並且小於或等於1.5,建築密度小於或等於40% ,綠化率大於或等於30%,建築限高小於或等於20米。
  • 臺繡服飾:9款時尚女裝任您挑選!
    在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台州繡衣廠曾是台州出口創匯的大戶。但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隨著外貿萎縮,台州繡衣廠漸漸走向了沉寂。當時我就在想,怎樣才能讓臺繡活下來並能更好地活下去? 林霞 浙江臺繡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 臺繡第三代傳承人
  • 絲帶繡是繼十字繡之後一種更具有創意的新興手工DIY刺繡項目
    絲帶繡是一種用色彩豐富、質感細膩的緞帶為原材料,配以簡單的針法在棉麻布上繡出的立體繡品,是繼十字繡之後一種更具有創意的新興手工DIY刺繡項目。DIY絲帶繡套件裡,每件均配以多種針法,擺脫一般繡品針法單調的特點。
  • 建設民族文化創意之都——昆明市首屆「銅·斑銅·白銀」創意製作...
    10月10日下午,2020昆明市首屆「銅・斑銅・白銀」創意製作技能競賽決賽在昆明市西山區雲紡文化創意產業園舉行。
  • 蘇繡:絕技繡出美好生活(文化脈動)
    華雪根攝刺繡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近代以來,形成了蘇、湘、粵、蜀四大名繡,而蘇繡以其「精細雅潔」的特點位居四大名繡之首。江蘇省蘇州市鎮湖是蘇繡的起源地,有著2000多年的刺繡史。今天的鎮湖依然有400繡莊、8000繡娘,還有5000餘人從事刺繡相關行業,「刺繡小鎮」聲名遠揚。
  • 青繡:繡針下綻放的生命之花
    作為西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河湟刺繡和門源補花繡的傳承人,在她從事刺繡工作近20年的時間裡,陳玉秀有一個習慣,就是收集民間不同式樣的枕頂與其它各種傳統繡品。走進陳玉秀的中國青繡文化保護傳承基地展廳,這裡展出了一萬餘件枕頂繡品和600餘雙鞋,然而這也僅僅是她所收集的所有枕頂中的一半,由於場地限制,還有一萬餘件枕頂沒有展示出來。
  • 華夏五千控股胡飛:精神時代下無法copy的文化創意
    首先項目必須有自己的文化創意IP,有對自有文化資產的保護;第二要有自己的研發團隊,保障項目的獨特性和可持續性;第三就是對項目的運營。事實上有過五年以上商業地產開發經驗的企業都會把運營放在首位,但各大企業對運營的理解卻大不一樣。在我看來,成功的運營絕不是簡單的物業、基礎運營,其必須與自我獨有的研發創意結合起來。」
  • 凝聚工藝和創意 開家另類玻璃金屬繡坊
    投資另類玻璃金屬繡坊,用蝕刻的方法作繡,就是這樣一個具有投資價值的可操作項目。    客源分析     1.可作為城市青少年及白領們相互間往來或娛樂的禮品,及為他們DIY提供場所。     2.為小型商家提供貨品及用具,他們不具備直接定製個性化器皿的能力,但可以接受支付化學繡坊的低廉成本。     3.禮品店的來料加工。
  • 招聘| 加入我們,在鄞州區青年文化創意發展中心「飛馳」人生
    「   鄞州區青年文化創意發展中心
  • 進擊的「織女」:從繡花到「繡宇宙」
    [摘要]陳英華說:「《蟹狀星雲》是我的第一幅作品,也是我最喜歡的,同時它也是最難繡的,我花了6個月才繡完。」為了表現天體散出的光暈,陳英華利用劈絲技術,甚至將一根絲線劈成64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出臺10周年之際,廣東省博物館將28個繡種的150件當代作品同場展示,其中除了傳統的花鳥山水,還有絲線勾勒的《清明上河圖》、《蒙娜麗莎》,以及拍場上最熱的林風眠和青少年最愛的動漫人物。沈繡的「仿真繡」,改變了中國傳統刺繡有形有色卻少光少影的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