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3月20日,中國軍隊向駐守在綏遠五原的日軍反起了大舉反攻。在這次戰役期間,中國軍隊取得一個令人振奮的戰果:成功擊斃日軍中將水川伊夫。令人意外的是,立下抗戰史上這一奇功的竟是一支孤軍奮戰的小規模遊擊部隊,指揮員只是一個小小的連長,名叫張漢三。1939年12月下旬,中國軍隊曾對綏遠一帶的日軍發起一次「冬季攻勢」,但傷亡慘重。其中的綏遠遊擊軍第一支隊第二團團長喬佔海見部隊失利,竟向日軍投降。然而,該團一營二連連長張漢三堅決表示反對,經多次勸說無效後,便找了個藉口把隊伍拉出去單幹,從原駐地高臺梁轉移到五原縣城東約五六十裡的二驢子灣一帶打遊擊,一時間竟成了一支不折不扣的「散兵遊勇」。
到了3月下旬當中國軍隊大舉攻克五原縣城時,有一股日軍狼狽逃出,到了離城20多裡的宴安和橋。因橋已被中國軍隊破壞,汽車不能通過,就毀棄汽車,繞道走至四櫃村一帶。那時烏加河結冰,他們僥倖過了河,但是無法渡過烏梁素海,就在四櫃村對岸的義坑補隆停住。義坑補隆北不遠就是我們駐地二驢子灣。他們停在那裡,被當地老鄉發現,就火速報告張漢三的遊擊連,說有從五原逃出來的一群日軍,約數十人,停留在義坑補隆,他們有騎毛驢的,有步行的,只有一個軍官騎的是駱駝,並帶有輕重機槍和步槍等武器。張漢三立即派出一人裝成投靠日軍的偽警察隊人員,前去與這夥日軍接頭。這一招居然起了作用,日軍沒有看出破綻,真以為張漢三部是偽警察隊,便叫帶路到安北縣,並要隊長來見他們。
張漢三得知後,便裝扮成偽警察隊長去跟日軍會面。經翻譯告知,日軍因不能過橋,要經長五壕繞過烏梁素海到安北(當時敵偽的安北縣城在烏梁素海東,烏拉山北的大餘太)。有個日軍指揮官是短粗個子、長鬍子,騎在駱駝上邊說邊看地圖。張漢三說:「走這條路不行,因為那裡駐兵很多,過不去。」他們不讓張漢三離開,張漢三說:「我回去找划子來渡你們,我不回去怕我的部下誤會而打槍,你們就在臺圪臺這個地方休息一下,那裡非常僻靜、便於隱蔽,等我回來接你們。」
臺圪臺是一個蘆葦叢生的地方,四面都是水,進去的路是用蘆葦墊起來的,裡邊住有幾家逃難戶。當時張漢三的想法:日軍如果進入臺圪臺,我軍只要把住出口,他們就成了甕中之鱉,根本出不來了。可是日軍跑到臺圪臺一看,說這裡不行,仍堅持要繞過烏梁素海去安北。張漢三回去後,日軍又派兩人來找張漢三。這時張漢已去掉偽裝,直言不諱地告訴他們:「我們是遊擊隊,你們要想從我們這裡過去,必須繳械!」他當即讓手下繳了這兩個人的槍,又要他們回去告訴日軍繳械投降。二人去後,張漢三就集合部下,商議如何殲滅這股敵人。眾人都認為敵人的武器好,我軍的武器差,要避開他們的火力,決定利用跟前的一條乾渠,把隊伍埋伏在渠堰下,等敵人接近時,一齊放手榴彈襲擊。
不久敵人過來了,但走到離遊擊連還有二百多米遠,不再前進停了下來,停留不久,又退走了。遊擊連就躍出千渠,奮勇追擊,同時張漢三率領十多名戰士繞到敵人的側後方。這個地方叫十份子,地處烏梁素海岸邊,蘆葦很多。遊擊連包圍了敵人,展開激戰。由於張漢三已認準了敵人的指揮官,決定「擒賊先擒王」,就命令槍法最好的戰士卜特老跟著自己行動,一定要幹掉日酋。張漢三和卜特老發現那名日軍指揮官後,瞄準他一齊射擊,一槍打中他的左臂,一槍從他的右臉皮擦過。日軍指揮官搖晃了一下沒有跌倒,張漢三和卜特老隨即又一齊打了兩槍,這一次兩槍都打中了日軍指揮官的胸膛,他立刻倒下去。
指揮官一死,敵人驚慌失措,混亂一片。遊擊連縮小包圍圈,逼近敵人,並把正在抬上軍官屍體要逃走的三個敵人打死,截留下屍體,又把機槍射手打死,於是剩下的敵人全部舉手投降。這次戰鬥中,敵人有被打死的,有在烏梁素海水裡淹死的,只逃脫20多人。遊擊連俘虜了許多人,但是這些傢伙頑固得很,死賴著不走,遊擊連不得已將他們大部分打死,只生俘兩人。打掃戰場時,遊擊連檢查日軍軍官屍體,搜出個人圖章一枚,得到日軍指揮官的手槍一支、戰刀一把。根據他的肩章,圖章,認出了他是侵佔五原的日酋指揮官水川伊夫中將。後來張漢三與一〇一師師長董其武取得聯繫,便把兩個俘虜和戰刀送到一〇一師。董其武得知這次戰鬥的經過後,大喜過望,連連稱讚張漢三「不但堅持抗日氣節可嘉,而且立下了抗戰史上一件奇功!」此後,張漢三便帶著遊擊連歸入一〇一師建制,他的職務也由原來的連長晉升為營長。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