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著名的「廖氏三兄弟」,先後兩次率部起義,建國後待遇如何?

2021-01-08 小春說歷史

史上著名的「廖氏三兄弟」,先後兩次率部起義,建國後待遇如何?

安徽省鳳臺縣有一個廖家灣,廖村素來忠實文化教育,世代遵奉孔孟之道,崇尚民族起義,讀書為國為民,以天下為己任。在近代歷史上,這裡還出現了3個國民黨將軍,他們是廖運澤、廖運周、廖運升。其中,廖運周是中共臥底。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他導演了「廖氏三兄弟和兩個一一〇師起義」的傳奇。

廖運周,又名冠洲,1903年生,曾進過河南中州大學學習,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編入武漢分校,是第五期畢業生。畢業後,於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和兄長廖運澤一起參加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後,他被錢大鈞的部隊俘獲,當時廖運周機智地頂替了本團一個離隊文書的名字,隱瞞團部參謀的真實身份,因而才僥倖逃過敵人的屠刀。

1928年夏,因遭安徽壽縣國民黨當局通緝,廖運周離開33軍學兵團。此後,他曾擔任國民黨軍96師參謀、45師267團連長、參謀、副官長等職。

廖運升

1933年6月,馮玉祥、吉鴻昌、方振武等在張家口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在察哈爾境內與日本侵略軍作戰,廖運周任第2師9團團長。

抗日同盟軍失敗後,廖運周被蔣介石改編為國民黨獨46旅,廖任738團團長,從此,與黨組織失去聯繫。

廖運周像一隻孤雁離了群,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尋找黨組織的希望。

他利用黃埔軍校畢業這塊金字招牌,參加國民黨軍南徵北戰,因戰功逐步由團長升為旅長、副師長,到1942年,調到吳紹周的85軍任110師少將師長。

在解放戰爭初期,他和黨組織恢復了聯繫,並約定在合適的時間起義。

廖運周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打響,蔣介石急調黃維、李延年兵團馳援徐州。

11月24日,解放軍把黃維兵團包圍在一個設計好的「口袋」裡。黃維急於跳出包圍圈,計劃4個師齊頭並進的戰術向西突圍,而戰鬥力較強的第110師被挑選了。

110師師長廖運周感覺起義時間到了,馬上向解放軍報告了解放軍的部署,並請求解放軍接應。

27日凌晨6點,第110師官兵胳膊紮上白毛巾以表示身份,迅速向解放軍陣地靠近,2小時後,起義官兵按照預定路線,順利通過解放軍前線陣地。

當天下午,第110師的炮兵營參加了阻擊黃維兵團的戰鬥,配合粉碎了黃維的突圍計劃。

廖運澤

廖運周的「叛變」,令蔣介石惱羞成怒,廖運澤因此受到牽連被調往廣州。但蔣介石捨不得第110師的番號,於是將暫編第一師改編為新第110師,並任命廖運周的堂兄廖運升為師長。

廖運升的身份雖然讓蔣介石顧慮重重,但暫編第一師是廖氏兄弟組建的,淮軍又有濃厚的宗族觀念,為了穩定軍心,蔣介石不得不如此。但蔣介石沒有想到的是,廖運周剛剛率部起義,廖運澤、廖運升就立刻派人與他聯繫,請解放軍派人前來協助起義。

1949年5月2日,新第一一〇師開抵浙江義烏,隔日天一亮,即發出全國通電起義,蔣介石這下快氣瘋了,下發通緝令,「著即緝拿歸案」。而廖運澤在地下黨的幫助下逃到香港,繼續為我黨做統戰工作。

1952年,廖運澤應召到國,在全國政協和民革中擔任了重要職務,1987年去世。

廖運升在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擔任民革南京市主委、南京市政協副主席等職,1981年病逝。

「廖氏三兄弟」中,只有廖運周在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5年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的活動中,他還不顧年邁多病,出席座談會,回顧自己參加抗戰的感受,進行愛國教育。1995年,廖運周將軍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相關焦點

  • 傳奇廖氏兄弟:時隔五個月策劃兩個一一〇師起義
    該部的前身為馮玉祥所率西北軍第二師,是察哈爾抗日同盟軍的基本主力之一,抗盟失敗後被國民黨編為第四十六旅。初由張軫任師長,後湯恩伯欲直接控制該部,將張軫調任第十三軍副軍長,派其親信吳紹周接任。廖運周在該部歷任營長、團長、副師長,1942年,吳紹周被提拔為第八十五軍軍長後,廖任該師師長。
  • 廖氏是如何開發經營隆回大水田的
    廖氏是如何開發經營大水田的文/廖偉華 來源:隆回資訊大水田古稱五都,又稱黃堡,是廖氏聚居之地。元末明初,廖氏祖先同寶慶府大多數姓氏一樣,從江西遷徙來到大水田這片熱土,「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憑藉一條可以通江達海的西洋江,成就了往日大水田廖氏的輝煌,令人頓生今不如昔之感。
  • 老福州城四大望族之一———廖氏家族
    六子鴻荃,嘉慶甲子舉人,己巳一甲二名進士,歷任工部尚書,署漕運總督兼河南總督,賞戴花翎,重宴鹿鳴太子少保,先後為陝西鄉試、順天府鄉試正、副考官,殿試讀卷大臣,戊戌會試大總裁等,江蘇、浙江學政光祿大夫。自此,廖氏福州家族歷代子孫不斷有人中舉人、進士,成為福州老城區內四大望族之一。 嘉慶皇帝對廖氏宗族似乎情有獨鍾,格外恩寵。
  • 民國綁匪建國後如何變成反帝國主義英雄
    劫掠者在當時被官方和輿論認為是土匪,而目前卻被山東棗莊本地官方認可為「山東建國自治軍」。這是當時由孫美瑤領導的一支地方勢力,擁有約兩千人。「山東建國自治軍」由山東棗莊人孫美珠於1920年建立,在山東棗莊抱犢崮山區一帶活動。孫美珠被官兵剿殺後,他的弟弟孫美瑤繼任成為這一地方武裝的頭目。
  • 他是軍閥楊森的兒子,曾在戰場和日寇廝殺,後率部起義成為解放軍
    楊漢烈從完埔軍校十六期騎兵科畢業後,擔任了第133師搜索連排長。他可不是來鍍金的,因為這搜索連不僅要在戰時需要承擔偵察使命,在平時也要經常跟著部隊去搜集情報。楊漢烈這個搜索排長擔子的不輕,是需要經常上戰場去拼命。 也正是因為如此楊漢烈在部隊得到真正的鍛鍊,楊森對這個兒子的表現也十分滿意。
  • 榆林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巡禮第10站丨橫山起義總指揮部舊址
    波羅古堡是明代長城沿線設防的三十六營堡之一,位於無定河南側,背靠橫山山脈,與毛烏素沙漠、鄂爾多斯草原相望,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在陝北軍事史上擁有特殊的地位。1946年10月13日,在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指導下,由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習仲勳直接策劃和組織,國民黨陝北保安副指揮官胡景鐸將軍率眾在橫山波羅、石灣、高鎮等地發動起義,並取得成功。
  • 浙江杭州建德廖氏族譜
    廖氏宗族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廖;都是全球600多萬廖氏宗親之一。敬請您關注「廖氏宗族」 ,即可知曉天下廖家事。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廖氏文化、傳播廖氏正能量、共建繁榮廖氏!
  • 建國大學忠州校區的專業
    留學360韓國部介紹,建國大學是韓國著名的綜合性私立大學,數十年來培養了無數人才,成為社會各界的中流砥柱。建國大學總校位於韓國的首都首爾,在忠州市設有分校。建國大學是1931年常虛劉錫旭博士以醫療濟民的精神創辦的「民眾醫院」 為母體所創建 。
  • 明末時,李自成起義成也農民,敗也農民!
    後因無力償還舉人的債務,被告上衙門,獲親人所救,出獄後殺了舉人。不久,因妻子出軌,又將其妻殺死。背負兩條人命的李自成,只有和侄子李過逃到甘肅甘州投軍。後來,金兵南下攻打京師,參將王國率領李自成所在軍隊奉命進京防守。由於王國剋扣軍餉,士兵早就不滿,在途經金縣(甘肅榆中)時,李自成率眾將王國和當地知縣殺害後,舉兵起義,開始了他的徵戰生活。
  • 廖氏的家族深港情懷:再窮的兄弟也是兄弟
    廖虹雷,土生土長的深圳人,1968年開始在寶安縣文化局工作,1980年建立深圳特區後,曾擔任羅湖區委宣傳部副部長,1986年後調到深圳市臺辦工作至退休。  廖虹雷所在的廖氏家族後裔如今遍布深港兩地。
  • 廣西全州縣湘源廖氏居住地分布情況
    全州縣湘源廖氏, 始祖是廖國器公。公元1126年靖康之變,金兵攻陷東京,宋室南渡。時任山東兗州太守廖國器公,為避兵災,率數千百姓渡過長江經洞庭湖溯湘江而上,到達零陵,然後在今廣西全州的龍水鄉樟樹腳安頓下來,就在這裡定居了。後來子孫繁衍,分徙湘、桂等處。現在全州縣的廖姓,就是國器公的後裔。
  • 歷史上兩次著名的「蝴蝶效應」:都跟日本有關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盤點一下,歷史上兩次比較著名的「蝴蝶效應」事件。NO.1,萬曆援朝戰爭萬曆援朝戰爭是明朝對外作戰的最後一次輝煌,它發生於公元1592年,當時豐臣秀吉統一了日本,兩次傾國攻擊朝鮮半島,而當時朝鮮半島屬於明朝的附庸國,因此明朝派遣大軍支援,最終把日本趕出了朝鮮半島。從此後的三個多世紀,日本再也不敢染指朝鮮半島。
  • 他是上將陳明仁的弟弟,49年起義後任副師長;一生因何5次離職?
    開國上將陳明仁,原是蔣介石的黃埔嫡系,歷經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兩次國共內戰,官至國民政府湖南省主席,湖南省「綏靖」總司令兼第一兵團司令。尤其在抗日戰爭時期,率部參加了九江保衛戰、武漢會戰、桂南會戰、滇系反攻等,是戰功赫赫的抗日悍將;但因其性格倔強、對上不恭而屢受排擠。
  • 【熱烈慶賀】楚南溈寧廖氏隆重舉行城景祖誕辰祭祀和慶典活動
    城景公於元延佑(1314一1320年)間,從長沙徙居寧鄉七都橫田,去世後葬寧鄉二都(現灰湯鎮竹田村)烏牛山,烏牛山又名五牛山。   1840年,我族「五萬」後裔在祖墓旁合修「五雲廬」作為守墓人及接待掃墓子孫的居所。1847年,各族賢達匯聚,編成《五雲廬志》。
  • 廣西靈山縣三隆榕樹塘廖氏老宅:積善之家,喜慶有餘
    廖氏宗族 廣西靈山縣三隆鎮關塘村委會榕樹塘村,曾是民國時期聞名靈山「三大塘」富甲一方的村莊之一,整個村莊均為姓廖人家,廖氏家族發跡於清代中期,興盛於民國中後期,現在全村人口300多人。
  • 【黨史、新中國史上的今天】12月10日大事記
    【黨史、新中國史上的今天】12月10日大事記 2019-12-10 20: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西南康廖氏宗祠,區內廖姓5萬多 廖氏頂起!
    南康廖氏淵源 廖氏宗祠莊嚴肅穆,飽含豐富的廖姓文化 跟隨小廖一起來看看吧 魅力廖氏宗祠 ) 這些廖氏宗親為宗祠的建設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 一起跟隨小廖認識他們吧 廖氏宗祠樂捐榜
  • 諸葛三兄弟分屬魏蜀吳三個陣營,是有人在背後安排嗎?答案很明顯
    諸葛三兄弟分屬魏蜀吳三個陣營,是有人在背後安排嗎?試想一下,如果諸葛三兄弟待在一起,共事一主,都能取得這麼高的成就嗎?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諸葛三兄弟分屬魏蜀吳三個國家,是有人刻意安排嗎?誰才是他們背後的大佬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
  • 名人家族譜系:林氏始祖傳承至林氏三兄弟
    一個大家族的三個兄弟,先後走上革命之路,並且能力出眾,曾讓黃岡林家大灣名聞全國。林家三兄弟就是比幹的144世孫,林堅的143世孫。當初,周武王封比幹墓時,親自召見了比幹的遺腹子堅,並表彰了比幹的妻子媯(guī),為紀念母子隱居長林山石屋內避禍平安歸來,特賜堅為林氏,是為林堅,林堅也由此成為子姓林氏的始祖。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五大農民起義口號,各有千秋,你服哪一句?
    自中國進入封建社會以來,農民起義就沒有斷過。從秦朝建立,到清朝滅亡,幾乎每個朝代都會發生農民起義。農民起義是專制朝廷和民間社會矛盾的反映,說白了根本原因就是四個字——官逼民反。農民起義也是一項技術活,要想成功,首先一個好的口號就是非常重要的。